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浅析体育的育人功能
我认为 浅析体育锻炼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 李 平 教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智育不合格是次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包括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学校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条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水平,使青少年得到全面发展。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未来教育对于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这一论述也充分说明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中学生拥有强健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应该是直接影响其它如智育、德育、美育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今天许多科学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一、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道德品质和塑造完美个性的重要手段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是德育的任务,也是体育的任务。学校体育教育用其自身的学科优势不失时机地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体育锻炼以它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广大青少年。而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可塑性很强,同时也是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通过体育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适应青少年的年龄特征,特别是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的要求,能较全面的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进行培养。如田径运动可以培养青少年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集体性非常强的如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对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有显著的作用;体操、武术等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沉着、果断及自制能力。其次,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大多是集体的实践活动。在各种共同协作、相互配合的集体活动中,学生会表现出各种思想和行为。在一节体育课中,老师要求学生对体育器械、场地的爱护和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等,这些活动本身就具有道德教育的成份,有助于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约束之间的关系,以及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上体育课时,老师采用比赛、评比和奖励优胜者的办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和勇于开拓的精神。个人,小组或班集体的竞赛、评比能激励中学生力争上游的竞争精神,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荣誉和成绩。同时激发学生努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愿望。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大多数体育活动伴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竞争性,必然有胜负之分,其中难免总会有粗暴的动作行为和语言,如故意伤害对方,个人英雄主义和违反体育道德等等不利于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体育老师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教育。大量事实证明,体育锻炼是培养和发展中学生优秀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完美个性的重要手段。二、体育锻炼对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及促进作用从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史不难看出,智育在所有教育过程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认为学生的任务只应该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高分数,不重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天苦游于题海书山之中,使学生不堪重负,从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而体育锻炼、科技活动等素质教育之类学生应当享有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只能成为学生的奢望。近年来,让学生从德、智、体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才得以贯彻到整个教育工作当中。特别是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明确了教育要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确定正确的育人观:“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材”。而今许许多多的事实也证明,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是非常有促进作用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其中包括智育的物质基础——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要使个人潜在的智力或神经活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大脑皮层反应灵活性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加上脑细胞被激活后,才可以保证积极思维、良好的记忆的发展和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得到最大的发展。而这些
《体育与人格,体到底如何育人》观后感?
体育锻炼的是体魄与毅力,锤炼的是人格与品质。从小培养孩子的强壮体魄和体育精神,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题记
七月骄阳似火,七月绚丽多彩。第十九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在包头市九原区进行现场展示与研讨活动。7月5日学校领导范学梅校长带领体育组教师张成芳、邴永红、李锦武和我一行五人去包头市参加这次体育教学改革的盛会。
7月6日上午,在包头市第49中学进行“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成果展示。第一篇章是《黄河脉》,有素质操、狮子舞、定向运动、篮球操、花式跑操和书法操等等。令大家兴奋不已的当属包头市第49中的学生表演的花式跑操。几百名学生踏着整齐的步伐在400米的操场上进行着分分合合,各种图形与路线的重组。这是跑步吗?更是一种艺术,一种美的享受。这是一项锻炼身体的活动,这又不仅仅是一种活动,花式跑步让学生懂得协作,明白集体的力量,体会到体育是一种创造快乐的文化,创造美的文化,启迪智慧的文化。
体育课心得体会 作文1000字
要想提高体育锻炼能力.必须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一是体育方法贵在少而精; 二是体育锻炼贵在持之以恒。只要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一、两种体育技术的基础上,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并在坚持锻炼的过程中磨练意志品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真正养成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然而,学生中总是有一些人平时就不喜欢体育运动.身体素质较弱,体育基础较差。他们的体育课成绩不高。达标率和课外活动及早练的出勤率较低,其中也有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该如何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锻炼自觉性呢? 第一、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平时要重视在本校学生中或报刊上积累和寻找有用的实例。利用体育室内课向学生灌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和开发智力”的知识。健康的身体是攀登科学高峰的物质基础,是成才的支柱,是人生成功之本。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就曾说过:“德智皆合于体,无体则无德智也!”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求知欲而自觉锻炼的兴趣。学生学习较紧张,针对他们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如何选择项目的建议,并利用(体育室内课介绍:《肺活量与寿命》,《体力年龄测试法》《自我检恻运动量大小》《怎样使身体长得更结实》《怎样知道锻炼效果》等等同学们渴望知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体育课里也有许多科学知识和道理,由此产生了要在运动中验证和应用这些理论的欲望。从而对体育课及课外锻炼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热情。尽管目前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还不尽人意,同学们照样活跃在操场上。思想认识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实施课课炼.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上体育课离不开跑、跳、投等田径运动项目学生在往感到简单枯燥,不感兴趣。目前小学生在力量、耐力跑方面的素质又普遍较差。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呢?可行的做法是精心备好每节课中“课课练”的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教材内容的新颖、多变和形式各异调动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这样做当老师的会感到很费脑筋,但效果是很好的。验证了教育心理学中的一段话:“在学习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喜悦,求知的满足,浓厚的兴趣,都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强化。”有些学生怕跑步,我们就在课前动员时运多用古希腊的格言:“如果你想健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来启发和激励同学们。鼓励他们:“挖掘自身潜力”和“战胜自我”的勇气。 第三、注重表扬与鼓励。 这两年来,我在所任班级中都实施了课堂常规、上课质量评分等有具体内容的班际评比竞赛办法。而且成功地组织了各种单项比赛及校运会。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对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我都积极收集,仔细积累。然后在合适的场合下及时给予表扬,使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很关心,从而受到极大鼓舞。 我的体会是: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不但要从严要求,严得适当,严得适度;严中有爱。更重要的是要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教育方法切勿简单粗暴,体育老师尤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和职业道德。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推行重点在青少年。这已成为共识。一个人是否热爱体育,能否把锻炼身体作为生活的必要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时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所以,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实在是任重道远。虽然,当前的学校体育,无论场地器材,教学质量,运动水平,都比过去大大地跨进了一步。但抓体育重尖子轻群体,重技术而轻培养习惯,以至学生睡懒觉的比晨练的多,青少年锻炼身体的积极极性和自觉性不如中老年人。“豆芽菜加近视眼”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