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体育问题!!!!!
你好,同学。这是大学体育与健康考试的题目,自己人就不计较悬赏分数了。
美利坚大学国家健康中心提出了健康五要素,这五要素除了社会健康、身体健康外包括1心理健康2精神健康3情绪健康
答案:健康五要素说,即“个体只有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会五个方面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
2.体能可以分为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主要包括1心肺耐力2柔韧性3肌肉力量和耐力 答案: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包括的五大要素。
第一项就是心肺功能,所谓心肺功能就是平时我们登台阶、爬楼梯或跑几步路的能力。
第二项就是肌肉的力量,例如抱小孩、拿重物等。
第三项是肌肉的耐力,例如抱着小孩站在那里看表演,不感觉到累,就是耐力比较好。
第四项是柔软度,比如弯腰就需要良好的柔软度。
第五项是身体的肥胖程度,肥胖的人都会有些慢性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3.人体体液呈1弱酸性2弱碱性 答案:是弱碱性,
4.运动时选择运动饮料很重要,你认为运动饮料中首先要要含有的成分是1氨基酸2 糖类3 维生素 答案:糖类
5.有氧供能主要是指依靠下面那些能源供能1糖类2脂肪3蛋白质 答案:有氧供能是指糖(或脂肪、蛋白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二磷酸腺苷再合成三磷酸腺苷。氧供应充分是实现有氧氧化的先决条件。
6.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营养素能满足人体的需要、既不缺乏也不过剩。因此平衡膳食应该包括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大约是1糖58%、脂肪12%、蛋白质30% 2糖60%、脂肪12%、蛋白质30% 3糖58%、脂肪34%、蛋白质30%
答案:3糖58%、脂肪34%、蛋白质30%
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成绩优秀的标准是1)90-100 2) 95-100 3)80-100
答案1)90-100
8.《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成绩及格的标准是1) 60-70 2)65-70 3)60-75
答案1) 60-70
二、判断题
1、睾酮是一种雄性激素,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代谢等,因此只有男性体内才可以检测到。答案:错误
2、肌肉伸展方法中,静态伸展法最为广泛使用,PNF法对柔韧性的改善最有效,而弹性伸展法容易引起肌肉酸痛和损伤。答案:错误
3、柔韧性是一种重要的体能成份。它是指人体关节活动的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组织的弹性和伸展性。答案:正确
4、人体若失水5%将导致疲劳、乏力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失水超过15%可能导致死亡。答案:正确
5、微量元素是机体功能发挥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它除了提供能量外还参与三大营养素的代谢。答案:错误
6、盐是必须微量营养素,但是高盐是引起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每日食盐不宜超过6克。答案:正确
7、运动中补充大量的糖克服运动中的糖原的消耗。答案:错误,应该喝淡盐水,能补充身体流失的盐份,补水又排毒
8、身体成分是指身体中脂肪和非脂肪部分的组成。 答案:错误
9.心脏的主要功能是---- 到身体的各个组织,以便使各个组织获得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体内的废物运输到肺。 答案:泵血
10. 存在于食物中,为健康身体所需要的物质称为营养素,可分为糖、脂肪、----三大营养素 答案:蛋白质
11 应激往往会引起许多负面因素,因此要学会控制应激, ------ 是控制应激的有效方法,包括自生训练、 呼吸练习 、沉思、表象训练、休息和睡眠等。
答案:应激控制技能训练
12.成人的体脂主要存在于-----,这更容易引起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答案:腹部
望采纳`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
2012级第一学期体育课理论考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亚健康:指身体虽然没有患病,却出现生理功能减退、代谢水平低下的状态。主要表现是疲劳、胸闷、头疼、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情绪不安、做事效率低下等。因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所以也叫第三状态。
2、体育锻炼:是指运用各种体育练习,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健身、防病、治病、娱乐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这种活动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的发展,培养健美体态,提高机体工作能力,消除疲劳,调节情感,预防与治疗某些疾病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健康行为:是指一切有利于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降低损害健康的危险因素的活动和习惯。这些健康行为包括:经常自觉参加体育锻练、摄取营养平衡的膳食、保持充足适宜的睡眠、能对精神紧张和压力予以放松和处理、安全的出行习惯、不吸烟、节制饮酒、不吸毒、无不正当性行为等。
4、体育(狭义的):亦称体育教育,是指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和健康,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一个方面。
5、第16届亚运会的办会宗旨:办会宗旨:弘扬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促进亚洲各国(地区)的团结、友谊和交流,致力于构建和谐亚洲。
一、填空题:
1、自然的、社会的
2、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
3、强烈的竞争性、高超的技艺性、成绩的公认性、规则的国际性
4、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5、健康教育指导
6、健康水平、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健康教育措施效果
7、教育目标、增强体质、健康经验
8、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
9、全面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10、动感亚洲、感动世界
二、简答题:
1、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而且还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排泄系统等方面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2、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3、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自身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理解体育活动在促进人类健康中的作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拥有健康的体魄。
4、(1)人体的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社会保健制度因素
(2)在身体方面有增强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功能、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运动系统的功能、健脑功能;在心理方面能增强自信心,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对自我、家庭、集体、社会的责任感等功能。
5、预备动作(1)虚步亮掌(2)并步对拳、第一段(1)弓步冲拳(2)弹腿冲拳(3)马步冲拳(4)弓步冲拳(5)弹腿冲拳(6)大跃步前穿(7)弓步击掌(8)马步架掌
第二段(1)虚步栽拳(2)提膝穿掌(3)仆步穿掌(4)虚步挑掌(5)马步击掌(6)叉步双摆掌(7)弓步击掌(8)转身踢腿马步盘肘、第三段(1)歇步抡箍拳(2)仆步亮掌(3)弓步劈拳(4)换跳步弓步冲拳(5)马步冲拳(6)弓步下冲拳(7)叉步亮掌侧踹腿(8)虚步挑拳、第四段(1)弓步顶肘 (2)转身左拍脚 (3)右拍脚(4)腾空飞脚
(5)歇步下冲拳(6)仆步抡劈拳(7)提膝挑掌(8)提膝劈掌(9)弓步冲拳、结束动作
(1)虚步亮掌(2)并步对拳(3)还原
四、论述题:自己做吧
体育运动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20分,每空格1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______________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__________为主要
目的的必修课程。(身体练习、健康)
2、《标准》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
建课程的内容体系。(健康第一、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3、编写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四条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教育性原则、健康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4、根据1~6年级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采用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
运动兴趣。(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
5、《标准》把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
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二、 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采用单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一般在哪个学段采用比较合适?(C)
A、学前段 B、1~6年级 C、7~9年级 D、高中学段
2、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中,三个目标层次的递进关系为:(D)
A、 课程目标??水平目标??领域目标;
B、水平目标??课程目标??领域目标;
C、领域目标??课程目标??水平目标;
D、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3、《体育课程标准》规定1~2年级每周几个学时?(D)
A、1学时 B、2学时 C、3学时 D、4学时
4、下列目标属于身体健康领域目标的是:(B)
A、 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B、发展体能;
C、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D、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小学阶段采用的教学形式主要是:(A)
A、按行政班上课; B、按年级男女生分班上课;
C、按年级分专项班上课; D、按学生实际达到的水平层次进行分班上课。
三、 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
1、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哪些要
求?
答:(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
易行。
2、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哪六个方面的开发?
答:(1)人力资源的开发;(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3)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4)
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5)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6)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3、体育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答:(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
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
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4、水平一学生的身体健康领域的水平目标有哪些?
答:(1)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3)知道身体各
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
四、 论述题:20分
如何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基本理念?
请帮我做一下这些体育的题,真的不会,谢谢。
(一)
中学体育:
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的情操。
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的目标、掌握知识技能的目标、教育的目标、竞技的目标、娱乐的目标、个性发展目标等。
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1、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局域目标。
①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观赏能力。
②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③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社会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④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能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⑤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以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局域目标。
①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运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②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③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④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⑤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参考:
(二)
“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中长跑时,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这是中长跑中的正常现象。当,“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重又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呼吸状态。在中长跑运动中,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发生腹痛情况,主要是由胃肠痉挛引起,此时学生切不可紧张,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
参考:
(三)
体育的感受
体育是个似乎人人都知道的社会文化现象,但真要对它说出 个子丑寅卯,却连专门从事体育研究的专家们也很难以一、两句话简单地解释清楚。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体 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进行一番理论审视,以加深和提高我们对体育的认识。
“跳出体育看体育”,这是对体育加深认识的重要方法。所谓“跳出体育”,主要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 层次、不同方面对体育这个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全息”透视,以便于我们能够比较全面、客 观地把握和理解体育,使我们的决策和工作,能更好地符合体育发展的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而更好地发 挥其社会效益,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民族体育文化事业服务。
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在 不停地变化着,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体育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也是一个历史的 概念,它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扩展自己的内涵与发展自身的内容。体育的健身、教育、娱乐、 经济和政治等功能是客观存在物,但人类对这些功能的认识和自觉地利用、发挥这些功能的效用,却经历了漫 长的演进过程。
最初的体育(如果称得上体育的话)是伴随在生产、生活和军事活动过程中,对身体发育与体能提高产生 的作用而出现。人们感受到这一客观过程的存在,并力图把青少年的成长纳入这一过程。但人们并不理解它, 更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认识。身体发育与体能提高,从属于一个自然的演进过程。这时的体育, 可以称为一种“自在的体育”。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产生了简单的社会分工,生产与生活技能等的培养,日渐从生产与生活过程 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活动。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检测生存能力或生产技能的“成年礼”(最后演 变成赛会),体能的发展与技能的培养,日渐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项,并从属于我们今天称之为教育的社 会文化活动之中。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体育的基本作用经历了传授生存技能、训练军事技能和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的递进发展过程,但万变不离其宗,它总体上始终是在教育的范畴之内,从属于教育,服务于教育,服从 于教育学的发展规律。它属于一种“自为的体育”。因此有人说体育=育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开始使体育溢出了教育的范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参加体育活动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休闲体育、终生体育逐步成为 社会潮流,从事体育运动完全出于自身的需要。体育突破了教育学原理,超越了教育范围,成为人类积极、健 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体育社会化、生活化过程,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人们对体育的研究, 不再仅仅将其视为教育的分支,而将它定位为独立发展的社会文化现象,从而使体育进入了“自觉的体育”发 展阶段。
当前,我们尚处于由“自为体育”向“自觉体育”的嬗变过程,人们对体育的理解还存在着种种歧见。世 界体育发展的趋势与我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对我国体育实践与理论研究都提出了 新的要求。抓住时机,顺应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深化体育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事业的发展 模式和确立其发展目标,是时代赋予我们体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我们从“自在”、“自为”、“自觉”这三个历史演变过程看,对体育的由来与演进就看得比 较清楚了。那么什么叫体育呢?狭义的概念,体育就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 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方面。从广义的概念上说,体育则是 以身体运动为手段,为了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和人类自身文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 活动。它是社会文化总体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目的也是为一定社会的政治 和经济服务。我们从概念上搞清楚什么是体育,这对我们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是有帮助的。
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考题的重点在课程设计这一节。
理解上需要同学们在掌握了细节的知识点的基础之上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当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了解了课程是什么之后就要进入到具体的实践操作层面,具体的去设计这个课程。在课程设计这个章节最重点的内容是课程设计的模式以及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以下是关于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相关介绍: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
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地说明了上述论断。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体育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