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民族传统体育是什么?有哪些?
- 2、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是怎样的?
- 3、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20个体育历史的“首次”?
- 4、新中国的体育成就(简要)?
- 5、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操发展及成就
- 6、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民族传统体育是什么?有哪些?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的表现,又是一种颇具传统色彩的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掼牛、舞龙、划龙舟、抢花炮、手打毽子等。
1、掼牛
掼牛,流行于回族民众的传统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掼牛来自游牧劳作生活,是宰牲节必备项目。回族掼牛散见于浙江、河南、山东等回族聚居地。
2、舞龙
壮族、苗族、白族等民族喜爱舞龙。龙用竹扎成,用画有龙鳞的花布或色纸裹着龙头、龙身、龙尾,一般是21~25节,龙下撑着10多个把柄,舞龙者每人拿着一个把柄。有的龙身内有灯座,晚上可以点灯。在前面一个人拿着龙珠来指挥舞龙。
3、划龙舟
傣族、苗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都有划龙舟活动。傣族人民每逢泼水节举行龙舟赛。龙舟用优质木材制造,长约40~50米,宽1米多,50人分两排席坐划桨,锣声一鸣,竞相飞速向前。
4、抢花炮
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花炮用铁筒制成,里面装火药和一个铁环,环上缠有彩色的线绳。比赛场是直径超过100米的圆形场地。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分成甲、乙组,站在场地的边缘,每组人数相等,一般10~30人。
5、手打毽子
苗族的青少年喜欢手打毽子。毽子的底座由2寸长的竹子做成,上边插鸡毛。打毽子的人手中拿四方形带把的木制拍(比乒乓球拍大一点)。比赛办法是轮流发球、接球,接不住者为输。每年春节期间经常举行单打和双打比赛。
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是怎样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体育运动才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党和政府重视体育工作,把增强人民的体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作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首要任务。1949年,新中国刚刚诞生,就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1952年成立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此后,各级体委机构也建立起来。教育部门、共青团、工会和部队都成立了体育机构,到80年代,还成立了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中国伤残人体育协会、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中国龙舟协会、中国轮滑协会、中国钓鱼协会、中国信鸽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并恢复和新建了火车头、前卫、银鹰、煤矿、林业、石油、农民、水利、电力和建筑工程公司等15个全国性行业体育协会,从组织上加强对各行各业体育工作的领导。近几年来,由于体育运动的广泛普及和世界体育环境的发展,中国也兴起了体育热潮,各种群众性体育组织层出不穷,最近,北京又成立了奥星促进会。
1949年,中国人民-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列入了"提倡国民体育"的内容,从法律的高度指出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同年11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公布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简单易行,是适合于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活动,四十多年来,广播体操不断改进和发展,更加科学和通用,已公布-广播体操七套。对于少年和儿童的日常体育训练,国家和政府也高度重视,截止到1985年为止,少年儿童广播体操已公布十套,国家体委还编制过纺织工人操、煤矿工人操、钢铁工人操等,在全国推行,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编制出多种生产操,根据不同的病情编出保健操。尤其是为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还编制出眼睛保健操。
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国家体委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批录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他体育活动的通知》,通知"正式规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时间中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并"提倡早操和球类等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这一年,还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在全国施行,这一制度在六十年代改称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三十多年来,已有二亿多人达到各级标准,促进了广大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环境。
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在全国人民中,首先在厂矿、学校、部队和机关青年中,广泛地开展体育运动,以增强人民体质"。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体育工作中,应贯彻执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步提高我国的体育水平"。1960年,党中央在《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由于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的一贯重视,倡导,鼓励,群众体育运动更加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并从中国地广人多,各地情况不同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总结出业余、自愿、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形势,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更大的进步。1979年,国家体委提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工作,重点抓好学校体育,积极开展工农体育活动,大力加强少年儿童的业余训练"。十几年来,群众体育和业余训练得到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发展到二万多项,参加训练的学生200多万人,工农体育也蓬勃开展,社会办体育的热潮正在兴起,既有国家办,又有各部门、各行业和集体个人办,社会团体、集体和个人资助体育,修场地,建学校,搞竞赛的情况都有。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也投资运动支持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现在,从城市到乡村,男女老幼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伤残人也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活动内容既有近代体育,又有民族传统体育、家庭体育、体育旅游,医疗体育等新生事物,群众体育的路子越走越宽,体育运动的质量不断提高。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充分肯定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此时35年来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指出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加强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全民族的体育运动,逐步摸索出一条中国式的体育发展道路,创造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更加认识到体育发展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和财力支持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国家体委多次召开体育工作会议,研讨中国体育现状、发展方向,主张广泛开展同世界各国运动员的技术交流。
党和国家的重视,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使中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愈来愈高,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正逐步挤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
近代体育项目从十五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在城市和学校里逐步开展起来,随之竞赛活动也日益兴起。本世纪初,一些城市开始举办运动会,国际体育竞赛也有所开展。在旧中国,国内规模较大的竞赛活动,有1910年至1948年间先后举办的七届全国运动会。有影响的地区性运动会有1913年至1934年先后举行的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和1923年至1936年举行的共六届华中运动会。此外,参加的国际性体育比赛主要有1913年至1934年举行的总共十届远东运动会。1932年至1948年先后共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但由于运动技术落后,运动成绩长期处于低水平。根据1936年至1948年的统计,田径项目总共只打破过八项全国纪录,绝大多数项目的全国纪录只相当于新中国二、-运动员的水平,同西方体育强国相比其差距显而易见,在国际性比赛中也仅在远东运动会上取得过一些名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其中包括29个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现在已经成立了50多个单项运动协会,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了各种条件。早在1954年,旧中国的游泳纪录就已全部被刷新,绝大部分田径项目的纪录也被刷新。从1959年举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以来,到1993年已举办七届全运会。截止目前,在历届全运会上,我国运动员30多次打破田径、游泳、射击、举重、射箭、跳伞、航空模型等项目的世界纪录,打破全国纪录达两千多次。此外,近几年来,还创办了全国城市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也于1991年在南宁举行。
中国的国际体育交往也日益频繁,早在1989年,中国就已加入74个国际体育组织和38个亚洲体育组织,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八千多次体育交往,共达十多万人次。其中参加的综合性运动会除奥运会以外,还有1963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有4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在这届运动会上,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实力,共获66枚金牌,56枚银牌,46枚铜牌,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都列在首位,并有13人17次打破162项全国纪录,两人2次打破两次世界纪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74年起参加了5届亚洲地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20个体育历史的“首次”?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体育写下了许许多多印有自己刻记的第一次。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值得我们铭记的瞬间。
吴传玉 赢国际比赛中第一金
▲吴传玉在罗马尼亚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游泳比赛
1953年8月9日,中国运动员吴传玉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游泳比赛中,以1分8秒4的成绩夺得男子100米仰泳第一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一块金牌。值得一提的是吴传玉也是中国代表团在1952年首次亮相奥运会的代表人物。
陈镜开 打破世界纪录夺冠第一人
▲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夺冠
1956年6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最轻量级举重运动员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温奇1955年创造的最轻量级挺举132.5公斤的世界纪录,因此陈镜开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郑凤荣 创世界纪录第一女选手
▲周总理接见邓凤荣
1957年11月,20岁的济南姑娘郑凤荣在北京田径运动会上跃过1.77米的高度,打破了由美国选手麦克丹尼尔保持的1.76米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创造世界纪录的女运动员。
容国团 夺世界冠军第一人
▲容国团获男子单打比赛冠军
1959年4月5日,容国团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打败曾7次获得世界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的匈牙利运动员西多获男子单打比赛冠军。容国团因此成为中国在世界性体育比赛中夺金的第一人。
中国女排 三大球首夺世界冠军第一队
▲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战绩赢得了世界杯赛冠军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大阪体育馆在苦战过后3-2击败东道主日本队,以7战全胜的战绩赢得了世界杯赛冠军,这是中国三大球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女排也由此开创了“五连冠”的奇迹时代。
许海峰 奥运零金突破第一人
▲许海峰为中国取得了奥运会金牌榜上“零”的突破
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这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中国取得了奥运会金牌榜上“零”的突破。
大杨扬 冬奥会金牌突破第一人
▲杨扬在美国盐湖城冬奥会问鼎冠军
2002年2月16日(盐湖城当地时间),杨扬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第十九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一路领先,最终以44秒187的成绩问鼎冠军,实现了中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成为中国队自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以来夺金第一人。
刘翔首夺110米栏奥运金牌
▲刘翔首夺110米栏奥运金牌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中国选手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夺得冠军,这是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当时的成绩追平了名将科林-杰克逊在1993年斯图加特世锦赛上创造的世界记录,更打破了阿兰?维翰逊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创造的12秒95的奥运会记录。
李娜夺大满贯单打冠军亚洲第一人
▲李娜成为首位夺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球员
2011年6月4日,赛会6号种子中国金花李娜仅用时1小时48分钟便直落两盘以6-4/7-6(0)击败卫冕冠军意大利老将斯齐亚沃尼,改写四大满贯百余年历史成为首位夺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球员,也成为首位捧起法网女单冠军奖杯的中国金花。
新中国的体育成就(简要)?
回首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这是一段不断打破纪录、不断填补空白的时期,一批批优秀的运动员,用他们的汗水和努力,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中国和世界体育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1956年6月7日,上海陕西南路体育馆,中苏举重友谊比赛中,20岁的广东小伙子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挺举,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纪录。中国从此开始了向着世界体育顶峰的迈进。
1959年4月5日,从香港回到祖国大陆、年仅21岁的运动员容国团,在前联邦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奋力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1959年9月13日,国力蒸蒸日上的中国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近8000名运动员汇聚在一起,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
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颠。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登上了海拔8848.13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地从珠峰北路攀上顶峰。
1981年11月16日,已经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上6战6胜的中国队,迎来了最后的对手日本队。大贩体育馆里日本观众的助威声震耳欲聋,中国队沉着应战,终于以不败的战绩,赢得了中国三大球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后,中国女排屡战屡胜,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
1984年7月,中国派出强大阵容来到美国洛杉矾,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7月29日,比赛刚开始,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就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的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夺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这不仅是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将金牌佩戴在许海峰胸前时,激动地宣布:“这是中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一天。”中国取得了奥运金牌榜上“零”的突破。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操发展及成就
1、第一次全国性体操比赛是于1953年10月2日——7日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举行的“全国田径、体操、自行车运动大会”。
2、第一支国家体操队于1953年11月17日在天津市重庆道100号成立,共有21名运动员,其中男运动员11名、女运动员10名。
3、中国队第一次参加的国际比赛是1955年8月在华沙举行的“第二届青年友谊运动会”。
4、第一批体操运动健将(男8名、女8名)“诞生”于1956年。
5、第一次参加的世界体操锦标赛是1958年7月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第1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男队获第11名,女队获第7名。
6、第一位在大型国际体操比赛中获得单项冠军并奏响中国国歌的运动员是刘长胜,他在1960年社会主义国家友军体操锦标赛上获得跳马冠军,他就是20多年后黄力平、李小双、李大双在湖北队时的教练。
7、第一位在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获得单项铜牌并升起国旗的运动员是于烈峰,他在1962年第1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获得鞍马并列第三名,他做了中国独创的鞍马单环全旋动作。
8、中国体操队第一任总教练是宋子玉,是在1954年。
9、中国体操协会第一任主席是吴蕴瑞,是在1957年。
10、第一位在国际体操联合会中任副主席的是张全德,任职期限为1984至1988年。
11、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的维吾尔族姑娘是法吐梅(帕提古丽),在1974年9月的第一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她一人独得全能、平衡木、跳马三块金牌。
12、第一次全国体操比赛人数突破600人是在1975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上,参加比赛的男运动员有298人,女运动员有323人,共计621人。
13、第一位体操世界冠军是马燕红,她于1979年在美国沃思堡举行的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获得女子高低杠世界冠军,首次在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奏响中国国歌。
14、第一位世界冠军的教练员是周济川。
15、第一位男子体操世界冠军是黄玉斌,他在1980年第5届世界杯比赛中(加拿大多伦多举行)获得吊环世界冠军。
16、第一位男子体操世界冠军的教练员是高健。
17、中国男队第一次打败日本男队是在1980年美国哈特福德国际体操比赛上。
18、第一次获得世界体操男子团体冠军是在1983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2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
19、第一位率队夺取男子团体世界冠军的总教练是张健。
20、第一位获得6枚世界体操比赛金牌的中国选手是李宁,他在1982年第6届世界杯赛上(在萨格拉布举行)一人独得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单杠6块金牌,创造了中国体操史上的奇迹,这在国际体操史上也是第一次。
21、第一位在奥运会上一人独得3块金牌的运动员是李宁,他在1984年奥运会上获得了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个项目的冠军。
22、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世界杯体操比赛是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第7届世界杯体操比赛,在此次比赛中,李宁一人独得全能、自由体操、鞍马三块金牌。
23、在各种国际体操比赛中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是李宁,他在从1981年中美对抗赛到1988年美国杯赛的24次比赛中共获得64块金牌。
24、第一次被评为“世界最佳体操运动员”的运动员是李宁、吴佳妮,时间是1982年。
25、第一位被评为“世界十佳运动员”的运动员是李宁,他于1982年获此殊荣。
26、第一位当选“本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的运动员是李宁,他于1999年获此殊荣。
27、第一位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是李宁,他是在1987年获此殊荣。
28、第一次评选全国“十佳运动员”是在1980年,李月久、李翠玲获此荣誉。
29、第一位连续5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的是李小双,他在1992、1993、1994、1995、1996年获此殊荣。
30、1985年版的国际体操评分规则中第一次出现了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动作,分别是:自由体操李月久、鞍马童非、吊环李宁、双杠李宁。
31、第一位连续两次获得奥运会男子跳马冠军的是楼云,他是在1984、1988年两届奥运会上获得此荣誉的。
32、第一位获得女子平衡木世界冠军的是杨波,她是在1990年第8届世界杯赛上获得的。
33、第一位获得女子自由体操世界冠军的是奎园园,她是在1996年世界单项锦标赛上获得的。
34、第一位在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比赛中使用“团身后空翻三周”这一高难动作并获得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金牌的是李小双,他是在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获此荣誉的。
35、第一位获得奥运会男子个人全能金牌的运动员是被称为“王中王”的李小双,他是在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上战胜世界所有名将获此殊荣的。
36、中国女队第一次获得世界团体亚军是在1981年第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
37、第一位中国最年轻的男子世界冠军是李小鹏,他是1997年中国男队获得团体世界冠军的成员,当时年仅16岁。
38、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是1999年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
中国体操队冠军榜(截至2007年9月)
男队:33人
1、黄玉斌(1)
1980年第5届世界杯吊环冠军,我国第一个男子体操世界冠军。
2、李月久(3)
1980年第5届世界杯双杠冠军。
1981年第21届世锦赛自由体操冠军。
1983年第22届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
3、李小平(2)
1981年第21届世锦赛鞍马冠军。
1983年第22届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
4、李宁(14)
1982年第6届世界杯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单杠6项冠军。
1983年第22届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自由体操、鞍马、吊环冠军。
1985年第23届世锦赛吊环冠军。
1986年第7届世界杯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冠军。
5、童非(5)
1982年第6届世界杯单杠冠军。
1983年第22届世锦赛男子团体、自由体操冠军。
1985年第23届世锦赛自由体操冠军、单杠冠军。
6、楼云(6)
1983年第22届世锦赛男子团体、双杠冠军。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跳马冠军。
1987年第24届世锦赛自由体操、跳马冠军。
1988年第24届奥运会跳马冠军。
7、许志强(2)
1983年第22届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
1986年第7届世界杯双杠冠军。
8、李敬(6)
1989年第25届世锦赛双杠冠军。
1990年第8届世界杯鞍马冠军。
1991年第26届世锦赛双杠冠军。
1992年第27届世锦赛(单项)鞍马、双杠冠军。
1994年第29届世锦赛(团体)男子团体冠军。
9、李春阳(2)
1989年第25届世锦赛单杠冠军。
1991年第26届世锦赛单杠冠军。
10、李小双(5)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自由体操冠军。
1994年第30届世锦赛(团体)男子团体冠军。
1995年第31届世锦赛男子团体、全能冠军。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全能冠军。
11、黄力平(3)
1994年第29届世锦赛(单项)双杠冠军。
1994年第30届世锦赛(团体)男子团体冠军。
1995年第31届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
12、国林跃(1)
1994年第30届世锦赛(团体)男子团体冠军。
13、黄华东(2)
1994年第30届世锦赛(团体)男子团体冠军。
1995年第31届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
14、李大双(1)
1994年第30届世锦赛(团体)男子团体冠军。
15、范红斌(2)
1994年第30届世锦赛(团体)男子团体冠军。
1995年第31届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
16、范斌(1)
1995年第31届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
17、沈剑(2)
1994年第30届世锦赛(团体)男子团体冠军。
1997年第32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18、张津京(5)
1995年第31届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
1997年第33届世锦赛团体、双杠冠军。
1998年世界杯总决赛鞍马、双杠冠军。
19、卢裕富(2)
1997年第32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1999年第34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20、黄旭(5)
1997年第33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1999年第34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男子团体冠军。
2003年第37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2007年第40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21、肖俊峰(2)
1997年第32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男子团体冠军。
22、李小鹏(14)
1997年第33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1998年世界杯总决赛自由体操、双杠冠军。
1999年第34届世锦赛团体、跳马冠军。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团体、双杠冠军。
2002年第36届世锦赛(单项)跳马、双杠冠军。
2002年世界杯总决赛双杠冠军。
2003年第37届世锦赛团体、跳马、双杠冠军。
2006年世界杯总决赛双杠冠军。
23、董震(2)
1999年第34届世锦赛团体、吊环冠军。
24、杨威(8)
1999年第34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男子团体冠军。
2003年第37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2006年第39届世锦赛团体、全能、双杠冠军。
2007年第40届世锦赛团体、全能冠军。
25、邢傲伟(3)
1999年第34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男子团体冠军。
2003年第37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26、郑李辉(1)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男子团体冠军。
27、冯敬(2)
2001年第35届世锦赛全能冠军。
2006年第39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28、陆斌(2)
2002年世界杯总决赛跳马冠军。
2004年世界杯总决赛跳马冠军。
29、滕海滨(3)
2003年第37届世锦赛团体、鞍马冠军。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鞍马冠军。
30、肖钦(8)
2003年第37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2004年世界杯总决赛鞍马冠军。
2005年第38届世锦赛(单项)鞍马冠军。
2006年第39届世锦赛团体、鞍马冠军。
2006年世界杯总决赛鞍马冠军。
2007年第40届世锦赛团体、鞍马冠军。
31、陈一冰(4)
2006年第39届世锦赛团体、吊环冠军。
2007年第40届世锦赛团体、吊环冠军。
32、梁富亮(2)
2006年第39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2007年第40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33、邹凯(2)
2006年第39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2007年第40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女队:18人
1、马燕红(2)
1979年第20届世锦赛高低杠冠军,是我国第一个体操世界冠军。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高低杠冠军。
2、樊迪(1)
1989年第25届世锦赛高低杠冠军。
3、杨波(1)
1990年第8届世界杯体操比赛平衡木冠军。
4、陆莉(1)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高低杠冠军。
5、罗丽(1)
1994年第29届世锦赛(单项)高低杠冠军。
6、莫慧兰(1)
1995年第31届世锦赛平衡木冠军。
7、奎媛媛(1枚)
1996年第32届世锦赛(单项)自由体操冠军。
8、毕文静(1枚)
1998世界杯总决赛高低杠冠军。
9、刘璇(2)
1998年世界杯总决赛平衡木冠军。
2000第27届奥运会平衡木冠军。
10、凌洁(2)
1999年第34届世锦赛平衡木冠军。
2000年世界杯总决赛高低杠冠军。
11、孙晓娇(1)
2002年世界杯总决赛平衡木冠军。
12、范晔(1)
2003年第37届世锦赛平衡木冠军。
13、程菲(6)
2005年第38届世锦赛(单项)跳马冠军。
2006年第39届世锦赛团体、跳马、自由体操冠军。
2006年世界杯总决赛跳马冠军。
2007年第40届世锦赛跳马冠军。
14、张楠(1)
2006年第39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15、李娅(2)
2006年第39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2006年世界杯总决赛平衡木冠军。
16、庞盼盼(1)
2006年第39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17、周卓如(1)
2006年第39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18、何宁(1)
2006年第39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刚刚成立,就组织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体育的号召。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我国体育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随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相继成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大力加强,体育得到广泛普及和显著提高,逐渐摆脱了旧中国体育的落后面貌。
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受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由于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内少数势力顽固坚持反华立场,我国于1958年被迫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的联系。“文革”期间,体育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文革”结束后,体育事业走上正确发展道路,发生深刻变革。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0年,我国首次组队参加冬季奥运会。1984年,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次组队参加夏季奥运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交往,已成为国际体坛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共有259人在世界和亚洲体育组织担任409个职务,任秘书长以上职务的230个,先后有34人获得奥林匹克勋章。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体育在管理体制、群众体育管理制度、训练和竞赛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探索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体育战线不断深化对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开创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使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为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体育成就:
1956年6月7日,上海陕西南路体育馆,中苏举重友谊比赛中,20岁的广东小伙子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挺举,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纪录。中国从此开始了向着世界体育顶峰的迈进。
1959年4月5日,从香港回到祖国大陆、年仅21岁的运动员容国团,在前联邦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奋力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1959年9月13日,国力蒸蒸日上的中国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近8000名运动员汇聚在一起,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
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颠。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登上了海拔8848.13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地从珠峰北路攀上顶峰。
1981年11月16日,已经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上6战6胜的中国队,迎来了最后的对手日本队。大贩体育馆里日本观众的助威声震耳欲聋,中国队沉着应战,终于以不败的战绩,赢得了中国三大球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后,中国女排屡战屡胜,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
1984年7月,中国派出强大阵容来到美国洛杉矾,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7月29日,比赛刚开始,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就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的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夺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这不仅是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将金牌佩戴在许海峰胸前时,激动地宣布:“这是中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一天。”中国取得了奥运金牌榜上“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