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体育史讲述的是什么
- 2、中国百年奥运历程
- 3、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 4、中国体育发展的近代史
体育史讲述的是什么
体育史指的是体育运动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通过对体育活动历史的考察和研究,可进一步认识体育发展和演变的客观规律。
从时间上看,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体育史;从区域来看,可分为中国体育史、外国体育史和世界体育史;从内容上来看,可分为通史或专项史(如竞技体育史、学校体育史、田径运动史)等等。
中国百年奥运历程
上个世纪初,一些中国学生投书《天津青年》杂志,发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经历百年的不断追求,这三个问题全部有了答案,中华民族的奥运梦想终于实现。
张伯苓
奥运举办日,就是中华腾飞时
1909年春天,刚刚从欧洲考察归来的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回到天津,在一个田径运动会发奖仪式上,他用幻灯机给大学生们放映了第4届奥运会的照片。
“奥林匹克”这个名词在那时已开始在中国流传。《万国公报》预告了1900年第2届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中国对奥林匹克最早的记载。
张伯苓将这一新生事物视为希望,他决定投身教育,去锻造国人精神;推广体育,来强壮国人体魄。他在天津创办了南开大学,并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1905年5月28日清晨,当钟声响起,京都大学堂的举人和贡生列队集合,他们放弃了丝绸袍褂,穿上统一的棉布运动服,白色短衫,裤脚扎紧。这次运动会开了中国高校运动会的先河。
从这张日程表上,我们可以看到比赛的项目很多,有100米跑、跳高、跳远和投掷等项目。这次运动会成为当时京城社交圈里的盛事,各国大使及夫人和各国报馆的记者也观看了比赛。
1910年10月的南京,另一次学校间开展的大型运动会出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在跳高比赛中,华北选手孙宝信身体2次越过了横杆,但头上辫子2次将横杆碰落,气得裁判大叫:“割去头上的辫子!”许多运动员也都跟着高呼:“割辫子!”
就在这次运动会举办的一年后,千年帝制便随着清王朝的轰然崩溃,走到了终点。
刘长春
中国奥运第一人
1913年2月,张伯苓和菲律宾体育协会、日本青年会共同发起组织了远东业余运动协会和远东运动会,这也是第一个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和赛事,曾被称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它和西亚运动会一起成为亚运会的雏形。然而,在那个年代,救亡图存是中华民族的头等大事,中国的奥运之路也显得异常坎坷。
刘长春,中国奥运第一人,上世纪30年代最著名的短跑运动员,他充满曲折的奥运之旅,便是这段历史的最佳见证。
1931年9月18日之后,日本关东军多次威逼利诱刘长春,连续5次刊载虚假消息,妄称刘长春将代表所谓“满洲国”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愤然疾呼,公开声明将以中国运动员身份参赛。中国体育组织急电国际奥委会为刘长春报名。张学良慷慨捐献8000银元,资助刘长春上路。
1932年7月30日,仅有6人临时组成的中国代表队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刘长春作为唯一的参赛选手,手擎国旗走在最前面。当时的美国媒体写道:刘长春,中国4亿人的唯一代表。
开幕式第2天,刘长春站在100米短跑预赛起跑线前。他身着“上白下黑”运动短装,这象征着已经沦陷的“白山黑水”,借以表达不忘国耻家仇。
遗憾的是,由于旅途劳顿,刘长春放弃了400米跑;在100米、200米预赛中,分别获得第五名和第六名。然而,历史却把这一瞬间永远定格。
天津青年提出的“奥运三问”中的第一问有了一个答案。
许海峰
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1984年,当第23届奥运圣火在大洋彼岸美国洛杉矶点燃时,洛杉矶这座天使之城,成为所有中国人圆梦的地方。
7月29日,奥运会开赛的第一天,26岁的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走进男子自选手枪慢射项目赛场。媒体并没有关注这个中国人,这个曾经做过赤脚医生和供销社售货员的人,从开始正式参加射击比赛到进入奥运赛场只有两年零1个月。
60发子弹,打出566环,他战胜各国强手,摘取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许海峰
比赛时从第一枪到最后一枪共用了2个多小时,但是却浓缩了中国人近一个世纪的奥运梦想。
这是中国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在许海峰登上颁奖台的时候,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赛场升起。这一刻,多少中国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人们记住了“零的突破”这4个字。
许海峰之前,现代奥运已经有88年的历史,颁发了2500多枚金牌,没有一枚属于中国人。
在天津学生提出“奥运三问”的76年以后,新中国回答了“奥运三问”的第二个问题,“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金牌?”
从洛杉矶奥运会之后,中国连续参加了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雅典五届夏季奥运会,共夺取112枚金牌。这每一枚金牌的背后,都凝聚着中国人的梦想、中国人的渴望和不屈不挠奋勇争先的斗志。
1979年10月25日
重返奥林匹克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但当中国接到该届奥运会组委会的邀请电时,距开幕式已不到一天。
荣高棠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周恩来总理对参加赫尔辛基奥运会作出指示,“一定要去,只要五星红旗能在奥运会的赛场升起,这就是胜利。”
紧急组成的40人代表团赶到赫尔辛基时,比赛接近尾声,只有吴传玉赶上了第二天举行的男子100米仰泳预赛,但由于旅途疲劳和时差影响,吴传玉未能进入决赛。代表团团长荣高棠说:“虽然我们来迟了,但我们终究来到了。我们带来的是和平的愿望和友情。”
1958年,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中断。1977年9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应邀访问中国,他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不能参加奥运会是一种反常现象。”
1979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奥林匹克之门在日本名古屋打开了。国际奥委会以62票赞成、17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决议。
1980年2月,中国代表团参加了美国普莱西德湖第13届冬奥会。这是中国阔别26年后的第一次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
2001年7月13日
中国赢了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成功在北京举办后,亚运组委会的主要工作班底立即转而开始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筹备,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展开。
1991年2月,中国开始了首次申办奥运的历程,但结局异常惊心,北京2票惜败。
1999年11月25日,北京市政府向中国奥委会递交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第二次申办奥运的大幕正式拉开。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正式开幕。经过漫长的期待,决定命运的时刻终于到了,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的华人来讲,这是一个不眠之夜。
北京时间晚上7时10分,北京申奥代表团第4个出场进行申奥陈述。北京时间晚上10时10分,萨马兰奇走上了主席台……
北京成功了!中国赢了!
92年前天津青年的“奥运三问”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答案。奥运的回声穿越百年,中国人的梦想终于实现。
奥运奖牌
需13公斤黄金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奖牌制作的总数将超过5万枚,需要13公斤黄金、1.3吨白银和6.9吨铜。生产好的奖牌将在明年6月前正式交付给北京奥组委。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奖牌赞助商必和必拓公司奥运项目中国区总监白凯睿14日在参加了北京残奥会奖牌发布仪式后说,北京奥运会需要制作1000枚金牌、1000枚银牌、1000枚铜牌,北京残奥会需要制作的金银铜牌数量也同样如此。另外,根据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的需要,还要为北京奥运会制作4万余枚纪念奖牌,为北京残奥会制作1万余枚纪念奖牌。
白凯睿说,必和必拓公司已选定从在澳大利亚和智利所拥有的矿山中采出的优质材料,用于制作奥运会奖牌。这些原材料运抵中国冶炼出金属后,将送往上海制作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奖牌。(新华)
奥运菜品
西餐将占七成
11月12日,北京奥运会新闻宣传工作协调小组和北京奥运会新闻中心联合组织60余家境内外媒体的100多位记者,参观了国家质检总局视频监控中心、北京检验检疫局检测中心,并对北京华都肉鸡公司和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鹏程食品分公司两个奥运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采访。
虽然美味的中餐在全世界享有盛誉,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菜品供应仍将以西餐为主。
北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部长李庆透露,北京奥运菜品供应中西餐占70%,中餐及其他类占30%。一批实力雄厚、服务水平优良、管理严格的企业已经被确定为奥运会期间餐饮供应商。奥运菜单将充分考虑各国运动员和媒体人员不同文化背景、饮食习惯、就餐方式和行为方式,设计配备世界不同风格的菜品以满足运动员和媒体人员的食物需求。北京奥运会的菜单还将精选中国特色菜品,努力使中国菜品成为奥运餐饮亮点
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刚刚成立,就组织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体育的号召。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我国体育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随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相继成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大力加强,体育得到广泛普及和显著提高,逐渐摆脱了旧中国体育的落后面貌。
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受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由于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内少数势力顽固坚持反华立场,我国于1958年被迫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的联系。“文革”期间,体育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文革”结束后,体育事业走上正确发展道路,发生深刻变革。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0年,我国首次组队参加冬季奥运会。1984年,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次组队参加夏季奥运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交往,已成为国际体坛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共有259人在世界和亚洲体育组织担任409个职务,任秘书长以上职务的230个,先后有34人获得奥林匹克勋章。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体育在管理体制、群众体育管理制度、训练和竞赛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探索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体育战线不断深化对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开创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使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为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体育成就:
1956年6月7日,上海陕西南路体育馆,中苏举重友谊比赛中,20岁的广东小伙子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挺举,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纪录。中国从此开始了向着世界体育顶峰的迈进。
1959年4月5日,从香港回到祖国大陆、年仅21岁的运动员容国团,在前联邦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奋力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1959年9月13日,国力蒸蒸日上的中国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近8000名运动员汇聚在一起,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
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颠。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登上了海拔8848.13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地从珠峰北路攀上顶峰。
1981年11月16日,已经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上6战6胜的中国队,迎来了最后的对手日本队。大贩体育馆里日本观众的助威声震耳欲聋,中国队沉着应战,终于以不败的战绩,赢得了中国三大球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后,中国女排屡战屡胜,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
1984年7月,中国派出强大阵容来到美国洛杉矾,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7月29日,比赛刚开始,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就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的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夺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这不仅是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将金牌佩戴在许海峰胸前时,激动地宣布:“这是中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一天。”中国取得了奥运金牌榜上“零”的突破。
中国体育发展的近代史
前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经长期挫败,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掠夺的严重危机,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忧患意识深入人心。当时一批政治改革家推动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积极探求中国积弱不振的根源与如何救亡图存的有效途径。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中国近代体育开始产生和发展。中国近代体育只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100多年里,西方体育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渐得到普及与发展;在这100多年里,中国传统体育在不安定的环境中艰难地奋进;中国体育在这两大不同体育体系的相互排斥与相互吸收中走过了它的近代发展历程———留给人们的是一部恢弘而艰辛的近代体育发展史。毫无疑问,体育不仅仅指向个体,它更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包涵着特定时代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和理想追求。中国的近代体育所包含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自身,我们要把近代中国体育放到一个更为开阔的、更为深远的历史背景中加以研究。对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而言,体育更是承载了国人对于民族复兴之渴望,体育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是国家强盛和振兴的象征。因而,我们不能仅将注意力放在1904年《癸卯学制》以后学校体育制度沿革、体育政策法令的颁布以及个别教育家的体育思想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