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哪些具体要求?
有七大要求
一、对市民文明素质要求:
1、文明行为:
(1)公共场所无争吵谩骂、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木等不文明行为。
(2)城市无烟草广告,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有明显禁烟标识,无烟区没有吸烟现象。
(3)影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会场、赛场、景区、公园、广场、主要街道、机场、车站、码头等场所文明有序。
2、文明交通:
(1)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2)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机动车让行人行横道,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乘客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
(3)建成区万车死亡率达到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标准。
3、友善礼让:
(1)公共交通工具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
(2)人际关系融洽,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
4、公益活动:
(1)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鲜血、捐献器官、义演义诊、环境保护、植绿护绿等活动。
(2)设计开展网络公益活动。
5、见义勇为:
完善见义勇为人员认定机制、补偿救济机制,落实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和抚恤待遇。
二、对公共服务要求:
1、无障碍设施:
道路、公共建筑及设施、新建居住建筑及居住区设有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2、街道设施:
(1)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有效运行。
(2)主干机动车道无被侵占、毁坏现象,主干道装灯率100%,亮灯率99%。
(3)街巷道路路面硬化,装灯率100%,亮灯率95%,排水设施完善。
(4)城市道路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连续、平整、无损坏和被违规占用现象,行人过街、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等安全设施配置完整。
3、主要街道和公告场所面貌:
(1)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无脏乱差现象。
(2)依法规范管理,公共秩序良好,文明引导有力。
4、社区生活环境:
(1)环境绿化美化,卫生状况良好,无脏乱差现象。
(2)路面硬化、平整,无明显坑洼积水,排水设施完善,无露天排水沟渠。
(3)倡导“垃圾减量分类”,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定时清运。
(4)楼门内干净整洁,楼道无堵塞,墙面、玻璃无污秽破损,照明灯完好。
(5)社区日常管理服务规范有序。
(6)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
三、对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要求
1、公共安全保障:
(1)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社区面、重点单位及社区物防、技防、人防、消防水平符合安全要求。
2、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1)食品经营单位和集贸市场不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查处,无漏报、瞒报情况。
(2)公布举报电话,问题药品得到及时查处。
3、饮用水安全:
定期监测、检测本行政区域内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并向社会公布。
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
(1)建立减灾、防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设置明确的城市避难场所,开展社区减灾、防灾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救灾应急预案。
(2)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严格执行事件报告、通报和信息发布制度。
5、安全生产: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
6、治安管理:
(1)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
(2)预防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两抢一盗”等犯罪成效明显。
(3)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吸毒贩毒制毒等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控制。
(4)有效预防打击传销活动。
四、对城市绿化要求
1、建成区绿地率:(1为东部、中部、东北部的城市的标准,2为西部城市的标准)
(1)31%为优秀、28%为良好、≦28%为达标
(2)21%为优秀、18%为良好、≦18%为达标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8(平方米)为优秀、6(平方米)为良好、≦6(平方米)为达标。
五、对环境管理与环境质量要求:
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为优秀、90%为良好、≦90%为达标
2、消除黑臭水体:
城市建成区内未出现黑臭水体。
3、城市空气质量:
(1)全年优良天数比例≧80%,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考核等级为优秀。
(2)全年优良天数比例≧70%,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考核等级为良好。
(3)完成自治区级下达的《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年度目标任务(达标等级)。
4、城市水环境质量: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按国家规范划分保护区,且水质达到III类。
(2)城市市辖区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连续三年上升,或达到70%。
(3)城市劣于V类水体断面比例连续三年下降或无劣于V类水体。
5、环境管理:
(1)未被环保部挂牌督办或无区域、流域限批。
(2)无因本市市域内环境污染事件造成本地或其他地区饮用水源地污染并停水事件。
6、公众参与:
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
六、对学校、家庭、社会要求:
1、学校教育: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实地考察主要看校园、教室有无悬挂核心价值观“24个字”。)。
(2)有中小学校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安排和落实情况(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安排和落实的材料齐备为合格,有活动安排为基本合格,两者都没有为不合格。)。
(3)中小学校德育课、少先队活动课落实情况(中小学校100%落实德育课程计划和开设少先队活动课程为合格,≧80%为基本合格,其他情况不合格。)
(4)中小学校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有具体方案、有实际效果。
(5)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有措施、落实好。
(6)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统计并计算本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将数据上报国家数据库的学校比例。
二是统计并计算本地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学生比例。
三是统计并计算本地测试结果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的学生比例。
三项数据均为度、城区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数据,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部给予成绩认定。落实体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要求。
七、对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
1、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制定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方标准。
(2)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文化事业发展:
(1)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2)市辖区域内有面向社会的二级以上图书馆,建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免费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3、基层文化设施:
(1)在街道、社区统筹建设综合文化站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等活动。
(2)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或提供相应面积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
(3)按照人口规模或服务人群的距离,建设选址适中、与地域条件协调的文体广场,每个街道拥有晨晚练体育活动点5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8平方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状况良好。
(4)鼓励影院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增加观影设施。
4、文化服务供给: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推进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公共美术馆、群艺馆、文化馆(站)等免费开放工作,健全基本服务项目。
(2)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3)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扩展资料:
全国文明城市主要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进行测评优选。
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评价作为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测评结果单独排序,按百分计算,得分低于85分的,不能参与全国文明城市申报,同时,该项得分按20%的比例计入全国文明城市总得分。
测评方式:主要采用听取汇报、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六种方法。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难点是实地考察。
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方法具体有三种:
一是实景(情)模拟验证,如:拨打法律服务热线,拨打维权举报电话等。
二是实地调查,即进入现场查证被考察对象是否符合测评标准,如:到社区查看相关工作记录等。
三是实地观察,即根据实地观察要求,在实地考察点、在一定时间内,对被考察对象进行实地观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全国文明城市
创城的要求有哪些?
有七大要求
一、对市民文明素质要求:
1、文明行为:
(1)公共场所无争吵谩骂、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木等不文明行为。
(2)城市无烟草广告,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有明显禁烟标识,无烟区没有吸烟现象。
(3)影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会场、赛场、景区、公园、广场、主要街道、机场、车站、码头等场所文明有序。
2、文明交通:
(1)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2)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机动车让行人行横道,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乘客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
(3)建成区万车死亡率达到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标准。
3、友善礼让:
(1)公共交通工具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
(2)人际关系融洽,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
4、公益活动:
(1)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鲜血、捐献器官、义演义诊、环境保护、植绿护绿等活动。
(2)设计开展网络公益活动。
5、见义勇为:
完善见义勇为人员认定机制、补偿救济机制,落实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和抚恤待遇。
二、对公共服务要求:
1、无障碍设施:
道路、公共建筑及设施、新建居住建筑及居住区设有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2、街道设施:
(1)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有效运行。
(2)主干机动车道无被侵占、毁坏现象,主干道装灯率100%,亮灯率99%。
(3)街巷道路路面硬化,装灯率100%,亮灯率95%,排水设施完善。
(4)城市道路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连续、平整、无损坏和被违规占用现象,行人过街、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等安全设施配置完整。
3、主要街道和公告场所面貌:
(1)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无脏乱差现象。
(2)依法规范管理,公共秩序良好,文明引导有力。
4、社区生活环境:
(1)环境绿化美化,卫生状况良好,无脏乱差现象。
(2)路面硬化、平整,无明显坑洼积水,排水设施完善,无露天排水沟渠。
(3)倡导“垃圾减量分类”,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定时清运。
(4)楼门内干净整洁,楼道无堵塞,墙面、玻璃无污秽破损,照明灯完好。
(5)社区日常管理服务规范有序。
(6)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
三、对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要求
1、公共安全保障:
(1)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社区面、重点单位及社区物防、技防、人防、消防水平符合安全要求。
2、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1)食品经营单位和集贸市场不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查处,无漏报、瞒报情况。
(2)公布举报电话,问题药品得到及时查处。
3、饮用水安全:
定期监测、检测本行政区域内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并向社会公布。
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
(1)建立减灾、防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设置明确的城市避难场所,开展社区减灾、防灾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救灾应急预案。
(2)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严格执行事件报告、通报和信息发布制度。
5、安全生产: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
6、治安管理:
(1)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
(2)预防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两抢一盗”等犯罪成效明显。
(3)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吸毒贩毒制毒等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控制。
(4)有效预防打击传销活动。
四、对城市绿化要求
1、建成区绿地率:(1为东部、中部、东北部的城市的标准,2为西部城市的标准)
(1)31%为优秀、28%为良好、≦28%为达标
(2)21%为优秀、18%为良好、≦18%为达标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8(平方米)为优秀、6(平方米)为良好、≦6(平方米)为达标。
五、对环境管理与环境质量要求:
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为优秀、90%为良好、≦90%为达标
2、消除黑臭水体:
城市建成区内未出现黑臭水体。
3、城市空气质量:
(1)全年优良天数比例≧80%,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考核等级为优秀。
(2)全年优良天数比例≧70%,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考核等级为良好。
(3)完成自治区级下达的《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年度目标任务(达标等级)。
4、城市水环境质量: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按国家规范划分保护区,且水质达到III类。
(2)城市市辖区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连续三年上升,或达到70%。
(3)城市劣于V类水体断面比例连续三年下降或无劣于V类水体。
5、环境管理:
(1)未被环保部挂牌督办或无区域、流域限批。
(2)无因本市市域内环境污染事件造成本地或其他地区饮用水源地污染并停水事件。
6、公众参与:
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
六、对学校、家庭、社会要求:
1、学校教育: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实地考察主要看校园、教室有无悬挂核心价值观“24个字”。)。
(2)有中小学校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安排和落实情况(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安排和落实的材料齐备为合格,有活动安排为基本合格,两者都没有为不合格。)。
(3)中小学校德育课、少先队活动课落实情况(中小学校100%落实德育课程计划和开设少先队活动课程为合格,≧80%为基本合格,其他情况不合格。)
(4)中小学校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有具体方案、有实际效果。
(5)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有措施、落实好。
(6)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统计并计算本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将数据上报国家数据库的学校比例。
二是统计并计算本地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学生比例。
三是统计并计算本地测试结果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的学生比例。
三项数据均为度、城区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数据,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部给予成绩认定。落实体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要求。
七、对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
1、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制定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方标准。
(2)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文化事业发展:
(1)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2)市辖区域内有面向社会的二级以上图书馆,建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免费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3、基层文化设施:
(1)在街道、社区统筹建设综合文化站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等活动。
(2)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或提供相应面积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
(3)按照人口规模或服务人群的距离,建设选址适中、与地域条件协调的文体广场,每个街道拥有晨晚练体育活动点5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8平方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状况良好。
(4)鼓励影院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增加观影设施。
4、文化服务供给: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推进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公共美术馆、群艺馆、文化馆(站)等免费开放工作,健全基本服务项目。
(2)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3)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中国从事体育体育工作的共有多少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字,截止1996年全国总人口122389万人,城市人口35950万人,农村乡镇总数45484个。根据国家体委1997年提供的数字,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有6万余人,其中国家级693人。有人预测,到本世纪末,全国城市平均每千名参加锻炼者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平均每个乡(镇)有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这次调查的城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52.12%,按照《中国统计年鉴》中1996年乡镇数计算,全国城市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应为18737万人,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7万人,农村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5484万人,全国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2万人以上。目前日本平均每2000人中有1名体育指导员,按这一标准计算,我国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0万人以上。也就是说,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与预测需求差17万人以上,与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相差10倍。《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显示,全国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4.34%,共42040万人。根据这一数字推算,目前我国每20398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7007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比例与发达国家比较,与我国社会需求比较,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3.1.2 目前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占的比例较小,省市一级占1.8%,地市级占0.8%,县区级仅占0.4%,平均占0.8%。在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2级、3级占90%以上,见图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结构应是金字塔形,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结构还应进一步完善,使其更趋合理。
图1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结构情况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结构基本合理,男性占58.34%,女性占41.32%。省市级男性占61.07%,县区级男性占55.74%。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41~50岁的占31.43%,31~40岁的占27.18%,50岁以上的占26.1%,其中9.23%是61岁以上的,30岁以下的仅占15.27%。从总体来看,虽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偏大,但从事体育工作的年限并不长。从事体育工作5年以内的占29.38%。其中省市级的占42.24%;从事体育工作10年以上的占32.3%。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平均占18.10%,大专以上体育专业毕业的占13.87%,学过体育专业的(包括大学、大专、中专等)占28.57%,其中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占的比例更低。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高中非体育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达36.1%。
3.2 目前中国群众体育活动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抽样调查的381个群众体育活动点中,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359人,平均每个活动点3.57人。其中在职人员占34.5%,非在职人员占65.42%。获等级称号的比例很小,仅占15.8%,说明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大部分没有经过培训,没有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
群众体育活动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性别情况与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情况基本一致,男性略高于女性。
在对群众体育活动点的调查中,认为“本活动点当前的主要困难”是“缺乏技术指导”者占24.8%,排在第3位,稍次于“经费困难”和“场地困难”,成为影响体育活动点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见图2。然而,社会体育指导员中体育教师仅占12.7%,说明体育教师的社会体育指导力量并没有充分发挥。
图2 群众体育活动点当前的主要困难
注:1、缺乏统一管理 2、经费缺少 3、场地拥挤 4、缺乏技术指导 5、其他
根据体委系统上报的“群众体育工作统计报表”提供的数字,晨晚练点样本6882个,其中100人以上的大型晨晚练点占18.7%,中型的(30~100人)占38.39%,小型的(30人以下)占42.91%。在这些晨晚练点中,81.97%常年坚持锻炼。在这个庞大的锻炼组织中,仅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170人,占晨晚练点组织指导者的27.05%,平均每个晨晚练点仅有0.17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绝大部分组织指导者是离退休人员,占53.13%。即使各种组织指导者加在一起,也只有4325人,平均每个活动点仅有0.63个组织指导者,这种状况不能适应指导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
本次调查的体育活动辅导站、指导站点有2880个,其中大型的占40.63%,中型的占37.36%,小型的占22.01%。常年坚持辅导活动的占84.18%,时聚时散的占15.82%。相对晨晚练活动点而言,体育辅导站的组织者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较大,占43.73%,高出晨晚练点16个百分点,平均每个辅导站有社会体育指导员0.22人。被调查的体育辅导站各类组织人员的总和为1427人,平均每个辅导站有组织指导者0.5人,高于晨晚练点。但辅导站的规模大于晨晚练点,大型和中型辅导站的比例高于晨晚练点。
据统计,被调查的经营型健身娱乐中心和俱乐部有623个,大型的占25.84%,中型的占32.42%,小型的占41.73%。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仅有56人,占组织指导者的27.72%,平均每个经营型体育场所仅有社会体育指导员0.09人,甚至低于晨晚练点和体育辅导站。即使所有组织指导者加在一起,平均每个经营型体育场所也只有0.32个体育组织指导者,也低于晨晚练点和辅导站,说明经营型体育场所以个人活动娱乐为主,体育辅导力量很薄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活动指导力量非常薄弱,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与社会体育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结构上也存在一定问题。社会体育指导力量层次较低,业余和离退休体育指导者的比例较大,从质量上看,与社会需求也存在较大差距。
4 结论
4.1 按照我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和乡镇数计算,全国城市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7万人,农村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5万人,全国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2万人。我国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仅有6万人,差距较大。
4.2 我国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与我国人口和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情况是:每20398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7007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发达国家比较,与我国社会需求比较,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4.3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结构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较小,3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较大。性别结构男性高于女性,但差别不大。年龄结构不甚合理,中年的比例较大,老年也占相当比例,30岁以下的比例较小。总体来看,从事体育工作的年限不长。
4.4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偏低,学习过体育专业的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更低。
4.5 目前我国体育活动点、晨晚练点、体育活动辅导站中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但数量较小,兼职和离退休人员比例较大,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比例很低,经营性健身娱乐中心和俱乐部中体育指导员的比例更低。缺乏技术指导已成为影响群众体育活动的三大因素之一。
文明城市都有哪些标准?
文明城市创建七大要求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市民文明素质有什么要求?
1、文明行为
(1)公共场所无争吵谩骂、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木等不文明行为;
(2)城市无烟草广告,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有明显禁烟标识,无烟区没有吸烟现象;
(3)影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会场、赛场、景区、公园、广场、主要街道、机场、车站、码头等场所文明有序。
2、文明交通:
(1)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2)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机动车让行人行横道,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乘客排队候车(候船)、依次上下车(船);
(3)建成区万车死亡率达到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标准。
3、友善礼让:
(1)公共交通工具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
(2)人际关系融洽,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
4、公益活动:
(1)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鲜血、捐献器官、义演义诊、环境保护、植绿护绿等活动;
(2)设计开展网络公益活动。
5、见义勇为:
完善见义勇为人员认定机制、补偿救济机制,落实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和抚恤待遇。
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公共服务有什么要求?
1、无障碍设施:
道路、公共建筑及设施、新建居住建筑及居住区设有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2、街道设施:
(1)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有效运行;
(2)主干机动车道无被侵占、毁坏现象,主干道装灯率100%,亮灯率99%;
(3)街巷道路路面硬化,装灯率100%,亮灯率95%,排水设施完善;
(4)城市道路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连续、平整、无损坏和被违规占用现象,行人过街、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等安全设施配置完整。
3、主要街道和公告场所面貌:
(1)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无脏乱差现象;
(2)依法规范管理,公共秩序良好,文明引导有力。
4、社区生活环境:
(1)环境绿化美化,卫生状况良好,无脏乱差现象;
(2)路面硬化、平整,无明显坑洼积水,排水设施完善,无露天排水沟渠;
(3)倡导“垃圾减量分类”,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定时清运;
(4)楼门内干净整洁,楼道无堵塞,墙面、玻璃无污秽破损,照明灯完好;
(5)社区日常管理服务规范有序;
(6)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
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有什么要求?
1、公共安全保障:
(1)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社区面、重点单位及社区物防、技防、人防、消防水平符合安全要求。
2、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1)食品经营单位和集贸市场不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查处,无漏报、瞒报情况;
(2)公布举报电话,问题药品得到及时查处。
3、饮用水安全:
定期监测、检测本行政区域内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并向社会公布。
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
(1)建立减灾、防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设置明确的城市避难场所,开展社区减灾、防灾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救灾应急预案;
(2)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严格执行事件报告、通报和信息发布制度。
5、安全生产: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
6、治安管理:
(1)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
(2)预防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两抢一盗”等犯罪成效明显;
(3)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吸毒贩毒制毒等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控制;
(4)有效预防打击传销活动。
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城市绿化有什么要求?
1、建成区绿地率:(1为东部、中部、东北部的城市的标准,2为西部城市的标准)
(1)31%为优秀、28%为良好、≦28%为达标
(2)21%为优秀、18%为良好、≦18%为达标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8(平方米)为优秀、6(平方米)为良好、≦6(平方米)为达标。
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环境管理与环境质量有什么要求?
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为优秀、90%为良好、≦90%为达标
2、消除黑臭水体:
城市建成区内未出现黑臭水体。
3、城市空气质量:
(1)全年优良天数比例≧80%,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考核等级为优秀
(2)全年优良天数比例≧70%,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考核等级为良好
(3)完成省级下达的《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年度目标任务(达标等级)
4、城市水环境质量: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按国家规范划分保护区,且水质达到III类;
(2)城市市辖区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连续三年上升,或达到70%;
(3)城市市下去劣于V类水体断面比例连续三年下降或无劣于V类水体。
5、环境管理:
(1)未被环保部挂牌督办或无区域、流域限批;
(2)无因本市市域内环境污染事件造成本地或其他地区饮用水源地污染并停水事件。
6、公众参与:
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
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学校、家庭、社会有什么要求?
1、学校教育: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实地考察主要看校园、教室有无悬挂核心价值观“24个字”。);
(2)有中小学校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安排和落实情况(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正式材料为准,安排和落实的材料齐备为合格,有活动安排为基本合格,两者都没有为不合格。);
(3)中小学校德育课、少先队活动课落实情况(中小学校100%落实德育课程计划和开设少先队活动课程为合格,≧80%为基本合格,其他情况不合格。)
(4)中小学校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有具体方案、有实际效果;
(5)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有措施、落实好;
(6)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统计并计算本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将数据上报国家数据库的学校比例。二是统计并计算本地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学生比例。三是统计并计算本地测试结果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的学生比例。三项数据均为2014年度、城区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数据,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部给予成绩认定。),落实体育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要求。
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什么要求?
1、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制定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方标准;
(2)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文化事业发展:
(1)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市辖区域内有面向社会的二级以上图书馆,建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免费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3、基层文化设施:
(1)在街道、社区统筹建设综合文化站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等活动;
(2)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或提供相应面积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
(3)按照人口规模或服务人群的距离,建设选址适中、与地域条件协调的文体广场,每个街道拥有晨晚练体育活动点5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8平方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状况良好;
(4)鼓励影院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增加观影设施。
4、文化服务供给: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推进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公共美术馆、群艺馆、文化馆(站)等免费开放工作,健全基本服务项目;
(2)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3)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创文明城,从你我做起
一个文明城市的创建绝不是单靠政府完成的,“文明城市”也绝不是表面上的称呼,每一个人都得行动起求,带着同一个追求,共同努力奋斗,让我们的家乡变得天更蓝,草更绿,花更香,人更美。
在这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为了给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干净、整齐、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响应办事处的号召,齐心协力,共同奏响这曲争当创城先锋的凯歌。我们当然应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的是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文明市民。
做一个文明人,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譬如,十字路口稍等一分钟就是绿灯,也不会误什么事;有人问路你详细地告给他,也费不了几句口舌;塑料袋废纸塞在口袋里或包里等遇到垃圾桶再扔,也占不了多少空间;按道行车依序走路不过就是几分钟时间,既不会造成堵车也不影响您挣钱;诚信经商不缺斤短两不假冒伪劣只会带来良好声誉,绝不会少了顾客淡了生意;拣到东西先想想如果自己是失主的那种心情,不劳而获实际是一种灾难……
我们应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要做到语言礼貌、举止文明、尊老爱幼、衣着大方等基本要求,在公共场合绝不大声喧哗、要顾及他人感受,爱护公物,保证县城的卫生……在不同的场合,注意遵守有关规定,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文明城市的精神。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关心时事、接受教育、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的需求,决不让自己落伍。
在工作上我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在社会中表现积极、心态上进、追求完美;在精神上相互监督、互相学习;在人与人之间,我们更是相处融洽、互帮互助、诚信礼貌。整个社会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面貌一派和谐相处、积极上进的景象。
为了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社会标兵,我们要养成哪些习惯呢?比如说,你在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请先说声“对不起”;别人帮你做了事,要对别人道一声“谢谢”;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等,这些都是讲文明礼貌的起码要求,有了这些习惯,才算具备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质。但这些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渐养成。 那么怎样才能养成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呢?首先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对别人、对社会是有益还是有害,要有一个衡量的准则,我们通常把这种衡量和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叫做道德。而礼貌与道德是互为表里的。礼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礼貌的内涵,因此,我们要认清哪些是我们应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应该做的,以此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其次,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培养习惯。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在放置着“不准践踏草地”、“请您足下留情”告示牌的公园里、绿化带中,照样有人践踏青草。光靠布置告示来提醒,对有些人看来是无效了,他们对这些告示倒不一定是故意违反,因此,在没有养成好的习惯的时候,采取一些强制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是21世纪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共同担负着创造物质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担负着创造精神文明的神圣职责。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做一个文明人,心中牢记文明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