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体育行业该如何发展?
尝试:经验积累中有亮点与田径协会情况差不多的还有省足协,对此省足协秘书长芦秀明并不讳言。尽管是省内的第一家体育协会,并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省足协在工作开展上由于缺少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仍然是举步维艰。首先,省足协秘书长芦秀明实际为省体育局青少年管理中心的主任,副秘书长杨明志原来也是省体育局的干部。其次,缺少资金支持。据杨明志副秘书长介绍,没有资金,偌大的黑龙江养活不了一支甲A球队,当年的兰格俱乐部就是由于缺少资金支持而最终退出联赛。体育协会的发展缓慢说明我国的相关制度还没有理顺,然而,在体协的提前运行当中,经过有关各方面的努力,体协工作也不乏亮点。“我们姑且可以把这个阶段称为体协的‘试水’阶段,这个阶段允许尝试,也可以存在问题,关键是要积累经验,为今后体协的正式运行打好基础。”芦秀明说。近些年,他们没要国家一分钱投资,却先后组织了雪地足球赛、7人制足球赛、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全国足球业余联赛黑龙江赛区决赛等重大的足球赛事,基本上做到一年四季都有赛事。芦秀明说:“从长远看,举国体制肯定要发生变化,协会体制将在体育单项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来自民间也回到民间,协会体制搞好了,用不着国家投入一分钱,也能实现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激发体育文化本身的活力和生命力。”方向:体育局只当“裁判”不做“教练”哈尔滨市体育局体育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孔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体育局既是‘裁判’又是‘教练’的双重角色早晚要转变。”首先,政府体育工作职能要转变。逐步建立以法制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政策为手段的体育产业宏观管理新体制。强化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体育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市场监督、组织协调等方面职能,切实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各项服务和引导工作,寓服务于管理之中,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其次,通过组建体育产业经营单位,理顺过去体育管理与体育事业单位监督职能与经营职能不分的问题。一方面由体育局作为体育产业经营单位的主管单位,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承担全民健身运动的工作任务,如果体育产业经营单位中有国有资本投入,由体育产业经营单位向国资管理部门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另一方面使体育局摆脱过去又当管理者又当体育事业单位经营者的混乱局面,实现管而不办,真正当好“裁判员”的角色,确保政府对体育产业经营单位实施有效的行业监管。建议:“非均衡发展战略”壮大体育产业既然将来的“举国体制要发生变化,体育来自民间也回到民间”,那么,如何在体制未发生变化之前壮大体育产业,为“体制变化之后”的“民间体育”创造更多的体育财富,成了现阶段体育界的重要任务。针对这个问题,哈市体育局体育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孔白谈了自己的看法。孔白表示,通过体育产业的专业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可以摆脱哈尔滨市目前国有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普遍小规模、低水平的均衡发展态势,从而实现体育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壮大体育产业。孔白认为,通过组建体育产业经营单位可以从多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通过组建体育产业经营单位,使体育产业经营单位得到更加符合全民体育发展规律的指导与管理,体育产业经营单位可以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涌现出若干规模和实力强大的体育产业经营单位;二是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既是一个体育活动的联合体和载体,又是一个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实体。“教练员”的作用就是使“运动队”成为一个整体,发挥其合作优势。三是在体育产业化过程中,通过资产重组、优势互补以及重新“排兵布阵”,可以产生出一批规模不等,体育产业经营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体育产业经营单位。非均衡发展战略,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竞争能力上。
体育行业要想有长足的发展,未来需要怎样转型?
众所周知,体育场景的体验是体育消费的一大特征。疫情的突然爆发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体育产业,严峻的形势导致中国体育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据统计,我国有17万多个体育产业单位,其中80%以上是中小企业,其中近600万员工是体育产业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这场疫情让很多中小体育企业遭遇困境。
疫情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体育企业都偏向于轻资产战略。即便如此,对于以传统方式运营的中小体育企业来说,痛苦还是显而易见的。这些行业在我国体育产业总量中所占比重较高,必然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中体育消费达到1.5万亿的总体目标的实现。
疫情对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中小体育企业需要考虑疫情后的变化和转型;从政府层面来说,帮助中小体育企业尽快重组势在必行。中小体育企业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全国各省市出台了各种措施来应对疫情的影响,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颁布了20项措施,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金融支持、创新支持、公共服务和整体协调,旨在通过降低税费、降低运营成本、改善现金流、补贴公共服务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增强信心、度过难关。显然,中国大多数中小体育企业也在期待地方政府部门更快、更扎实地出台相应措施。
中小型体育企业的生存与发中国体育产业吹响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号角,现在“战争疫情”让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展现健康的运动场景,充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借助体育追求健康的理念将深入人心,也将为中国体育市场的繁荣带来发展动力。全球体育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格局变化。那些市场参与者开始积极思考竞争和创新。在新时代到来之前,没有人愿意被排挤,这是一个生存的问题。2020年是一个全新十年的开始,人们的期望应该远大于担忧。体育行业似乎有更乐观的筹码。毕竟欧洲杯和奥运会足以轰动整个体育市场。
体育市场越来越受到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去年11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预测了2020年的全球经济前景。看来这不是一个宏伟的蓝图。随着主要市场的调整,增长阻力仍将是一个共同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体育产业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准确把握未来趋势,主动进攻,面对竞争,勇于创新。
当然,我们不需要因此而恐慌。它只是提醒我们,全球体育产业应该开始思考自己最薄弱的地方在哪里。产业链、受众、营销场景、媒体货币化等。,体育产业的这些方面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对特定行业的运营规则产生影响。
余唐分析:2020年,体育产业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
体育行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体育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低 但处于增长态势
随着中国竞赛等赛事数量的增加以及大众体育的兴起,体育场馆、体育彩票以及体育用品等主要下游产业逐渐增长,同时由于体育是人民物质生活发达后更高层次的追求,因此中国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初步统计,2020年体育产业市场规模达25750亿元,占国民经济2.53%,比重较低。
但从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及增长率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呈增长态势。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从2015年的1.7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近3万亿元。多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远高于同期GDP增速。
体育服务业细分种类多 占比第一
从体育产业的细分市场来看,包括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体育服务业分类较多,根据不同的服务类型可细分为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等。具体细分市场如下:
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过去体育用品一直是我国体育产业最大的类别,2015年占比超过60%,是体育产业的主要支撑,但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和体育消费的不断增长,包括体育赛事运营、场馆运营、体育培训等类别的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初步统计2020年体育服务占比已达50%,超过体育用品成为体育产业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
“十四五”时期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2021年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工作提出四项具体目标和八项主要任务:计划明确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在政策支持推动下,我国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体育运动渐渐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37.2%。全民健身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体育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