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的田径运动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它们分别是什么?
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田径运动引进和开展的阶段(1910—1948年)
当时,经济非常落后,人民无法谋生,战争频繁,田径运动开展得很不顺利,成绩很差。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在三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第一,现代田径运动的介绍、研究和发展。中华民国第一届和第二届全运会(1910年和1914年)田径项目的组织、规则和规定,以及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编制,大多由外国牧师安排。田径比赛的距离和成绩以英语为单位。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的田径项目开始由中国人自己主办。公制单位用于测量赛道距离和场地成绩。这些不可或缺的介绍和学习不仅是中国现代田径运动的开端,也是中国田径史上早期田径工作者的重要贡献。第二,女子项目在中华民国第四届和第五届全运会田径项目中设立较早。
1928年奥运会开始设立五个女子项目,1936年只有六个。这一事实表明,中国早期的田径工作者很早就重视并建立了女子田径项目,并为开展女子田径运动而努力。在一个长期受封建思想统治和影响的国家,这并不容易。中华民国妇女的解放,也是今天中国女子田径运动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历史因素。第三,中国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公开宣布他拒绝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他的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不畏强权的高尚情操赢得了世界的钦佩和赞誉,为中国运动员树立了榜样。
第二阶段为田径运动迅速普及和提高的阶段(1949—196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田径运动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国家和省、市、自治区为普及和提高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创造了各种条件。例如,大量新增田径场地和现代化设备;国家体委和多个省市建立了体育院系,培养了大批田径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人才;许多体校和业余体校相继成立(包括田径班)。大、中、小学田径运动得到广泛普及和提高,一批优秀田径运动员得到培养,一批运动员开始攀登世界田径运动高峰。1957年,郑凤荣以1.77米的成绩创造了女子跳高的世界纪录,震惊了世界。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和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的田径项目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运动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年来,中国培养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男女跳高、跨栏和女子铁饼运动员。
1965年,中国50多名运动员的成绩达到1964年第19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的注册标准。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田径项目的成绩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这一时期,中国田径运动员主要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和当时的亚洲运动员进行比赛和交流,很少有机会与西方田径运动员竞争。然而,在此期间,中国翻译出版了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田径专著,也出版了许多中国田径专家学者的专著和论文,并编辑出版了中国体育院系的田径教材。田径技术教学、训练和学术研究十分活跃,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三阶段为田径运动遭遇浩劫,运动水平显著下降阶段(1966—1976年)
“文革”后,许多省市田径队解散,许多田径教师、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受到批评;我们否定和销毁了田径教材和论文,废除了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评分制度,把一些田径场地变成了场地和场地,几乎完全停止了田径比赛。许多正在攀登田径运动巅峰的优秀高水平运动员过早死亡,给我国田径运动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结果,中国与世界田径运动的差距扩大了,男子和女子分别落后25年和20年左右。第四阶段是田径运动迅速恢复和发展,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阶段(1977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田径工作者积极工作,青少年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恢复和开展,运动员刻苦训练,对科学训练的认识达到了较高水平,参与世界和国际竞赛及学术交流的机会增加。中国的田径运动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983年至1984年,中国运动员朱建华连续三次创造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成绩分别为2.37米、2.38米和2.39米。在同一时期,闫红和许永永打破了女子5公里和10公里竞走的世界纪录。1984年,中国运动员首次参加第23届奥运会。朱建华在男子跳高比赛中获得铜牌,在田径比赛中获得24分。
在1988年第24届奥运会上,李梅素获得女子铅球铜牌,并在田径比赛中得了14分。在1990年的第十届亚运会上,中国田径运动员获得了29枚金牌。在1991年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黄志红和徐德妹分别获得女子铅球和标枪金牌。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陈跃玲获得女子10公里竞走金牌,中国田径运动员实现了奥运史上零金牌的突破;黄志红获得铅球银牌;曲云霞和李春秀分别在女子1500米和10公里比赛中获得铜牌。在1993年第四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和2枚铜牌。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一度成为世界田径运动的一支强大力量。在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上,曲云霞以3分50秒46秒的成绩创造了女子1500米世界纪录;王军霞分别以8分钟06.41分和29分钟31.78分创造了女子3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
今年是中国田径运动辉煌的一年。在1994年第11届亚运会上,中国田径运动员共获得22枚金牌。在1995年的第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只有黄志红获得了女子铅球银牌。在今年的国际和国内田径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的表现平平或下降。直到同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城市运动会上,王俊霞的长跑水平逐渐恢复,新秀江波的出现,才给中国田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在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上,王俊霞获得了女子5000米金牌和10000米银牌。八名女子田径运动员进入前八名,总得分41分。男子田径成绩一般。在1997年8月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中国田径运动员的奖牌数为零,这让中国人民感到担忧。
1997年10月,中国第八届全运会大部分田径项目的成绩显著提高。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姜波以14分28.0打破女子5000米世界纪录。姜波等人也冲击并接近1500米世界纪录。辽宁、山东、河南、云南等地出现了一批新的女子中长跑选手,再次让中国人民兴奋不已。在1998年12月的第12届亚运会上,中国田径运动员获得了15枚金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田径运动员首次获得金牌。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以12.91秒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邢惠娜在女子10000米栏比赛中获胜。2006年,刘翔在洛桑以12.88秒打破世界纪录。2007年,他在大山以12.95秒的成绩赢得了世界冠军。2008年奥运会上,张文秀获得链球铜牌,周春秀获得马拉松铜牌。陈丁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打破了奥运会纪录,王镇获得冠军和第三名。
广州体育中心的历史?
说的是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吧?
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天河机场废置。1984年,为举办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广东省、广州市政府投资3亿元建造的天河体育中心。在天河机场废址上兴建新的体育中心,即今天的天河体育中心,1987年天河体育中心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2001年再次成为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主要比赛场馆,近年来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世界摔跤锦标赛、汤、尤杯羽毛球赛、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亚洲体操锦标赛、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小组赛等多项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
于1984年7月4日破土动工,1987年8月30日竣工,被誉为“一流速度、一流建筑、一流设备”的体育建筑,曾获得国家优秀设计一等奖、鲁班奖等。总占地约58万平方米。
广州亚运会是哪一年?
广州亚运会是2010年。
2010年广州亚运会,即第16届亚洲运动会。由广州市主办,汕尾市、佛山市、东莞市协办并于2010年11月12日-2010年11月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之前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
广州亚运会设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还在亚运会后举办了第一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
办会目标:
以一流的组织、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把本届亚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祥和、精彩的体育文化盛会,为提高亚洲体育运动水平做出贡献。
充分展示中国、广东、广州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表达对亚洲各国(地区)人民的友好情谊。
加快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促进广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广州的综合竞争力、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的体育中心历史
现在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原为黄村机场,1945年初由日军修建,刚开始平整场地,就发觉在其西北面还有更理想的地方,就放弃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省体委接管后,略加修整就投入使用,专供开展航空体育活动飞行用。早在1958年,首先在这里成立广东省广州航空俱乐部,1967年改称广东省广州航空运动学校,1970年被撤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这个机场使用的鼎盛时期,那时的广州航空跳伞体育运动在全国来说是屈指可数的。
体育的发展史
1)中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当人类的社会活动还只能勉强区分为求食(采集、渔猎)和攻防(对野兽和对其他人群的进攻和防卫),就发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的技能。甚至在四万年前,中国的人类就用上了“飞石索”,在二万八千年前弓弦箭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那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以教育(从手段和内容上)或雏形娱乐的面孔登上了人类历史的大舞台。社会藉此开始有了萌芽状态的体育。2)在我国夏、商、周、春秋时代,历时一千六百年的奴隶社会中,由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和频繁的战争,刺激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和对军队身体训练的重视。春秋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对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孙武不朽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其中就有不少有关身体技能和训练的内容。孔子除在他兴办的私学中进行六艺教育外,还主张学生进行郊游和游水。他本身也爱好射箭、打猎、钓鱼和登山等体育活动,并注意卫生保健,因而身体强健。 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体育。由于汉代政策宽简,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出现了政治巩固、经济文化发展的文景之治。加之为了击退外来的侵扰,需要加强军备,使人民强身祛病。这些社会需要,促使汉代体育在先秦体育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发展。由于汉代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名目繁多。其中有关体育的项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交)、舞蹈(蹋鞠舞等)以及秋千、舞龙、耍狮、高践等活动。有的活动在后世发展成为竞技运动项目,有的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身体娱乐活动。4)两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混乱、分裂的局面。在体育活动方面,汉代那些能促使人民强身祛病的活动项目,如赋鞠等逐渐被废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也促进了娱乐性体育和导引养生的发展。如统治者提倡的奔棋、歌舞、百戏等。5)封建社会的中期,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唐朝,由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当权时的“开元盛世”共百余年,全国统一,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都达到了鼎盛时期。在这种社会条件下,隋唐体育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隋唐体育活动的特点是范围广,规模大,上起宫廷王纪,下至文官武将和平民百姓。再者,隋唐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改进,如唐代就出现了充气的足球和球门,用油料浇筑球场。6)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宋、元、明、清时代,体育又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发展。例如,北宋时由于沿袭了武举制,又加上王安石变法,提倡富国强兵,对体育的发展起了刺激作用;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体育图书资料的出版,对体育养生资料的挖掘、整理、研究和著述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清初为了抵御沙俄入侵,执行了讲武绥远、御敌防疆的政策。在康、乾盛世,经济上采取了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考试制度上沿袭了武举制,甚至文科考试也先考骑射,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笔试。练兵制度也比较完整,因而不仅军队精良,民间也涌现出了许多武艺高强的名人壮士。因而在此时期,中国武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但是,在乾隆之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特别是清中叶以后,大量鸦片的输入,毒害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加上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禁民习武”,致使民族体质日衰,“国力弱,武风不振”,被外人辱为“东亚病夫”,体育也由此一濒不振。 纵观人类体育史,可以看出体育的兴衰是随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而演进的.
广东省运动会的历届省运
广东省第一届运动会:1956年举行
广东省第一届运动会:1956年举行 1956年1月1日至3日在广州市举行(1955年12月31日开赛)。有粤东、粤中、粤西、粤北、海南、广州市、钦州区、华侨8个代表团共452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188名)参加了田径、体操、自行车3个项目的比赛和排球、 足球、篮球的表演赛。有2人打破4项全国纪录,25人打破17项全省纪录,广州和粤中区分获团体总分第一、二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田径队参加了开幕式,2日作了表演。香港足球队参加了表演赛。
广东省第二届运动会:1959年举行
广东省第二届运动会:1959年举行 1959年3月22日至3月29日,第二届广东省省运会在广州市举行。来自广州市、湛江专区、佛山专区、汕头专区、江门专区、韶关专区、海南行署、香港、澳门、广州军区等10个单位的2537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自行车、举重、体操、射击、航海多项、水上摩托、航空模型、武术、摔跤、象棋、足球、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跳水、水球等20个项目的比赛。球类、体操项目的比赛提前于3月9日开赛,游泳、跳水、水球项目的比赛延至5月份进行。
从项目设置、参赛人数乃至比赛安排来看,第二届省运会已经初步具备了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规模,而且经过建国后10年的培养,广东选手已经逐渐具有专业水平,创造出不少优异的成绩。在本届省运会上,有27人6队打破12项全国纪录,112人5队打破52项全省纪录。为了吸引更多的地区积极组队参加比赛,本届运动会不计团体总分名次。
每一届省运会均有不同的特色,第二届省运会的项目设置中,一些军事领域内的比赛都被列入其中,例如航海多项、航空模型等项目。这充分体现了当时锻炼身体和国防紧密挂钩的时代特色。其中航空模型项目一直是我国比较重视的体育项目之一,该项目运动起步于上世纪40年代,于1947年已经举行首届全国比赛。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于五十年代初建立了组织指导机构,培养了一批骨干,群众性的航空模型运动蓬勃发展,运动水平迅速提高。广东作为航空模型的发展基地之一,在省运会中加入航空模型项目也是必然的。
本届省运会还有一个时代特点,就是在省运会结束后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因此本届省运会很多项目设置都是和全运会接轨的,比赛同时也肩负起为全运会练兵、选拔运动员的重任。正因为有了第二届省运会作为奠基石,广东选手才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以31枚金牌的成绩名列各代表团第4名,这个成绩虽然比不上九运会上广东军团创造的“三个第一”的辉煌,但毕竟为广东作为体育强省打响了头炮。
广东省第三届运动会:1964年举行
广东省第三届运动会:1964年举行 1964年10月18日至25日在广州市举行。有广州、汕头、海南、湛江、韶关、肇庆、佛山、惠阳、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9个专区的1954名运动员(其中女子732人)参加了田径、游泳、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射击、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无线电收发报、棋艺、跳水、水球、举重、武术17个项目的比赛和团体操、举重、武术、水球、跳水、摩托车、航空模型、滑水8个项目的表演赛。结果,东莞的举重选手叶浩波以108.5公斤的成绩打56公斤级抓举的世界纪录。另有11人10 次破9项全国纪录,42人56次破39项全省纪录。本届运动会不计团体总分名次。
广东省第四届运动会:1974年举行
广东省第四届运动会:1974年举行 1974年9月15日至22日在广州举行,比赛在广州和佛山两地进行。部分项目提前于9月6日开赛。有广州、汕头、梅州、湛江、韶关、肇庆、佛山、海南、惠阳、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0个代表团2290名运动员,其中工人437人,农民170人,干部139人,教工104人,学生1440人,共有女运动员961人,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射击、篮球、排球、足球、水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棋类、武术14个项目的比赛。结果有2人3次打破2项全国纪录,8人28次打破9项全国青少年纪录,1人1次打破1项全国少年甲组纪录,5人9次打破6项全国少年乙组纪录,5人10次打破4项全国儿童甲组纪录;49人1队89次打破24项全省纪录,11人44次打破10项省青少年组纪录,31人4队65次打破21项省少年甲组纪录,37人126次打破20项省少年乙组纪录,16人49次打破11项省儿童甲组纪录,1人1次打破1项省儿童乙组纪录。此外,还有1人1次平1项全国纪录,10人10次平5项全省纪录,2人2次平两项省青少年组纪录,3人3 次平3项省少年甲组纪录,1人1次平1项省少年乙组纪录。本届运动会不计团体总分名次。
广东省第五届运动会:1978年举行
广东省第五届运动会:1978年举行 1978年9月17日至24日举行。部分项目提前于9月7日开赛,分广州、佛山、东莞、江门、顺德、四会6个赛区。有广州市、韶关市、汕头地区、佛山地区、海南行政区、海南自治州、梅州地区、湛江地区、惠阳地区、韶关地区、肇庆地区11个代表团2319多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904人),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射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水球、跳水、体操、武术、棋类、航空模型、航海模型16个项目的比赛。结果有2人2次打破2项全国纪录,3人7次破3项全国少年甲组纪录;16人20次打破8项全省纪录,21人3队68次破20项省少年甲组(举重青少年)纪录,8人28次破5项省少年乙组纪录。获团体前8名的是:广州,佛山,湛江,汕头,海南,惠阳、肇庆、韶关并列第六名,自治州、韶关地区并列第七名,梅州地区第八名。
广东省第六届运动会:1982年举行
广东省第六届运动会:1982年举行 1982年2月4日在广州市举行开幕式,10月10日在佛山市举行闭幕式,有广州市、汕头地区、佛山地区、肇庆地区、海南自治州、海南行政区、湛江地区、梅州地区、韶关地区、惠阳地区、韶关市、深圳市、珠海市13个单位,5000名运动员参加了分散在13个县市举行的比赛。设有田径、游泳、举重、跳水、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水球、棋类、武术、射击、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无线电17个项目。结果有3人5次超3项世界纪录,1人1次超1项世界少年纪录;6人7次破6项全国纪录,5人1队8次破6 项全国少年纪录,1人1次破1项全国儿童甲组纪录;37人43次打破24项全省纪录,2人2次破2项省青年纪录,20人6队49次破23项省少年甲组纪录,4人6队18次破10项省少年乙组纪录,10人1队22次破11项省儿童甲组纪录。获奖牌数前8名的代表团依次是:广州、惠阳、佛山、 肇庆、湛江、汕头、海南、韶关。
广东省第七届运动会:1986年举行
广东省第七届运动会:1986年举行 1986年6月1日在江门市举行开幕式,9月21日在韶关市举行闭幕式。有广州、汕头、佛山、珠海、深圳、茂名、湛江、韶关、海南、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梅州、惠阳、肇庆、高校、江门15个代表团6000名运动员参加了分散在17个县市举行的田径、游泳、跳水、举重、射击、足球、篮球、排球、水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技巧、武术、棋类、帆板、潜水、航空模型、航海模型19个项目的比赛。结果1人1次超1项世界纪录,4人5次超4项亚洲纪录,4人6次超5项全国成年纪录,1人1次超1项全国青年纪录,6人8次超6项全国少年甲组纪录,4人2队21次超8项全国少年乙组纪录,2人2次破2项全国儿童甲组纪录;24人42次破23项省成年纪录,1人1次超1项省最高成绩,28人10队47次破28项省青少年纪录,10人10次破7项省儿童甲组纪录。获代表团总分前8名是:广州、汕头、惠阳、佛山、湛江、肇庆、海南、江门。
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1990年举行
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1990年举行 1990年7月15日在汕头市举行开幕式,8月31日在湛江市举行闭幕式。有广州、深圳、珠海、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佛山、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高校20个单位,5742名运动员参加了分散在22个县市举行的田径、游泳、举重、跳水、足球、篮球、排球、手球、水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技巧、击剑、摔跤、柔道、武术、棋类、保龄球、赛艇、皮划艇、蹼泳、帆板、航海模型、航空模型、射箭、射击27个项目的比赛。结果有14人1队37次超18项世界纪录,1队1次超1项世界少年纪录,3人5次超3项亚洲纪录;2人2次超2项全国纪录,1人3次超1项全国青年纪录,5人28次超9项全国(青)少年纪录;76人202次破42项省成年纪录,40人21队92次破41项省少年甲组纪录。获得团体总分前8名的是:东莞、广州、汕头、肇庆、湛江、佛山、深圳、韶关。
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1994年举行
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1994年举行 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于1994年11月4日,在肇庆市体育中心开幕,于11月27日在东莞闭幕。自当年4月份开始比赛以来,共进行了30个大项、661个小项的角逐,有20个市和高校共21个代表团的6366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创出了一大批好成绩,共有23人61次超26项世界纪录,2人2次超2项全国纪录,41人110次超41项全国青少年纪录,24人28次破20项省成年纪录,29队231人493次破166项省青少年纪录。各代表团总分分依次排列顺序为:广州、东莞、汕头、佛山、肇庆、湛江、中山、深圳、珠海、江门、茂名、韶关、惠州、梅州、潮州、汕尾、高校、揭阳、河源、清远、阳江。各代表团金牌总数依次顺序为:广州、东莞、汕头、深圳、肇庆、湛江、中山、佛山、珠海、茂名、江门、潮州、惠州、汕尾、韶关、揭阳、梅州、河源、清远、高校、阳江。
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1998年举行
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1998年举行 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于1998年10月18日在珠海市新落成的体育中心隆重开幕,11月1日在中山市闭幕。本届省运会共设36个比赛项目(有673个小项),其中30项是奥运会项目,1项是全运会项目,5项为本省非奥运、全运会强项,另外还有两个群众基础较浓厚、普遍开展的表演项目(体育舞蹈和门球)。36个比赛项目在本省29个赛区进行。全省有21个地级市和高校22个代表团的436支代表队共6136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还有1372名领队、教练,1566名仲裁和裁判员。大会设奖励金牌688枚(实发金牌1109枚),8420个奖励名次,旨在激励参赛运动员公正、公开竞争,顽强拼搏,勇创佳绩。在59名优秀运动员因参加第13届亚运会集训而未能参加省运会的情况下,有4人6次超4项世界纪录、1人1队2次超2项全国少年纪录、9人1队9次破6项省成年纪录、127人11基237海外侨胞悲观96项省少年纪录;9个代表团、606名运动员、166名裁判员、63支运动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9个赛区全被评为"优秀赛区"。此外,在省运会期间对1995年以来在群众体育工作方面做出成绩的250个单位授予"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和对197位同志授予"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广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2002年举行
广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2002年举行 广东省运动会是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由于省运会历来规模大、规格高,一直以来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都有较大的影响,素有“小全运会”之称。广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于2002年12月3日在深圳体育场隆重开幕,16日在宝安体育馆胜利闭幕。深圳市是有史以来首次举办如此大型的运动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是新世纪广东省举办的第一次省运会,是对新世纪广东体育事业的一次大检阅和全省特别是深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次大展示。
本届省运会共进行田径、游泳、花样游泳、跳水、水球、赛艇、皮划艇、激流回旋、帆船、帆板、举重、国际式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击剑、体操、艺术体操、蹦床、射击、射箭、足球、篮球、排球、沙滩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棒球、垒球、曲棍球、现代四项(射击、击剑、游泳、越野跑)、自行车、武术、武术散打、蹼泳、技巧、棋类、保龄球、高尔夫球等共41个比赛项目和门球、马术、体育舞蹈、台球、成年棋类5个表演项目。其中自行车、武术散打、蹦床、激流回旋、沙滩排球等是省运会首次设立的项日。各项目比赛分布在广州、深圳、汕尾、东莞、河源、肇庆、顺德7个市的28个比赛场馆进行。有来自广州、深圳、汕头、珠海、中山、东莞……等22个市的代表团8376名运动员、1576名领队、教练员、2278名裁判员以及体育官员等l3000人参加了盛会。
本届省运会是历届省运会运动水平最高的一届,在41个正式比赛项日中,共设奖牌2520枚,其中金牌870枚,总分41058分。列代表团成年组、少年组金牌前三位是广州、深圳和中山:列代表团成年组总分前三位是广州、深圳和中山:少年组总分前三位是广州、深圳和佛山。本届省运会有1人1次超一项世界纪录:11人11次破10项省纪录;89人13队168次破92项广东省青少年纪录。涌现出一大批年龄小、条件好、有技术、冲劲大的新秀,有的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有85支运动队、801名运动员、222名裁判员、18个代表团荣获广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有7个承办市的29个场馆被评为“优秀赛场”。
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2006年举行
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2006年举行 2006年11月25日晚上,广东省第12届运动会在佛山市新落成的岭南明珠体育馆,举行了隆重的闭幕仪式,并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黄华华主持,由佛山市将省运会旗帜,交给将于2010年承办下一届省运会的惠州市。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是以青少年为主的一届综合性运动会,共设游泳、跳水、田径等31个大项、583个小项,共产生656枚金牌。设代表团奖牌奖、代表团总分奖、突出贡献奖、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少年四类五项团体总分奖等五大奖项。与往届相比,本届省运会有两个突出特点:取消成年组比赛,比赛全部由青少年参加,主要检验各地市青少年训练工作和选拔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二是取消表演项目,项目设置与奥运会、全运会接轨。
本届省运会共有2人2次打破2项广东省纪录(射击),31人2队42次打破28项广东省青少年甲组纪录(举重7人11次打破10项;游泳5人1队6次打破3项;射箭2人1队4次打破2项;射击11人14次打破7项;田径6人7次打破6项)。本届省运会,将意示着广东体育运动走向一个新纪元,为2008北京奥运和2009第11届全运会以及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南粤体育英才。
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2010年举行
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2010年举行 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幕式在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闭幕式在惠州体育馆举行。本届省运会的赛事从5月5日开始至7月15日结束。共有7179名运动员参加了27个大项、33个分项、616个小项的比赛,产生了713枚金牌,有1人1次破1项广东省成年纪录,16人24次破18项广东省青少年甲组纪录,多人次破省青少年乙组、丙组纪录。比赛中涌现了一大批年龄小、条件好、有技术、冲劲大的新人,体现了广东体育后继有人的喜人局面。
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2015年举行
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2015年举行 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于2015年7月25日至8月16日在湛江举行。
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2018年举行
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2018年举行 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于2018年将在肇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