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体育特长生疫情防控训练方案(体育活动疫情防控措施)

本文目录一览:

在疫情期间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策略有什么呢?

后疫情时代,学校体育教育不但要坚持完善原有管理体系,更应该持续防范不松懈,在今后的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逐步加强防范,完善学校体育管理体系,使得学校体育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能够完成学校体育发展目标,始终坚持培养“人格健全之人”。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在政府全面发展体育事业的号召下,学校体育既作为关系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关键一环,又是满足学生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因此,构建学校体育多元化管理体系,是当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要求,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诉求。

学校体育管理体系扮演着体育公共服务组织者的角色,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去实现学校体育的多元化。政府的主导作用直接促进社会各组织力量积极主动助力学校教育体系的管理工作。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主要是科学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使其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在快乐运动中提升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新时代背景下,政府在为学校教育提供各种支持的同时,亦应加强自身的权利管控意识,给予学校一定程度的自主管理权利,这更有利于学校自身结合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当然学校体育管理体系的构建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

人类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和谐发展,在其保障下大胆创新。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角色的转换,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必不可少,且必须与时俱进,不仅要考虑到社会群体,更要保障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进入后疫情时代要更加注重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的落实,切实保障学校体育良好发展的环境。

关于学校体育的法律法规需要政府的强力推行以及社会群体组织的共同遵守,学校自身也要紧跟党的领导,强化学校法制建设。在确保师生安全和身体健康前提下,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条件不具备的学校,要错时分段上好体育课。

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的完善,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在各种细节问题上对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学校等各方面人群来说也是一种极好的保障。因体育运动的自身特点,室外活动的学生难免受到运动损伤,这既降低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更增添了家长担忧,同时也给体育教师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

久而久之会造成体育课课时被压缩甚至流于形式,这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而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既降低了因学生个人原因造成的身体伤害,更保障了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学生的体育活动权益,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

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疫情时期,学生主要依赖于家庭体育活动,而后疫情时期的学校体育教育应当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使学生建立适时、适量,自觉、主动的体育意识,从而实现家校联动,共同促进学生体质的提升。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家校协同,通过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动员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除了教育部门的管控之外,还需要与各个部门紧密联系,共同解决学校体育的各种难题。各地教育部门应该始终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与此同时,在一方统筹兼顾,其他方协同治理的同时,务必需要厘清各个部门的职责所在,抓住主要矛盾。

学生在体育锻炼时难免受伤,因此健康卫生组织和体育局需要在学校体育治理上共同协助教育局,在健康卫生方面、各体育决策方面与教育局达成紧密联系,明确各部门权责,厘清各部门权重。在新时代的网络信息发达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认真梳理核对各部门信息系统,并作一定的大数据分析比对,寻求合理的治理方案,并认真贯彻履行,破解新时期的学校体育的复合型难题。

后疫情时代,学校体育应当充分认识到“育”的重要意义。传统的学校体育发展理念偏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其思想品质的培养却是略有懈怠。而在新冠肺炎期间,意志品质不坚定的学生难以做到自律自强,很少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甚至在网课期间依然偷工减料。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出以来,全国各级学校都开始根据自身现状出台了不同的体育课程改革措施,但收效参差不齐,这源于各学校的侧重点与关注度不同。其中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点要真正落实学校体育的德育价值。

正如白岩松所讲,体育的重点不只在“体”,更重要的是“育”。疫情中一个个“逆行者”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团队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学校体育的“育”人目标完全一致,这正是学校体育教育在今后的改革中应该重视和传承的。

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需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德育”,“立德”才能“树人”。新时代的社会,学生的品德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教育更是担负着同样的重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注重对学生的“立德树人”“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德育目标”“道德素养”等方面培养。由此看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德育价值培养。

如何制定有效的体育特长生训练方案

1 教学训练的基本原则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关键阶段。学生的身体机能状态以及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均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学生的神经兴奋性高、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疲劳、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点,决定了高中学生不宜从事运动量和运动负荷过大的专门性体育训练。所以,在教学训练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和个别对待的原则等。

2 教学训练内容与方法

高三体育特长生的教学训练以完整练习为主,适当安排一些专门性辅助练习。在制定训练计划时,特别要防止急于求成而造成过度疲劳或伤害事故。既要执行计划又要尊重实践,以实践为依据,不断修改和完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和立定三级跳远四个方面。

1、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是人体或身体某些部分用力的能力或肌肉在人体活动中克服内部和外部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没有力量,运动成绩就不会有较大的提高。而协调能力是决定力量发挥能动效应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训练中采用力量练习与协调练习交叉进行的方法,使其共同发展。

在力量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制定训练方法,一般采用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力量的训练和改善肌肉协调能力的力量训练。在训练中,应先进行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的训练,有了一定的力量基础,再进行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在练习中受伤。

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力量训练,负荷强度采用本人最大负荷的60~80%的强度进行重复练习,每组4~8次,做5~6组。这种方法可促使肌肉功能性肥大,增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改善肌肉协调能力的力量训练,负荷强度用本人最大极限负荷的80%以上的强度,重复3~4次,做5~8组。这种强度刺激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向肌肉发放冲动的频率和强度,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

2、速度素质训练

短跑是典型的速度素质项目,要求人体运动器官在缺氧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短跑对人体的最主要作用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快速反应的能力和灵活性,提高无氧耐力。短跑的技术结构是由起跑、起跑后的疾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四个阶段组成。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是步频与步幅。所以,在教学训练中主要采用技术性练习和跑的能力练习。

对于技术性练习,一般采用30米起跑练习,做5~6组;原地快速摆臂100次,做2~3组;原地快速高抬腿练习60次,做2~3组;后蹬跑60米,做2~3组,30米、50米、80米加速跑,做3~5次。

对于跑的能力练习,一般练习采用200米~300米重复跑2~3次,做1~2组,在跑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蹬摆结合放松大步;100米间歇跑,做5~6组,间歇2~4分钟;80米牵引跑,做5~6次;利用地形、地物进行上坡跑、下坡跑、顺风跑等多种方式练习相结合。

在练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树立战胜自我的决心和战胜他人的信心。短跑属于极限运动,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提出具体要求,一次课总量一般不超过600米~800米,以防止过度疲劳。

3、耐力素质训练

主要是800米跑,800米跑是对速度耐力要求较高的运动,属于极限下强度的项目,学生必须用较高的速度跑完全程,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800米跑的技术包括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影响800米跑的主要因素是步长与步频、风力、呼吸等。所以,在教学训练中应注意弯道跑技术。因为800米跑有一半以上是在弯道上进行,跑时指导学生身体稍向左倾斜,右臂摆动的幅度较大,右脚着地时脚掌稍内旋。在练习中强调呼吸的节奏,一般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呼吸方法;在途中跑和终点冲刺时,都不要有任何闭气;每个呼吸周期的第二阶段,积极进行呼气很重要,因为充分的呼气能保证足够的吸气。在训练中,指导学生尽量靠内道跑,超人应在直道上,风大时不要领先跑,逆风跑时慢些,顺风跑时快些。在具体实施中,主要抓住速度训练和耐力训练两个方面。

速度训练采用跑的专门性练习;80米~100米的加速跑;接力跑;行进间跑;100米~200米的重复跑;变速跑;阶梯跑等。

耐力训练采用重复跑300米~600米,3~4次,休息4~6分钟;间歇跑200米~300米,4~5次,间歇3~5分钟,越野跑等。主要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和有氧、无氧乳酸混合供能能力。

在训练中要经常不断地测试学生的心率,最高心率一般不超过180次/分。经常采用心率约130次/分,保持3~6分钟,这样锻炼效果较好。有时也安排心率140~150次/分的训练;适当安排心率150次/分以上的训练,以保证训练效果。但要注意学生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发现运动量过大及时停止训练。并适时采用信心鼓励法、形势分析法、呼吸调节法、暗示调节法、活动调节法、放松调节法、自我激励法等,解除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紧张情绪,提高自信心、自强心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4、立定三级跳远训练

立定三级跳远是由三次连续跳跃技术动作组成。决定三跳远度的主要因素是创造水平速度、每跳的垂直速度和每跳的起跳角度,同时也与动作质量、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有关。从技术上讲,起跳开始要奋力摆脱静止状态,努力创造水平速度,并保持水平速度于始终。因此,安排练习方法必须紧紧围绕上下肢的协调摆动、合理的上体姿势、蹬地角度以及三跳节奏等技术进行练习。初始练习,要求动作放松,三跳过程要清楚。由于立定三级跳远的技术很复杂,所以,技术训练应贯穿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跨步跳:一腿向前上方摆动,另一腿蹬伸起跳,双臂协调摆动,连续进行。此练习是提高跳跃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要求上下肢配合一致,摆动腿注意向前送髋。

单足跳:双足起跳30米计时计步单足练习,左右腿交替进行。主要发展学生腿部、踝关节及脚掌的力量。

屈腿跳:连续双脚跳起屈膝收腹,大腿尽量靠近胸部,主要发展学生弹跳力和协调性。

多级跳:双足起跳、单足落地,连续跨步跳,通过此练习,不断改进技术动作,提高学生跳跃能力。

跳台阶练习:设置三个高度40厘米,间距2~2.5米的平台,学生从地面跳上第一台,然后再跳下,连续向前跳出。主要发展学生肌肉的张力和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要求速度快,注意上体向上伸展,提肩提腰。

双脚连续跳起过栏架:在跑道上纵向排列10个低栏架,学生用双脚依次跳过栏架,每个栏间间隔约1.5米。跳越栏架时,上体保持正直并抬头,跳得越高越好。练习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安排不同的高度和数量。

体育特长生新学期恢复训练如何进行

恢复初期,应进行强度较小,量较大的有氧长时间训练,如变速跑中(3000米变速乘2组),或匀速中长跑(12分钟跑乘3组,间采用歇训练法)等此类形式;另外,还要结合一般性小强度的力量型练习,如采用循环训练法的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一般恢复时间在两周左右,希望对你有帮助。

  • 评论列表:
  •  惑心风渺
     发布于 2022-09-18 13:52:06  回复该评论
  • 课。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的完善,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在各种细节问题上对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学校等各方面人群来说也是一种极好的保障。因体育运动的自身特点,室外活动的学生难免受到运动损伤,这既降低了学生积极参与体
  •  掩吻艳鬼
     发布于 2022-09-18 06:38:56  回复该评论
  • 量去实现学校体育的多元化。政府的主导作用直接促进社会各组织力量积极主动助力学校教育体系的管理工作。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主要是科学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使其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在快
  •  俗野谜兔
     发布于 2022-09-18 02:45:40  回复该评论
  • 力摆脱静止状态,努力创造水平速度,并保持水平速度于始终。因此,安排练习方法必须紧紧围绕上下肢的协调摆动、合理的上体姿势、蹬地角度以及三跳节奏等技术进行练习。初始练习,要求动作放松,三跳过程要清楚。由于立定三级跳远的技术很复杂
  •  可难雾敛
     发布于 2022-09-18 10:16:02  回复该评论
  • 适当安排一些专门性辅助练习。在制定训练计划时,特别要防止急于求成而造成过度疲劳或伤害事故。既要执行计划又要尊重实践,以实践为依据,不断修改和完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力量素质训练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