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理解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的意义?
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竞赛表演的生产经营性企业,除有一般企业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第三产业及一般文化娱乐企业的特征。 (一)运动员是俱乐部核心竞争力 资产是指可作为要素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中且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财产。在体育竞赛表演的娱乐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搭配、组合比例是固定的,否则无法正常进行竞赛活动。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核心是由一批高水平运动员组成的职业运动队,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主要来自职业运动员,
一个职业体育俱乐部可能拥有充裕的资金、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设施良好的运动场地等生产要素,但他们都无法替代运动员来比赛。运动员作为俱乐部生产过程的劳动力要素,需要掌握专门的技能,其培养、训练的周期较长,一流的运动员数量近似于常数,总是供不应求。 一个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职业队的价值,职业队的价值又源于与俱乐部签署工作合同的运动员。一个职业体育俱乐部可能因一名球星的转会,使其价值与经营收入出现巨大的起伏。
因此,职业队和运动员的管理与培养对职业体育俱乐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俱乐部的管理工作机会都围绕着职业运动队、运动员展开,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活动,如运动员工作合同、运动员工资奖励及福利、运动员转会、运动员管理规章制度、运动员形象的包装与开发、后备人才培养等,目的都在于使这一重要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使俱乐部资产保值增长。 (二)竞赛水平是俱乐部发展的原动力 职业体育俱乐部提供的商品是体育竞赛娱乐服务,它的主要成分是运动员在竞赛中高超的运动技能。
因此,每个职业俱乐部的经营者都将俱乐部的队伍训练放在竞赛的首要位置,甚至为改善训练条件、提高竞赛水平而不惜一切代价。只有俱乐部竞赛水平提高了,俱乐部的知名度才能提高,无形资产才能升值,经营领域才能拓展,经济上的良性循环才能形成。 (三)俱乐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靠行业联盟 运动员高超的运动技能要在激烈的竞争对抗中才能得以充分表现,也正因为体育竞赛紧张激烈给人以刺激、兴奋的享受,竞赛结果的偶然性和不可捉摸性给人以悬念,赋予了体育竞赛特殊的魅力。
中国职业体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一)政府行政干预过多
政府属于非营利性机构,不能参与市场竞争,更不能直接垄断经营权,这是政府机构的一般法则,是市场经济对政府角色的基本要求。然而,回顾我国职业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政府行政部门在自身角色定位上存在盲区。尽管进行了改制,但这只是解决了名义上的身份,其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即摆脱行政主管的权威地位。因此,如果政府不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深刻的改变,就会干涉职业体育产业正常的市场运作规律,这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尽管政府行政干预可以推进职业体育产业的发展,但其给职业体育发展带来的不利要大于利益。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为了经济效益、政绩,有的政府部门不愿意将一些大型体育赛事交给社会其他方按照市场规律举办,经常是政府行政人员主动出面经营。这不仅影响了社会各方力量举办职业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且还给政府体育部门的行政管理带来了相当困难。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干预不利于职业体育产业的市场化,不利于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公平竞争,以及风险意识的形成,这导致了职业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利于其人才的最佳配置,最主要的是政府行政干预制约了职业体育经济潜力的发挥,不利于我国职业体育产业的健全和完善。
(二)缺乏鼓励其发展的优惠政策
职业体育产业覆盖面广、波及力强,其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拉动消费、促进投资、解决就业等,还可以通过职业人员带动全民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因此制定职业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推动其发展以及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关于采用什么政策鼓励社会举办体育项目,引导并扩大体育消费,我国政府并没有明确的政策可供参考。
目前,我国出台的各类体育产业法律法规,大多都是采取一揽子的管理办法,而对于管理的具体细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模糊、不清晰,这使得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三)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不利于职业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因为职业体育产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只懂体育知识的人才,还需要既懂体育,又懂管理、经济等的综合型人才。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是沿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而进行的,这种教育体系使得成绩好的人只想考入理想的高等院校,根本不可能重视体育;而那些成绩很难进入高等院校且体育能力强的学生,为了进入高等院校就选择体育生这条道路,他们大多只能选择体校、体育职业中专或者体育技术学校等培养体育人才的院校。
综合来看,我国职业体育产业发展主要缺乏以下两类人才:一是职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管理人才;二是体育产品的营销人才和研发人才。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职业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无形资产开发力度欠缺
在我国,对职业体育产业的无形资产开发始于体育产业化改革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家明确了体育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基本思路。改革后我国开始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职业体育产业无形资产的开发,使其开始进行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开发和利用。但对于其无形资产价值的认识却仍然不高,对其开发和利用水平不高,开发层次缺乏深度和广度,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收益率较低,使体育无形资产在我国整个体育产业中所占的份额不大、规模偏小,造成体育无形资产的严重流失。比如,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时,并没有对其影视播放权、广告经营权和商业赞助权等进行严格管制,从而导致体育无形资产的大面积流失。
在我国,关于体育无形资产的理论研究也十分匮乏,更不用说设立专门的职业体育产业无形资产开发机构,与体育无形资产市场运营密切相关的中介、策划、咨询等服务组织发育迟缓,这使得无形资产管理严重滞后,很容易导致无形资产流失,开发杂乱无章,甚至各自为战。例如,2008年,我国利用奥运会的契机,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不管是在观念和认识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无形资产开发的内容更加丰富、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此外还有奥运会场地图样的装饰品,如鸟巢和水立方等。这些都是有形资产的体现,而对于体育赛事的徽标、冠名权等无形资产的重视和开发远远落后于有形资产。因此从整体上看,我国职业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的规模和实际的经济效益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
竞技体育俱乐部的概述是什么样子的?
俱乐部(club),意为“总会”。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是社交团体和公共娱乐场所的通称。在我国是机关、团体、学校中文化娱乐场所的通称(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这种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亲朋好友聚集的活动场所,明显表现出一种特殊的、能满足成员间精神需求的社交功能。所谓体育俱乐部是人们为了欣赏和参与体育活动而组成的体育社会团体。 【知识拓展】 世界职业体育俱乐部兴起的历史背景。
新兴资产阶级在19世纪中叶开始组织各种比赛,一些体育俱乐部相继成立,如1857年约翰·鲍尔创办了伦敦登山俱乐部,澳大利亚于1862年、瑞士和意大利于1866年、德国于1869年也相继成立了登山俱乐部。殖民地官员和军人基于政治原因或为了消遣,开始参加当地的竞技项目。他们在印度参加草地曲棍球、在北美参加印第安人组织的长曲棍球比赛。这些运动随后被带回他们所在的国家,并成立了俱乐部。1861年,在英国出现了第一个曲棍球俱乐部。
体操运动的兴替与竞技运动的兴起为职业体育俱乐部创造了条件 在英国形成以竞技运动和游戏为主的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同时,欧洲大陆则发展了民族体操运动。杨氏体操体系在德国、意大利、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家得到很快的发展,体操俱乐部纷纷成立。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对体操的非议出现。生活节奏和情感需要已经发生变化的资产阶级认为,现代社会的竞技运动较之分解孤立的体操动作更能满足人们的体育需要。
娱乐活动的阶级趋同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生存提供了社会环境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人开始模仿资产阶级的休闲方式,不仅到原来为富有阶层修建的体育休闲场所锻炼,而且开辟新的运动项目。19世纪40年代,英国对公众游戏的禁令取消后,足球在非公开的私立学校再度兴起。1863年,足球与橄榄球严格区分以后,足球运动改变了野蛮粗俗的形象,迅速演变为一项深受各界人士欢迎的集体运动项目。从1885年起,国外出现了几十个业余的、靠比赛获得收益的足球俱乐部。
中国职业乒乓球俱乐部可持续发展情况怎么样?
通过组建俱乐部来发展乒兵球项目,对乒乓球的职业化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实现全民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便利。因此,对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现,状进行研究,对于满足科学健身、推进乒乓球体育产业发展、完善乒乓球俱乐部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职业乒乓球俱乐部可持续发展分析
随着乒乓球产业市场化、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的融资渠.道逐渐拓宽,经营性质呈现多样性,由股份集资、个体投资组建的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逐渐成为主流。
由民间个人投资组建的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最多,共有23家,占调查总数的51.1%;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由股份筹资组建的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居于第二位,共有16家,占调查总量的35.6%;由政府投资组建的国营性质的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所占比例最小,仅13.3%。说明我国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正逐渐步入正轨,行政干预逐渐消退,市场机制逐渐受到经营管理者的重视。
二,中国职业乒乓球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现状
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的人力资源是指一切能够推动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运行和发展的所有人口。主要包括经营管理者、教练员以及维系俱乐部发展的消费者三个群体。
1.管理者基本情况
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经营管理者的素质。作为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的领导者、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俱乐部能否可持续经营和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在调查的45家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之中,管理者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共有23人,占调查总数的51.1%。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由于缺少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或者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导致俱乐部管理混乱、发展滞后的现象普遍存在,客观上限制了我国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
2.教练员基本情况
乒乓球教练员是联系俱乐部与消费者的纽带,是乒乓球俱乐部得以正常运营的关键因素,也是消费者在选择乒乓球产品消费时首要考虑的环节,乒乓球教练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经济效益能否得到提高。在调查中可知,我国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教练员的文化程度较低,主要以高中、中专学历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练员只占调查总人数的23.2%。
职业体育的俱乐部
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一种以经营某一高水平运动项目训练和竞赛,并开发训练竞赛及其附属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殊体育企业,它具有一般现代企业的共性,也具有职业体育的特性。职业体育俱乐部主要由管理者和运动队两大成分组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知名度和收益,而企业也可依托职业体育的平台获取体育赛事的直接收益。总而言之,各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职业体育竞技水平与企业管理之间的竞争。俱乐部要想提高运动队的竞技水平,首要任务就是把各项管理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为俱乐部提供一个良性运转环境。
中国职业体育所出现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职业体育俱乐部产权不清,产权不清的最直接后果会导致利益的异体化,由此引发诸多矛盾。
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一个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俱乐部必须源源不断地获得资金注入,保持经济上的良性循环,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内在和外在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融资状况出现了资金供给不足、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
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由原先的国家、省(市)队的事业型转变至现在的俱乐部的混合型,大多以企业集团资助型为主,单纯通过参与联赛维持经营的微乎其微,投入和产出很不平衡。这种不平等的存在使投资人目光短浅,只着眼于短期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针对这种盲目投资,缺乏正确经营理念的现状,俱乐部的目标要以社会、员工、运动员的多赢而非独赢为己任,并能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