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从儿童时期起就要参加体育运动?
我们知道,少年儿童是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一个人在15岁以前,生长速度最快,但又是身体发育还很不定型的时期。要使儿童的身体发育健康,引导儿童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因为人体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新陈代谢过程比较强,各器官系统都要积极的活动,这对发育还没有成熟的器官是一种很好的促进,时间长了,这些器官就发育得很强壮,工作能力当然也很好。所以,一个从小就经常参加活动的孩子,体质往往都很健壮;而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体质就差。
同时,在儿童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是对儿童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好机会,对儿童要进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方针的教育,要培养他们具有集体主义思想,为革命而勇敢顽强、坚持锻炼的优秀品质。此外,儿童时期就参加体育运动,是使我国体育运动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专门训练,如体操、游泳、乒乓球、足球等项目,使得儿童未发育成熟的身体及早适应某一项目的技术与素质要求,就能更早地取得优异成绩,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实践经验证明,身体已经发育成熟再参加运动训练,要想提高运动成绩,往往比较困难。如果从小就参加专项训练,不但体质能增强,运动成绩也提高得迅速,并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有人担心在儿童时期就参加专项体育训练,会把身体练成畸型。这要看全面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例安排是否恰当,运动量的掌握是否恰当。如果训练安排得合理,运动量掌握得恰当,是决不会出现畸形的。为要使儿童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接班人,在体育战线上,就必须从儿童时期抓起,组织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或训练。
但各运动项目开始训练的年龄略有差别,一般认为,运动技术较复杂,要求灵活、速度、柔韧素质较高的项目,如体操、游泳、花样滑冰、武术等,开始的年龄可以比较早,大约在4~5岁就可开始训练;举重、中长跑、投掷等要求力量、耐力较高的项目,开始应晚一些,一般在13~14岁左右开始较适宜。
男生一定要打篮球吗?
不一定啊,看个人喜好而已,有人喜欢篮球,有人喜好足球,都只是运动而已,玩的好与坏没那么重要,你又不是正式比赛,玩的开心最重要。
打篮球有以下好处:
1.有益骨骼的生长发育 。
2.身手灵巧 。
3.思维敏捷 。
4.提高协同合作能力 。
5.提高团队精神 。
6.认识很多朋友、扩大圈子 。
7.在认识朋友的同时学到更多东西,集思广益 。
8.调节紧张的学习、工作生活 。
9.看到很多例如《灌篮高手》一样的励志动画,感受他们的激情,跟着一起感动 。
10.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得到很多快乐。
男孩子学篮球的好处有什么?学足球的好处有什么?哪个更好一些?
①青少年参加足球运动,能使肌肉纤维变粗,肌肉收缩力增强,足球不光是一项全身性的体育活动,还能促进骨骼生长,骨密度增大,骨骼的直径增粗,骨重量增加。
②少年经常参加足球运动,将能促使其行动迅速,视野开阔,反应敏捷,食量增大,新陈代谢加快,机体抵抗力增强,四肢发达,头脑灵活,肌肉强壮。
③有助于智力发展。足球运动不光是拼体力、拼技术、拼战术,更重要和更高层次的是智力与心理的比拼。
适度的运动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家长们不用太担心,让孩子们自有的运动起来,才是最好的爱!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体育特长
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孩子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日渐下降?明明吃得好,睡得好,却依旧时常感冒?直到送孩子去学体育特长,我这多年的困惑才得到了答案。
记得以前制定“三好学生”的标准,首先是“身体好”还是“学习好”还曾经引起过争议,甚至有人提出第一应该是品德好。多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据最新的报道,新兵入伍体检有一半以上不合格。物质条件充裕的今天,青少年体质反而下降,原因无疑就是缺乏体育锻炼。
很多家长心思完全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忽视孩子的身体素质,认为保证了营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就好。除了学校的每周几节体育课,孩子回到家里,肌肉、器官、身体各系统得不到锻炼,长期缺乏身体活动、缺乏体育锻炼、缺乏户外活动,本意让孩子得到休息放松的寒暑假中,有多少家长会把孩子的体育锻炼列入计划?
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孩子,更不容易坚持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成绩稍有波动,家长就警告道:“还是学习第一位呀!”初三、高三的学生为了保证升学复习,几乎被迫停止体育锻炼,即使休闲式地打打羽毛球、散散步,也满足不了孩子体能的需要。
1.学习体育一项体育特长可以全方位地锻炼孩子的综合素质
网上调查显示,通过对大量经过体育训练的青少年观察,经过锻炼训练的青少年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明显优于普通学生。
十几年前,我 的孩子 经常感冒 。后来,他 每周都坚持各项运动,冬天不少于 3次,春、夏、秋天保持在4-6次 ,结果 真的治好了我 孩子 经常感冒的毛病。
在心理素质上,运动让我的孩子变得善于协作、思想积极、情绪稳定、自信心强。不仅如此,由于比赛时 来球千变万化, 要快速判断对手的套路,逐步养成了孩子肯动脑筋的好习惯、 尽快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2.青少年体育锻炼,不但不影响学习,反而有促进作用
据相关调查,孩子学业成绩欠佳的第一原因是睡眠不足,其次就是缺乏运动。中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大脑负担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容易疲劳、容易紧张,要消除这种紧张和疲劳,必须依靠充足的睡眠和充分的身体活动。所以家长安排孩子放学以后的时间时,首先要保证孩子的身体活动:游戏、玩耍、运动。
其次我们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多巴胺可以让孩子情绪兴奋,血清素帮助提高记忆力,正肾上腺素增强专注能力,这些都是有效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
体育今后也是高考录取标准
如今,有13个省市将"见义勇为"列入高考加分项目,这意味着高考也会从原本单一智力评价标准,转向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评价。德育成为高考加分项目,体育、美育也会逐一加入。而中考体育加分政策的不断成熟,评价机制的科学客观,为学生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高考中体育科目的加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目前,体育测试已被纳入高考学业水平测试,以"通过与否"的形式成为高考的参考依据。未来,体育在高考中将变为ABCD等级的客观数量化评价方式,成为高考录取的标准之一。
体育是综合素质重要体现
不仅是高考,评优、评奖、升学考试、就业安置等,甚至工作后能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可持续发展的员工,都要参考体育成绩。
体育科目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竞技场上服从裁判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团体运动项目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运动中还要学会尊重对手、接受或好或坏的比赛结果,这些都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国家倡导发展全民体育运动,如果孩子体育好,还能进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学习和深造。
3.充分的体育运动对孩子有着重大的意义
充分的体育锻炼,能保证身体各器官正常发育,孩子肥胖、身高不足、体质差都与运动不足有关。身体活动能促进肌细胞内有关基因的作用,加强合成肌凝蛋白、肌纤蛋白、肌糖原等,促进身体的优质发育。
充分的体育锻炼,能优化孩子的心理健康。体育锻炼能促使大脑合成血清素,可以有效消除负面情绪,能优化情绪、消除疲劳、增强自信,使人精神焕发。
充分的体育锻炼,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兴奋与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精准性,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从预防疾病的角度看,体育锻炼还可以全方位增强体质,是预防疾病的最好途径。游泳队里那些经过常年训练,尤其是坚持冬泳训练的孩子,绝少感冒生病。之前常患感冒的孩子,经过一季冬泳训练之后,很顽固的上呼吸道疾病也再没有出现,让家长难以置信。
所以,家庭教育一定要有体育的内容,至少让孩子在某一项体育项目中得到系统的训练,保持每天1小时的活动量,才能基本保证身体的活动需要,保证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等得到系统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