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奥运发展史简述是什么?
中国奥运发展史简述: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并取得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894年筹备第一届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便向中国发出了邀请。当时的清王朝因对奥运会不了解,没有答复。
1931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正式参加奥运会的历史自此开始。
1932年7月,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6人,分别为刘长春、沈嗣良、宋君复、刘雪松、申国权、托平,但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人。刘长春原拟参加3个短跑项目,因旅途劳顿,放弃了400米跑,在100、200米预赛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此次参赛开创了中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历史,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影响深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尝试,逐步探索出了以奥运会为战略目标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借助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几代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取得了辉煌成就。
1984年至2018年,中国体育健儿先后参加了9次夏季奥运会,共获227枚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金牌总数位列第一,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中国圆了奥运梦
2008年8月8日,中国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中国终于圆了奥运梦,运动员人数达到580人以上,是中国奥运史上参与项目最全,人数最多的一届。
在这一届奥运会上,中国健儿获得了51枚金牌之多。这说明了中国的能力已经足以举办奥运会这样大型的国际化的体育活动,也体现出了中国竞技水平的提高。
国内体育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漫长的战争和屈辱历史,为统一稳定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奠定了新的起点。然而,在这个充满浪费和等待繁荣的新时代,更是面临战后经济社会发展停顿、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秩序混乱、国家实力下降等问题。
这也是一个重大的转型期。然而,政治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文化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状态。随着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向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过渡,新民主主义文化也难以向社会主义文化过渡。过渡时期的动荡使遗留的长期问题在短期内无法完全消除。对于迫切需要打开外汇窗口振兴国民经济的新中国来说,积极寻求外汇出路已成为必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体育交流以其独特的政治功能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
国内体育发展长期停滞,使我国体育技术水平与西方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参加奥运会等竞技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竞技成绩的落后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心。国民体质的双赢与弱势,以及对外体育交流的积极阻力码,使快速提高体育技术水平,加快竞技体育的发展成为国民体育发展的首要目标和方向。面对国家也需要依靠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来鼓舞人们,激发民族自尊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为竞技体育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初步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其在国际比赛中的表现日益突出,激发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开始出现在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大环境中。
中国体育发展的历程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过程:(1949-1954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促进中国体育发展的直接诱因。新中国体育事业起步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央政府就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就把新中国的体育事业摆上了议事日程,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第二过程:(1954-1966年)国家体育方针政策的提出是中国体育发展的根本保证。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国家体委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批录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些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时代精神。
第三过程:(1966-1977年)国家经济停滞不前影响中国体育发展。 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停滞不前阶段。体育事业受“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影响,体育管理部门被撤销、各专业运动队伍被解散、全国各种体育竞赛被取消,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停止,体育场所大多被改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和挫折。
影响中国体育发展的因素:
1.观念落后。在当代中国,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大的超过了其他事业的发展,以至于“脱节”,其他事业的发展根本就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国民的体育观念中,仍然是传统的体育发展思维。从普通老百姓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育者,都没有摆脱传统的体育观念。人们没有体育锻炼的观念,对体育的认识不够透彻。观念落后直接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社会体育发展缓慢。因此,改变体育观念,对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政府政策。在我国,体育事业出现了“畸形”发展。政府过分重视竞技体育是发展,导致了社会体育的长期落后。我国是世界上的竞技体育的强国,在08年奥运会上,中国荣居榜首,但是,中国的社会体育发展水平却是相当的落后。这就反应出中国体育的“畸形”发展。中国的社会体育要发展,就必须改变重竞技,轻社体的局面。体育发展“畸形”,导致体育发面的资金发展也“畸形”,体育场馆设施不齐全,体育健身设施落后,以及学校体育场馆封闭,都是制约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
3.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国广大的农村的地区,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低,人们生活水平低下。而社会体育的发展就必须要以经济为基础,试问: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人拿什么来参加体育锻炼?因此,要发展社会体育,就必须发展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这是毋庸置疑的。
4.社会体育人才不足。虽然中国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有十几年了,中国的社会指导员的制度也建立起来了,但是,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着在一定层面上也严重的影响了社会体育的发展
竞技体育的发展历史
远在史前时代早期的人类生活中,便已经出现以争取胜利为特点的原始、古朴的体育比赛形式。此后,这种活动形式又经古代的长期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不少项目已略具雏形,其形制为近代运动打下了基础。在整个近代体育领域中,比赛活动获得了越来越大的独立性,并被定名为“竞技运动”。在当代,竞技运动经不断发展,演进,不仅在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上日臻成熟,而且影响也不断扩大,成为一个遍及社会各阶层,波及世界五大洲的特殊社会现象。人们常说竞技体育是一种艺术,因为竞技体育,能够超越语言和其它社会因素的障碍,依靠大众的传播媒介,而不需要借助其它形式铭和附加条件(如翻译)可直接为人们所接受。艺术是审美意识物化了的集中表现,它能强烈地引起人们的美感。竞技体育有各种有效规则来阻止不公平,是一种艺术的创造,给人一种既激烈、精彩又和谐、优美的感觉。
中国竞技体育经历了那两个30年的发展历程,分别是哪年到哪年?
中国竞技体育经历了两个30年的发展历程。
一个是建国30年的历史积淀(1949年到1978年)
另一个是改革开放30年的大国崛起。(1979年至2008年)
在2008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又踏上新征程,在未来30年中国竞技体育整体硬实力获得了巨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