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斯诺克国际锦标赛的赛事级别
- 2、为什么斯诺克赛事奖金很低?
- 3、体育市场营销
斯诺克国际锦标赛的赛事级别
据悉,国际锦标赛的,仅次于世锦赛(111万英镑),为中国奖金额度最高的赛事。其中,冠军奖金12.5万英镑,积分为8000分,是除斯诺克世锦赛(奖金25万英镑、积分10000分)之外世界排名第二的赛事,同时也是英国本土之外世界排名最高的锦标赛。赫恩表示,“这项赛事的奖金,将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高的,参赛的选手们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崇高荣誉。”世锦赛期间,世界斯诺克有限公司(WLS)与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合同长达五年,目标直指世界第二大斯诺克赛事。
为什么斯诺克赛事奖金很低?
1. 台联不作为 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赫恩的领导下,斯诺克进入进入繁荣的黄金期,无论奖金还是影响力上,斯诺克与网球和高尔夫球相差不大,英国传统三大赛奖金在这10年里翻了好几番,那时赫恩还竭尽所能前往世界各地推广斯诺克,举办各式各样的邀请赛,光在亚洲就举办了32项赛事(9项排名赛,23项邀请赛),1992年底赫恩因为得不到台联的支持,赫恩被迫离开了世界台联,恰恰在赫恩离开后后的将近18年时间里,无论是米德尔顿,迈肯奇还是沃克尔都没有很好沿着赫恩的道路走下去,之后几年,由于有着烟草这座靠山,世界台联官员把更多精力放在权利斗争上,放弃了继续扩大市场规模的最好时机,导致如今斯诺克全球化程度不高。这个阶段媒体传播发生了两次重大的革命,其一是付费电视,另一个是网络。可惜斯诺克没能跟上形势,最终导致斯诺克的未来道路越走越窄。结果当外部环境出现变化时,比如烟草退出斯诺克或者全球金融危机来临,失去靠山的斯诺克一下子滑落到岌岌可危的境地。失去烟草赞助后的几年,不少排名赛奖金甚至比90年代还要低。等到赫恩再度回到世界台联时候,他所接手的之前历届台联主席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很难在短时间让斯诺克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想而知,如果20年前世界台联赛事的经营权继续由赫恩掌握的话,斯诺克或许是另外一个面貌,或许亚洲早就成为继英国之后,第2大斯诺克中心。
2. 运动本身局限性 很多人说斯诺克奖金少缘于赞助商不肯赞助或者赞助费用低,但为什么赞助商不能出与高尔夫和网球相同费用去赞助斯诺克比赛?道理很简单,因为斯诺克这项运动本身有着太多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影响了它的商业价值。非奥项目是一个潜在的因素,另外由于斯诺克球台太小,只能安排在相对较小场馆举行,现如今斯诺克赛事的比赛场馆,只有德国赛和上海赛的场馆规模超过2千,而象克鲁斯堡这样比赛场馆只能容纳800人,相比足球,网球那样万人现场观看的场面,斯诺克比赛场面实在有些小了,观赛人数的偏少自然会减少票房收入,票房收入不足也会影响赞助商投钱,此外现在的斯诺克过于“端庄正派”了,除了一张球台,整齐划一的马甲、领结,这项运动很难再给人们提供其他的话题谈资,看久了也会成为一种刻板、沉闷。因而斯诺克比赛需要更加娱乐性,如今台联已经意识到了这点,为了增加娱乐感,现在一些比赛每名球员上场时都配上了背景音乐,局间休息也会播放一些音乐,而象单局限时赛,冠军联赛,球手可以选择随意着装,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马甲领结了。不过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世界台联需要有更大大刀阔斧的改革。
3.赛制冗长,难以控制时间 为了迎合电视直播的需要和观众的需求,很多体育项目都对规则做了极大的调整,唯独斯诺克没有,如今斯诺克规则,记分方式大部分还是沿用30-40年前的套路,只是在FOULANDMISS规则上做了一些调整,固步自封以及不同球手间击球时间长短,导致斯诺克比赛时间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很多比赛变得冗长沉闷,这样的节奏与现代人生活节奏完全相背离,自然会失去了很多年轻的球迷去观看。同时由于比赛时间难以控制,很难满足转播商和赞助商插播广告的需求。象英国天空体育台和ITV这样付费电视台因为这个原因暂停与台联的合作,只有bbc和欧体愿意直播斯诺克排名赛,缺乏竞争之后,自然斯诺克转播费很难水涨船高,转播难讨好,赞助商自然也不会太感冒,奖金也就成了问题。
体育市场营销
上海最多—— 竞赛表演市场十分活跃。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产业最具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的表现形式。我们充分利用上海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精心运作高水平的国际体育赛事,努力打造竞赛表演业发展平台。目前已基本形成巴士公司承办的网球大师杯赛、上海赛车场承办的F1大奖赛、上海盛融公司承办的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上海体育总会承办的国际马拉松赛、东亚集团承办的斯诺克大师赛等五大品牌赛事,并已形成上海城市的“体育名片”。如F1赛车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之一,2004、2005、2006三年共有80万人前往观赛,其中境外观众超过15万人次,全球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电视转播,每年3天的F1比赛,就为上海旅馆业贡献了超过2.1亿的住宿收入。2005年上海承办的第48届世乒赛,共有14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创下了上海开埠以来,举办国际体育比赛参赛国家和参赛人数最多的纪录,观众总数突破10万。上海平均每年举办30项以上国际比赛和50项以上的国内比赛。经常性、小规模、多元投资举办的商业赛事常年不断,各区县积极努力,大力培育并逐步形成“一区一品”的景观赛事、特色赛事。这些赛事凸现了上海体育的鲜明特色,形成开放型、规模型的发展格局,成为体育产业发展中最具特色、最具开放度的特色产业。这些赛事显著地带动了建筑、交通、通讯、旅游、餐饮、广告、媒体、新闻等行业的发展,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大循环。
体育用品市场蓬勃发展。随着体育用品市场的不断发展,体育用品从单一品牌发展为多种品牌。红双喜是久负盛名的上海体育产品品牌,历经多年自主创新,已成为世界名牌,以供不应求的销售形势、远高于同行的价格水平、80%的国际比赛用球份额占据了整个世界乒坛。上海乔山体育用品集团,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体育健身器材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