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怎样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1、中国要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体育;要加强社会体育的发展,使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都得到好的发展,为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打好良好的基础。这才是体育对人所要达到的根本。
2、中国要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要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协调发展;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要想达到高的水平,必须是各个方面的,所以在这里面社会体育的发展是不可少的;
只有两者的相互配合发展,一些没有得到奖牌的数目也才能有所突破,国家总体的体育综合水平也才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体育强国不仅仅是竞技体育方面还包括社会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甚至是家庭体育和全民的身体素质水平都达到一定的要求。是对国家总体水平,规模,数量等方面的综合。不停留在某一方面。
扩展资料:
体育强国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转变后国人对体育价值的必然诉求。我们要大力的发展社会体育,使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有机的结合。对于举国体制我们的态度很明确,一是要坚持,二是要完善。政府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大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使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根本。使各反面综合的发展才是正确的强国之路。要合理的分配国家的资源,使全民族的身体素质都得到一个很大的提高,各个方面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共同的奋进。这才是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前进的根本。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什么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为了可以使人们的这种多样化需求得以满足,对公共体育服务加以健全,对体育基础设施加以完善,是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为此,首先,要重视公共体育资源的拓展,对公共体育资源加以优化配置,提高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程度。
并基于政府和社会共同携手建设开发与共享的模式,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的力度,按照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制订科学的规划,合理建设体育设施的数量与类别。其次,要对公共体育社会组织加以培养,使其更加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通过社会体育指导相关人员数量与种类的培养,提升公共体育的服务功能,使其可以满足公众的多样化体育服务需求。
对于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而言,群众体育是其发展的根基,而竞技体育则是其发展的顶端,是体育竞技水平的体现。就竞技体育水平而言,我国已经处于世界强国行列,其中不少竞技项目也位于世界首位,然而这些竞技项目并非十分普遍的运动,其人才培养大部分也是采用传统的模式所培养出来的。群众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能够极大地影响体育文化、体育消费以及竞技体育的发展。
尤其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人民中心理念的提出,群众体育的发展更是人民中心论的体现。然而,因为我国群众体育基础十分的薄弱,造成群众体育在促进竞技体育当中的基础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很多群众的健身意识淡薄、健身的渠道比较狭窄,运动场地和设施器材等也难以与其需求相适应。所以,新时期要建设体育强国,不但要一如既往地重视竞技体育发展,还应该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使两者做到有效结合,坚持提高与普及并重。
不论是我国体育理论的发展,还是体育实践的深入,体育产业在其中都起到了深刻且全面的作用。在新的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更是经济提升的重要路径。体育产业发展不但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提升,还可以让广大民众在体育服务、体育用品以及健身以及体育旅游等多样化的需求得到满足。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依然处在发展的起始时期,没有形成规模化。同时,体育专业人才匮乏、供需矛盾突出、市场不完善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新时期,要建设体育强国,就必须加速体育产业建设的步伐。首先,要对有关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进行充分利用,从而给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其次,要重视培养体育产业有关人员。通过在高校设置体育经纪人以及体育管理等相关专业,加快体育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此外,还可以从国外引进体育人才,以弥补我国体育联盟中所存在的人才不足问题。
如何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
1、积极发展群众体育事业
在过去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体育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中国也早已成为亚洲体育当之无愧的领军者。虽然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并没有脱离开群众体育这个基础,在不断增加的奥运会金牌数量的带动下,中国的后备体育力量也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可是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需要努力实现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体育发展的后劲与活力;还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创新,建立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此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相比于竞技体育的一片凯歌声,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发展步伐还略显缓慢。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很多地方还缺少健全完善的群众体育设施及规划、没有行之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加之健身器械和场所的匮乏,导致很多地方全民健身运动始终是“星星之火”,未能形成“燎原”之势。如果仍然一味追求竞技体育金牌而“顾此失彼”,以“求多”“求全”的心态设置缺乏群众基础、并不适合中国人特点的项目,就难做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比翼齐飞。因此,应该以人为本,积极发展群众体育事业。
2、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要面向国际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认真探索竞技体育发展规律,认真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冷静分析竞技体育成绩、结构、效率等方面的问题。在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保持我国竞技体育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培育新的金牌增长点,通过改革训练管理体制、强化竞争机制、加强训练创新等手段,提升落后项目水平。特别是对那些具有重要基础地位的项目,如田径、游泳等、对那些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的集体球类项目,如足球、篮球和排球,我们应当有更高的、更全面的追求。支持和鼓励各地方、各行业重点发展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运动项目,优化布局,提高效益,形成地方优势和行业特色。
要对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方向、布局、策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不断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推动竞技体育内部各门类均衡发展,增强中国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保障
运动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切实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对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0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指导意见》在三方面实现了创新与突破。首先,在公办体育运动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经费、文化课教师选派和管理等方面,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分工负责。其次,突出解决运动员保障政策系统化问题。最后,突出解决了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政策的落实问题。该意见从6大方面提纲挈领,以20个具体措施为中国“后奥运时代”如何解决运动员的教育、保障两大燃眉之急指出了方向。
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各级体育部门要本着对运动员负责、对事业发展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态度,为开创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事业的新局面做出更大努力。切实解决当前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4、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中国体育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然而,由于历史、政治和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逐渐形成“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当竞技体育在2008年达到辉煌的顶峰时,群众体育发展的相对落后便与之形成鲜明的反差。
要实现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就要高度重视、充分实现新时期中国体育的社会价值和综合作用。目前,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与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并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其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等,都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我国体育将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体育事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在体育的各个门类上,都要有所进步。体育本身的内涵是很广泛的,体育既是实力又是文化,还是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因此,对体育的理解就要全面。笔者认为,首先就是发展群众体育,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方面,体育肩负着独特的作用。金牌也是需要的,因为它也是展现实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对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绝不能够把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对立起来。竞技体育发展了,会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体育意识,使大众更加热爱体育、参与体育,这对群众体育是一个极大的推动。群众体育发展了,全民身体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了,也会涌现出更多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所以,一定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创新举国体制,发展职业体育
体育强国的一大标志,就是应该在具有国际影响力、市场化专业化程度高的项目上取得突破,如果在国际认可度高的主流运动中没有一席之地,再多的金牌都堆砌不成一个世所公认的体育强国。因此,发展中国职业体育,需要思路的转变。2008年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审时度势,让李娜和其他几位具备了足够实力的“金花”“单飞”,使她们在职业网坛更上层楼,终于实现了2011年法网大满贯赛事的突破性胜利。这恰恰印证了中国体育从专业化到职业化不懈探索的轨迹,如果没有专业化,也就没有今天的职业化,专业化是基础,职业化是升华,而举国体制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保障。在这个成长与提升的链条上,各种因素缺一不可,全在于如何协调合力与把握时机。
创新举国体制,发展职业体育。各个项目有各个项目成长的内在规律,但有一条是不变的,那就是任何项目都要符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且要融入国际的发展潮流中去。举国体制需要创新,但不等于照搬外国的职业化模式,一旦某个项目决定走职业化道路,就应该建立相适应的制度、运行规则和管理体制,让中国的职业体育“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
6、争取国际体育话语权
成为体育强国是中国大国崛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任国际体育组织的掌门人,除了朝中有人说话,公平公正有了人事保证之外,自然还能激发起国人,特别是体育迷们的民族自豪感。官方语境中,将出任一把手与中国成为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联系在一起也是常见的论述。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在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中加强话语权,目的并不是要利用自己“朝中有人”的优势获得不正当的利益,而是要更好地履行责任,维护公平公正,并在发生争议纠纷之后有一个顺畅的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