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什么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 2、比较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异同?
- 3、体育心理学中的跨理论模型什么意思
- 4、关于运动心理学或体育心理学,你有哪些了解?
- 5、从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归纳其与运动心理学的区别?
- 6、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是什么?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什么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体育心理学作侧重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的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扩展资料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运动需要与运动爱好之间的关系
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仍欲望,且感到它是我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进候,人们才有兴趣参与并学习它。
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事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心理学
比较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异同?
研究对象不同:
1、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人在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2、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客观化、抽象化的,又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对象。
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学生有不同的心理要求,从而形成各专项运动的心理特点,如田径心理、体操心理、球类心理、游泳心理、游戏心理等。随着体育教学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体育运动专项心理品质,如田径运动中的“距离感”、游泳运动中的“水感”,体操运动中的“节奏感”等。
扩展资料:
体育运动学习动机 根据体育活动动机内容的指向性,体育动机可分为直接动机(指向体育活动本身的动机)和间接动机(指向体育活动结果的动机)。前者与体育活动直接联系,后者则与体育活动的社会意义有关。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体育活动的动机可分为开始从事体育活动的阶段、体育活动专项阶段和高度体育运动水平阶段。
进行动机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以社会性的间接动机为主导而将两种动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根据体育运动动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学生的动机内容与水平因材施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中的跨理论模型什么意思
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提高,健康与生活品质的追求彰显出其重要性。而具有规律性的锻炼行为习惯,是维持和促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关于行为改变的研究,逐渐超越了传统的行为主义观点,结合认知与行为手段,强调行为的发生与维持取决于认知的维度和强度。在行为改变研究理论中,跨理论模型(TheTranstheoreticalModel,简称TTM)因其注入了行为改变的认知、行为和时间方面的理论,能够成功地运用到体育锻炼行为变化干预中。
*******************************
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什么疑问,请追问,
另外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千万别忘记采纳哟!
关于运动心理学或体育心理学,你有哪些了解?
引言:现在很多人都开始运动,因为运动可以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并且养成一些比较好的习惯。除此之外体育方面同样如此,因为体育里面很多的一些活动都是和运动有关系的。当然有一些人也就这运动和体育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对于运动心理学还有体育心理学,大家都了解什么呢?今天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的知识吧。
一、相互联系。
运动心理学呢,它是研究人在从事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以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也是体育科学当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与体育学,体育社会学,以及其他的一些学科的理论,还有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过体育运动学习的动机,根据体育活动动机内容的指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动机,还有间接的动机。前者与体育活动有直接的联系,后者则与体育活动的社会意义有关。
二、研究对象不同。
首先就是他们两个的研究对象是不一样的,首先运动心理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人在体育运动当中的心理特点,以及规律。每个的人针对运动都是有不一样的理解,还有想法的,对于体育同样如此,在小编的感觉当中,运动心理学还有体育心理学,其实差不多。虽然体育心理学它研究的对象比较的客观化,抽象化,而且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对象。从这方面来说就是体育心理学是大众所能够接受的并理解的东西。
三、对于心理学比较重视。
在小编看来,不管是学习运动心理学或者是体育心理学,都是一个可以发展的空间,毕竟现在人们对于体育对于运动都是比较重视的。当然了,不管是在运动或者是体育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其次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也不要忘记做运动。
从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归纳其与运动心理学的区别?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随着体育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的分化日益突出。就目前而言,体育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领域,即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竞技运动领域和大众健身运动领域。由于这三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运动心理学的不断分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运动心理学已经在运动表现之外拓展了相关的研究领域,最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理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而且,在运动心理学的文献中,锻炼心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nshel,2003)。体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则更早一些。如原苏联的丘奇马疗夫在20世纪20年代就研究了学校体育课对学生智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目前,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个研究领域齐头并进,向前发展,都显示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那么,三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者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联系,主要源于体育教育教学、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体育看成是广义的体育,体育就应该包括体育教育教学、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运动三个领域。不管哪一个领域,实际上都是围绕人参与身体练习活动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研究和讨论的。由此可见,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是围绕人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展开研究和讨论的,具体来说,三者研究的共同点在于:第一,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练习活动的人;第二,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等;第三,研究方法相同。
三者研究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同,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第二,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如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第三,研究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体育心理学虽然也研究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条件下所有的心理现象,但更应该侧重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运动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与运动表现和成绩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即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成绩等;锻炼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体育锻炼对锻炼者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它不关心与运动表现和成绩的有关心理学问题。
张力为、任未多(2000)曾对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在研究重点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指出,即便是相同的心理学主题,三者的研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见表1-1)。
表1-1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部分研究内容的侧重点
领 域 运动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锻炼心理学
动 机 运动员成就动机 学生参与体育学习 大众参与体育锻炼
的动机 的动机
目标设置的成效 目标设置的成效 锻炼的坚持性
情 绪 竞赛焦虑对成绩 体育活动对情绪的 锻炼活动对焦虑和抑
的影响 的影响 郁的影响
赛前、赛中的应 锻炼产生的积极愉快
激控制 感受
人 格 运动员人格对运 体育教育教学对人 体育锻炼对人格的
动成绩的影响 格的影响 影响
运动训练对运动
员人格的影响
技能学习 高水平技能学习 中、低水平技能学习
归 因 运动员的归因特点 学生的归因特点
归因对运动训练的 归因对体育学习的影响
影响
自我观念 整体自我概念 身体能力自我概念 身体能力自我概念
独立自我与互联自 外观体貌自我观念 外观体貌自我概念
我
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与运 师生的交往与合作
动成绩的关系
(改编自张力为、任未多,2000)
从已出版的数本教材和著作来看,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体系和内容有所区别,各有特点。如Anshel(2003)所著的《运动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容体系为:(1)科学的运动心理学,(2)成功运动员的特征,(3)运动员的运动动机,(4)归因:对运动表现和比赛结果的原因的解释,(5)应激、焦虑和唤醒的调控,(6)运动中的攻击行为,(7)运动队凝聚力和群体动力学,(8)运动中的领导,(9)交流与咨询技术,(10)教年轻人运动:一个特别的考虑,(11)应用锻炼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12)运动员的自我谈话,(13)思考和未来的方向。从Anshel所著的《运动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容体系来看,除第十一章是锻炼心理学的内容外,其他章节都是典型的运动心理学内容。
再如,Seraganian(1993)所著的《锻炼心理学:体育锻炼对心理过程的影响》的内容体系包括:(1)锻炼心理学的历史和理论基础,(2)有氧体能及其对心理应激的反应,(3)有氧体能与身体活动的理论描述和定量研究,(4)急性有氧练习对情感的益处,(5)锻炼心理学的Meta-Analytic,(6)人类对急性心理应激源的Sympathetic 反应,(7)实验与观察研究方法,(8)老年人的锻炼心理效应,(9)增强体能的社会心理因素,(10)发展锻炼心理学,(11)体育锻炼降低应激的认知观点,(12)有氧练习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13)锻炼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方向。由上可见,锻炼心理学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的分离越来越明显,这一现象在东欧、日本等比较突出,如日本松井三雄所著的《体育心理学》被学者们认为是一门比较“正宗”的体育心理学教材(季浏,1994)。他所著的《体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1)体育与体育心理学,(2)大肌肉活动的心理学性质,(3)从体育角度看儿童的发展,(4)体育的学习,(5)从体育角度看个人差异(1985)
总体而言,美国更突出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虽然在运动心理学的教材或著作中也包含锻炼心理学的内容,但已强调运动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的分离,然而,运动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的分离不明显。中国已逐步显现运动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离。这从以下三本书中可以窥见一斑。如季浏、符明秋(1994)所著的《当代运动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1)运动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2)运动个性,(3)运动注意,(4)运动唤醒,(5)运动焦虑,(6)运动焦虑的调节,(7)运动动机,(8)目标设置,(9)运动归因,(10)心理社会因素与运动损伤,(11)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12)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13)教练员的领导心理和行为,(14)运动队的群体心理。
再如,颜军(2001)所著的《体育心理论稿》的内容体系包括:(1)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与反思,(2)体育教育与心理发展,(3)体育学习心理指导,(4)体育学习策略,(5)体育学习中的焦虑,(6)运动技能学习心理,(7)体育教学交往心理,(8)体育教学环境心理,(9)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机制
又如,季浏等(2006)所著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内容体系包括:(1)锻炼心理学研究概述,(2)体能与体育锻炼,(3)体育锻炼与认知和情绪,(4)体育锻炼与人格,(5)体育锻炼与心理疾病的防治,(6)体育锻炼的消极心理效应,(7)增进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8)青少年儿童锻炼心理效应,(9)老年人锻炼心理效应,(10)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生理机制,(11)体育锻炼增进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12)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展望。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是什么?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刺激)一R(反应)的联结理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把环境看作刺激,把伴随产生的行为看作反应,将学习者学到的行为解释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并认为整个心理学的任务就是确定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二)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认知心理学理论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S-O一R。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心理结构不仅可以探知,而且是影响学习的决定因素。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认知心理学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主要强调学习者内部积极的思维活动。其对体育学习的启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注意建立学习内容的层级结构;重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三)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所赋予的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和“解释”;个人的经验世界又是用头脑创建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多种多样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或“建构”也是多样化的。
由此可见,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根据这一观点,在体育学习中,体育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建构”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灵活多样的体育学习活动: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