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国外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研究有哪些
- 2、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外国小朋友玩魔方呢?
- 3、国外的小朋友是怎样度过课余时间的
- 4、国外校园如何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
- 5、中国有什么传统小游戏,适合外国小孩玩?
- 6、外国的小学生课余时间干什么
国外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研究有哪些
国外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 而且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在日本 课外体育活动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社会体育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有效地促进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德国 学校、群众和经济体育是整个体育活动的三大“支柱” 彼此之间相辅相成 成为一个有机地整体 德国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参加正常的课堂体育教学活动 而且还被鼓励参加各种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这也是德国校内体育俱乐部比较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外国小朋友玩魔方呢?
魔方是被当做玩具被大家认识的,而魔方却不仅仅是玩具这么简单。魔方被列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项发明之一,这并不是魔方爱好者们所为,而是社会学家根据魔方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将魔方列入上个世纪对人类影响较大的100项发明之列。魔方最初是由匈牙利的一位名叫鲁比克的建筑学教授发明的,他是于1974年夏天研制出来做教具的,随意转动了几下却发现无法被还原,他花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去研究各方块的的位置关系,最后才使魔方恢复了原状。他认为这实在是一种很有教育价值的智力玩具,于是,写下了这种玩具的详细说明,第一批商品魔方于 1977 年在匈牙利问世。
20世纪80年代,魔方时髦达到第一次高峰。当时魔方被誉为是世界上“至今发明的最有教育意义的玩具”,由于对魔方研究的深入,从现在魔方运动的发展来看,除了是锻炼思维能力,大脑的体育活动外,魔方比赛也成了手指灵敏度的竞技比赛,参赛时选手的手指都几乎达到了自己灵敏的极限,这是别的运动所无法代替的。
1980年7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魔方爱好者协会。
1981年年底,美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魔方锦标赛。
1982年6月初,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了第一届鲁毕克魔方世界锦标赛。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荷兰、日本、匈牙利等国家的19名选手参加了这届比赛。在这届锦标赛中16岁的美国选手明泰以22秒96的成绩获得冠军。荷兰选手居斯�6�1斯许尔茨和匈牙利选手鲍什�6�1佐尔坦分别以24秒32和24秒49的成绩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
之后,各种各样的魔方大型赛事纷纷举小DХ降娜瘸敝饕��杏?0年代,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魔方已不如以前那么被大家所狂热的喜爱。而魔方是不是在渐渐的消失?是不是将要退出历史舞台?
2005魔方世界锦标赛将于明年11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迪斯尼乐园举行。
10月10日是荷兰2004魔方节。
欧洲魔方冠军杯赛于2004年8月7-8日在荷兰阿姆期特丹科学中心举行,比赛项目分为:3×3×3普通速度赛、盲拧、单手、用脚拧、最少步数,4×4×4普通速度赛、盲拧,5×5×5普通速度赛、盲拧以及Rubik's Magic. Rubik's Clock 等。
美国全国冠军赛于2004年7月10日在加利福尼亚举行,比赛项目有3×3×3与4×4×4 。
德国公开冠军赛在2004年4月24日举行,比赛结果全部产生。比赛项目分为:3×3×3普通速度赛、盲拧,4×4 ×4 ,5×5×5,Clock,Magic,MegaMinx。
法国锦标赛2004年4月16 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比赛结果全部产生。比赛项目为3×3×3普通速度赛。
加州理工学院春季联赛在2004年4月3日举行,比赛结果全部产生。比赛项目为3×3×3与4×4×4。
加州理工学院冬季联赛在2004年1月24日举行,比赛结果全部产生。比赛项目为3×3×3。
2003年8月,加拿大多伦多再次举行了魔方世界锦标赛。本次比赛的项目从二阶到五阶的魔方及魔板与Square 1 等。本次比赛由美国人Dan Knights以平均20秒的成绩夺取三阶魔方冠军。而世界最快纪录则由丹麦人Jess Bonde以16.53 秒夺得。
从中可以看出,由于魔方独具的魅力,它不仅没有走向衰落,而且接受它的人越来越多,魔方运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对它态度在转变,由益智玩具转变为不断追求更好的体育运动。
正是因为国外经常举办魔方比赛,所以玩的人就越多。我们国家现在也有不少魔方协会,玩的人也很多。
国外的小朋友是怎样度过课余时间的
以美国小朋友为例,主要是玩。
美国小学生,一般在二三年级以前几乎没有作业的,即便有,也是很少的。
美国孩子很少像中国孩子那样去补习各种东西,补习的现象在移民家庭比较常见,美国家长比较相信小孩子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来玩,从而积极保护他们的创造性不在重复的记忆和过重的压力下面消失(这在美国的研究生院的博士项目里面可以显示出来,以后专门会介绍),业余时间美国孩子多参与一些体育训练,如:篮球、足球、橄榄球、跆拳道、游泳、滑雪等 ;还有参与一些文艺活动,如:钢琴、歌唱、画画、跳舞等。以下是我女儿的典型的周末活动。
国外校园如何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
应该主动的积极地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但是合理的安排好 自己的课余时间才是必须的。
现在大学中,除了日常的上课,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的确是令人眼花缭乱,因此必须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才能使自己过得充实。
首先要先保证学习。然后最好能专门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这样能使你的休闲和学习有条不紊地交叉进行,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放松和调适。当然,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订出一个体育锻炼计划,务必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此外大学新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尽量培养自己有多种兴趣爱好,如集邮、剪贴、垂钓等,这样可以增添你的活动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实丰富、生机勃勃。若能够拥有一项或多项自己有兴趣而又擅长的爱好,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有些同学能写得一手好书法,或制得出精妙的手工艺品,或打得一手好乒乓球,这无疑会给他们的人生增添无穷的乐趣,也有利于建立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瞧,生活中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刚刚跨人大学门槛的新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父母的"重点保护"对象过渡到独立性较强的集体生活;由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转变为自主性学习;由过去见识 、交往、活动范围较狭窄的生活环境,到置身于大学这个小社会中等等。诸如此类变化,许多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缺乏动力,人际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早日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三个"尽快":
尽快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人一旦没有生活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大学新生正处于富于理想、憧憬未来的青年中期。但大多数学生只把考上大学作为中学学习奋斗的目标,对大学生活缺乏长远的打算。升入大学,中学阶段的目标已经实现,有的人认为,大功告成,可以松口气了。有的甚至把"混文凭"、"跳龙门"、"留城市"作为学习目标,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使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缺乏驱动力。因而,这些学生感到生活茫然、空虚 、枯燥、乏味。大学新生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没有及时树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所致。因此,大学新生需要尽快熟悉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捷径。大学生进人大学后碰到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他们习惯老师天天陪伴、督促、被动接受知识的中学学习方式,对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一无所知。进入大学以后,面对生活需要自理、学习需要自主、大量的学习时间要求自己安排等,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据了解,近年来,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补考人数较多,一般占总人数的20%左右,有的甚至在30%以上。因而大学新生迫切需要通过向老同学取经、向老师取经等各种渠道,尽快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验,迅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和大学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谁能最快地适应大学学习方法,谁就能尽快 地适应大学生活。
尽快找到新的朋友
大学生刚刚离开昔日的中学好友和师长及家乡、亲人,来到新的集体中生活,面对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大楼、陌生的面孔,他们特别需要帮助,需要理解。但是,由于许多学生缺乏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的能力,既不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也不善于接近他人,缺少新的朋友,"寂寞感"和"孤独感"油然而生,陷入烦恼和痛苦之中。大学新生要摆脱这种烦恼,首先要树立自信,大胆热情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其次,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热情帮助他人,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从而结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冲淡思乡之情,消除孤独之感。
另外,教育工作者应掌握"中学--大学"这一转折时期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生活等特点,注重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大学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早日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中国有什么传统小游戏,适合外国小孩玩?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约流行在20世纪50至80年代。
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
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非常有趣。先由俩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长,其他人轮流跳,按规定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钩好皮筋时,就换另一人跳。
跳法是皮筋高度从脚踝处开始到膝盖,到腰到胸到肩头,再到耳朵头顶,然后举高“小举”、“大举”,难度越来越大,跳者用脚不许用手钩皮筋边舞边唱着自编的歌谣。
空竹
抖空竹亦称“抖嗡”、“抖地铃”、“扯铃”。汉族民间游艺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原是庭院游戏,后经加工提高,有了竞技性质,并成为传统的杂技项目。分双轴、单;轴,轮和轮面用木制成,轮圈用竹制成,竹盒中空,有哨孔,旋转发声,中柱腰细,可缠绳抖动产生旋转。玩的人双手各拿两根两尺长的小竹棍,顶端都系一根长约五尺的棉线绳,绕线轴一圈或两圈,一手提一手送,不断抖动,加速旋转时,铃便发出鸣声。抖动时姿势多变,绳索翻花,表演出串绕、抡高、对扔、过桥等动作,称作“鸡上架”、“仙人跳”、“满天飞”、“放捻转”等。也有用壶盖、酒瓶等器具代替空竹的。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杂技中,以简单小巧,信手可得的物件,练出高超技艺的代表节目。它原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民间游戏,在中国北方,逢年过节,人们特别是孩子们,都喜欢抖空竹,并能耍出许多花样。
空竹俗称风葫芦,早为宫廷玩物,在古时候年轻女子玩空竹被视为高雅之举,现代年轻女子表演空竹被视为绝妙之技。抖空竹在杂技节目中代表着中国的国粹精品,演遍世界各地,占尽风流,早在86年就荣获“明日杂技艺术节法兰西共和国金奖”,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誉
陀螺
中国最早的娱乐项目——陀螺
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英文称之为“spinning top”,日本语中以“独乐”表示,称为“KOMA”。
儿童玩具,形状略像海螺,多用于木头制成,下面有铁尖,玩时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有的用铁皮制成,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
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现代已有各式各样的材质与形状出现。
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现在,这种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我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我国还出现了另一种有趣的玩具——竹蜻蜓。这种玩具18世纪传到欧洲后,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陀螺”,可见,真正的陀螺比这更早到传到了国外。
为什么把竹蜻蜓叫做“中国陀螺”呢?原来正式提出“陀螺”这个术语的,是19世纪中叶的法国物理学家博科。在英语中,陀螺就是“回转体”的意思。陀螺是在地上转的回转体,竹蜻蜓是在空中转的回转体,所以竹蜻蜓也可以说是一种陀螺。
这样看来,凡是回转体都可以看作是陀螺。象我们玩的空竹,杂技里的转碟、耍盘子、扔帽子,飞速旋转的芭蕾舞,都是利用了陀螺原理。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到处可以看到陀螺。小到原子,大到地球,都是回转的“陀螺”。
跳皮筋的小萝莉-单人跳跳皮筋有挑、勾、踩、跨、摆、碰、绕、掏、压、踢等10余种腿部基本动作,同时还可组合跳出若干个花样来。
跳橡皮筋是在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跳橡皮筋是少年儿童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它具有经济、简便、趣味性强等特点,故易于在广大学生中普及。
一般跳皮筋时,将皮筋举至三个部位
第一高度:两臂自然下垂拉皮筋。
第二高度:将皮筋举至与肩齐平。
第三高度:一臂上举拉皮筋。
踢毽子,又叫“打鸡”。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
清代踢毽的技艺已相当高,也为中国古代妇女所喜爱。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曾赞美女子踢毽,说女子踢毽比踢足球还巧妙,比下棋还有趣味。
20世纪初,欧美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以后,踢毽子仍为中国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活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北、湖南、福建、山东等省市都举行过规模较大的踢毽子比赛。 1935年,旧中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曾把踢毽子列为国术比赛项目。女子盘踢我交踢的冠军是浙江的程月珍,男子盘踢冠军是上海的周克扬(成绩接近5000对),交踢冠军是南京的戴金尧(成绩140对)。程月珍盘踢成绩是1494对,交踢是36次。
还有围棋,跳绳,“脚斗士”(玩法是:游戏至少在两人以上,向前盘起左腿或右腿,用双手抓住脚腕,使自己的左/右腿不落在地上。双方人用单脚一蹦一跳地对撞。其中一方把另一方的盘起的那条腿撞在地上后。就算脚没落下的那一方赢了。
),跳格子等。
外国的小学生课余时间干什么
美国小学生,一般在二三年级以前几乎没有作业的,即便有,也是很少的。课余时间干什么呢?
美国孩子很少像中国孩子那样去补习各种东西,补习的现象在移民家庭比较常见,美国家长比较相信小孩子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来玩,从而积极保护他们的创造性不在重复的记忆和过重的压力下面消失(这在美国的研究生院的博士项目里面可以显示出来,以后专门会介绍),业余时间美国孩子多参与一些体育训练,如:篮球、足球、橄榄球、跆拳道、游泳、滑雪等 ;还有参与一些文艺活动,如:钢琴、歌唱、画画、跳舞等。以下是我女儿的典型的周末活动。
X
1.书店
我女儿从两个星期大的时候开始带她去书店,美国有一个最大的连锁书店叫Barnes Noble,里面有专门的儿童地区,有可以玩的玩具,另外每个星期都会有1-2次讲故事的时间,在这里可以让她自由地浏览各种书籍,她现在识字不是很多,基本让她先根据图画编故事给我听,然后我再念给她,这是锻炼思维想象和组织能力的很好锻炼,基本上我每周六都带她去待一阵。
2.市立图书馆
市立图书馆是用纳税人的钱建的,因此只要能证明是所在地区的居民,就可以免费使用图书馆,图书馆有大量的儿童书籍、DVD、录像、CD等可以免费出借,图书馆里还有装有儿童智力软件和游戏的电脑供儿童使用,这是我女儿在使用图书馆的电脑玩数字游戏。我基本上每个月带她去2-4次。
3.博物馆
当地有个儿童博物馆,里面有医学、生物、牧业、农业、建筑、绘画、电影制作等的基本展示,孩子基本上可以动手操作,很受欢迎,我女儿一心想长大成为医生,所以经常去看妈咪不敢看的骷髅等。这是一个私立的团体建的,大约75美金全家一年的会费,所以这也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在这里她可以用类似于真正建材的材料动手建房子,可以坐进急救车感受真正的急救设备等,每次去走的时候都得连哄带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