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怎么在体育课中德育(体育课上的德育教育)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注重对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完善人格等培养的全面教育观转化。同时,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关心的热门话题。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包括政治思想的认识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如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的情感和意识,培养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社会主义态度、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学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学习和集体主义精神、坚韧不拔、勇敢顽强、刻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从大的方面说,主要包括学习目的态度,组织纪律和集体主义教育、文明道德教育,以及意志品质教育、爱护公物,热爱劳动教育:爱护体育场地器材,积极打扫体育场地卫生等几个方面。这方面的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课上要经常注意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朝气蓬勃、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等品质。其中组织纪律教育,对上好体育课关系很大,对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组织纪律和作风的好坏表现在队列,动作是否迅速整齐、正确、有精神、是否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否勤学苦练、勇敢顽强、积极主动、团结互助等方面。

我认为,以上几个方面的教育是互相联系的,是体育教学中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劳动教养的具体体现。体育课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很多,应因人、因事、因不同的情况而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思想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体育的教学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特点,其教育效果也不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根据游戏的主体思想和竞赛成份,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守纪律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同时应根据课的组织工作与教法措施,有意识地进行教育。如,田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自信心,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等。通过队形队列的教学,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集体协作、遵守纪律等习惯;通过布置、收拾、保护器材,加强劳动、爱护公物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通过互相帮助,开展批评,充分发挥积极分子的作用;通过检查场地、器材及服装等,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总之,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渗透到课堂的教学中使所教知识、技术和培养道德品质紧密结合起来。

二、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相结合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非常重要途经。教师在课上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要求,对学生思想品德上的缺点不能马虎放松,但要严的合理,严的恰当。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相结合,要着重从正面讲道理,使学生知道严格要求是为什么。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自觉地乐意地完成老师提出的要求。对学生的问题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弄清问题的现象和本质,耐心摆事实讲道理,以理说服人,决不能急燥、讽刺、挖苦以及变相体罚学生等等。

三、有计划进行思想教育和对随时发生的问题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教育过程,道德品质教育也应像知识技能教学那样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这样才能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做到前面,有的放矢,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计划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现在对学生状况进行较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和中心任务确定思想教育的任务、内容、方法。各课时要明确思想教育任务、要求和措施。

但是体育课上有许多情况是课前难以预计的,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通常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在上课过程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有的学生投完手榴弹后,跑出去拾手榴弹,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进行教育。现场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安全的重要性。教育要抓住不好的现象和行为,抓住重点,言传身教,以理服人。

总之,在体育课中,必须有计划地教育学生并对随时发生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无论忽略哪一方面都不利于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影响很大。体育教师在道德作风上,在执行规则要求上,在技术方面的行为,处处以身作则。只有把言传身教结合起来,体育的教育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思想言行的修养,要说到做到,做言行统一的人。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伟大祖国教育改革的需要。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教师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学习新课程标准,端正教学思想。只有领会了教育方针的实质,才能把思想教育工作摆在首要地位,才能抓好体育课上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完全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

如何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

英盛观察认为,随着体育科技与竞技的日益科学化、时尚化、国际化,体育以及体育教育都在向最文明、最文化方向靠拢,并开始引领整个艺术门类健康和谐发展.从世界到国家,从竞技到教育无不渗透着体育道德和风尚,作为小学体育教育者,一开始就从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行为、体育风尚和体育道德入手,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相机渗透德育教育.

一、 以规范体育行为为原点

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是重要的德育内容,在体育课中,始终要坚持规范学生体育行为,严格遵守体育锻炼规则,不能想当然的训练.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策划准备活动,基本活动和放松活动.从准备集合开始,就强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遵循课堂常规要求,每节课开始要检查学生服装是否和体,是否适合于运动,清理可能让学生产生运动伤害隐患的利器硬物及挂件等;再就是要听从口令、服从安排,让学生明白在体育锻炼前一定要作好准备活动,活动好每个关节、韧带、肌群,以免在运动中

受伤,或最大限度的降低损伤程度,在活动过程中必须教导学生按科学规范来参与运动,达到强体健身之目的,给学生作好标准示范动作,要求学生规范自己的动作.如体操中的前平举、上举、侧平举、俯腰、弓健步等动作要严格执行到位,不能让学生想当然的习惯成自然,影响美观和身体畸形发展;在放松过程中,充分舒展运动量大的肌肉,作好恢复的准备,以免作成疼痛或让学生惧怕运动的心理.每每此时,我都给学生讲一些身边的实例或用比喻暗示,强调规范体育行为的重要性,比如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进食、立即饮水、立即停止运动等常识教育,我就会给他们打烧红的铁板会被生水激爆的比喻;

暑天劳累的黄牛会被一肚子凉水而激炸心肺等来做事例,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介绍体育明星们的体育道德、体育风尚,把他们的事迹作为一种典范,潜移默化,也能使绝大多数同学能较自觉的规范自己的体育行为.

二、以培养合作意识为支柱

在体育运动中,很多项目都是靠集体的团结协作来完成的.因此,在此类体育课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中体育课的德育目标之一.记得有句戏语说的好:“单个的中国人都是人中龙,而群体的中国人都是虫.”这句话也说明了我们的国民缺乏合作意识.而诸多的体育教学素材正好能为解决这一难题尽一点力.如:打球、拔河、接力等项目,应教育学生明确在运动中团结的重要性,明白合力的巨大功能,让学生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另外再加上拉拉队的助威呐喊,不断暗示其全力以赴,老师则及时指正集体中的一部分同学掉以轻心不加努力将会导致集体失败的问题,并激励全体同学都来帮助这部分同学,纠正其认识错误达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之目的.

三、以发扬拼搏精神为动力

在体育竞技中,很多的项目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体能.而体能训练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这正是对学生进行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拼搏进取的思想进行训练的大好时机.例如在长跑教学中,除让学生掌握长跑动作常规和技术要领外,还应教会学生克服长跑中的极点——我们把在运动中最累最难受的时刻称之为极点,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和运动特征.特别是在此时,更需要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只有一次次的克服它、抑制它,才能逐渐的减小过极点时的疲惫和难受程度,否则永远也过不了极点,或者过极点时跨度时间延长,感觉难受的时间也加长,不但达不到增加体质之目的,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中,除给学生讲清楚道理外,还及时鼓励学生在此时哪怕是慢跑,都不能停下来,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极点得意义,感受克服极点后的轻松,品味拼搏产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彩虹总在风雨后”的道理.从而引申到在生活中、在学习中等方面都要以对待极点的方式来挑战困难、挑战自我、挑战自然、挑战极限,充分把握和展示自身的潜力,挖掘并拥有顽强拼搏的能力.

四、以宣扬终身体育为目标

作为体育教师还应在课堂中把握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它不只局限于一节体育课,也不只限于参加过某项体育运动,让学生将自身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是更好工作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唱游等活动,启发学生不光在校园内,在体育课上,或是在以后的社会生活、工作中都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我运动,我快乐”,作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追求,成为真正德才兼备,体格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其实,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点评、借鉴学习等多种手段达到目的,使体育人成为文明人,而不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代言人.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摘 要: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体育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要把“育人”放在首位。体育教学比其它学科更有机会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坚毅、勤劳、勇敢、团队精神、组织纪律性等优良品质,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从教材、教法等方面来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 体育教学 体育竞赛 群体活动 突发事件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育才先育德,成才先成人。”体育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要把“育人”放在首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广大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根据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从不同方面,不失时机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寓德育于严格规范中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活动形式多样,活动范围广泛。体育活动必须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才能使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这为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了条件。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它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服;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请假、不无故旷课;认真听讲、刻苦锻炼、互相保护和帮助、爱护器材等;学生从集合整队、队列练习到队形变换都有严格的要求。把体育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清扫运动场、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在体育竞赛时,可以通过体育竞赛规则和制度的约束,培养学生发扬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和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体育道德品质。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

《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丰富,不同的内容所蕴涵的德育因素也不同。例如长跑,侧重于毅力和恒心;武术,侧重于吃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球类运动,侧重于勇敢、果断、自信、坚韧等。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要经过动作由生疏、僵硬、呆板到熟练、协调直至自动化的形成过程。要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教育学生要正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三、寓德育于体育竞赛中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学校的体育活动几乎都是集体活动,这就为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条件。体育竞赛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项活动,学生在练习中常面临集体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艰难抉择。体育课比室内文化课有更多的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机会,抓住时机,加强教育,可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竞赛中,可以教育学生注意安全,不计个人得失,应从大局出发,养成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执行集体决议、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体育运动和竞技比赛,增加了人际间的交流,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消除了人的精神烦恼,催人奋进,给人愉悦,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例如:学生失败了,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信心,重整旗鼓,以备再战;学生胜利了,容易骄傲,教师讲讲骄兵必败的道理,树立学生正确的竞赛心态。又如竞赛中,学生易犯个人英雄主义的错误,往往盲目蛮干,这时,老师讲安全的重要性,讲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讲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四、寓德育于群体活动中

学校群体活动有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田径队训练和比赛等,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机,这些活动可以活跃师生生活,陶冶情操,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师要结合学校团委、政教处制定的教育目标,使学校的群体活动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如定期开展运动会、举办队列队形、广播体操、跳大绳、拔河等比赛。对课间操进行检查、评比,并实行量化考核管理,成为评选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要真正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这些群体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一切活动都要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如何把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把德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

  • 评论列表:
  •  極樂鬼1
     发布于 2022-09-22 08:31:57  回复该评论
  • 神和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体育道德品质。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
  •  泪灼徒掠
     发布于 2022-09-22 08:48:28  回复该评论
  •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活动形式多样,活动范围广泛。体育活动必须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才能使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这为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创
  •  假欢邮友
     发布于 2022-09-22 16:35:42  回复该评论
  • 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 《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丰富,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