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急救
- 2、通过学习运动急救学会了什么
- 3、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 4、为什么要掌握急救知识
- 5、学生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 6、急救知识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急救
在日常生活中、连年自然灾害的肆虐中,频发的工业交通事故中,休克、触电、流鼻血、小儿痉挛等等意外伤害很难避免,有时也难以预料,学习一点有关急救护理方面的知识,就有可能挽救家人的生命和减少伤残。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针对不同状况的急救知识:
1、休克
目标:检定和救治休克,送院治理。
一、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加快,如每分钟超过一百次,都是休克的象徵。
二、处理休克的一个方法是将伤者双足提高,增加心脏和脑部的血液供应。
三、保持伤者温暖。
四、立刻通知医生或送往急症室诊治。
2、触电
目标:脱离电源;尽快送院。
一、迅速截断电流,才可接触伤者。
二、如不能切断电流,可用竹、木或木椅等绝缘物件把伤者与电源分开。
三、检查伤者状况,若心跳和呼吸停止,应立刻施行心肺复苏法。
四、迅速通知救伤车送院救治。
3、流鼻血
目标:止血;减少血液倒流
一、让伤者坐下或站著,切勿躺下,头稍向前倾。
二、劝他用口呼吸,以手稍为用力捏住鼻部软骨。
三、要他吐出口中的血液,因为吞血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
四、若大量流血,应立刻送院诊治。
五、如小量流血,十分钟后放松压力,若仍然出血,再压十分钟。暂时不要让伤者抬起头来。
六、如果三十分钟后,仍不止血,应送医院治疗。
4、小儿痉挛
目标:在发作时,加以保护;在发作后刚恢伤意识时,加以照顾。
一、癫痫或小儿痉挛发作时,应注意不可让他撞伤头部。
二、若牙关咬紧时,决不可强硬撬开,以免造成伤害。
三、不要企图强行停止抽搐,因为通常抽搐会在数分钟内自行停止。
四、尽可能解松病人衣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五、抽搐停止后,一般会进入昏睡状态,清除伤者口内的呕吐物或假牙等。
六、将伤者半侧身伏卧。
七、速送院诊治。
八、伤者清醒后,因抽搐时消耗体力甚大,所以应让他休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救
通过学习运动急救学会了什么
运动能强身健体,但在运动的时候难免会受到伤害。大多数伤害是超负荷运动、运动不当或者热身活动的时间太短所致。现在为大家介绍一些运动受伤的急救方法:
擦伤
擦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
处理方法:通常情况下,用温水将伤口的脏物和血液擦洗干净即可,不用包扎。只是在受伤较重时才需要给伤口消毒,并贴上创可贴或外伤膏药。
伤筋
这种伤痛是肌肉负担过重造成的。负重时疼痛加剧。
处理方法:马上给受伤部位降温(最好冰敷30分钟至60分钟)。耽误一个小时的急救意味着增加一天的后处理。伤者至少要停止运动一周。
青肿
青肿是脚踢——例如在踢足球时——或者猛烈碰撞引起的。它们会使皮下血管破裂,血液流到周围组织里,从而出现一块紫斑。
处理方法:马上给受伤部位降温,可能的话用有弹性的绷带包扎。
扭伤
关节面相互碰撞会发生扭伤,例如在崴脚(踝关节扭伤)时。
处理方法:给关节降温,通过绷带使关节保持稳定。一定要避免继续负重。严重时需一个月以上才能恢复。
骨科专家的建议:作为备忘记号,伤者也可以用PECH规则来处理青肿、伤筋和扭伤。P指休息,E指冰(降温用),C指压迫(用有弹性的绷带阻止出血),H指抬高受伤部位(防止和减轻组织肿胀)
韧带破裂距骨关节(即踝关节)的外韧带破裂较为常见。崴脚(踝关节扭伤)时容易发生韧带破裂。如果只有一条韧带破裂,那么马上给受伤部位降温并放上敷布就行了。如果所有3条韧带都破裂,那就只好动手术了。重要的是:必须休息数个星期,通常需3个星期以上才能康复。
网球臂(肘)
这种伤痛是由于肌腱止点负担过重造成的,症状是运动时有痛感,外肘压痛。处理方法:减轻负荷,给受伤部位降温,可能的话抹上止痛膏。但是不要进行固定。使手臂在没有负荷的情况下尽可能多运动。这样疼痛会很快减轻。网球臂往往是由于运动不当引起的。因此应在教练的指导下检查自己的运动技能。
骨膜炎
跑步运动员的胫骨棱角比较容易得骨膜炎。症状是局部疼痛难受。鞋不合适,脚变形或者负荷过重会引起骨膜炎。处理方法:降温,涂上消炎软膏,休息数周。此外到医院照一下X光,让矫形外科医生检查一下,是否有疲劳骨折。
以上是平时在运动中常见的一些伤病,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多关注一些运动常识以应付突发情况
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完善,社区急救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加强社区急救,才能更好的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急救常识的重要性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急救常识的重要性
通过听了医师的关于“应用急救知识”的讲座后,我意识到了人人都与"急救"有关,因为谁都难免发生一些危急情况,甚至意外伤害。即使自己未受到病痛伤害,但在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也有可能会遇到紧张突发的场面,需要自己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尽可能的让别人脱离危险。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的时代,我们大家需要更多的关注身边的人,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所以,学习一些急救知识实在是件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这次的讲座,我 学到了一些常用的急救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和日常简单的护理方法。我希望在万一发生意外时,能够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实行有效的急救方法,帮助自己和别人脱离危险。
从医学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内,严重创伤伤员抢救黄金时间是30分钟内。这也就意味着在发病的现场,时间是非常珍贵的。几分钟、十几分钟都是抢救危重病人最重要的时刻,是救命的“黄金时刻”。以前,大家总是将抢救危重病人及意外伤害者的希望完全寄托与医院和医生。由于对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可实施性以及相关知识与技能认识不足,往往使处于生死之际的病人丧失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救命“黄金时刻”。通过急救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有能力合理利用这宝贵的救命黄金时刻。
当我们遇到病人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1.判断意识:先在病人耳边呼叫病人:“喂,同志,你怎么了?”然后再轻拍其面颊或肩部。如无反应,可判断无意识,也可用刺激的方法如用手指甲掐压患者的人中。
2.立即呼救:判断病人意识丧失后,应求助他人帮助。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救命啊”,并拨打急救电话。拨打电话时注意应该将患者的基本病情以及事故发生地点的详细地址告诉医护人员,以便于他们的准备和救治。
3.救护体位:依现场实际情况将伤员置于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复员卧位(侧卧位),救护人采用救护人体位(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贴或立于病人肩、腰部)。注意不要随意移动病人,以免造成伤。
4、打开气道:用最短的时间,先解开病人衣领等,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物,然后打开气道,方法有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颈外伤者除外)、双下颌上提法,而后钩出异物。
5.判断呼吸:救护人将病人气道打开后,在5秒种时间内,判断病人有无呼吸, ①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②听:患者口鼻有无出气声;③感觉:抢救者面颊部有无气体吹拂感。整个过程要求在3~5s内完成。如断定患者有呼吸,则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置患者于昏迷体位。如无呼吸,立即行人工呼吸。6.判断心跳、脉搏:选择大动脉, 手的食指、中指轻置患者喉结处,然后滑向气管旁软组织处,进行触摸颈动脉搏动,扪摸有无搏动,如判断病人已无脉搏搏动,或在危急中不能判明心跳是否停止,脉搏也摸不清,不宜反复检查耽误时间,而应在现场紧急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通过对这些急救知识的学习,相信以后遇到突发的医疗情况时,可以更好的处理,更好的帮助别人。
为什么要掌握急救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连年自然灾害的肆虐中,频发的工业交通事故中,休克、触电、流鼻血、小儿痉挛等等意外伤害很难避免,有时也难以预料,学习一点有关急救护理方面的知识,就有可能挽救家人的生命和减少伤残。
扩展资料:
针对不同状况的急救知识:
1、休克
目标:检定和救治休克,送院治理。
一、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加快,如每分钟超过一百次,都是休克的象徵。
二、处理休克的一个方法是将伤者双足提高,增加心脏和脑部的血液供应。
三、保持伤者温暖。
四、立刻通知医生或送往急症室诊治。
2、触电
目标:脱离电源;尽快送院。
一、迅速截断电流,才可接触伤者。
二、如不能切断电流,可用竹、木或木椅等绝缘物件把伤者与电源分开。
三、检查伤者状况,若心跳和呼吸停止,应立刻施行心肺复苏法。
四、迅速通知救伤车送院救治。
3、流鼻血
目标:止血;减少血液倒流
一、让伤者坐下或站著,切勿躺下,头稍向前倾。
二、劝他用口呼吸,以手稍为用力捏住鼻部软骨。
三、要他吐出口中的血液,因为吞血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
四、若大量流血,应立刻送院诊治。
五、如小量流血,十分钟后放松压力,若仍然出血,再压十分钟。暂时不要让伤者抬起头来。
六、如果三十分钟后,仍不止血,应送医院治疗。
4、小儿痉挛
目标:在发作时,加以保护;在发作后刚恢伤意识时,加以照顾。
一、癫痫或小儿痉挛发作时,应注意不可让他撞伤头部。
二、若牙关咬紧时,决不可强硬撬开,以免造成伤害。
三、不要企图强行停止抽搐,因为通常抽搐会在数分钟内自行停止。
四、尽可能解松病人衣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五、抽搐停止后,一般会进入昏睡状态,清除伤者口内的呕吐物或假牙等。
六、将伤者半侧身伏卧。
七、速送院诊治。
八、伤者清醒后,因抽搐时消耗体力甚大,所以应让他休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救
学生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生命珍惜,学生掌握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危险关头或突发事件中,救人生命或自救,如学会口对口人工吹气法,这一人工呼吸急救知识,一旦在碰到有人溺水暂时停止呼吸,或有人中暑昏倒在地,这时可以利用掌握的急救知识,拯救他人的生命。
急救知识的作用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提高生存质量的关注,学习并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与急救护理知识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面对近年来自然灾害的肆虐,工业交通事故的频发,电击、溺水、中毒病例的剧增,一个呼唤“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多一份保险——让救护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的声音正从医务界响彻全社会。学习一点有关家庭急救护理方面的知识,就有可能挽救家人的生命和减少伤残。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的创伤病人,20%因创伤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现场救治而死亡。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病例中,有40%—60%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死亡,而其中的70%是因来不及到医院就诊而死于家中或现场。在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亿,糖尿病在某些地区发病率高达10%;据目前的死亡病例分析表明,有40%的冠心病病人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其死因大多是由于不能得到迅速及时的抢救,而并非是病情开始即已发展到不可挽回的致命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