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首都体育馆有多大?
占地面积5460平方米
首都体育馆修建于1968年,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属于综合性、多功能的体育馆,是北京重要的体育文化活动场所之一。在建成后的38年时间里,承担了众多的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训练,以及大型文艺演出任务。为满足2008年奥运会排球比赛和训练的需要,首都体育馆进行大规模改建工程。 首都体育馆场馆改造完成后建筑面积增至约5.46万平方米,满足国际奥委会及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功能需求。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比赛馆、综合训练馆和赛时附属用房,扩建部分主要是售票大厅和四个物品寄存处,另外还要对馆区环境进行改造和修缮。改建后的首都体育馆不仅可以满足2008年奥运会排球项目的训练和比赛,还能满足赛后其它大型活动的要求。[1] 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首都体育馆的建设历史
首都体育馆是北京规模最大、功能最多、适用范围最广的体育馆。东邻北京动物园,西望紫竹院公园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绿荫环抱,空间广阔,环境优美。 首都体育馆是一九六六年六月一日动工,一九六八年十月正式交付使用。整个工程从设计、施工到材料、设备都是依靠我国的力量建造的,全部工程造价一千五百多万元。
北京首都体育馆设计者
首都体育馆设计者熊明 首都体育馆是上个世纪60年代建筑,此次奥运工程改扩建给首都体育馆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在比赛场地东西两侧增加12个观众包厢,在馆外东西两侧各设两部电梯,还改善了通风空调、广播音响等设施,可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此外,首体还减少了部分座席,增加了座席间的距离。据介绍,由于在申奥期间首体的座席曾进行过更换,出于节俭办奥运的考虑,此次改造观众坐席基本保持原貌。但是原本能容纳1.8万名观众的首体,最终只有1.75万个坐席。“此次首体奥运改造,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标准,对首体的座席间距进行了调整,减少了部分座席,增大了座席间距。”韩富士说。此外,为满足大型活动的需要,主席台的前半部是可活动的,可以自动升降。据了解,这些“活动”主席台全部收起后,可为体育馆扩大面积120平方米.
已将近40岁的首都体育馆,在此举办过多次国际大赛和大型活动后,进行了奥运工程改造。此次改扩建给首都体育馆增添了新的生命力,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主赛场,将为首都体育馆的历史上增加光辉的一页。
据首体改扩建项目部总工程师韩富士介绍,首都体育馆场馆改扩建面积为54707平方米,功能全部参照国际标准进行,充分体现了奥运精神的内涵。改造加固部分主要包括比赛馆、综合训练馆和赛时附属用房,新建部分主要是售票大厅、四个物品寄存处和注册中心等。
改造后的首都体育馆外观上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在东西两侧各增加了两部电梯和一部爬梯。其中,体育馆西侧增加的两部电梯为无障碍电梯,电梯全部采用盲文以及语体提示系统,升降过程中有语言提示,是“会讲话”的电梯。
首体改扩建项目部总工程师韩富士称,首体建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的国家建筑标准以及相关规范还比较不完善,不能适应现代建筑的需要。
“能容纳接
近2万名观众的首体馆,观众的疏散是个大问题,因此,此次改造新增了电梯和步行梯,以便观众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疏散。”韩富士说:“另外,功能用房也需要有上下的交通。最终人们看到了首体东西两侧的竖条状的玻璃幕墙内的电梯和爬梯。”
据中建一局五公司首体改扩建工程项目经理杨春林介绍说,为保持建筑外形和一些特殊部位的原貌,施工中采用了脚手架、大防护等措施,尽量避免与其接触。在对原结构梁板及混凝土墙开洞、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拆除上,为了避免对原建筑结构产生破坏,均采用无震动水钻方法进行切割,同时,为了达到无损拆除要求,在切割、拆除施工中,也全部选用取芯式金刚石钻孔机施工。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之一首都体育馆修建於哪一年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之一首都体育馆修建于1968年。首都体育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侧,于1968年建成,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属于综合性、多功能的体育馆,是北京重要的体育文化活动场所之一,拥有中国第一座人工室内冰场。
首都体育馆承办过1990年北京亚运会、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综合性国际大赛。
首都体育馆的建筑布局。
首都体育馆按功能分层布置,除比赛大厅外,还有三个练习馆和六个观众休息厅,观众主要从南、东、西三面室外台阶经二层休息厅进入比赛大厅。一层为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和贵宾用房。馆内还有广播、音响、电视转播、传真、计时记分、空调等设备。
体育馆比赛大厅是由21块活动地板组成的,每块活动地板长30米,宽3.5米。地板的下面是滑冰场,开动机器,地板就能往东、西两边撤走,并且一层层地下降,进到地板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