本文目录一览:
龙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么?
龙舟(或称龙船)是指中国、越南、日本、琉球的龙形舟,也是中国和琉球端午节竞赛活动时使用的人力船只。龙舟上画着龙的形状或把舟做成龙的形状。龙舟不单是传统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从其引伸发展出来的龙舟竞赛现已发展为体育活动。由于龙舟竞赛被推广成为体育项目,因此龙舟也成为此体育项目的主要用品。端午节龙舟赛、元宵节舞龙(也称舞龙灯、耍龙灯)及二月二龙头节是大东亚龙文化区重要的民间活动,因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也因为东南亚华人多,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区流行。
提起龙舟的起源,人们自然就会想起纪念屈原,
又盛传龙船源于湖南西北部沅陵之说。在反映中华龙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龙船历史渊源的《沅陵千年龙船》一书里,收编了104篇作家、学者对沅陵龙船的精辟论述。这些文章科学、系统地论证了沅陵传统龙舟的起源,记录了沅陵龙舟活动的参赛规模、船建等情况。沅陵龙舟起源于5000年前,所以比纪念屈原的说法要早3000多年。
赛龙舟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扩展资料
傣族的赛龙舟在每年傣历6、7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泼水节”举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也有女子参与此项活动。
苗族的赛龙舟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龙船节”举行,以庆祝赛龙舟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船长约20米,宽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由一长者任鼓头,一名小孩任鼓手。比赛时,炮声响处,各水手即按锣鼓节拍划桨前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赛龙舟
划向世界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赛龙舟,你对此运动了解多少?
龙舟比赛是我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佳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我国沿海地区长期存在,在北方地区挨近湖河的大城市也是有龙舟比赛风俗习惯,而绝大多数是划旱龙船舞龙舟的方式。有关龙舟比赛的发源,有各种观点,有祭曹娥,祭司马迁,祭水神或龙王等祭奠主题活动,其发源追朔至战国时期。龙舟比赛依次传到周边国家日本、越南地区及澳大利亚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宣布比赛。2011年5月23日,龙舟比赛经国务院办公厅准许纳入第三批国家级别非非遗文化名单。
“龙舟竞赛”是在战国时期就现有的风俗习惯。春秋战国时代,大家在急锣鼓声中划刻录成龙型的木舟,做竞渡手机游戏,以娱神与乐人,这时的龙舟竞赛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趣味性的综艺节目。在两湖地域,祭司马迁与龙舟比赛是密切有关的。很有可能司马迁及曹娥、勾践等远去后,本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生命归葬,故有这样的俗。但龙舟比赛除纪念屈原以外,在全国各地大家还授予了不一样的喻意。
龙舟竞渡前,需先请龙、拜神。如广东省龙船,在端午节前要从水中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东海神后,装上领头、虎尾,再提前准备竞渡。而且买一对纸质公鸡置龙舟上,觉得可庇佑船安全。闽、台则往妈祖庙拜祭。有的立即在小河边祭领头,杀猪流血于领头以上,如四川、贵州省等某些地域。
龙舟比赛时会举办各种各样祭拜、留念之典礼,一般全是点香火,烧纸,供以鸡、米、肉、供果、棕子等。现如今这种带有封建迷信颜色朗典礼已极少见,但在过去的,大家祭拜龙神殿时氛围很严肃认真,多祈祷农业丰收、顺顺当当、去魔障、攘灾异、事事顺心,也庇佑划艇安全。用大家得话说,“图个吉利”,表述大家心里优良的心愿。
龙舟竞赛做为一项水上游乐,经历了目的性、纪念物和娱乐性三种基本上形状。片面性型的龙舟竞赛,就是指开始萌发环节的龙舟竞赛,从时间上讲,大概在秦代。初始阶段的华夏民族,在海上打捞、渡水工作,时紧时松水灾中的逃跑、抢救和海上斗争中,竞相竞渡。
留念型的龙舟竞赛,产生于汉魏六朝,持续迄今。蜀国人周处《风土记》是最开始纪录端午节竞渡的参考文献,表明三国时,“端午节竞渡”已变成作风。而纪录龙舟竞赛是为了更好地纪念屈原的最开始参考文献,是梁代吴均、宗懔和唐朝魏征留有的材料。在其中魏征在《志》中写到:“司马迁五月望日赴汨罗,土著人追至洞庭看不到,湖登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此鼓掉争归,竞会亭上,习以流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驱,梢歌乱响,喧振水路,观者如云,诸郡率然。”此后,端午节竞渡这一民俗文化统一在“纪念屈原”这一具备团队凝聚力的主题风格上。
比赛型龙舟竞赛,产生于20时代70年代至90时代,其发展趋势追朔至1976年举办的中国香港龙船锦标赛,此后,龙舟竞赛变成当代体育运动项目,风潮席卷全球30好几个我国。在国际性上,龙船健身运动通常是一种比赛型的体育运动项目。1980年,龙舟比赛被纳入中国体育竞赛新项目,并每一年举办“司马迁杯”龙舟比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司马迁的第二故乡我国湖南岳阳市,举办第一届国际性龙舟节。在竞渡前,举办了既储存传统式典礼又引入新的当代要素的“领头祭”。
端午节赛龙舟的详细资料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即将来临啦,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为了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下面是我整理的端午节赛龙舟的详细资料,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端午节赛龙舟的资料: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将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传说,很久以前,西岸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这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闪耀的鳞片。当鱼人把手触向鳞片时,蛇眼里闪着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怜。渔人顿生恻隐之心,抚了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沟。谁知那九片鳞忽然落了,小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原来,它是一条上天的神龙,因触犯了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变成这模样,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闪耀的鳞。玉皇曾言:“这锁要打开,除非得到人的阳气。”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的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慢慢地,小水沟变成了大河(也就是现在的西岸河),河水为西岸带来了五谷丰登。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在神龙升天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汨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揭阳赛龙舟
赛龙舟民俗在揭阳已历经400多年。如今的赛龙舟活动既是一种民俗,又是一项体育活动,新的时代也赋予了它更多的人文精神:拼搏、进取、冲向胜利。
数千年的中国龙文化,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有深厚的积淀。数不清的民俗与龙有关,如元宵节的舞龙灯、游龙、烧龙和端午节的赛龙舟等,尤以赛龙舟活动较为普遍,影响较为深广。赛龙舟是人们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开展的民间活动。1984年国家体委把龙舟活动列为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因而赛龙夺锦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俗和体育盛举,并且在规模和内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揭阳赛龙舟活动的历史悠久。龙舟造型生动逼真,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龙舟从建造到龙舟下水、上水和参加竞赛,都要举行各种仪式,庄重考究。故揭阳赛龙舟活动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清乾隆《揭阳县志》载:“(端午)自一日起至五日,江浒竞渡龙舟,或以花红赏捷者,官府士夫各设酒馔往观。”清雍正《惠来县志》卷十三载:“端午……于溪港池塘集舟竞赛,夺取旗标,”可知清初以前,揭阳已有赛龙舟习俗。普宁南溪镇有一则民间传说:南溪镇外有榕江,内有新溪,素称水乡。相传明朝中叶,新溪柳村人口众多,村中柳员外家资万贯,其女深居简出,博览群书,父视同掌上明珠。其女一夜偶梦龙舟,天亮禀告双亲,请求造龙舟。父听之,遂造出龙舟并广征民工于村旁凿一新河,取名新溪,专为龙舟赛事,至今此溪仍在。磐东棉树村则有林天穆跨红龙中举的传说。若按这些传说,则揭阳赛龙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清光绪十九年(1893),福建巡抚丁日昌晚年定居揭阳,曾邀请潮、普、揭部分龙舟,在榕江南河河段进行比赛,揭阳棉树村的红龙获得第一名,丁日昌授予“钦差大臣丁赏”红绒锦旗一面。北溪乡参赛的蓝龙冲过作为终点标志的铁索时,龙嘴挂住铁索,但却因舟速快,冲力大,铁索竟被冲断,蓝龙牙齿损缺了一个,故有活龙之称。据说今北溪乡蓝龙出赛时,龙嘴仍缺一齿。这些历史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2007年揭阳市在榕江北河市政府前河段举行全市龙舟赛,参加的龙舟有一百艘,称“百龙闹榕江”。场面之盛大壮观,前所未有,其盛况将永载青史。
松岗赛龙舟
松岗赛龙舟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一项民间习俗活动,与全国其它地方赛龙舟活动不同,松岗赛龙舟起源于当地的一个神话传说,虽然在形成的过程中也受到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影响,但它的发展兴盛却与本地文氏家族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有着密切的关系。文氏家族为松岗赛龙舟活动赋予了独特的后辈祭拜先祖的宗族色彩,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的、严谨的仪式,成为当地老百姓的重大民事活动。
松岗传统赛龙舟活动的地点有两处:一处是以金花围村的中心砘为起点——经松岗老街——到石鼓郎的龙船弯处为终点。另一处是金花围村的中心砘为起点——沿茅洲河——到碧头村的旧码头为终点。这两处也是当年宝安县地区和省港澳、海外侨胞端午节集中赛龙舟的主要地方。1961年,松岗的五指耙水库建成后,当地村民也在五指耙水库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活动。
松岗龙舟赛习俗分布很广,遍及广东沿海、港澳地区及东南亚、欧洲等地,声誉海内外。但目前由于地理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改变、现代文化冲击等因素,松岗龙舟已濒临失传的边缘,保护好松岗龙舟文化,不仅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还具有可观的旅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