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是给学生增负还是减负?
有人提议给中小学生减负,提倡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且给予其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激发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动力。给中小学生减负的起点是好的,但是我并不认为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是给学生减负,相反,这是给学生增负。
当前,体育考核已经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分值权重比不上语数英。初三学生在中考之前,必须集训几个月,用来练习长跑,跳远,跳绳等中考体育项目。
也就是说,初三学生必须在学习的空闲时间刻苦集训,才能确保体育考出较好的分数。如果高考也加入了体育考核,那么高三学生也必须挤出时间集训。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给中学生减负吗?我看,给中学生增负还差不多。
体育锻炼确实很重要,但是锻炼身体是一个长时间坚持的过程,也是大家思想上的一个转变。只有让学校,家长和学生真正的重视体育锻炼,才是最重要的。把体育列为必考科目,这只会让学生认为,体育就是为了中考和高考而已。难道这是大家希望看到的现象吗?
我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体育成为了高考必考科目,会发生什么事?高考几个月之前,所有高三学生开始拼命锻炼,高一高二的时候占用体育课,到了高三开始临时抱佛脚,体育课疯了一样让学生跑步,这有什么用?
大家都知道,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这也是学生经常不锻炼身体的后果。但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靠中高考就可以改善的。我认为最应该反思的人是学校,为了成绩占用体育课,学生每天坐在教室,身体素质能好就怪了。
我觉得,学校应该多开设体育课,而且不能被其他科目霸占。鼓励学生锻炼身体,所有学生在体育课必须动起来,这才是应该重点关注的东西,而不是变相的给学生增负。
初三学生血压144,马上要考体育了,老师要求加码训练,可以吗?
不可以的。
运动强度过大对患者无益,所以高血压患者不提倡高强度运动。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是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不同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目标不同,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推荐使用24小时长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除评估诊室血压外,患者还应注意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以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体育课变成了主课,学生的减负真的减下来吗?
据说,云南省已经准备将体育课变成主课了,中考的时候,体育会和语文、数学、英语一样,满分为100分。而且关于中考的体育项目也有很多,比如田径、游泳、武术和拳击等等,可以供学生选择。云南体育部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两门运动技能,让他终身受益。
其实云南省这样规定教育也是一件好事,可以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且体育课变多了,不仅能够让学生很好地锻炼身体,从此告别小胖墩或眼镜,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繁忙的课业中得到放松,这对于他们是有很大好处的。而且大部分学生都特别喜欢上体育课,如果有些学生在文化课上比较薄弱的话,还能通过体育来使总成绩得到提高。不过将体育课变成主课有好处,自然也会存在一定的弊端。
体育课变多了固然是好事,但未必能够使学生减负。首先,体育课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就分散得更加厉害了。原本他们只需要努力学习文化课就好,现在加上体育课,那就意味着他们还要花时间在体育锻炼中,可是有些学生其实并不太擅长体育,或者不爱上体育课,那他就会很吃亏了。而且,有些学生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课的话,那对他也是不太公平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体育课不好,而是说体育课可以适当增加,但其实没有必要变成主课。
学生的健康比学习更加重要,这句话是没错的,所以我认为 体育课应该要适当增加,但其实即便体育课变成了主课,学生也并没有得到减负,甚至有些不擅长体育的学生为了得到高分,不得不在文化课上更加努力,而他们的学习压力也会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