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综合课有哪些特点
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根据综合课程的综合程度及其发展轨迹,可分以下几种:
一是相关课程(Correlated Curriculum),就是在保留原来学科的独立性基础上,寻找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使这些学科的教学顺序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
二是融合课程(Fused Curriculum),也称合科课程,就是把部分的科目统合兼并于范围较广的新科目,选择对于学生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的问题进行学习。
三是广域课程(Broad Curriculum),就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
四是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这种课程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社会问题就象包裹在教学内容里的果核一样,又被称为问题中心课程。
前三种课程都是在学科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综合的课程形式,它们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是旧的学科课程的改进和扩展;而核心课程则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
扩展资料
课程优点
1、 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
2、 综合课程减少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3、 综合课程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研究对象
学位本位
又称综合性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的特点在于,它试图把那些具有相关性的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综合学科。比如,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融合为生物学,将地质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融合为地理学。
社会本位
STS教育主要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互相影响;“环境教育课程”主要关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试图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等;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则主要关注如何使学生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发展对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以促进国际交往与合作。
儿童本位
这种课程又称“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其特点是以儿童当下的生活与经验为核心,来组织课程活动,前面所讲的“活动课程”即是这种类型的综合课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综合课程
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体育教学内外合一的健身系统性,体现了身体发育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有序性表现在学生身体形态发展的“序”和身体主要器官发展的“序”。
全面性指的是,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的过程,不仅具有使学生精力充沛、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且具有奠定终身体质基础、延年益寿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长期效益。
体育教学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每一项活动,均有一定的目的任务、组织原则、规则要求、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动作技术,以及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等,这些是构成体育环境的基本因素。学生在这一环境中进行学习、锻炼或参加比赛,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同时,体育环境还包括教师使用的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校传统和班级风气等,这些都会有力地吸引,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和教育与之有关的人。
提供了许多学生乐于自愿接受,更多情况下是不知不觉接受、有利于个性品质形成的机会和情景,并可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迁移到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去,以收体育之效。
何谓体育教学模式?有何特征?
论学校体育中团队精神的建设
[摘要]
体育运动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化是个体趋同、融入群体的过程。学校所培育的人,最终要成为社会的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社会成员具有团队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社会赋予学校体育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体育运动 社会化 团队精神 学校体育
[前言]
[正文]
从两例不难看出;“团队”小到一个班组,大到一所学校、一个国家,高度的凝聚,高度的协调。无论在硝烟四起的年代,还是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甚至是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里,到处都存在着团队的身影。
日本为何如此的重视团队建设,其根源何在呢?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理念中我们不难理解:“体育不仅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在集体活动过程中能逐渐形成了许多锻炼集体,它是锻炼的后备力量,当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不能坚持锻炼下去时,这个集体会督促其继续坚持锻炼下去。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指导,使每个人都从这个集体中受益,在集体活动能中养成了良好的集体观念、协作精神,真正体验到了体育的价值。
但现今学校体育存在着“安全第一”和“中考指挥棒”的双重枷锁,大量的体育项目从教学中开除了。从而使很多学生不能从体育锻炼中发掘到自我价值、集体价值。学生性格上变的孤僻、冷漠,“个人主义”现象滋生严重。因此,加强学校体育的团队精神建设迫在眉睫。
1 什么是体育团队
指有体育教师、学生或运动员、教练员等人在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工作的组织形式。它是“拥有共同体的一群人,具有分享的目标与兴趣,采用有组织的相互作用与沟通的方式,表现出个人的和工作上的相互依赖以及人际间的相互吸引”在体育团队中,目标是共同的,人人都对此感兴趣,每个人都占据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各自的任务与职责,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2 注重体育教学,落实团队精神
2.1 兼顾女生特点、加强班级团结
男女生和班上课,应充分考虑到女生的特点,即不能让女生体育课“男生化”也要避免男生出现“吃不饱”现象。必须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安排教学。一般来说,男同学好动,感情易表露,体质较强,喜欢竞争,活动量要求偏大,在组织教法上相对比较容易掌握,缺点是组织纪律要比男生好。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技术动作方面要比男生差,对于较难、动作幅度大的学习内容有着自然的恐惧感。如偏离女生的以上特点,像要求男生一样进行学习,很可能挫伤女同学的积极性,成他们学习上的顾虑。同时要加强对女生学习目的的教育,提高女生对体育的欣赏能力,消除女生思想顾虑,培养他们学习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可利用团队的归属感心理,在适当时机,加入男女生同时参加的项目,并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男女生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勇敢、果断的品质以及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如男女生各一半的接力跑、运球跑、男女生配对的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项目,同时,留出一定时间,让男女生自由活动,促进学生交流,以此促进班级与同学之间的团结。
2.2 教学手法的合理运用
在体育课中,由于男女生个性、体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造成学生的技术水平高低不同,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因为男生技术水平高,活动好安排而偏好男生,只顾和男生参加活动,而把女生丢在一边。也不应女生组织纪律好,而让男生放任自流。这样,都不能上好体育课。同时要注意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批评和表扬的方法,要实事求是,合情合理,不能偏袒一方,要促进双方互相尊重,创造出一个团结和谐,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
2.2.1 不要老是强调技术,要教会学生如何组织体育锻炼:
过多的强调技术无疑是体育教学的误区,技术对体育真的那么重要吗?学生个体在对技术的学习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从而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学生有着强烈的从众心理,喜欢的是研究,是团队的合作探讨,而不是“你应该这样做”的体育课,让学生去体会技术吧!学习是为了锻炼,而不是为了去参加比赛,不要老是教那么深奥的技术,把体育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要把强调技术的观念转化为如何教会学生自我组织体育锻炼上来。教师是导演,运动场上的发挥还要靠学生自己。
体育课的学科特点有哪些?
体育课的学科特点主要有技艺性、情意性、自然性和人文性这四个特点,具体如下
(1)反映“技艺性”的特点一一身体练习体
体育课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并使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因此,身体练习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文化类课程的显著特点。
(2)反映“情意性”的特点一一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情意类课程是指通过课程体验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一个过程,其中就有很多偶然的无序的因素。体育学习离不开认知,无论是身体认知过程(技能掌握)还是一般的认知过程(概念掌握),它们均会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但是,和其他文化课相比较,由于体育课有直接的经验体验与身体体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因此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这是其他一切文化课无法比拟的。
(3)反映“自然性”的特点一一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区别于其他文化课的重要特征,因为在体育课上,只有承受一定的负荷才能对人的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实现提高体能、增进健康的目的。
(4)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一一个体的社会适应
在体育课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情景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与一般文化课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沟通更加畅通;学生学习条件的变化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变化多端,这一切均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这种人文环境有利于在体育课上加速个体的社会适应。
体育教学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要求,但不能拘泥于一般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