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东阳市吴宁三中升学率
- 2、东阳市吴宁四中的教师有多少有没有徐茜
- 3、东阳当代都有哪些名人?军事、农业、企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艺术、政治等方面的都可以。
- 4、东阳的著名人物
- 5、东阳市吴宁四校一个班多少名学生
东阳市吴宁三中升学率
升学率不得公开发布。根据查询得知普高升学率和东阳中学升学率不得公开发布。东阳2021年中考人数为9475人,公办普高招生计划数3400人,录取比例为百分之35点88。升学率是指升学人数与该年级毕业生人数的百分比,它是反映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衡量同级同类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
东阳市吴宁四中的教师有多少有没有徐茜
在百度帖吧里面有个东阳吧,那里面会有比较多的东阳人,其中有些人可能对吴宁四中的情况比较熟悉,知道吴宁四中有多少教师,有没有徐茜的,如果去那里面发个咨询帖子,他们就会给你回帖提供相关信息的。
东阳当代都有哪些名人?军事、农业、企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艺术、政治等方面的都可以。
东阳自古就有“勤耕苦读”之风,在历史上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累计进士题名共有305人,其中武状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的5人。古代有名宦舒元舆、乔行简、张国维等,近现代有北伐名将金佛庄、中国新闻先驱邵飘萍、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著名物理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严济慈、台湾新闻报业巨子王惕吾等。据统计,目前在国内外工作的东阳籍博士和博士后有300多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4名,具有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的东阳籍人士达2100余人,被《人民日报》称誉为“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目前,东阳的中小学教育水平名闻浙江省内外,每年向高等院校输送新生近千名,教学质量一直名列浙江省前茅,是远近闻名的“教育之乡”。
舒元舆(791-835):字升远。上卢泉塘北人。唐元和八年(813)进士。初仕即以干练知名。被宰相裴度荐为兴元书记,所作文檄豪健,一时推许。元舆负才,锐意进取。太和五年(831)上疏自荐,反复8万言,文辞精粹,出入今古,获文宗李昂嘉许。以擅文敢谏著称。宰相李宗闵谓其浮躁诞肆不可用。及李训得宠,召为左司郎中,充知杂事侍御史。九年七月权御史中丞。文宗省察记录囚徒罪状,因元舆奏辨明审,九月升御史中丞,以本官兼刑、兵两部侍郎,同平章事。时宦官仇士良专权。十一月,李训、舒元舆和凤翔节度使郑注等,密谋内外协势,铲除宦官势力。以左金吾卫石榴树上夜有甘露为名,诱使仇士良等往观,谋加诛杀。因所伏兵甲暴露,事败。元舆单骑出走,为仇士良神策军生擒,不日遭腰斩。史称“甘露之变”。弟元褒、元肱、元迥官同时。元褒早卒,余全被族诛。所著《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一日,文宗绕栏微吟,为之泣下。大中八年(854)昭雪。著有《舒元舆集》,其文《贻诸第励石命》 、《录桃源画记》收入《唐代散文选》,其诗入《全唐诗》6首。
乔行简(1156-1241):字寿朋。凤山乔宅人,后居城内乔宅园。学于吕祖谦。宋绍熙四年(1193)进士。历任通州知州,嘉兴知府,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兼侍讲,工部侍郎。理宗即位,行简应诏上疏,要求确守“求贤、求言”二诏之初意,持“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治乱安危莫不由此”的治国之道。行简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六月兼知枢密院事。朝议收复三京(今河南开封、洛阳、商丘),行简上疏,提出必先治内而后治外、欲用其民者必先得其心、必须选将练兵丰财足食的主张。次年六月拜右丞相,三年十一月进左丞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1239)拜平章军国重事,封肃国公。四年九月加少师、保宁军节度使,封鲁国公。淳佑元年(1241)二月卒于家。追赠太师,谥“文惠”。行简历练老成,学识深厚,为人宽宏,好直言,善荐才。称永康陈亮有“特出之才,卓绝之识”,陈亮去世后,则为之上疏请谥,有《为永康陈亮请谥疏》存世。一生奖掖后学,关心家乡教育事业,曾执教于南园书院。著有《孔山文集》、《周礼总说》。
张国维(1595-1646):字玉笥。托塘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番禺知县。兴学校,课农桑,以德化民。崇祯七年(1634)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请命主持兴建繁昌、太湖城垣,浚松江、嘉定、上海、无锡等地河道,修筑吴江、江阴、苏州等县桥拱、塘堰、漕渠。积数年治水之经验,著《吴中水利全书》。升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继任兵部右侍郎。十五年九月升兵部尚书。清兵入京郊,国维获咎辞职归里,不久被捕解京下狱。路过苏州,沿途士人痛哭生祭。后以治河有功获释复职。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南都陷,国维拥鲁王监国,进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督师钱塘江。次年六月初,方国安叛降,十八日国维还守东阳。二十五日,清兵破义乌,抵东阳七里寺。遂召二子问生死态度。长子世凤即表示决不偷生,次子世鹏应答稍缓,国维即怒以石砚掷击,不中。世鹏泣对“从容尽节,慷慨捐躯,儿等甘之如饴,唯祖母年迈八旬……”。二十六日午夜,国维穿戴衣冠,向母诀别,从容赋《绝命词》三章,又写“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谊在必死。汝二人或尽忠,或尽孝,各行其志,毋贻大母忧,使吾抱恨泉下!”掷笔于地,付遗书于次子,投园池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谥“忠敏”。所著《吴中水利全书》,《四库全书》有著录。
金佛庄(1897-1926):乳名为文,学名灿,字辉卿。横店良渡人。民国7年(1918)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1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为中共党员,为浙江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的3名成员之一。次年6月,赴广州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民国13年春,奉命到广州参与创建黄埔军官学校,任军校第一期第三学生队上尉队长,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后历任营长、团党代表、少将团长等职。先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和滇、桂军阀刘希闵、杨震寰叛乱及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部的两次东征。身先士卒,战功卓著,为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争得“党军荣誉旗”。北伐前期随总部转战,负责保卫指挥机关和苏联军事顾问的安全。南昌光复,入城维持秩序,除暴安良,民心大振。民国15年12月初,请命秘密赴杭州,策动江浙地方军队起义。9日晚离南昌,顺流东下。其行踪被孙传芳密探侦悉,11日在南京下关码头被捕。因营救不及,12日被秘密杀害于雨花台。
邵飘萍(1886-1926):字振青,紫溪人。14岁进秀才。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浙江高等学堂,受梁启超思想影响,任《申报》特约通讯员。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回金华任金郡中学教员。民国元年(1912)到杭州与杭辛斋合办《汉民日报》,任主编,严厉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不时抨击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及其卖国罪行。报纸于1914年被袁下令查封,邵被捕。经营救出狱,流亡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并组织“东京通讯社”。1916年初,应邀回国任《申报》、《时报》及《时事新报》主笔,笔伐袁世凯称帝。袁倒台后,任《申报》驻北京特派员。1918年7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0月,又创办《京报》,任社长。1919年“五四”运动时,在《京报》上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卖国罪行,触怒了段棋瑞政府,报纸被查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1920年下半年,段棋瑞政府倒台,回北京复办《京报》,与徐宝璜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于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主讲新闻采访课。以后,又在北京平民大学、政法大学讲学。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积极支持反帝反军阀斗争。4月,张作霖奉军入北京,邵即被捕。26日,以“宣传赤化”罪惨遭杀害。著有《新闻学总论》、《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新俄国之研究》、《实际应用新闻学》等。
蔡希陶(1911-1981):原名中矩,字侃如,曾用名玄彭,后以号为名。蔡宅人。历任中国植物学会名誉会长、云南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昆明分院副院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等职。毕生从事植物学研究。民国21年(1932)始,以3年时间深入云南大凉山、屏边等地调查考察,采集植物标本1万多号。成功引种、选育名贵烤烟“大金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发展烤烟品种,使烤烟生产成为云南省的经济支柱。1953年,种芽嫁接成功原产巴西的三叶橡胶树。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在西双版纳创建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和热带植物园。不久,又建立大勐龙生态群落研究站。1963年9月,出席在加纳举行的西非科学协会第四届年会。1972年,在勐连山中找到自唐代以来一直靠进口的重要内科植物“血竭”资源龙血树。推倒“中国没有血竭植物”的论断。蔡希陶毕生研究植物资源、植物分类,提出在一特定地段上,人为安排适应人类要求的木本和草本的各种组合,奠定了中国人工植物实验群落学的根基,成为著名的植物学家、植物资源学家。著作有植物学研究论文20多篇,译有《系统植物分类》、《农林植物考源》等。
严济慈: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1年1月23日生于浙江东阳,1996年11月2日在北京去世。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和东南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25年在巴黎大学获硕士学位。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27年起同时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任教授。1928年起在巴黎大学光学研究所和法国科学院大电磁铁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1931年起一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镭学研究所所长。1935━1938年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兼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东北分院院长,技术科学部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执行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校长,中国科技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光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等职。曾任全国人大三、四、五届常委会委员,六、七届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严济慈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开创人之一,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和应用光学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他精确测定了居里压电效应“反现象”,发现了光双折射效应;系统研究了水晶圆柱体施加扭力起电现象,发现水晶扭电定律;深入研究了碱金属蒸气等光谱,发现轴向对称的分子有效截面数值和费米━莱因斯伯格方程不符,并为原子物理学中的斯塔克效应等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证明;在大气物理学的臭氧层测试研究中,他精确测定了臭氧紫外吸收系数,被世界各国气象学家使用达30年之久;他还研究了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压力能减弱乳胶感光性能。抗日战争期间,严济慈在昆明领导开展应用光学研究,研制成大批军用、医用光学仪器设备,并被授予胜利勋章。
严济慈曾在法、美、英、德等国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3篇,1986年汇集出版了《严济慈科学论文集》。他还编著了从初中到大学的10种数学、物理教科书,如《初中算术》、《几何证题法》、《普通物理学》、《高中物理学》、《初中物理学》、《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电磁学》等,培育了中国几代科技人才和许多科学家,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阳的著名人物
著名人物一:张国维
张国维(1595年-1646年)、字玉笥,浙江东阳人。曾任明末江南十府巡抚,后任兵部尚书。清兵入关后,宁死不降,以身殉国。
张国维是明末政坛的重要政治人物,他是一位杰出的水利专家,浙东人民抗清的领袖,也是受到后世高度赞扬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苦难,死得悲壮激烈。他和其他读书人一样,理想就是读书进仕,为国建功。
明天启元年(1621年),张国维参加浙江乡试,名列全省第七,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为二甲第十二名进士。中进士后,他回家乡拜见致仕在老家的前南京兵部尚书许宏纲,从早晨等到中午,许宏纲就是不出来,张国维不急不躁,耐心等待。
直到晚上,许宏纲才出来会见,一见面他就说:“我观察你很久了,有人说你等久了必然急躁,然而你没有急躁;中午没吃饭人必疲惫,而你并不疲惫。人不急躁能忍事,人不疲惫能任事。以后你就是国家之人才。”
著名人物二:舒元舆
舒元舆(791—835):字升远。上卢泉塘北人。唐元和八年(813)进士。著有《舒元舆集》,其文《贻诸第励石命》 、《录桃源画记》收入《唐代散文选》,其诗入《全唐诗》6首。
著名人物三:乔行简
乔行简(1156—1241):字寿朋。凤山乔宅人,后居城内乔宅园。学于吕祖谦。宋绍熙四年(1193)进士。历任通州知州,嘉兴知府,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兼侍讲,工部侍郎。著有《孔山文集》、《周礼总说》,《为永康陈亮请谥疏》存世。
著名人物四:马光祖
马光祖(约1201—1270),字华父,号裕斋,宋浙江东阳马宅镇(一说城西)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授新喻主簿。历知余干县、处州、镇江、隆兴府、太平州、临安府、建康府、江陵府及户部尚书、浙西安抚使、江东安抚使、宝章阁学士、明殿学士、资政殿学士等。
著名人物五:赵松庭
赵松庭(1924—2001),笛子宗师。浙江东阳人。著有《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温度与乐器间准问题》、《笛艺春秋》、《笛子演奏基础教程》等著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阳
东阳市吴宁四校一个班多少名学生
可拨打电话进行询问。
金华市外国语学校由金华一中和浙中教育集团联合举办的。金华市外国语学校金华一中国际教育部毗邻金华一中新校区,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办学规模30个班级。初中20个班高中7个班。高中与德国教育部联合开设了“德语班”由德国夫妇教授德语。毕业后有机会进入德国留学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