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
1.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和生存能力。
2.为孩子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
3.培养孩子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意识,保障身体健康。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障孩子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发展。
1、体育的广义概念
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2、体育的狭义概念
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简答幼儿体育的任务是什么
如下:
(一)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锻炼身体,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二)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简介:
1、基本动作及游戏。
基本动作主要包括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在体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基本动作的练习主要是通过游戏来进行的,因此各动作类游戏,如走的游戏、跑的游戏、跳的游戏、钻爬和攀登类游戏等,便成为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主要的活动内容。
2、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
幼儿基本体操是指通过身体各部位劫作的协调配合,根据人体各部位运动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程序 ,有目的、有节奏地进行各种举、摆、绕、振、踢、屈伸、绕环、跳跃等到一系列单一或组织动作的身体练习。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属于体育内容吗
幼儿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良好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饮食习惯
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定量喝水。
睡眠习惯
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自理能力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等等;能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二、家庭中进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方法
1、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孩子自己做
家长切记包办代替,要学会等待。如晚上请孩子睡觉的时候,孩子脱衣服磨磨蹭蹭,有的家长就可能觉得不耐烦了,就走过去动手包办了,而忘记了引导孩子快速脱衣服,这样在不自觉中就失去了孩子一次锻炼的机会。
同时,在让孩子自己动手时,我们也同时让孩子学习一些正确做事的方法。
2、制定并维护必要的家庭生活规则
在这一方面,可能我们有好多的父母认为这是没有必要,孩子已经在幼儿园已经有较严格的生活规章制度了,在家里就免了,让其尽可能放松一点。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从爱孩子的角度和家庭特有的个体环境来说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哪成方圆”,因此,在家庭中对于孩子来说,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些必要的规则。如: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饮食要定时定量。每日三餐外,可有1—2次加餐或点心。不要随意吃零食,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甚至拒食。
要防止边吃边玩或边听故事、边看电视。鼓励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贪食,少吃零食,保持正餐有旺盛的食欲。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树立榜样,就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时候,可以树立一定的榜样,引导孩子进行模仿学习。这个榜样可以是家长自身,也可以从书本上、动画片中寻找。而在其中,我们认为,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强,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4、及时表扬和鼓励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因此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上,我觉得我们的家长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夸奖和奖励的方式,对孩子良好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刺激。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听见别人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也一样。但是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避免一个奖励的误区,“奖励”成为孩子的要挟之手段。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
扩展资料:
幼儿园教育的相关要求规定:
1、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2、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
3、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4、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注意吸取国外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扩展资料
体育教师应当热爱学校体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学校应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
除普通小学外,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体育教师。承担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任务的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应当相应增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校体育工作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