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keep,你为什么这样-产品分析
- 2、keep产品分析报告
- 3、Keep大裁员,健身APP为何很难赚钱?
- 4、Keep被传上市,互联网+健身的故事能讲通吗?
- 5、keep是一款怎样的产品?
- 6、keep的竞品分析
keep,你为什么这样-产品分析
一、产品概况
1.产品概况
keep这款产品是为运动健身人群提供了 健身教学、跑步、骑行、瑜伽、行走、交友及健身饮食指导、装备购买 等一站式运动解决方案的一款app.包含 运动、发现、社区、我 四个大模块,同时涵盖发现社区等社交模块,更有数据统计分析,帮我们更加科学的达成自己的目标。
slogan :自律给我自由
logo :以k字母为logo,更加突出keep品牌,英文也给keep贴上了洋气的标签。
2.市场分析
宏观PEST:
政治上,来说国家对于运动健康领域一直持有积极支持态度,2014年10月,国家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经济上,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提高,享受生活,健身运动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有越来越多人投入到其中,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之付费
社会上,由于一些明星的进入,将运动健身带入到了一个年轻人时尚、热爱生活的标签中,对社会上健身人群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技术上,随着健身房私教人数增多,互联网传播速度加快,群众意识提高,健身运动的知识技术早已不成问题,正缺少一个系统来将这些汇总起来
市场阶段:
在keep上线之初,国家发布全民健身调查数据显示,相比2007年,全民健身的人数增长近8个百分点,尤其是20-40岁的人,锻炼人数翻了一番。20-40岁的人是社会中坚力量,具有旺盛的娱乐和消费需求,C端消费价值更高。
但是,场地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与美国人均健身场地16平米相比,我国的1.46平方米体育场地资源可谓极度匮乏。民众找不到合适的运动场地为阻碍运动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视频网站上寻找在家的减肥健身教程,但网上主流的健身教程,种类少、针对性和科学性也不强。
可以看出之前网络健身行业处于一个拥有大量需求,但却不被满足的阶段,keep等一些产品的出现既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又推动了整个互联网向前发展。
市场规模:
我们推算2016年全国健身房的数量在15000家左右,行业有230亿人民币的市场容量,相对这个市场规模,可以支撑数十亿起市值公司的出现,前提是从目前高度分散的市场状态中有公司走出“市占率明显上升”的路径,推进市场集中度发生显著的变化。
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原因,中国健身人群渗透率可参照日韩而非欧美,具体而言,参考体育总局期待的锻炼人群目标,2020年、2025年的行业规模有望分别达到540亿、930亿。更远的,预测健身行业规模可能可以达到目前的4倍,达到1050亿元。
商业模式:
keep通过运动课程吸引那些想要健身,却健身无门的人去app上观看课程,同时也吸引着健身大牛或者一些在职教练从上面分享知识,同时利用社区等社交模块加大两者之间的用户粘性,构造流量平台,利用流量创造运动商城、keepclass等盈利模块,实现商业模式的变现。
keep的盈利模式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还是以简单粗暴为主。运动商城进行 运动装备和运动服饰的售卖 。keepclass线上明码标价课程, 知识付费 。还有就是社区和发现中的 推广广告 ,简单的流量变现。
3.竞品分析
竞争阶段:
现阶段运动健身app市场处于一个发展阶段,由keep、悦动圈、咕咚为首的三个app逐渐成长,其他如点点、火辣健身等app也在高速发展,形成了 几家为大,多点开花的自由竞争阶段 ,未来是会发展成寡头阶段,一两家基本垄断,还是出现新的运营模式,星星之火燎原,未来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准,我们拭目以待。
竞品分析:
我们首先决定选用功能比较相似的 咕咚,悦动圈,还有keep 三款app进行竞品分析,
市场占有率 方面,悦动圈在2018以前一直遥遥领先,keep紧随其后,咕咚位落第三。
竞争阶段 可以看到,运动健身领域app还是挺多的,处于一个自由竞争阶段。
商业模式 三者都有运动商城和线上付费课,咕咚缺少线上付费课
定位方面,
keep是定位在一个关注室内力量、瑜伽等各种塑形,社交分享平台,女性偏多
咕咚是定位在一个以跑步为主,参加线下跑步团和线下咕咚赛事进行圈子社交,以年轻男性为主。
悦动圈也是以室外跑步为主,不过相对与咕咚,以红包奖励的形式,鼓励大家运动是其一大优势,用户年龄偏大
特色功能上
悦动圈的红包功能,做成一个任务有红包,每日达成一个训练计划有红包,获得比赛成就也有红包,用户使用悦动圈更是以领红包的理由使用,一旦红包结束,势必会引起用户流失,也因为红包的存在,导致爱占小便宜的老年用户们为主
咕咚除了一样的记录运动数据外,其训练干货文章,以线下运动团的功能也圈住了一大堆热爱跑步的男性用户,这些用户以能在咕咚上分享为豪,线上成绩使男性又能在线下的吹牛中积累资本,毫无疑问赢得了他们的需求。
而keep的社交模块便是其特色,由于面向的用户多为年轻,有塑形需求的女性,女性群体也较男性更喜爱分享与室内的运动和社交,这一部分也更增加了用户粘性,相比于红包来说,这能把用户更好的锁住。
4.产品定位
第一帮助年轻用户,特别是女性进行减脂塑形,主打一些室内运动,如撸铁,普拉提,瑜伽,自重力量训练,第二同时可以将运动成果分享,从中获得社交认同。
第三keep打造健身闭环希望用户在提及健身时,只需打开keep即可,无需再启用其他app进行切换。为保证健身app的全面性,涵盖训练、饮食、资讯、社交、商城几大模块,并且在训练方面的功能也设计的较为全面,训练指导范围从小到大,由动作、课程以及长期计划共同构成,还包括基础运动——跑步的相关记录。
二、产品分析
1.用户分析
根据艾瑞网的数据显示,Keep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大中型城市,占比超过3/4,排名前10的城市均为一线城市,省份排名中广东省以8.78%的占比稳居第一。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六成的女性用户,占据大多数,同样年龄上,25到35岁的年轻人占据六成35岁以下的人群则占据了近九成,可以看出keep的主要用户群集中在年轻的女性身上,特别是年轻的上班族和大学生群体,他们往往接受过先进的教育,在压力巨大的城市中生活,对健身意识的觉醒较早,而且对健身的需求更大。
用户画像
1.北京白领梅梅,女性 30岁 8年的伏案工作让我身体出现了大毛病,颈椎病,腰疼,走路没气质,弯腰驼背,老公也对我不耐烦,我想要变回年轻时光鲜亮丽,梦想永葆青春,老公可以多爱自己一点,虽然当了中层,可是下属却叫我灭绝师太,我好想改变这一切啊,想健身却无从下手,没有充足时间去上私教课,也对健身知识不了解。
2.大学生小王 女性 单身 20岁,热爱生活,喜欢室内健身,分享照片和视频在微博,朋友圈,人人,抖音,keep等社交平台上,梦想以后做一名健身网红,以凹凸有致的身材,甜美的长相,充满活力的精神,梦想着迎接自己以后的爱情和以后的明星生涯,当然还有数不完的钞票。
3.小胖子阿亮, 女性 16岁 ,父母一家都是胖子,从小就知道吃吃吃,可我现在长大了,班上那些漂亮有气质的女同学好受男生们的欢迎,回家有人护送,吃饭有人买,就连老师都注意她们,不注意我的成绩,我一定要减肥,瘦的漂亮,成为大家的中心,可是我什么都不懂,也没有经济来源,健身房收费好贵啊,而且也不一定效果好。
4.上海健身教练阿男 男性 25岁 一年前刚进了一家大健身房,可是老教练居多,自己没有客户来源,房租都付不起了,每月女友跟着我吃底薪,长得帅,身材好,可是没经验,没客户资源的我怎么能拼的过老教练呢。
结论:以上列举的四类用户只是代表了一大部分人群,可以看出keep的主要用户为以塑形变美为目的的女性白领、长相气质佳爱晒图的女性大学生、渴望有人见证自己的改变的小胖子或瘦子,以分享出名赚钱为目的的专业健身教练或从业人员
使用场景
1.健身房内,力量区或跑步机或无人的操房内跟着keep上的视频训练课训练
2.家中,在瑜伽垫上或地上床上跟着keep上的视频训练课训练
3地铁,去往健身房的路上,闲暇时分看看干货或者分享,并和他人互动社交
4.户外跑步骑行和行走用keep记录数据
结论: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健身房或者家里等室内进行,增加用户停留时间一是用训练课程来让健身小白跟课。二是利用社交方式,可以在平台积累粉丝和交朋友,分享增加用户粘性,三则是利用健身大V的干货例如营养学,运动力学,还有科普文章吸引用户。
2.需求分析
1.健身无门,想健身却没有方法, 网上健身相关资讯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用户难以从中整理出高质、有效、合理的资讯以形成合理的健身方案。
2.不想去健身房或者觉得太贵,能力有限,面对健身房里面众多具有良好身形条件的人,有部分自身条件一般的用户会感到压力。最后可能办了年卡或各种课程都白交钱了
3.没时间,不方便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忙碌,很少有空闲时间专门拿来训练,日常都徘徊于是公司、家之间,对场地有所要求。
4.不知道怎么健身,缺少方法论,踏入健身领域必然要了解健身相关的知识,如如何合理减脂、增肌、饮食、动作要领,活动的举办等知识或资讯。
5.想和大家分享健身知识,晒图获得自豪感和关注也是需求之一。且在训练的日子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相处、交流、打气,拥有相同话题的社交圈给用户带来新鲜感,坚持的动力,这也是用户希望看到的。
6.装备需求,需要购买装备
3.产品功能结构
工具性的有,数据统计,视频跟练,跑步机连接 商城购买等
社交性的有,图文分享 ,好友评比等
知识性的有,干货文章阅读发表等
结论: keep功能还是挺多的,一体化用户的整个健身流程,打造健身闭环,从开始的训练视频到晒图分享,再到闲暇时的干货阅读,装备购买,能够让我们一想起健身,就会用keep。
4.功能分析
1.跑步功能
可以选择三种模式跑步,三种模式各有各的特色,户外跑步有贴心的语音播报,跟导航一样,你跑到哪里他就可以根据定位给你提示,还有可以设定个目标,例如,跑多远停止,跑多长时间,跑多少热量也可以给你估算出来,
如果附近有学校的话,他会优先推出学校的运动场跑道,和其他适宜于跑步的地方,而不是随便一条道都可以跑
因为背景是深色的keep色调,他的暂停继续按钮都用很鲜明的红色绿色标注,而且按钮特别大,因为作为工具用,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交互设计,只要简单粗暴解决需求就好了,而且退出的交互是按住按钮两秒以后,才可以退出,简单好用不会出错。
2.健身课程
健身课程内容,动作,做几组都给你规定好了,针对那些小白来说,再好不过,而且过程中有提示也有休息,休息的时候屏幕会出现两三句鸡汤来激励用户,针对小白会有不错的效果
在训练视频的右边还有最后退出的界面都会是反馈页面,这可以看出keep积极进取的心,不甘人后,通过用户反馈进一步改进,这样的反馈机制,也让下一次的推荐可以更符合用户的本身,更加个性化,所以Keep初始化时会要求用户填写性别、所在城市、身高、体重、运动能力、目标这些基本信息,然后推送相匹配的训练课程,降低用户使用门槛。这些也都是为了让keep更加个性化。
动作讲解以文字、gif、图片形式展开,清晰明了,可是体验并不好,以自身的使用体验来说,当我在完成一系列动作后,满身大汗喘着大气,我是没心情再去仔细阅读下一个动作的动作讲解了,边训练边阅读讲解不是一个好的体验,对于刚开始健身的用户来说,不可能把所有动作要领都先掌握再练,都是边练边理解动作,所以我觉得可以在下一个动作前的休息时间段做“下一个动作讲解功能”的开关,也排解用户无聊的等待,同时在训练过程中适当增加动作的讲解主意,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更容易上手。
3.动作库
每一个健身动作的步骤,呼吸,动作感觉,常见错误还有细节图示都有详细的标注,除了健身小白之外,也适合有一定训练基础达到瓶颈的人去观看。
4.资讯
Keep以多元入口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种资讯,无论是训练模块、发现模块、课程内容模块都有资讯相关的文章入口,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地阅读。
为充分利用用户碎片化时间,资讯内容基本都在3-5分钟内就能阅读完毕,同时,部署多元入口,引导用户阅读,利用高质量的内容,结合活动、礼品、当前时事,使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引导用户参与。不过精品各入口推送的文章时常会重复推送,尤其是Keep日报,对于是优质内容的推送和重复频率没处理好。
三、用户反馈/如果我是pm
1.在keep的评论中,“我一直提醒自己这是个健身软件”,这句话或者类似的话我发现了很多,确实,在keep上的女性多身材火辣,长相甜美,而且都很喜欢“展示”自己的身材。
这让包括我在内的不少男性用户哈喇子直流,而且并不只是男性,女性用户同样喜欢看漂亮身材好有气质的小姐姐,这让一部分想欣赏帅哥美女的人被满足了极大的需求,这一点作为keep的优势,我觉得更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改进:
1.合作造星,打造几个健身大V,并且利用流量招他们在线下店作为教练,更是能打出知名度,创造更多的盈利,内容为王,让更好的优质内容占据社区,吸引更多的粉丝,利用粉丝经济流量变现是很简单的事。
2.利用线上流量优势,扩展线下社交,线下健身,线下商店的运营,同时还有线下健身房。
看看用户们的反馈
总结:
keep从该开始的社交领域为他积累了不少用户,但是后来多半是因为习惯了keep,或者是keep带给他的别的东西吸引了用户,产品已较为完善,能很好地满足面向用户“健身”的核心需求,配合社交、资讯、商城多方位活跃、吸引用户,引导用户参与,结合用户记录,形成用户画像。只是对于用户饮食需求、个性化定制、线下社交方向仍可进一步优化、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饮食需求、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深化社交关系。总的来说,Keep在用户需求满足、用户参与、用户体验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这也是自身原因除外我一直都在用这款产品的原因吧
keep产品分析报告
小白用户
金钱:3000多一年。一年使用平均次数只有7.5次,还有三次是洗澡
时间:工作忙
地点:离得远
人物:小伙伴陪
免费产品,摆脱私教
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
社区,一起动
1、中国体育产业占比不到1%,发达国家3%
2、体育产业中,中国体育用品为主,美国体育服务
3、消费升级。朋友圈里面在2014后,变成秀运动
产品定位(3.0前):移动健身工具
社区动态必须是完成一次训练才能发动态,过滤掉垃圾信息
4.0后,增加了综合性健身场景、品类扩充、提出自由运动场,依然强调训练重要性。形成健身、跑步、骑行三大场景覆盖,增强场景适用性和使用频次
猿题库的班子
微博、微信(新媒体)
健身社区
种子用户:健身大V
垂类社群
将KEEP作为品牌而非产品名称来打造(以品牌为主体的物料宣传需要大量舍弃产品诉求,而将情感层面放大)
围绕“自律给我自由”品牌主张,采用立体营销。垂直领域,在一线城市的建身房等运动场地投放场地广告。横向,延伸到娱乐行业,实现对潜在用户圈层转化,为年轻人打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O2O售卖健身餐
内容付费——长视频形式做教科书系统知识讲解
自有电商(健身俱乐部)。3.0中推出电商模块,一些轻量级运动商品——瑜伽垫、弹力带、哑铃。keepkit主推跑步机(销量大,用户内心不存在确定品牌,手环又竞争激烈还需要教育用户)。keepup运动服饰
品牌广告
私教预约,平台抽佣
训练营——制定适合某个用户训练方案
1. 品牌 化战略,形成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构建竞争壁垒
Keep的品牌化战略让产品无论是从名称、logo、slogan还是官方的宣传片、社区内容都时刻向外界传达出坚持、自律、个性、有追求、有品位的健康生活理念及品牌价值观,相比同类型其它产品更能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态度和情怀,更容易吸引和捕捉用户并使之对产品及品牌产生信任。
2. 良好的产品数据及 资本 亲睐,以及和腾讯的战略合作
1亿+的注册用户数,平均1000万+的月活跃用户数,用户粘性同类型产品第一,2年半完成含天使轮在内的5轮融资(最新一轮为腾讯C+轮战略投资),这些数据都使其成长为垂直细分领域的头部产品。快速的用户增长及融资进展,也侧面反应了Keep核心团队的实力。
3. 平台化战略,让产品功能更加全面完善,构建 服务闭环 ,形成更高竞争壁垒
横向上扩充了更多运动品类,覆盖更多运动场景,满足范围更广的用户群体;构建知识、经验分享的运动社区,更好的满足小白、初阶用户的需求;致力于打造健身教学、跑步、骑行、交友及健身饮食指导、装备购买等一站式运动解决方案的移动平台。
纵向上两大核心功能训练和社交无论是从内容丰富度还是内容质量上相较竞争对手都有一定的优势。训练方面,提供数量和类型更多的训练课程,以及选择维度更多、算法更精准的智能定制训练计划和个性化推荐功能。社交方面,通过PGC+UCG辅以官方运营,打造的社区无论是在内容质量还是数量及活跃度都优于同类型其它产品。
1. 盈利 模式单一,变现能力不足,电商还处于试水阶段,对其它变现途径的探索也较少且形式不够多元化
当前Keep的盈利模式主要为广告和电商,变现手段相对比较单一,且广告依然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作为C+轮的公司在变现能力上面临极大的挑战。上线一年半多的电商板块也还在试水阶段,从商城上线的商品销量来看,用户转化率还很低,营收较少。
此外,从收集到的资料及App功能布局来看,Keep在尝试探索的其它盈利模式也较少,重心依然放在专注做用户、扩大平台量级上。相比竞争对手,Keep在探索盈利模式方面步伐较慢。
2. 仅依靠移动App,在满足用户部分更专业的需求和运动互动中显得力不从心
无论是健身还是跑步或者其它运动,本质都是重 线下 体验的活动:
一方面基于移动端的运动App在测试用户更详细的身体数据以及监控实时运动数据中都显得无能为力(如测量体脂率、监测心率、血压等);
另一方面,对于用户在运动过程中和产品的实时互动和反馈也相当有限(标准动作面对面指导、实时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情感纽带等),以上两点都致使产品在继续深耕核心功能,提升内容质量和专业度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4.3建议及思考
1. 进一步提升产品的 趣味 性和娱乐性,建立游戏化的产品机制
包括某些产品功能游戏化(例如Keep已经推出的用户成长体系、音乐跑、AR跑步地图、徽章等);以及推广运营游戏化(例如各种趣味性的线上运动项目挑战赛、组织拥有广大目标用户群体的校园、企业PK赛,以及与公益相结合的线下活动等)。
跑步、健身等大众体育运动虽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就运动内容本身而言相比足球、篮球、滑雪等运动要枯燥、乏味许多。
一方面,足球、篮球、滑雪多属于群体运动,本身自带社交属性,能满足用户陪伴、激励、炫耀等更多深层的人性需求,而跑步、健身更多时候一个人就能完成;
另一方面,足球、篮球、滑雪等运动相比跑步、健身更有趣味性和竞技性质,更能激起用户的兴趣与参与。
因此运动健身类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可以通过产品本身的运营、功能设计等等来弥补跑步、健身等运动在内容本身上趣味性、娱乐性不足的短板。通过游戏化的产品机制来提升用户运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从而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帮助用户养成运动习惯,向用户传达“坚持”、“自律”形象的同时,更要让用户感受到运动的“快乐”,最终提升用户对产品、平台的粘性,对品牌的忠诚度,形成更高的竞争壁垒。
. 2.未来可开发自有品牌的智能 可穿戴 设备、智能运动硬件、智能传感器等硬件产品,结合软件一起构建服务闭环,形成更高的竞争壁垒,实现更多元化的变现途径
随着AR/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近几年智能硬件市场越来越火热,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但当前新技术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未来随着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硬件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Keep作为运动健身垂直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在数据积累、软硬件综合服务、新媒体运营销售方面都有着作为切入这一市场的天然优势。
此外,智能硬件一方面可以弥补移动App在测试用户身体数据、监测运动数据及反馈方面的不足,并结合软件一起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通过智能硬件又能收集更多数据,挖掘潜在价值,反过来帮助硬件和软件产品的开发与改进,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3. 开辟线下智能健身房,未来或能打造线下的Keep运动体验中心,充满想象空间
目前的Keep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代健身教练但不可能取代健身房,对于一开始就想要获得健身教练更为专业指导的小白用户以及随着运动健身进阶成Keep无法满足他们需求的高阶用户,最终还是要流向线下的健身房。
因此,未来找个合作伙伴或者自己开辟 线下健身房 或许会成为可行的商业模式。
首先,Keep可以通过积累的用户数据分析,选择用户集中的城市或区域建立健身房试点,以降低尝试的风险;
其次,通过App与健身房结合,可为用户提供线上开卡、办会员、选课程、约私教、扫码解锁健身房门禁、健身器械、评价反馈等等服务,打造真正智能的健身房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最后,还可通过线上巨大流量的引流,大大降低获客成本,解决传统健身房获客成本高的痛点。这些都将成为Keep进入健身房领域的优势。
此外,未来随着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的提升以及用户健身意识和习惯养成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许能打造线下的Keep运动体验中心,这里集健身中心(包括智能健身房、教练、器械)、运动商店(包括Keep品牌的运动装备、运动周边、智能硬件等商品)、餐饮中心(健身餐、补剂、健康食品)、休闲娱乐于一体,融合线上线下提供多方位完整的服务,打造垂直领域的生态系统,充满想象空间。
无论是做线下健身还是卖智能产品,都不是简单流量变现,而是构建KEEP生态:
把Keep作为“平台”,其下是用户行为和数据,其上是家庭场景的KeepKit硬件产品,和城市场景的Keepland健身房。更底层的,则是作为品牌的Keep,它指向一种生活方式,比如那句广为流传的广告语,“自律给我自由”。
王宁将此称为“科技互联的运动新生态”,而这一切都基于Keep的竞争优势——巨大的用户量、足够丰富的内容,以及社区运营的法门。
为什么做线下?
1、其实Keep一开始的定位就不是线下健身房和健身教练的革命者。只是三年前开始创业时,国人刚开始有健身需求,但对于初级爱好者,找健身教练门槛太高了,需要一点教育,去低成本地体验运动和健身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们更多定义自己是一款 在线教育产品 。到现在Keep超过1.2亿注册用户了,我们发现这些“新手”和入门级 用户开始需要更专业的场地 和运动服务,需求也更个性化了,时机就成熟了。从外部看,一是现有健身房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二是饱和度太低,那不如我们自己干,这是一个综合推导的结果。
2、一开始我们是关注那些还没有去到健身房的人,对于健身房用户其实不太关注的。陆陆续续我们发现,Keep的线下课程用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都是老用户,社区“动态”里越来越多人在线下出没,纯线上的人开始往线下走了,所以我们是跟着用户迁移的,希望 延续他们在线上的体验。
本质:线下互动加强版KEEP教学或加屏幕版的超级猩猩
场景:商用(keepkit是家用场景)
竞品分析:互联网健身:乐刻运动、超级猩猩(纯器械健身不适合中国)、LIKING健身
传统俱乐部:威尔士、金吉鸟健身
竞争优势:
1、课程和体系可以和健身房有互补之处。为线下提供 用户 和内容
2、产品成熟的KEEP。可能给健身 教练 带来更多收益。
3、在Keepland你所有的训练 数据 是可视化的,且可以云端同步到Keep里来,就像线上的训练动态一样,形成一个行为报告,可以量化出你真正有效的燃脂时间,你心率的变化,你的排名。
4、模式上,我们还是想以内容为核心,比传统健身房 门槛再低一点 ,按次付费,循环训练和团课两种模式。 循环训练 有点类似“双师模式”,主讲老师是智能化的屏幕,70%内容由它完成,助教就是线下的老师,帮助纠正动作,活跃气氛。可以类比一下电影院,按场次,选你最适合的时间,屏幕在这,但是屏幕里的内容是非常多的,有人喜欢喜剧片,有人喜欢恐怖片。 团操 就是传统的操课,一个老师带着很多学员。
核心内容:健身小团课。教练一对多团体性课程,几组动作系统循环训练,结合大屏幕动作指导
导流:线上引流,突破“三公里”制约
Keep大裁员,健身APP为何很难赚钱?
Keep大裁员,健身APP为何很难赚钱是因为,keep的疯狂扩张可能是其大规模裁员的重要原因。一些技术岗位取消后,企业可以转向外包来减轻长期的人工成本负担,这也是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正常情况。
不过,keep的官方回应称,“效率是互联网公司的生命。优化人才结构,提高组织效率,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keep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及时关闭未经验证的业务,优化业绩不佳的业务,是一种合理的组织调整和优化现象。”
在消费升级的影响下,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减肥健身几乎成了年轻人的口头禅。与健身房的固定、高价格和专业性相比,移动健身应用真正可以让健身无处不在。你可以在家,也可以在办公室。你可以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健身白种人,也可以是一个多年的肌肉强化老手。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以完成健身运动,追求健身身体。
但可以观察到,2018年前资本进入大多集中,今年健身应用的投资案例几乎很少,这可能是由于资本寒冬的缘故,但这些体育健身应用本身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截至目前,健身应用的利润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渠道:广告收入、电子商务平台收入、民办教育增值服务、线上线下赛事发展。事实上,除了广告收入,其他三种盈利模式几乎都是虚拟的。几乎所有的健身应用程序仍然把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然而,不同类型的用户对广告的容忍度不同,传统单一的盈利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也是keep试图开发新的商业模式的原因。
Keep被传上市,互联网+健身的故事能讲通吗?
互联网和什么东西都能联合在一起,主要看有没有人去做。在马云、刘强东一些人没有出现前,也不会有人觉得互联网和购物有关。
Keep算是国内目前最火的健身软件,上面有很多相关的教学,吸引了许多想健身、减肥的人。成年人和老年人想要健康,年轻人想要减肥,在这种社会趋势下,Keep变得越来越火。换句话来说,它就是健身界的“某宝”。
随着市场越来越大,网上逐渐出现了Keep要上市的消息。而且消息越传越多,已经出现了很多次了。每次都像是真的,可每次到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1、Keep疑似要上市
Keep作为健身界的宠儿,在国内有着很大的市场,他的创始人还曾经入选了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的精英榜。而随着市场越做越大,Keep关于上市的消息越来越多。从网上的消息看,Keep打算赴美上市,冲刺IPO。
不过面对这一消息,Keep公司给出的回应,仅仅是“不予置评”。个人感觉Keep上市的可能性很大,毕竟只有上市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不过具体时间很难确定,网上传了很多次要冲刺IPO,没有一次是真的。
2、互联网和健身
很多人对于Keep上市,觉得不可思议,想不明白互联网和健身有什么关系。其实,互联网就相当于一个大市场,除了科技之外,还包括多个层面。原来谁也不敢相信,人与人之间能相隔千里通话,马云在刚开始发家时,也没人相信他会做出庞大的商业帝国,更没人相信所谓的网上购物。
不过这一切,都已经成为现实。以前人们觉得没有关系,甚至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已经全部发生。互联网和健身,虽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只要有市场,就足以进行连接。
3、健身热潮
以前提倡全民运动,人们会参加马拉松、会早起锻炼,可现在不同了,健身的方式多种多样,任何一种都可以。而随着网络的兴起,网上学习更是变成了一种潮流。Keep就是在这股潮流下,兴起的软件。
社会压力逐渐提高,人们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到处都充斥着亚健康人群。健身,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而这一主题,还会持续很久,甚至永不消退。那么Keep的市场,也将越做越大,上市只是早晚的事情。
keep是一款怎样的产品?
引:初识Keep,是2015年初,也是因为重度 APP 使用者的原因,经常在 App Store,或者相关资讯网站了解一些最新、最热的App。当时下载 Keep 的时候,并没有 Get 到我的点。
对于健身来说,我又不是那种能够自律的人,保持身材仅仅依靠每周末的篮球运动。从星象学来看自己(摩羯座),我是 一个比较理性的人,尤其是在性价比上,我不会花钱去请私教,当年办健身卡也是因为在美女同事的怂恿下,一起办了年次卡,才1500块。(PS:2015年是运动健康的一个爆发点,众多健身 Keep 争抢互联网市场)
直到 Keep 的课程上线,加上身边的朋友都在玩 Keep,我才把 Keep 重新打开。开始了我的 Keep 健身之旅。
Keep 壁纸
Keep 壁纸
先了解一下 Keep 这个产品。
Keep的创始人,1990年出生的王宁,他在2014年7月拿到第一个天使投资。(那年他才24岁,想想自己24岁再干什么~)10月中旬,他就和3个同伴一同创办了KEEP。
图1 (王宁现在的样子)
很难相像王宁在大学期间是个180斤的大胖子,半年多痛苦减肥的经历,是王宁不断发现健身减肥者痛点的过程。普通健身减肥者来到健身房,对健身器材不熟悉,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锻炼适合自己,因为没钱,又请不起私人教练。结果多数都坚持不下来而不了了之。因此王宁萌发了一个想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一款APP,针对健身减肥者各自的特点和需求,指导大家随时随地做运动。
据王宁透露,“我自认为是非常懂如何通过互联网收集和获取信息的人”,却也花了这么久才整理好该如何健身这个内容。这应该也是他做keep的出发点。
王宁和初创团队在创办 Keep 之前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发现中国很多人每周都在运动,但每天运动的人很少,而美国每日和每周为运动单位的人占90%左右。
不仅仅在运动习惯上,中国体育产业占总GDP到1%,而发达国家早已超越3%。中国体育用品占了整个体育产业的70%份额,而发达国家占据70%的市场份额的却是体育服务。
另外,你会发现用户除了在朋友圈秀美食、秀奢饰品、现在秀运动的已经越来越多了。
由此可见,Keep这个事情是有机会的。
2014年Keep团队成立,拿到3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
2015年2月份,IOS第一个版本上线;上线后,在 AppStore健身类排前三。
2015年5月份用户数第一次突破了100万;8月份1000万的用户,仅仅用了289天;
第二个1000万用户用了101天;第三个1000万用户68天;第四个1000万用户49天第五个1000万用户仅仅用了39天。
2016年王宁又拿到了GGV的C轮投资,腾讯又追加了投资。
2016年10月份突破了6000万用户,明年2月份应该能突破一亿,这都是真实的注册用户,而不是激活和下载的用户。
Keep 从最初三到四个人的团队,现在已经到了130人左右。
Keep,截至今日的最新版本是3.14,本次版本对课程页面进行了重新设计、且简化了结构;另外新增饮食模块,提供丰富的健康菜谱。
图1
图2
图3
Keep内包含大量健身教学视频,Keep的训练计划中提供了家庭哑铃塑形、五维腹肌训练、模特身材养成、驼背纠正等不同目标的课程,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Keep会分析用户的健身习惯,然后将更适合的健身计划推送给用户。
Keep 目前只针对使用 安卓、iPhone 的用户群体,So,我在用 Keep 的阶段,发现尽管我的 iPhone-6S Puls 已经足够大,但是在做某些动作的时候无法去直观的看到课程的进行时间(这是强迫症,得治!)。我设想了一下,若是能投到电视上会更方便,体验更好。
有趣的是,Keep 在今年9月份,App登陆TV端,提供了更多的健身视频与课程,让您在家也能轻松拥有好身材。训练完成后,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上传训练记录到Keep,记录自己的“战斗”成果,与朋友分享健身心得。
TV 端图1
TV 端图2
TV 端图3
其实80、90年代那些知名的健身教练都是在电视上为大家边跳边讲解健身课程的,这是刚需。最著名的也只有80后才知道,中国健美第一人-马华。
马华图1
(1985年马华开始涉足健身操行业,之后通过中央电视台“健美5分钟”栏目,1989年马华考取了国家级健美裁判员等级,2001年9月22日因病在北京去世。)
Keep 是基于自己(王宁)的刚需来做产品的,市场上的健身资料非常难收集,很费精力,这是一个痛点。
那么keep都抓住了哪些痛点呢?而面对小白用户都有哪些需求呢?我个人认为有4个需求,3个痛点:
4个需求
1,金钱-现在北京半个健身卡至少3000-5000,这还不包括请私教。
2,时间-每天忙碌工作,健身时间从哪来?
3,地点-家住北三环,如果你告诉我北五环有健身房甚至是免费的,我也不会来的,交通成本太高了?
4,人物-健身觉得必须要有小伙伴陪,自己一个人会很枯燥,无法坚持下来。
3个痛点
1,高品质的私教课非常的贵,缺钱还想健身怎么办?
2,如果不去健身房,什么样的锻炼才能够让自己瘦下来?
3,即便知道怎么健身,但是没有坚持下来,怎么办?
我办的健身卡是一家特别不知名的小店,环境差-地下室、价钱便宜-次卡/1500年、私教从来不管你体质正常还是超标,上来就是一痛说教,神烦!然而,那年2012还没有 Keep(认真脸~)
现实中,对于真正的想要去健身或者去减脂的我来说,3个痛点正好被戳中。
Keep把健身房的专业课程做成了免费的标准化课程,用户可以通过训练这些课程做到让自己瘦下来。这些标准化课程让用户免费使用,再加上设置的健身打卡任务,帮助用户秀出身材(社交化),鼓励自己坚持下来。这正好解决了用户的3个痛点,所以keep也实现了用户的爆发式增长。
好的产品需要好的运营,通过和 Keep 运营同学沟通,了解了他们是如何冷启动的。
前文提到,Keep 的第一桶金300万,产品研发花了100万,剩下的200万不足够让团队活下一年,该怎么办?
他们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新媒体运营;第二,埋雷计划。
新媒体是运营的基本手段,这也是相对低成本的方式之一。Keep 的微博运营大概花了两年时间,粉丝270万,微信公众号小100万,不算惊人,但确实还 OK。
另外,对热点事件的反应速度,对用户的反应速度,都十分重要。要设计一个虚拟人物形象,和用户做朋友,好的朋友才会有信任和粘性。
Keep 又做了一次首席内测官活动,主要圈定了一批微博健身运动类的大V,都是最核心的种子用户。
运营团队邀请大概400个核心用户测试Keep,通过这些用户帮助测Bug。结果,这些用户十分喜欢Keep,通过内测包二次传播,一下子来了4000多个用户。这4000多个用户也十分喜欢Keep,当产品真正上线的时候,他们又成为Keep最初期的种子用户传播。
这就是所说的第二点“埋雷计划”。(是不是和知乎上线前做的前期准备一样呢)。
同时,运营团队深入到各个社交群组中。如百度的贴吧、豆瓣的小组、QQ群、微信群等汇聚用户的地方,发表有价值、干货类的帖子,让这些用户在帖子中疯狂互动。这些都是为了上线的时候做沉淀和准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Keep和奥运跳水运动员邱波、奥运游泳运动员军刘湘、拳击冠军邹市明的深度合作。后续又推出邹市明拳击课程,再配合做一些广告投放,又一次实现了产品的引爆。
(PS,个人非常喜欢邹市明~)
拳击冠军邹市明
奥运跳水运动员-邱波
奥运游泳运动员-刘湘
今年6月,keep推出了第一支宣传品牌片,自律给我自由!非常棒!非常棒!非常棒!重要的事说三遍!!!
(腾讯视频搜索 keep 宣传广告)
宣传广告图1
宣传广告图2
宣传广告图3
Keep 用户已增长到6000万,课程全部免费,那 Keep 靠什么盈利呢?
据王宁透露,"我们现在尝试做电商,电商是一个很好的互补形态,希望通过进入平台,整合线上和线下所有的东西。”
目前线上版本,已经看到商城的页面。我自己也购买了几件装备,负责任的说,衣服质量很棒。
图1
图2
图3
电商真的是脏活累活和苦活,不打折很少有用户应用。Keep团队要做一个运动品牌出来。耐克和阿迪达斯、under armour,这是最 in 的运动休闲品牌,Keep有机会做这样的事情。
现在Keep上了20多个电商,目的很简单,还是解决用户的需求问题。Keep有很多的瑜珈球课程,如果没有瑜珈球,就不能应用课程,所以电商还是服务用户的需求。让我们的用户更加丰富,让用户可以更多使用Keep的产品。
健身的场馆,游泳馆和羽毛球馆ID系统老化很快,Keep会有一种服务让用户可以挖掘这些场馆。未来Keep场馆学员和教练之间,应该有平衡点。团队也在摸索,希望可以打破免费产品商业化的魔咒,围绕健康生活做很多的东西。
这就是 Keep 未来的发展方向。
话不多说(话说,写分享真的很累,各位看官轻喷),用几张来感受一下我用 Keep 后的效果。
总结:
Keep的视觉设计偏年轻化,配色选择高贵典雅的深紫色。相对于竞品,Keep功能丰富,课程分类细致,社区活跃度高。当然Keep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课程的专业度不如一些同类产品。
引用 Kepp官方介绍
未来,Keep并不只是一个健身工具,会由健身工具向运动平台转型,向体育产业链延伸。我们希望以科技驱动,解决人们的运动需求,影响一代人的锻炼习惯,将 Keep打造成一个立足于中国、但面向全球的运动品牌。
(分享一些优质的活动图)
keep的竞品分析
一、市场分析
1.1中国健身市场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1.1.1移动健身市场的发展历程
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运动健身行业经历了大众健身概念萌芽、运动观念养成和全民健身热潮三个时期。在大众运动健身习惯养成、大型国际赛事带动以及国家政策鼓励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运动健身行业的发展始终保持着稳健的步伐在前进。近些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健身市场也积极的与互联网结合使得健身市场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出现了一大批移动健身应用[1]。
图1.1中国运动健身行业发展历程概述
1.1.2移动健身市场的行业环境和趋势
政治方面 :2016体育行业政策密切出台,引导了重点方向产业制定和中短期目标规划,到2017年政策从规划趋向于指导,省级体育产业基金成立在资本层面促进和规划体育产业发展。
经济层面: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人们可用于个人提升的金额越来越大,人们逐渐乐意将一定金额的开销用于健身运动。
技术层面上 :5G时代即将来临,传输速率的提升将为人们解锁更多新的可能;并且,伴随这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人们的健身数据、健身状况将会变得更为具体和量化,人们的健身将越来越适合本人。
社会文化方面 :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冰雪运动逐渐为大众所知,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被点起,这里促进了健身观念的普及。除此之外,公民的健康素养逐渐提升,大众的健身意识得到了提升,人们对健身的需求变得更为多元化,多元化的需求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
图1.2 2012-2016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状况
图1.3 移动健身行业的PEST分析
结论:在政策形式看好,经济支出乐观,社会文化鼓励,人们意识觉醒以及技术革新跟进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在线健身行业将相对乐观,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也较为明朗。以上资料分析来源于易观。
图1.4 近些年健身俱乐部增速以及经常参加锻炼人数
由图中数据可知,自2012-2017年以来,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步增加,中国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增长速度自2015年以来逐年降低。原因是自2014年开始,移动健身市场开始发展,移动健身的发展对线下健身俱乐部造成了分流,使得俱乐部的增长速度下降。尤其是2017-2020这几年将会是中国移动健身市场的快速发展阶段。
图1.5中国移动健身市场AMC模型
1.1.3移动健身市场的市场规模
图1.6 中国健身市场规模与近几年俱乐部增速
由《2018年中国健身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规模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一文中提到的数据可知,未来5年内中国健身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在1600亿元-2100亿元之间。随着移动健身的观念的普及以及相应的技术的替身,移动健身市场对线下俱乐部的影响越来越大,由图1.5可知,移动健身市场在未来5年内属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移动健身市场的市场规模十分可观。
1.2 用户分析
1.2.1用户人群特点细分
图1.7在线健身人群的地域分布
地域: 由来自易观千帆的图1.7可知:在线健身市场中二线、一线以及超一线城市总和的比例均超过了60%,在所有的健身活动中,跑步是所有健身活动中最高的,其次是健身,随后是健走。这说明健身、跑步应用更能吸引高消费人群,健走和其他类型的运动比如广场舞在二三线城市表现更好。
图1.8在线健身人群的年龄及性别分布
年龄与性别: 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健身目的并不完全相同,在尼尔森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实行的调查中,除了增强体质这个共同的原因外,70、80后重视通过科学系统的运动健身在缓解压力的同时有效预防运动损伤,而85后则重视通过高效的运动内容设计达到塑身修形的效果,90后则将运动作为社交的重要一环,喜欢通过晒运动照、晒运动成果在社交网络中塑造自身健康形象。由健身人群年龄分布图可知:不论是哪项运动,35岁以下的健身人数均超过了60%并且接近70%,是在线健身市场的主力军。并且,在在线健身市场当中,男性与女性总和相对而言比较均衡,并没有出现某一性别的人群更重视健身的现象。但男性和女性的运动爱好并不相同。总体而言男性更偏向于跑步和快走,女性更偏向于健身。
结论 :在在线健身市场当中,男女比例较为均衡,但男女的健身倾向并不大相同。女性更偏向于健身类应用,男性在跑步健走市场更为活跃。用户年龄相对年轻。
1.2.2用户人群的行为特点
图1.9 健身时间分布
图1.10 健身人均使用时长
使用时间 :由图1.9可知:移动健身用户健身的时间相对集中在早晨6:00-9:00和晚上17:00-21:00这两个时间段,这说明用户的使用时间相对集中。
季节特点 :尽管一年当中人均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但夏季时期健身数据明显更长。说明在线健身用户在夏季具有更强的健身意愿。
1.2.3 用户特点总结及思考建议
地域差异明显: 结合用户人群特点和用户的行为特点两点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移动健身市场的用户喜爱的运行项目与地域由极大的关系,有极强的地域差别。一线与超一线用户更倾向于健身和跑步,二三线城市更倾向于健走和其他的活动。根据这明显的地域差异,可以根据地域特点来主推不同的健身项目,使在线健身更贴合大众需求。
年龄偏低 :整体而言,在线健身的用户年龄普遍较小。由于低年龄用户普遍具有爱分享、社交意愿强的特点,可以借助自我满足需要来引导用户更多的与社交圈的朋友互动,增强用户黏性。
健身季节性 :在线健身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用户更为活跃,使用时间也更长。夏季时期温度高,健身阻力不会太大,但春冬两季由于气温较低,用户的运动阻力相对较大。因此可以从健身阻力这一点入手,可以在在春冬季节提出一些运动阻力相对较小的健身项目,延长春冬时期的健身时间,增强用户黏性。
二、竞品分析
2.1 竞品选取
根据易观千帆的应用数据排名前5得到了悦动圈、keep、咕咚、糖豆广场舞、华为穿越五款应用。因为keep是专注于运动健身社区,因此可以排除掉糖豆广场舞和华为穿越两款应用。又因为keep、咕咚和悦动圈都是属于在线健身行业,都能满足用户的健身和分享的需求,并且具有相似的目标用户群体。因此keep、咕咚和悦动圈满足构成竞品的几个特征,所以选择这三款应用作为竞品进行分析。
2.2 竞品产品分析
2.2.1产品定位及用户定位
2.2.2功能分析
2.2.3 视觉体验分析
三、运营模式分析
四、竞争策略
4.1 版本迭代
4.2版本迭代分析
Keep 的迭代分析
keep在最近十次的迭代中内容可总结为:
1.主要在职能训练部新增了许多便于训练和提升训练效果的功能,上线了许多课程,使得智能训练部分内容更丰富,使用更为人性化,能够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
2.不停的地在优化之前存在的功能,使之前开发的功能更为完善
3.在尝试提出和开发一些新的内容和玩法,希望能够给用户带来新鲜感
4.修复一些bug
总结: 由此可见,keep的主要迭代方向依旧在智能训练的内容和课程上面,并在此基础上不停的在提出一些新概念和新玩法,希望能够给用户带来新鲜感。这说明keep在APP端的应用和功能已经逐步趋向成熟,当前是在稳中求创新,稳中求突破。
咕咚的迭代分析
咕咚最近十次的迭代可以总结为:
1.页面更新,使得页面的视觉效果更为舒适,这说明咕咚内部依旧在不停地优化视觉和交互体验,应用自身的视觉细节并不完善
2.课程训练部分的更新优化次数相对频繁,说明咕咚也在跟进课程训练的内容
3.新增了心率分屏,华为数据,赛事,以及一些智能应用的绑定功能,这说明咕咚在内容和数据模块上产生了较大的进展
4.修复bug
总结: 整体而言,咕咚在最近十次的迭代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说明整个应用的功能以及模块上并不成熟,不像keep的页面等内容已经趋向成熟。加上最近新加的一些智能装备的绑定加入,说明咕咚内部的技术依旧不够完善,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整个应用处于快速进步的状态
悦动圈的迭代分析
1.大部分的迭代都是在提高社区之间互动的功能,诸如@好友、修复群聊问题、视频分享特效等功能,主要的优化方向是提高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减少交流阻碍,说明悦动在强化其自身交流分享的主要优势。
2.优化了首页细节,提高了交互体验,这说明悦动圈自身的视觉交互并未稳定。
3.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并且有结合季节在举办活动,竭力提升用户的新鲜感
总结: 整体而言,悦动圈在近十次的迭代过程中在不断地加强自身社交这一特点的能力,为用户解锁了一些新的玩法,同时修复卡顿和群聊的次数较多说明在技术层面上悦动圈并不成熟。更新的功能也相对单一,说明悦动圈在功能和模块多样性上依旧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整个应用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