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广平北方职教中心都有那些专业?
广平职教中心占地面积83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微机房、多功能礼堂餐厅和标准体育场。设有农学、微机、畜牧、林果、旅游、企业管理、文秘与办公自动化、财会等八个专业,在校生1872人,现有正式在编教职工126人,本科学历123人,专任教师98人,高级职称教师29人,市级骨干教师18人,双师型教师36人。学校内部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有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文宣处、生产实习与就业指导处,招生办、体卫处、督导处、规划处、安保处、农牧服务中心等十二个处室。是一所多专业、多学科并举,融职业高中、普通中专、短期培训、联合办学为一体的综合职业学校。
有谁知道杭州报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在通过哪些学校报名?
考点代码
考点名称
地址
联系电话
330002
余杭电大
杭州市余杭区南苑街道平吴街2号
0571-86143630
330004
浙大紫金港校区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388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1B-102
0571-88206234
330028
浙江省团校
杭州文二路188号
0571-88067187
330032
临安党校
临安市青年路12号(临安电大)
0571-63722493
330033
中国计量学院
杭州下沙学源街258号
0571-86914537
330035
浙江工商大学
教工路149号西区一号实验楼3501室
0571-88071024转8550
330051
杭州旅游职业学校
杭州解放路50号
0571-87911033
330059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
丁桥镇建塘村高地上46-3
18958078336
330083
浙江教育考试服务中心
杭州市学院路35号
0571-88908522
330101
临安电大
临安市青年路12号
0571-63722493
330001
大红鹰学院
宁波高桥芦港
0574-88046623
330068
奉化市商业职工学校
奉化市茗山路2-2号
0574-88522088
330074
宁波市服装学校
奉化职业教育中心
0574-88990215
330087
宁波工程学院(原宁高专)
宁波市翠柏路89号
0574-87081276
330093
宁波市职教中心
宁波市桑田路885号
0574-87991670
330099
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
象山县高教园区象山职业高级中学
0574-65712872
330102
宁波市成人教育学校
宁波市江东区百丈东路44号
0574-87399489
330019
温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0577-88373032
330098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市车站大道 737号
0577-88373959
330007
浙江电大海宁学院
海宁市海洲东路221号
0573-87010626
330046
嘉善电大
嘉善县罗星街道人民大道315号
0573-84022014
330055
嘉兴学院
嘉兴越秀南路56号
0573-82079438
330061
海盐县职成教中心
海盐县武原街道枣园西路216号
0573-86020190
330078
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当湖街道新华北路
0573-85236878
330097
嘉兴秀水学院
嘉兴市文博路549号
0573-82079438
330011
安吉县教育保障中心(原装备中心)
安吉县递铺镇后寨路(艺术高中内)
0572-5351673
330052
湖州师院
湖州学士路一号
0572-2321286
330082
绍兴文理学院
绍兴市越城区环城西路516号二楼
0575-88341211
330080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
绍兴市上虞市东山路368号
0575-88341211
330072
柯桥区职教中心(原绍兴县职教中心)
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安华路371号
0575-85680283
330081
柯桥区财经学校(原绍兴县财经学校)
绍兴市东浦镇环南路25号
0575-85395908
330034
新昌职教中心(原新昌职业技术学校)
新昌县七星街道磕山路250号
0575-86238313
330095
诸暨实验职中
诸暨市东二环路育才路1号
0575-87271137
330079
上虞区职业中专
上虞区百官街道三棚桥
0575-82180078
330100
嵊州市职教中心
嵊州市鹿山街道工农三路66号
0575-83295916
330010
浙江省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都督南街138号
0579-86013433
330030
浙江师范大学
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0579-82282733
330058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金华市婺州街1188号
0579-82066509
0579-82266523
330077
衢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衢州市新安路6号
0570-3089342
330048
舟山市蓉浦学院
定海环城东路19号
0580-2036727
330076
普陀区成教中心
普陀东港金城街90号
0580-3028068
330049
嵊泗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嵊泗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0580-5082250
330014
台州电大
台州市椒江区学院路188号
0576-88656190
330027
天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天台县城关始丰溪路108号
0576-83837058
330071
丽水学院计算机系
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学院
0578-2113661
330017
义乌市继续教育中心
义乌市西城北路11号
0579-85411529
肥西职教中心要分?
一期和二期工程。
肥西职教中心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两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实训楼、图书馆、报告厅、体育馆、行政办公楼等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主要内容包括两栋学生宿舍,一栋食堂,一栋锅炉房及室外附属工程。
肥西职教中心要分学校主体工程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附属工程施工,其中室内部分正在进行墙砖铺贴和消防设施安装。
海盐武原镇近30年的变化
海盐是钱塘江口,历史上以产盐著称,古代早有“海滨广斥,盐田相望”的描绘,这里还有“盐关”等的地名,该区域更多的如下:
[地理情况]
海盐县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地处北纬30°21′到30°28′,东经120°43到121°02′,东濒杭州湾,西南邻海宁市,北连平湖市和秀洲区。
海盐县地形似一个顶角朝南的等腰三角形,东西最宽处相距约31公里,南北相距约33公里。全县海拔平均在3~4米,整个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南部为平原孤丘区,山丘高度大多在100米左右,与海宁市交界的高阳山为县境最高处,主峰高251.6米;东部为平原海涂区,地势稍高于西部平原;西部为平原水网区,总面积约占全县的三分之二。
海盐县陆地总面积534.73平方公里(其中河道、湖泊等水域面积96.26平方公里),海湾面积537.90平方公里,岛礁0.48平方公里。境内陆地海岸自澉浦起到海塘乡方家埭止,全长53.48公里,是浙北海岸最长的县(市)。
海盐县地理位置优越,县城武原镇北距上海118公里,南离杭州98公里.境内主要公路有01省道东西大道、盐湖公路、盐王公路等,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 189.5公里。境内河道纵横,总长1860.7公里,骨干河流有盐平塘河、盐嘉塘河、长山河、白洋河等。公路、水路网络交织,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
[气候]
海盐地处北亚热带南缘,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5.9°C,年平均高温累计日数明显低于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城市。年平均雨量1189.7毫米,全年无霜期约为240天,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19.7小时。
历史沿革
海盐县是崧泽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5000多年前县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建县以来,海盐曾四徙县治,六析其境。秦末县治陷为湖(柘湖),迁至武原乡(今平湖市东门外)。
东汉永建(126-131)中,县治又陷为湖(当湖),南迁至齐景乡山旁。建安五至八年(200-203)析海盐西南境、由拳南境置海昌县(今海宁市)。晋咸康七年(341)县治迁至马嗥城。南朝梁天监六年(507),析县东北境置前京县。梁中大通六年(534)至大同元年(535),再析县东北境置胥浦县。唐开元五年(717),迁县治于今地。天宝十年(751),割海盐北境、嘉兴东境、昆山南境置华亭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海盐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宣德五年 (1430),析武原、齐景、华亭、大易4个乡置平湖县。
1949年5月7日,海盐解放。1950年5月,狮岭乡3个行政村划属海宁县,平湖县10个行政村划属海盐县。1958年11月21日,撤销海盐县建制,区域并入海宁县,其中西塘桥、海塘、元通3个乡划归平湖县。1961年12月15日,复置海盐县,辖2个镇16个公社,狮岭乡仍属海宁县。1983 年,撤销公社建乡。1985年8月,澉浦、通元、西塘桥撤乡建镇。随着经济发展,又有于城、百步、秦山撤乡建镇。1999年,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辖9个镇 3个乡。 2001年10月,乡镇行政区划再次调整优化,辖武原、沈荡、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桥、于城、百步8个镇。
--------------------------------------------------------------------------------
[对外交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我县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我县与国外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友好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县于1988年建立了海盐县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负责全县外事归口管理工作。围绕国家的对外方针,加强与日本、韩国等近邻国家的友好交往,在政府、民间开展形式广泛的交流活动。1992年10月与日本富冈町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2005年5月与韩国全罗南道长兴郡签署了缔结友好交流关系意向书,我县对外友好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行政区划]
2006年末,全县辖武原、沈荡、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桥、于城、百步8个镇。共有行政村104个,居民委员会23个。
--------------------------------------------------------------------------------
[面积]
海盐县陆地总面积534.73平方公里(其中河道、湖泊等水域面积96.26平方公里),海湾面积537.90平方公里,岛礁0.48平方公里。境内陆地海岸自澉浦起到海塘乡方家埭止,全长53.48公里,是浙北海岸最长的县(市)。
--------------------------------------------------------------------------------
[人口]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65890人,比上年增加1588人。其中,女性人口183960人,男女性别比为98.9∶100。全年出生人口2634人,出生率为 7.2‰;死亡人口2518人,死亡率为6.9‰;迁出人口3254人,迁入人口471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2‰。
[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据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22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37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6.54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工业增加值101.81亿元,增长5.0%,建筑业增加值4.74亿元,增长28.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31亿元,增长12.4%。剔除核电,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54亿元,同比增长12.9%。第一、二、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上年的8.26:67.92:23.81调整为7.82:67.34:24.85。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43240元,折合5405美元。
--------------------------------------------------------------------------------------------
[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2.37亿元,扣去物价因素,同比增长3.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9.85亿元,未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6.3%。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总播种面积70.27万亩,比上年下降0.3%。粮食播种面积40.54万亩,增长6.4%,粮食总产量达19.01万吨,增长12.6%。油菜种植较上年下降,面积13.03万亩,下降19.7%,油菜籽产量2.29万吨,减少 21.8%。棉花种植面积1.23万亩,增长3.4%,产量1201吨,增长14.9%。经济作物面积稳中有升,蔬菜种植面积增长较快,为11.36万亩,增长7.8%,产量为25.87万吨,比上年增长12.1%。果用瓜产量5.8万吨,增长25.5%。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8公顷,全县森林面积6840公顷,增长2%。
畜牧业生产稳定。全年肉类总产量为38795吨,比上年下降0.1%,其中猪肉和羊肉产量分别为33992吨和1958吨,禽肉2694吨。全年肥猪出栏56.65万头,下降4.1%。禽蛋2289吨,减少17.5%。
渔业生产稳定。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3261吨,增长0.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010吨,淡水产品产量11251吨。
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到年底,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5家,新增4家;建立农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48家,新增6家。农业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县已注册农产品商标50个,新增5个;有省级无公害基地17个,新增2个;绿色农产品15只,新增3只;农业地方标准38个。
--------------------------------------------------------------------------------------------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101.81亿元,增长5%。全县工业总产值317.55亿元,增长14.1%,其中核电工业产值76.36亿元,增长0.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9.47亿元,增长13.3%,其中重工业163.95亿元,占63.2%,轻工业95.52亿元,占36.8%。
工业经济内在动力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8.24亿元,新产品产值率1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7.13亿元,增长20.2%。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1.1%提高到22.3%。
工业经济效益稳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78%,比上年增长0.4%。实现利税32.08亿元,比上年提高2.8%,实现利润12.93亿元,增长1.7%,其中核电实现利润8.54亿元,下降2.2%。列入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指数为222.95,比上年下降15.99分。
新办工业企业增多。在新办的1228家企业中工业企业达969家,增长36%,注册资本64182万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工业用电量150410万千瓦时,增长21.6%。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4%。
--------------------------------------------------------------------------------------------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04亿元(县内),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1.08亿元,增长1%,第二产业40.3亿元,增长24.3%,第三产业12.65亿元,下降3.7%。
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3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7.5%。
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共完成6.93亿元,增长40.7%,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额分别为2.4亿元、2.4亿元和1.3亿元,分别增长213.5%、211.1%和下降45.9%。
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投资中非国有投资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占规模以上投资的83.9%;民间投资34.8亿元,同比增长33.8%,占规模以上投资的75.7%。
投资项目增加。全年规模以上投资项目达303个,比上年增加6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7个,增加44个。
房地产投资下降。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77亿元,比上年下降44.1%。新开工面积10.5万平方米,下降64%,竣工面积23.5万平方米,下降35%;实际销售面积26.8万平方米,增长22.1%;全年商品房销售额8.24亿元,同比增长35.4%。
--------------------------------------------------------------------------------------------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9.4亿元,增长12.8%,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4.58亿元,增长12.8%。批零贸易业零售额29.4亿元,增长13.9%,餐饮业零售额4.06亿元,增长5.9%,其他行业零售额0.52亿元,增长7.6%。
全县商品市场24个,比上年增加1个,成交96980万元,增长3%。
--------------------------------------------------------------------------------------------
[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7.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出口6.46亿美元,进口1.02亿美元,分别增长24.8%和下降15.7%。
外资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全县累计引进外资项目22个,合同利用外资61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67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61%和增长10.9%。
--------------------------------------------------------------------------------------------
[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邮电业稳步发展。实现增加值5.95亿元,增长13.3%。境内等级公路里程259.4公里,增长8%;全年公路客运量408.5万人次,增长2.7%,水运货运量1056.8万吨,下降12.5%。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包括小灵通)18.9万户,增长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2.2万户,增长12%。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93部/百人提高到98部/百人(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小灵通)。拥有互联网用户3.9万户,增长40%。年末邮电所21处,全年报纸发行量867.7万份,增长4.7%。
旅游业稳定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4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9%;国内旅游收入10.62亿元,增长9.4%。境外入境人数4614人次,下降16.9%。其中,外国人4155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459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50万美元,下降21.6%。全年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11.06亿元,增长7.7%。
--------------------------------------------------------------------------------------------
[财政、金融]
财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129508万元,增长23.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726万元,增长23.3%。一般预算支出70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全县上交国税240506万元,增长8.4%,实现地税61567万元,增长14.6%。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8.03亿元,比年初增加18.69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45.61亿元,比年初增加18.15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9.35亿元,比年初增加13.21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05.69亿元,比年初增加15.07亿元。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88.99亿元,比年初增加10.94亿元,同比增长14%。
[文化传媒、体育和卫生]
文化传媒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场所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34千册,增长6.4%,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数7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县有线电视用户9.3万户,增长8.1%,有线电视入户率78.4%,同比增长6.5%。
体育事业蓬勃展开。全县有体育场、馆416个(包括学校、企业),当年我县体育健儿在市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94枚,其中,获得金牌25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县共举办县级和乡镇运动会273次,增长3.8%。
卫生事业稳步前进。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1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村级卫生机构95个。医院、卫生院病床数1034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036人,其中:医生513人。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5.4%,卫生厕所覆盖率92.8%。
--------------------------------------------------------------------------------
[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10.8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3%,年末人均道路面积24.44平方米,增长3.6%,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28公顷,增长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07平方米,增长6.6%,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5%,增长34.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各类事故下降。全县发生各类事故186起,比上年下降25%,死亡63人,受伤160人,直接经济损失307万元,分别下降6、20、21%。其中,安全生产事故15起,死亡9人,火灾事故16起,无伤亡,公路交通事故152起,死亡54人,水上交通事故3起,无伤亡。
--------------------------------------------------------------------------------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得到较快发展。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213万元,比上年增长33.2%。全县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1家,市级1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市民营科技企业63家,新增4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54家,新增33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16家。全年经县以上科技部门鉴定的科技进步奖有37项,其中省级7项。受理专利申请220件,减少10件;授权专利158件,增加29件。全县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122项,增加1.1倍,成交金额2642万元,比上年增长2.5倍。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县有小学40所,在校学生29846人,教师1439人;普通中学18所,在校学生21659人,教师1365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达到99.98%。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分别为100%和95.34%。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发展,现有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229人。全县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2148人,输送高职(单考单招)385人。
全县共有13348人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证书的自学考试。全县拥有幼儿园32所,在园幼儿9581人,教师499人。
--------------------------------------------------------------------------------------------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65890人,比上年增加1588人。其中,女性人口183960人,男女性别比为98.9∶100。全年出生人口2634人,出生率为7.2‰;死亡人口2518人,死亡率为6.9‰;迁出人口3254人,迁入人口471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2‰。全县计划生育率98.8%,已婚妇女综合节育率91.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656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41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2761元和5850元,分别增长19.5%和5.6%。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4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68.03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4%和35.3%。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城镇从业人员57737人,增长2.5%,一、二、三产从业人员分别为194人、38730人和18813人;城镇在岗职工55709人,增长2%,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1985人,增长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8%。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52000人,比上年增长23.8%,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54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523.85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05679人,增长5.2%;有58379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增长21.4%。全县低保对象4731人,其中城镇652人,农村4079人,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487.9万元,增长13.6%。
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9家,床位数865张,安置人数达423人。
枣阳职教中心新校区何时使用
2023年初。枣阳市职教中心学校是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占地面积365亩的新职教中心学校正式开工兴建,计划2022年秋季学校整体搬迁,2023年初投入使用。枣阳市职教中心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工期2021-2022年,总投资34996万元,主要建设教学楼、图书馆等,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