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那么如果我是去上体育课,然后手机要放在教室里,手环带下去,那这些功能还有用吗?
- 2、大学生上课可以玩手机吗?
- 3、如何看待在校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
- 4、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有何影响
- 5、大学生应如何合理使用手机?
- 6、如何看待高校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
那么如果我是去上体育课,然后手机要放在教室里,手环带下去,那这些功能还有用吗?
一般学校都是不允许带手机,特别是高中生,学习的关键时刻,手机会影响学生学习,分散注意力。如果带去了,有的学校是在校期间交给老师保管的,放学时从老师那拿回去的。
大学生上课可以玩手机吗?
大学生上课可以玩手机一定是不对的。当一位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而不注意讲课时,他不仅错过了一个学习知识的好机会,而且在尊重老师的道德层面上对老师表现出极大的不尊重。但在现实中,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地传授知识。学生们在下面聊天,玩手机,吃零食,读闲书。很难说每个人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因为很多人觉得自己终于被大学录取了,所以乌云已经散去,困难已经来临。学生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做这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并不奇怪。说实话,成年人离不开手机,更不用说不够成熟的大学生了,尤其是了解大学生在课堂上拿手机的行为。
如何看待在校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
随着时代大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手机作为必要的通讯用具基本是人手一部,人们对于的手机的依赖也是日益增加,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中这种现象更是普遍。更离谱的是很多大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依然“机不离手”,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大学生在上课玩手机主要是因为: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学的学习主要是靠自己的自我学习,最多只在学期末的时候布置一篇论文作为期末的测试,这样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考试则是得过且过,缺少对未来的规划,因此庸庸碌碌,无聊到上课玩手机。二,自身的控制力较差,很多同学自身的自制力本身就不高,再加上现在的手机功能非常的全面,有很多的网络游戏,竞争排名,使得有一些同学逐渐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三,大学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活是比较轻松的,没有较大大的学习压力,也没有父母老师的束缚,因此很多的同学学习的欲望大大的减少,将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手机上。四,学校的管理约束少,很多学校并没有对大学生上课玩手机有明确的规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管理也比较的宽松,这也是造成学生敢于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这不仅造成自己学业的荒废,对以后在社会中就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自己在以后的就业中,因为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而不能找到对口的工作,而且也会对老师的讲课有所影响,破坏整个大学的学习氛围。因此,血象方面应该加强相关的管理,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同时进行不定期的学习检查,促进学生的学习。大学生自身方面也应该制定自己的长期规划,不浪费大学中的学习时光,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有何影响
(一)课堂使用手机的频率、时间分析
在课堂是否使用手机方面,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率为96.1%,其中经常性使用手机的占40.6%,从不使用手机的学生只占3.9%。与此同时,65.8%的学生表示较多甚至很多周边同学在使用手机。这说明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在使用手机时长方面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维持在0-20分钟内,而40分钟以上的学生也有3.2%。一节课时间为45分钟,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在半节课以上的占23.2%,长时间使用手机,使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手机控”。
从以上几个数据分析来看,江苏大学学生课堂使用手机人数多、频率高、时间长。而在其他同类调查显示,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频率为:几乎每节课都使用为9.1%,经常使用为30.7%,偶尔使用为54.5%等。可见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极少部分学生能做到上课不使用手机,大部分同学对手机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二)课堂使用手机时段和不同类型课堂中使用手机情况的分析
在使用手机的时段方面的调查显示,30.4%的学生在课堂中间时段使用手机,29%的学生是在临近下课时使用,而31.6%的学生会在查阅信息时使用手机。虽然学生会根据需要而在课堂使用手机,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使用手机的人数会随着课堂教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这表明在课堂开始时段,大多数学生还是认真听课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不妨把重点、难点的教学时间适当提前。
针对在不同类型课堂上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显示,各类课程都有学生使用手机,而在公共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上分别有71.2%和66%的学生使用手机,说明学生对公共课程很不重视。对公共必修课不感兴趣,或者认为这些课程没有用处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而公共校选课由于人数众多,老师课堂管理过于宽松,学生会高频率,长时间使用手机。
(三)课堂使用手机用途及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由于手机功能多元化,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各不相同。其中,聊天的同学较多,占60.9%,其次是35.5%的同学发和查阅资料,30.8%的同学看小说,25.6%的同学看新闻,而使用手机来学习的同学只占26.3%。这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娱乐功能,只有少部分同学会用手机进行学习。
在使用手机原因方面,40.4%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太乏味是课堂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32.1%和28.8%的同学认为对有些课不感兴趣和听不懂又不想逃课是课堂使用手机的另一重要原因,而21.8%的同学在课堂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习惯和学累了。不难看出,老师教学质量和课程实用性直接导致了学生课堂频繁使用手机。与此同时,大学生听不懂、对课堂使用手机的习惯化等主观原因也很大程度导致这一现象,还有一部分同学经受不住手机里的功能诱惑或看到周围同学都在使用手机而加入到课堂使用手机队伍,这些都说明大学生自控能力差,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随波逐流或习惯养成,所以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一直在持续。
(四)课堂使用手机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发现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时,51.6%的老师会偶尔提醒一下学生,37.4%的当没看到,继续上课,5.8%的老师会多次提醒,甚至呵斥。当被老师发现课堂使用手机并被提醒后,77.4%的学生会认真听课,19.3%的学生会暂时听课,过一会继续使用手机,而只有3.2%的学生不理会老师。可见教师的干预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能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
该项调查显示,教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有很大影响。分别有65.4%、32.1%和28.8%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精彩、形式多样和与学生互动能使他们在课堂上减少甚至不使用手机。而对课堂管理方面,同学出现较大分歧,有的希望课堂管理严格,有的希望课堂管理宽松。
(五)学生认为解决课堂使用手机策略分析针对如何能在课堂减少甚至不使用手机的方面,调查显示,49.4%的学生认为要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34.0%和28.3%的学生认为学生上课应该不带手机或者集体把手机放入休息带。而在解决了课堂使用手机的问题后,69.9%的学生会选择认真听课,21.2%的学生会在课堂进行其他科目学习,16.7%的学生会选择在课堂上睡觉。这表明简单的在客观方面让学生课堂远离手机还是不够的,需要从培养学生对课程兴趣等主观方面来切实解决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带来的问题。
(六)差异分析
在课堂使用手机时长方面,有差异,女生使用手机时间比男生长,但在使用手机30分钟以上人数比例上,男生却比较多。年级也有差异,大一、大二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平均时长比其他年级多。学生成绩有显著差异,成绩越好的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时间越短。在课堂使用手机频率方面,年级有显著差异,大一、大二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比其他年级次数多,而大二学生总体经常使用手机。专业也有显著差异,文科学生使用手机次数相对更多。在课堂使用手机人数方面,专业有差异,也出现文科学生使用人数更多的现象。年级差异很显著,大一、大二学生使用手机人数更多。
从这些差异可以看出,大一、大二学生课堂使用手机人数更多,更频繁,时间越长。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从紧张的高中学习到大学宽松的环境中,不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特别容易课堂中放任自己。随着年级越高,课程增加。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时间、人数、频率越少。女生由于意志力相对差、更希望获得关注,易花费多时间利用手机网购、聊天等。
(七)江苏大学教学区限时断网效果分析
调查显示,36.1%的学生认为限时断网的效果一般,32.9%的学生认为效果较好,总体来看还是一般的。通过分析发现,学生成绩好坏与限时断网成效好坏有线性趋势,成绩越好的学生认为限时断网效果越好。
大学生应如何合理使用手机?
大学期间,手机可以说是大学生的必备工具了,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合理使用手机,发挥手机的最大用处,下面分享一下我对合理使用手机的看法。
1、看学习视频[学习]:手机的一大用途可以用来学习。看学习视频就是很不错的选择。在上课期间,如果上课内容不是特别重要或者自己已经掌握了重点内容,可以使用手机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内容,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图书馆或者自习室时,手机往往比电脑更容易携带,可以使用手机刷一些学习视频,对照着课本和学习视频,学习效果更佳。
2、看影视作品 [放松解压]:大学期间,可以使用手机看影视作品,作为休闲时光的消遣活动。在每周五的放假日,可以使用手机看一些想看的电影,国内外均可,如果不知道的话,可以搜一下别人推荐的高分电影。除了电影之外,可以看动漫作品,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真的是yyds,新海诚的动漫也超级有感觉,赶紧的充电充电,给自己的休闲生活来点调剂品。
3、记录上课重点 [拍照整理笔记]:手机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意义便是上课拍照来记录重点内容了。面对一些比较难懂的专业课时,有时会出现不知所云的现象,但是我们不要害怕,将上课不懂的习题或者ppt、黑板上的内容拍照下来,下课后对照着课本和视频解决上课的疑问。手机在复习周的时候,意义重大,复习周老师讲解的都是考试精华,拿到就是赚到,手机能够准确地捕捉到老师讲解的内容,便于我们复习整理。
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朋友,是我们信息的载体。但是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手机,可以使用手机进行学习、交友、娱乐等活动,但是也要注意使用手机的时间,不要过度沉迷手机。祝愿大学中的每一个你都能够合理使用手机,让手机发挥更大的价值。
如何看待高校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是对自己的学业不负责,对父母不负责。在该学习知识的时候没有认真学习,毕业找工作找不到满意的也是很正常的事。作为大学生应当有自控能力管理自己玩手机的问题。不能荒废了学业。多学一点知识,以后少一句求人的话。
课堂上玩手机,是对教师的一种不尊重,作为大学生基本的礼仪都不去践行,也是做人的一种失败。教师在上课,自己玩手机,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从小思想品德教育就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这个现象非常的正常,不管在哪个大学,不管在哪一节课上,都可能会出现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学生之所以玩手机,那是因为对课堂没兴趣,或者听不懂老师上课的内容,也可能是自己根本就不想听了。
很多人说大学的老师一点也不管事,上课根本不管学生,只顾着自己上课。其实想说的是,上大学的人都是成年人了,不再是小孩了,什么事都要老师去监管的话,以后的路也会走的很困难。
扩展资料
高校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的根源剖析
(一)内因剖析
首先,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大家的学习都很明确,就是考大学。在中国这样的制度下,高考是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最重要的事情。他们的学习有家长的监督、老师的督促和学校的管制。因此,大部分同学也就不由得重视起来。
一旦进入大学,从之前很严格的环境中释放出来,又加上大学的管理比较自由,这让很多大学生一下子过度放松下来,进而导致了他们慢慢地放纵自己。
其次,很多大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抗压能力和抵御诱惑能力不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在经历从学校走向社会、从懵懂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十分低下。手机中时刻更新的讯息,以及电子游戏影视作品等,无一不充满着诱惑。
(二)外因剖析
1、生活条件的影响。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受过苦的老一辈们,想尽办法给孩子们提供富足的物质生活。
这些越来越富足的大学生们,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掌控欲,再加上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和各种聊天软件,使现今的大学生们也无时无刻不受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的熏陶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推动了大学生在课堂玩手机这一现象的形成。
2、学习环境的影响。目前,由于师资力量和资源有限的原因,大学里的公共课、选修课,还有部分专业课都是以几百人容量的大课堂教学。
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教室很大、学生很多、学生座位不固定、老师和学生间几乎零互动,导致大学生上课不积极、无聊,以至于玩手机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加速了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的形成。
3、老师方面的影响。由于在有些高校,每学期末都会对老师的教学进行测评,而学生是测评的对象,这使得老师上课过程中不敢过于管制学生,甚至害怕得罪学生而得到差评,影响自己的年终考核,甚至职称的晋升等。这导致了许多老师,想管不敢管,只好放任大学生们上课玩手机。
4、不良因素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信息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周围充斥着来自网络、媒体、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更有西方资本主义者趁机对大学生传输资本主义思想,导致部分学生对人生的追求变得盲目,重功利而轻修身,重收获而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