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韩城大池埝体育老师刘二虎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韩城是个区还是个镇?

韩城市位于陕西省中部,西北与延安地区的黄龙、宜川县接壤,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万荣县相望,南连渭南地区的合阳县。

韩城境内有山、原、川、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西北为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78%,林地面积67万亩,深山以用材林为主,浅山以经济林为主,盛产花椒、核桃、柿子、苹果。特别是“大红袍”花椒以粒大、色红、浓香驰名,年产100多万公斤。中部和东部为川原区,人口密集,土地肥沃,主产小麦、棉花、玉米、蔬菜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粘土矿等。已探明煤储量27亿吨以上,远景储量108亿吨,有渭北“黑腰带”上的明珠之称。韩城已成为陕西重要的煤炭、电力能源工业城市之一。

韩城市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铁、炼焦、建材为主的,包括纺织、机械、化工、食品等主要行业的工业体系。韩城的名优产品有龙门牌台虎钳、太史牌啤酒、韩城南糖、芝川铁锅等。近几年,韩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韩城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故乡,地面地下文物丰富,民俗民居具有特色,古城建筑格局与传统风貌保存完好,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韩城素有文史之乡之称。战国初,孔子高徒子夏来韩设教。两千多年来,韩城办学之风兴盛,民重耕读,因而人才辈出。一代史圣、两朝状元、三朝宰相、四代世家、父子御史、父子知州、祖孙巡抚、兄弟侍郎、南北尚书、一母三进士一举一贡生等,传为佳话。明清两代科举中试者1396人,其中进士119人,举人550人,贡生727人。官居五品以上者130余人。科举夺魁者仅清代就有状元1人、会元2人、解元11人,三元皆有,被誉为“解状盛区”、“士风醇茂”。

韩城现有新旧石器及历代古遗址31处,韩城古建筑独具特色,是天然的古建筑博物馆。迄今保留下来的唐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筑140多处,古遗址27处,尤其元代建筑多达20处,为陕西之最。明清四合院民居遍布城乡,格局独特,内涵丰富,三雕俱全,建造精良。党家村最为典型,堪称“民居瑰宝”。韩城南10公里的汉太史司马迁祠,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此外,明清两代形成的韩城民居——四合院,布局合理,装修考究,独具特色,是我国传统民居精华之一,素有“小北京”之称。黄河天险龙门,也称禹门,相传为大禹所开,山河壮观,地势险要。这些众多的文物遗址和游览胜地愈来愈多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到韩城旅游观光。

位置:韩城市地处东经110°07′19′′~110°37′24′′,北纬35°18′50′′~35°52′08′′之间。位于陕西省中部,西北与延安地区的黄龙、宜川县接壤,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万荣县相望,南连渭南地区的合阳县。

面积: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

人口:36多。

行政区划:现辖金城办事处、新城办事处、龙亭镇、芝川镇、西庄镇、昝村镇、龙门镇、桑树坪镇、乔子玄乡、巍东乡、芝阳乡、夏阳乡、薛峰乡、板桥乡、苏东乡、大池埝乡、盘龙乡、王峰乡、枣庄乡、林源乡、独泉乡等2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13个乡

景观:龙门风景区、金城、司马迁祠墓、文庙、大禹庙、普照寺、魏长城遗址、千佛洞石窟。

韩城历史名人甚多。春秋时的赵武,“两袖清风回韩城”的清代丞相王杰,还有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

韩城文物古迹荟萃。从数万年前的禹门洞穴到别具一格的司马迁祠墓,从素有“小北京”之称的古城风貌到被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活化石”的民居古建村落党家村,唐、宋、元、明、清历朝古建筑保存完整,规模宏大。以文物为依托的旅游业迅速民展,并入了临潼、华县、韩城三大旅游区为主体的陕西东部旅游环形线路。“关中文物最韩城”,古往今来多少咏般称奇不已;素有“小陕北”之称的金城区保护完整,向游人展示着千年古城的典雅风姿,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气息,成为影视剧外景拍摄基地;龙门自然风景区又把多少游人的遐想带回“禹凿龙门”和“鲤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近年来,海内外大批游客蜂涌而至,这里已成为陕西的又一旅游胜地。

韩城市有那些旅游景点

韩城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史圣太史公司马迁的故乡。下面是我精心收集的韩城著名景点简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韩城市博物馆 AAAA

韩城市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古城区东部的文庙、东营庙及城隍庙内。韩城市博物馆于1984年5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全馆现有干部职工35人,下设陈列保管,宣都、接待服务,安全保卫,旅游产品开发五个小组,对全馆行,业务、接待、安全保卫工作实施全面管理。韩城市博物馆馆址设在韩城文庙内,是一座集元明建筑与文物陈列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总占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有馆藏龙文物近万件,其中珍贵文物达数百件之多。自开馆以来,充分利用馆藏文物优势,共举办展览达30个,现主要开设有《韩城历史文物陈列》,《木雕木刻陈列》,《石雕石刻陈列》,《韩城历代名入轶事陈列》,《著名作家杜鹏程纪念展》,《露天石刻陈列》,《黄河古象化石展》,等常年开放和永久性基本陈列七个。

2、司马迁祠墓 AAAA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祠墓建筑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东北方竖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汉太史司马祠”六个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经太公庙至岔道口,坡南有平台之地,建有新迁的元代建筑“禹王庙”、“彰耀寺”、“三圣庙”等,现已辟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筑物,-“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马迁德高如山,世人至为敬仰,从此迤逦而上,牌坊-“河山之阳”四字,语出《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3、党家村古建筑群 AAAA

党家村古建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建筑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初名东阳湾,后更名党家湾、党家村。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起扩建,划出民门、二门、三门住区与发展区,清代扩建,为防匪盗,筑上寨沁阳堡。其居住居民主要为党、贾二姓族人。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村落南北有塬,村寨合一,东西走向呈“宝葫芦”状,村南有泌水绕行,形成依塬傍水之势。全村结构由巷道组成,主巷东西向穿村而过,次巷、端巷与主巷连接,符合地形排水方向。巷道地面一律石墁,断面凹形,交通与排水共用。村中的看家楼为砖砌方形三层阁式,高14.5米,登高了望全村四周,是防御设施的了望楼。仿木砖雕节孝碑楼,雕制精美,建造独特,是党家村砖雕代表作品。

4、梁带村遗址

梁带村遗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黄河西岸的台地上,遗址紧临黄河。梁带村位于黄河西岸,两周墓地位于梁带村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0000平方米。大面积勘探后共发现两周墓葬8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除M19、M26、M27成组分布外,其余大墓未发现有成组成排现象。通过对895座两周墓葬的平面布局的初步分析,此墓地为当时的公墓区,在公墓区内划分不同的族墓区,所发掘的大墓所在的区域即为族墓区,另外还发现墓区之间存在界沟。从去年5月开始,韩城考古队对19、26、27号大墓和一座车马坑进行了发掘,车马坑和19号墓于去年发掘完毕。目前,26号大墓也已发掘清理完毕,27号大墓已见墓室底,大量珍贵文物堆满墓室,清理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5、北营庙

北营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金城办金城大街北段西侧。金兵入陕,驻兵于此,共设五营,此为北营,故名之。庙为金代所建。戏楼亦初建于金,经历代重修,基本形制如初,仍保留有金元大额枋,覆盆式柱础等早期形体。枋额及斗拱等部构架多为清代重修所改制。北营庙为主祀关帝的庙宇,坐北面南,总面积116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过殿、献殿、寝殿、戏楼,附属建筑有西偏殿及道院的东厢房和北房,布局紧凑,戏楼木雕极为华丽,为元代遗存。主体建筑,前后献殿、寝殿通连,形成一体。前献殿,单檐卷棚悬山顶,布筒瓦,抬梁式,两椽栿。面阔五间,进深3.75米,当心间3.50米,次间3.30米,稍间3.25米。后献殿,单檐硬山顶,布筒瓦,抬梁式,四椽栿。前檐金柱一排四根。面阔五间,明次间面阔与前献殿相同,稍间与次间相同。寝殿,单檐歇山顶,布筒瓦,抬梁式,四椽栿。

6、韩城元代建筑博物馆

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馆位于素有“文史之乡”、“小北京”之称的韩城咎村镇西街普照寺内,筹建于1998年,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韩城元代建筑,现存32处,据记载,其中紫云观三清殿、薛村三圣庙、周原大禹庙、孝义关帝庙、城内九郎庙、吴村普照寺、昝禹王庙、郭庄府君庙,分别始建于至元七年(1270)、至元十年(1273)、大德五年(1301)、大德七年(1303)、至大元年(1308)、延佑三年(1316)、元统三年(1335)、至正元年(1341)。馆址所在地普照寺,始建于元延佑三年(1316年)。据大佛殿袱下墨书题记和《重修大佛殿碑记》,道光三至四年(1823一1824年)曾予重修。此寺为“中央大佛殿,东西为配殿”的元代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伟,融地方特色、宗教和时代精神为一体。

7、韩城法王庙

法王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北十公里的西庄镇。法王庙建于宋真宗乾兴之末(公元1022年),历经各代重修。现存寝宫,为清代重修,富丽堂皇。献殿保持了元代建筑的风格,朴素大方。据明崇祯五年勒的碑记称:“法王姓房,字百虎,唐末西庄附近人,相传为屈原后裔,寿一百一十岁。修道于灵贶观(地址在法王庙前的道院)。因灵通帝梦,用针砭之法,使太子降生(指宋仁宗赵祯),朝廷有感而册之。至仁宗听政,追封为岳法王隧建庙祀之。”又云:“法王善禁咒之术,宋真宗病疽,诸医不效,一夕梦一神人怒目巨睛,乘虬龙而下,以水巽之者数四,香汗淋漓,顿觉体轻,如无病者。然帝问卿系何人?对曰:臣家在韩城西庄槐柏相抱处”,又先其姓氏家属。诏访所居,果得其地,遂建庙祀之,封号法王。自宋、元、明、清各低,香火甚盛。“疾病痛楚,祷辄应焉”。此虽是神话,但西庄井溢村迄今仍有房姓后裔。

8、黄河龙门

黄河龙门自然风光惊险动人,龙门就位于韩城,距市区30公里。龙门两山屹立,河出其中,上宽百步,下泻千里,相对如门,唯神龙可越,故称龙门。站立山顶远眺黄河。纵观全景,恰似银龙吐水。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从壶口至龙门这段峡谷,波浪壮观,北国风光。在这里流传着美妙的神话传说,最有名的是“鲤鱼跳龙门”,可谓家喻户晓。《三秦记》上说:大鱼集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下者为鱼”。千百年来文人学士,皆以“一登龙站,身价十倍”而自豪。前秦苻坚,曾登龙门赞杨“美哉,河山之固”。这里有传说中大禹留下的遗迹。千尺梯子崖,相传从此可以进入天宫。古时,神话传说大禹凿龙门,遇见恶龙阻挡,大禹登上天梯进入天宫,向玉帝诉说。玉帝大怒派出天兵天将,斩除了恶龙,锁住了恶龙儿子恶蛟,捆在壶口瀑布下边的水晶宫明柱上,后来恶蛟挣断神链,逃避到大海,长成庞然大物,这就是人常说“海底蛟龙”。

9、玉皇后土庙

玉皇后土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七约15公里大池埝镇西原村。庙殿坐北朝南,始建于元代,明成化元年(1465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均有重修。庙原供玉皇大帝,现神像无存。现存主要建筑有献殿、正殿、戏台。共有建筑9座46间。占地2895平方米。正殿、献殿均为筒瓦包沟。前檐梁均加彩绘。建筑结构紧凑,气势宏大,保存基本完好。玉皇后土庙座北向南。此庙山门无存,现存献殿、正殿、戏楼以及两殿之东的玄帝庙献殿和正殿,之西的三义庙无存。庙内现存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补修玉皇后土庙并建玄帝庙及葺理山门、戏台碑记》载:“玉皇后土之庙,由来久矣。其创建之时无缘考据……天顺七年(1463年)间重为之修焉。右有三义庙,系正(景)泰四年(1453年)起建;左有玄帝庙,成化元年(1465年)创立。”

10、韩城古城

韩城古城,南临居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环抱,易守难攻。古城内,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是全国六个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2000年国家投资保护资金300万元,市上投资300万元,对明清一条街进行维修保护,现已成为具有特色的北方古城浏览区之一。韩城古城,城池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本市人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庭批准,倡议地方-、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城四门门楼额东日“东带黄河”,西日“梁奕西襟”,南日“溥彼韩城”,北日“龙门盛地”。为了保护古城,市政府于80年代初作出决策,保护古城区,另建新市区,使古街区保护完好。古城街区,南北贯通的大街为主街道,呈龙形,长达千米,略有弯曲,如同龙身横卧;古城北边步步登高的园觉寺顶端金代宝塔如龙头昂扬,南端的古石桥如龙尾摆动。

  • 评论列表:
  •  竹祭拔弦
     发布于 2022-09-28 12:40:21  回复该评论
  • 系元明建筑物,-“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马迁德高如山,世人至为敬仰,从此迤逦而上,牌坊-“河山之阳”四字,语出《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3、党家村古建筑群 AAAA 党家村古建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建筑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