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对孩子在校和居家体育锻炼的建议(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建议)

本文目录一览:

孩子体育锻炼有什么方法好建议怎么写好看

01循序渐进

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有些家长和孩子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身体好,素质好,也想马上练出这样的效果。孰不知,一开始就硬干蛮练,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反而还会练出毛病来。

比如长途远足、爬山、跑步等体育活动,对于刚参加锻炼的孩子,一定要做到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强度逐渐加强,技术难度也要由易到难。

锻炼时间长了,就可逐步地增大运动量、运动强度以及运动项目的难度,达到增强意志力,锻炼好身体的目的。

02全面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求孩子锻炼的项目多样化,使孩子全身的各部分都能得到锻炼,从而均衡地发展。

因此,少年儿童体育锻炼的内容应丰富多彩,跑步、跳远、投掷、球类、体操等都可作为体育锻炼的内容。

03持之以恒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效果不是一两次、一两天就能得到的,要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不断的锻炼,才能收到实效。

而且, 坚持不懈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和自制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意志和个性品质。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助长孩子的懒惰情绪。

如何指导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和进行科学教育

有位留守儿童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平时学习很用功,不用家长操心,可是他的身体却经常“大病不犯,小病不断”,隔三岔五的就得跑一趟医院。为此“代理家长”很是担心,按说孩子吃的穿的住的跟别人没什么两样,可为啥体质不好呢?带着这个问题,“代理家长”请教了有关专家,对孩子做了全面的检查,结果是:孩子没有任何发育缺陷疾病,体质弱的原因是缺乏必要的锻炼。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相对较重,加之素质教育在很多方面没有落到实处,孩子整天忙的都是学习、考试、升学等,故而普遍存在因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的体质偏弱现象。所以,在中小学阶段大力提倡科学的体育锻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健全性格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等都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的。作为“代理家长”,怎样指导孩子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呢?

(1)要培养孩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对体育锻炼发生了兴趣,孩子就较易亲身自动去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可以从体育游戏开始,去参观、欣赏各种体育比赛。

(2)要教给孩子锻炼身体的方法。由于孩子年龄不大,体质幼嫩,又缺乏体育锻炼经验,因此,家长尽量要教给孩子科学锻炼的方法;不当的锻炼非但不能起到有效作用,还容易发生事故。

(3)根据年龄和体质来定制适合孩子的锻炼项目。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运动量,不可盲目,也不可做超出孩子承受范围的要求。如孩子小的时候宜多做些较为缓和的、活动性比较强的运动,不宜做用力过大、憋气、静力的、负重的练习项目。

(4)要持之以恒的锻炼。体育锻炼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效果,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形成锻炼的习惯。因此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并要督促孩子天天坚持,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家长能跟孩子一起锻炼,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5)要“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不正确的姿态给身体带来的最大不利是引发脊椎骨弯曲,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严重的甚至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在孩子坐着看书、写作业或看电视时,要求他们采取正确的姿势,不要弯着腰、伏着胸,也不要随意歪在凳子上。要告诉孩子正确的站姿是:头正直,胸稍挺,腹微收,两臂下垂,两腿自然伸直,脚跟靠拢,脚尖分开;正确的坐姿是:躯干保持挺直,两肩摆平,眼向前平视,两小腿与地面垂直,两脚平放地上,阅读、写字时,身子不要歪斜,不要趴在桌子上,胸要离桌沿一拳的距离;正确的走姿是:走时身体保持正直,两眼正视前方,两臂前后自然摆动,两脚向前迈步,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脚掌着地,保持平衡,勿上下颤动或左右摇摆,注意改正内、外八字脚。

指导孩子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有一点应该引起注意,即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和不同个体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体育锻炼必须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别,因人而异,而且贵在坚持,长久锻炼,才能取得满意效果,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初中学生怎样合理安排家庭体育锻炼时间?合理安排家庭体育锻炼有什么好处?

初中阶段是人生最具生命活力的时期,是培养和造就良好习惯、性格、高尚情趣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一般在12——16岁,处于人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的高峰,在这个时期如何合理地安排好学习、生活、劳动、体育锻炼,将会对自己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已正式实行其目的是落实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社会、家庭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中学的教育中,教师们一致认为:初中是各方面打好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阶段,高中则是拼体力,比学习能力的阶段。对当今的家庭来说,如何安排好读初中子女的学习生活是全家生活的头等大事。下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位初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安排情况。

女同学张某,在初中阶段每学年都被评为“三好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她的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在每周一、三的早,晨、二、五的下午或晚上,每次30分钟左右,同时每周六进行一次1小时以上的全面身体素质锻炼。初三年级时由于课程增加,作业加重,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锻炼时间和强度进行了调整,每日的锻炼安排在晚上复习功课或完成作业的2/3后的时间中进行,15分钟左右的强度不大的上肢、腰腹力量练习。她的体会是:在1——2小时功课或作业后人的头脑和身躯都已疲劳,通过20分钟左右的锻炼,使大脑得到积极休息,使长时间静坐的肢体得到休整,全身气血活络。

家长只要有空都与张某同学一起进行家庭体育锻炼,其好处:第一,能纠正孩子不到位或错误的运动动作;第二,能激发孩子的锻炼兴趣并起到督促作用;第三,通过语言和肢体上的交流,能密切和改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使孩子性格活泼,稳重大方;第四,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使全家都受益。通过两年半的家庭体育锻炼,张某同学个子长高了,身体比以前结实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了,中招体考取得了满分。

通过这同学的家庭体育锻炼的安排与实践,证明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是要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旦建立起了好的习惯将会使您终生受益。同时也说明,体育锻炼时间不是没有,而是在于如何合理安排。

家校共育的建议和想法怎么写?

可以列举一些方面,比如对于孩子的衣食住行的建议,对于学校设施的建议等,范文如下:

1、监督孩子别到商店乱花钱、少买垃圾食品。

2、操场灰尘大,把操场建的大一些,跑道宽一些。

3、学校多搞一些娱乐活动。

4、希望学校能加强品德教育,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管理。

5、餐厅建的大些。

6、教导学生不要轻信别人的话,以免上当。

7、要全面抓,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8、老师上课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

9、学校多安排体育锻炼,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参与。

10、让每个孩子讲普通话。

写家长建议要注意态度:

1、口气要低调而诚恳。

2、要明确一下孩子的不足,并说明不足的原因,从孩子和家长两方面来谈。

3、要拿出具体措施,主要是家长要做出什么行动,和校方配合,来督促孩子进步。

对于小朋友的健康运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相信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多新手妈妈所重点关注的话题。毕竟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所以对于孩子的健康问题,很多家庭都表现的非常重视。为了能够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不少家长都选择在周末或者是平时就为孩子制定一些锻炼计划,确实长时间坚持下来,孩子的身体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就有不少网友提出疑问:对于小朋友的健康锻炼,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其实我认为对于孩子来讲,最好的锻炼方式就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其实没有必要去一直按照网上所教授的锻炼办法去约束自己的孩子,毕竟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体能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没有必要去因为别人的锻炼计划让自己孩子接受同样的培训,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一种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孩子自己的体能情况去制定相应的计划,让孩子早睡早起,尽早让他每天刚起床的时候就可以陪伴你一起去进行500米或者是800米的长跑,甚至是有氧运动。其实都是可以的。这样下去你会明显的发现孩子不仅也很少生病,而且对于一些疾病的免疫力也大幅度增长,这其实都是运动所带来的益处。

但我们始终也应该知道锻炼讲究的还是坚持,所以如果能够坚持锻炼的话,不仅对于孩子未来成长有一定的好处,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自律的优秀品质。尤其是对于当今社会,如果拥有自律的品性,我相信不仅离成功会越来越近,而且也将会成为他身上最突出的发光点,所以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上去考虑,让孩子每天锻炼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是吗?

  • 评论列表:
  •  蓝殇尢婠
     发布于 2022-09-17 16:38:10  回复该评论
  • 一个角度上去考虑,让孩子每天锻炼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是吗?
  •  泪灼本萝
     发布于 2022-09-17 11:07:00  回复该评论
  • 安排在每周一、三的早,晨、二、五的下午或晚上,每次30分钟左右,同时每周六进行一次1小时以上的全面身体素质锻炼。初三年级时由于课程增加,作业加重,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锻炼
  •  拥嬉倥絔
     发布于 2022-09-17 15:32:55  回复该评论
  • 起去进行500米或者是800米的长跑,甚至是有氧运动。其实都是可以的。这样下去你会明显的发现孩子不仅也很少生病,而且对于一些疾病的免疫力也大幅度增长,这其实都是运动所带来的益处。但我们始终也应该知道锻炼讲究的还是坚持,所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