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对于西安体育学院,你有哪些了解?
对于西安体育学院,我有一点的了解,接下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西安体育学院的话,我自己有一点点的认识,因为自己的同学就在西安体育学院就读,我们都知道,西安体育学院原名为西北体育学院,就是在1956年的时候更名改名字为西安体育学院,而且他的面是当时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六所体育高校,而且听他的名字,我们就知道他主要就是体育为主,这几年确实为我们国家,为我们的一些社会上就是培养了很多的体育人才,在国家队上面也有很多的来自体育学院毕业的一些学生,而且里面的一些关系以及学院的一个学教育的,也都是很不错的,直到现在这里面一跟我涵盖了20个本科专业,一共有文科,理科尽管管教一艺术等这几个本科专业,所以说也是一个算是一个综合性的一个大学吧,而且现在学校也是比较大的,一共有三个校区,在这里面也是历史,也是比较长久的一个,而且历史如果说是长久的话,那么我觉得一般来说的话,十字脸是比较好的,所以说如果说是喜欢在这里面去学习或者是招生的话,大家可以去报考,或者可以去考虑,这所大学因为对于体育生来说的话,这里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一个地方,可以得到很好的一个锻炼,是机会超快,这里面有很多的一些室内器材,室内篮球场保护很多的,一些运动都可以得到一些很好的生活,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去争取学习学习,有时间也可以去多去参观参观,我觉得也是不错的。这里的老师也是非常有责任心的,对于我们的学生更是管理严格,都说“名师出高徒”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
西安体育学院在哪个区
一、西安体育学院在哪个区 西安体育学院是在西安市碑林区,具体地址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含光路65号,该校是国家体育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二、西安体育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校本部、沣峪、鄠邑三个校区。校本部坐落在环境优美的历史名胜小雁塔公园西侧。目前在校本科生8200余人,硕士研究生780余人。学院现有8系(体育教育系、运动训练系、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系、武术系、健康科学系、体育经济与体育管理系、体育艺术系、体育传媒系)、2部(研究生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2院(继续教育学院、足球学院)、1校(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共建中国竞走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共建中国掷球学院,并组建了跨项国家冰壶队。
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和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体育学为陕西省一流建设学科。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学院现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理、经、管、教、医、艺7个学科门类,建院以来为国家培养出5万余名体育师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体育新闻、体育经营与管理专门人才。学院同25个国家和地区5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832人,其中教授74人,副教授18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20余人,国际、国家级裁判共6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 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5人,陕西省优秀教师3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3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陕西省省级优势学科项目负责人1人、陕西省省级特色学科项目负责人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
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和训练场馆,设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新闻实验中心、语音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现有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术分析与技能评定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基地、陕西省高校体育法学研究基地等多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图书馆是西北地区体育科学文献信息中心,总藏书72余万册。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学院经历六十五年的艰苦创业、艰辛探索、曲折前进、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沧桑巨变。******孕育新机遇,新征程谱写新辉煌。西安体育学院师生将以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秉承“严谨创新,团结拼搏”的校训,坚持“笃学重教,造就人才,服务体育,福佑人民”的办学宗旨,高举旗帜,凝心聚力,追赶超越,锐意进取,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体育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西安体育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西安体育学院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西安体育学院教务系统入口
西安体育学院是本科吗
西安体育学院在哪里
西安体育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西安体育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西安体育学院教务处电话
西安体育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西安体育学院有几个校区 ;
西安体育学院有几个校区
一、西安体育学院有几个校区
西安体育学院有3个校区,分别为本部、沣峪口校区、鄠邑校区,本部地址为西安碑林区含光南路65号、沣峪口校区地址为西安长安区滦镇沣峪口210国道、鄠邑校区地址为鄠邑区东城南路在建。
二、西安体育学院简介
西安体育学院创建于 1954 年,坐落在古城西安小雁塔西侧,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6所体育院校之一,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委),2001 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院校。
建院初期,贺龙元帅亲自为学院圈选校址并鼓励师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创业,由此学院确立了“笃学重教、造就人才、服务体育、福佑人民”的办学宗旨。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委)历任主要领导人荣高棠、李梦华、伍绍祖、袁伟民、刘鹏等先后莅临学院指导工作,关怀和支持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经过几代西体人不懈努力和历史积淀,形成了“诚厚俭朴、勤奋刻苦、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爱国荣校”的办学传统与特色,为国家培养造就了 5 万多名高素质体育人才。
学院现有本部、沣峪口校区、鄠邑校区,三个校区。教职工850人,专职教师578人:其中正高级72人,副高级162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390人,占教师总数的67.5%;具有博士学位67人,占教师总数的11.6%;具有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陕西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的专家学者5人;硕士生导师99人。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819人,本科生8148人,硕士研究生689人。现有8个系(体育教育系、运动 训练系、武术系、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系、健康科学系、体育传媒系、体育艺术系、体育经济与体育管理系), 2部(研究生部、思政部), 2院(继续教育学院、足球学院), 1 校(附属竞技体育运动学校)。
学院1957年开始招收体育学类专业本科生,现有 21个本科专业(体育学类专业7个,非体育学类专业11个),涵盖了经、理、教、文、管、艺 6个专业门类;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应用心理学),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体育教育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运动训练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1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田径),1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篮球、足球、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散打、武术套路、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经济、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武术散打、武术套路、体操);7个省级教学团队(田径、篮球、健美操、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体操、运动康复与健康),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运动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运动康复促进、田径、体育艺术表演、武术表演(古典武艺)、体育产业)和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学、训练场馆,设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新闻实验中心、语音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图书馆是西北地区体育科学文献信息中心,总藏书72余万册。校园网设备先进,贯通两个校区,布设了8500多个信息点。学院具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跆拳道训练基地、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国家柔道中高级教练员培训中心、中国地掷球培训中心、西北地区田径高水平人才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平台,迄今在国际和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328枚,为国家争了光,为陕西和学院添了彩。
西安体育学院自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批硕士培养单位,现拥有2个一级学科(体育学、心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二级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艺术学、运动康复学、应用心理学、运动医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陕西省优势特色学科(体育学)建设点,2个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西部体育与区域社会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体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体育学学科在运动技术诊断与技能评定、运动与健康促进、体育经济与管理、体育法治理论与实践、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区域公共体育服务6个研究领域形成研究特色。近几年建设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