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途径(体育场地器材管理)

本文目录一览:

怎样对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及自然地理资源进行设计开发》

就目前学校的现状来看,现有的场地、器材和设施要满足全体学生的教学需要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就是按教育部有关中、小学校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录的要求配齐了的学校,也因经常几个或七、八个班同时上体育课,而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在开发现有场地、器材和设施的功能我认为首先是可以扩大使用范畴,尽量多的满足教学的需要。其次是从效益的角度分析、任何场地、设施和器材可以在发挥好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开发其它的功能,如用标枪、手榴弹、甚至篮、排、足球等作为各种曲线跑的标志,用小折垫、跨栏架等作为进行跨、钻、跳各种障碍的设施,用跳绳替代羽毛球、毽球乃至排球比赛网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本理念,就不能不对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的相应功能进行重新审视,努力使它们由主要为竞技体育服务转变成为学生健康服务。因此,突破它们原本为竞技运动服务的功能的规范要求,开发它们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服务的各种功能,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当务之急当然是设计开发现有器材、设施的功能,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使之更好地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和娱乐服务。同时尽可能的是自己动手制作些简单器材。

制作和开发现有场地、器材设施看起来简单,却寓于深刻的道理。在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导下自制器材的新思路,就是有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设计制作和开发场地、器材设施的意识,就是在创新精神指导下的实际行为。通过视觉反复检验不断改进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进程。师生共同去设计开发和制作,那更是好出多多,良好的教学氛围将不请自到。基于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努力开发,制作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

学校已有的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开发的确至关重要,利用和开发学校及周边自然资源为体育教学所用也不能忽视。如,城市学校组织的郊游,农村学校组织的参观市容,各地学校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开展的滑冰、滑沙、滑草、登山、爬坡,在海滩、丛林嬉戏等无不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在准备利用自然资源为体育教学所用时,我的认识是,要设计和组织好这类活动,首先要注意安全问题,为防意外;其次,教师对这些地形地貌一定要十分熟悉,事先要多次了解哪些地方存在隐患,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处理不了的反复叮嘱学生千万注意;第三、在生活中,教师一定要选取一个最有利于观察全局的位置,以便及时发现意外情况;第四、要教育学生爱护农作物,保护生态环境。总之,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只要设计组织得好,利用自然资源上体育课的效果与在校园内正规的操场上上体育课是不能比拟的。

自然资源应该是一种泛指,除了阳光、空气、水、雨、雪、风等自然气候现象及江河、海、树林、沙滩、草地等自然地理外,以及游乐场所、广场、公园等人工制造的环境,相对于校园运动场所,把这些统称为自然资源,无何不妥。只要在学校附近,即在课时允许的时间内完成活动和往返,不影响学校正常的作息时间,设计到这些环境中去组织体育与健康课会有独特的效果,学校应该予以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促进了对教育的投入,广大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学生和师生共同设计开发和利用现有场地、器材、设施及自然地理资源,不仅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还应该站在培养创新精神的适应新时期人才的高度去认识。

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体育学习的特点,配合进行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鼓励和提倡师生设计开发现有场地、器材和设施的功能,利于自然地理资源展开教学,应该从每一位师生做起,使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设计开发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利用自然地理资源展开教学活动,一定要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另外,不论是设计开发各类场地、设施、器材的功能,还是设计利用自然地理环境,都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场地的平整、卫生、防滑,设施和器材的牢固、稳定、规格适中等都是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自然地理资源的更是慎之又慎,必要时应对于能导致不安全的隐患进行人工改造成设置明显的标识,以求万无一失。

开发利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途径有哪些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推行,赋予了地方和学校更多的权利,有利于地方和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一直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局限于教材的修改、更新和引进上,使得大量鲜活的体育课程资源未被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结构单一,不能实现人力、物力、环境等因素的整体资源优势。因此,走出传统课程的狭隘视野,合理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存,使体育课程更加适合地方和学校的具体教学特点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区域空间、地域间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文化背景和教育传统存在很大差异。优秀的地域和民族文化滋养着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作为人类文化现象之一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既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巨大的地理空间内南北之差,东西之异,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传统体育文化。南方以水上运动见长,北方以冰雪运动见长,西北、内蒙、青藏高原则以骑马、射箭和摔跤见长,地域、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成为人们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的重要手段。这些多姿多彩的传统体育有较强的锻炼价值和教育功能,是宝贵的体育课程资源。多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显性课程资源受到重视,而缄默的课程资源则常常被忽视,这种缄默的课程资源往往具有特色与个性,更贴近我们周围的环境与生活。因此调整和改革体育课程结构,拓宽和丰富体育课程资源渠道,改革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使更多的课程资源成为学校体育的素材。

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体育教学大纲比较

大纲

标准

突破

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既有课程目标,有包括领域目标,从而使课程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操作性,避免了以往习惯的套话

内容框架

☆必修:基本运动、游泳、基本知识

田径、体操、武术

☆限选: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泳

☆任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现代科学的健身方法,新兴体育项目;必修内容的调高与拓宽;由学校置换的其他内容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课程标准突破了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这有助于开发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实现健康的目标

内容案例

☆跑:学生自我设计,以发展快速和耐力跑为主要手段的各种跑的练习;在40~60米的快速跑中跨过3~4个障碍或低栏;各种传接棒方法的不同距离的接力跑

☆跳跃:跨越式跳高或蹬踞式跳远或其他方式的跳高、跳远

☆投掷:用各种方法推、掷、抛实心球,提高定量的要求;原地或助跑投掷适当的投掷物;使用健身器发展各部位力量练习

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田径运动技能

课程标准不规定田径的具体教学内容,这个学校和教师留有选择的空间和发展的余地,学校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本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对田径项目进行教学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课程标准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一种目标管理,最重要的不是选择什么内容,而是所选择的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  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

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事物的总称。广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体育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体育学习内容的直接来源。具体来说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一)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体育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体育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达成体育课程目标的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不同的地域,可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不同,其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各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独特性,相应的体育课程资源各具特色;学校性质、规模、场地器材、传统以及体育教师素质的不同,学校和体育教师可以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自然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体能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可供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必然会千差万别。

2.潜在性

多种多样的体育课程资源为学校和体育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只有那些真正进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体育课程,能够与体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过程;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体育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开发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的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也包括了一定的开发。从这种意义上看,一切可能的体育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

3.多质性

同一体育课程资源对于体育课程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因而体育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的特点,如,学校附近的山,既可以用于体育课程中的体育锻炼,也可以用于劳动技术教育中的植树绿化;既可以在艺术教育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在生物课中用来调查动植物的种类。又如跳绳既提高有氧耐力和弹跳力,也可以用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还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等。体育课程资源的多质性,要求体育教师慧眼识珠,善于挖掘体育课程资源的多种利用价值。

(二)体育课程资源分类

根据来源分类

1.校内体育课程资源

校内体育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运动场所和设施,如运动场、体育馆、图书馆等;校内体育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特别是体育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等;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体育比赛、夏令营、冬令营等。校内体育课程资源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

2.校外体育课程资源

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社区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广场等都是宝贵的体育课程资源;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体育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体育馆、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价值观

念、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与体育课程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不可或缺的社会体育课程资源。学生家庭的体育器材、设备、体育图书、报刊、网络等也是不可忽视的体育课程资源。

根据存在方式分类

1.显性体育课程资源

显性体育课程资源一般为物质形态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体育教材、体育场地、器材、设备、体育运动项目、自然和社会资源中的实物等。作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显性体育课程资源可以直接成为体育教学的便捷手段或内容,相对易于开发与利用。

2.隐性体育课程资源

隐性体育课程资源一般为精神形态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体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体育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体育风气、家庭的体育氛围、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与显性体育课程资源不同,隐性体育课程资源的作用方式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它们不能构成体育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它们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根据功能特点分类

1.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

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属于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其特点是作用于体育课程,并且能够成为体育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2.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

直接决定体育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属于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其特点是作用于体育课程却并不是形成体育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当然,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与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现实中的许多  体育课程资源如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人力和环境  等,往往既包含着体育课程的素材,也包含着体育课程的条件。

根据形态分类

1.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主要包括竞技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等。

2.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资源。

3.体育课程人力资源。

4.其他体育课程资源。

三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                                                    

(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

1.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意义

竞技运动是一种具有竞争性、挑战性、规则性、不确定性和娱乐性的身体活动,其中,竞争性和娱乐性最为突出。竞技运动具有教育、娱乐、政治等多种功能,通常表现出以下特征:竞争竞赛、休闲消遣、娱乐观赏、荣誉自尊、挑战自我、悬念刺激、自我显示、精神激励、情绪宣泄等。

学校的体育课程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需求、体育课程目标、办学条件、学生体育基础等诸多因素,特别是要按照增强体能、增进健康的课程目标要求,对竞技运动进行科学的选择、引进和必要的加工改造,或进行有针对性的重新设计,使其转化为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受到广大学生喜爱的,能让学生基本学会以及能收到多种效益的体育教材内容,成为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提高素质的体育手段。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适当掌握那些最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为终身从事体育健身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基本方法

在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具体操作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遵循体育规律和健身原理,在充分研究竞技运动项目的教育性、教师的可操作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基础上,从运动的方向、形式、路线、距离、顺序、节奏、规格、场地、器材、规则要求、参加人数等运动学、动力学及文化学特征方面,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成为确实有健身价值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材。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通常要辅以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环节优化,才能确保实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其基本方法为:其一,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既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其二,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使其能适应广大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其三,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健身需求;其四,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和转换竞技运动特点,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更多的考虑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

现有运动项目资源十分丰富,在开发时为了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各地、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加强对运动项目的改造工作,这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这里所说的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

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要用整体健康观对运动项目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应当有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利于增进学生“身、心、社”的整体健康,有利于发展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修改内容:去掉不适合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发展的、复杂的内容,弱化竞技成分,淡化终结性的“达标”评价内容,不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降低难度要求:降低运动难度、动作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调整器械规格,改变器械功能等。

(3)简化技战术:降低需要经过较为系统的训练和较高体能和技术水平才能完成的战术,保留简单的基本技战术。

(4)改造场地器材:使场地器材适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案例1

“大家都来扣篮”

1.活动目的

提高投篮技术,发展体能,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 活动准备

用呼啦圈代替篮圈,用钢丝绳将大小不一的呼啦圈固定在高度不同的空中,改变“篮筐”的直径与高度。

3. 活动方法

(1) 随机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高度合适的篮圈进行投篮练习,自由体会投篮的动作技术

(2)学生选择合适的篮圈尝试扣篮动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评析:篮球运动是初中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由于受竞技运动的影响,许多学校的篮球场地都是标准比赛场地,3.05米篮圈的高度令女生和篮球技能基础较差的学生望而生畏,因而大大降低了对篮球活动的兴趣。而采用呼啦圈代替篮圈,降低动作学习的难度,使学生都能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练习的位置,既提高了动作的技术,又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励了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了学习篮球的兴趣。

案例2

护球与抢球

活动目的

发展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运球技术和控球能力,通过基本技术的练习,培养对抗意识及对篮球的兴趣

2. 活动准备

篮球若干个,篮球场或空地

3. 活动方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两人,一人持球,另一人徒手。比赛开始,教师发出口令后,在规定的区域内,持球者一边不停的运球,并利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球使对方抢不到。徒手者千方百计争抢对方的球,如球被抢,则双方交换。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计算抢到球的次数多的为胜。

4. 活动规则

(1)运球必须超过本人膝关节的高度,要用手指、手腕灵活的拍击球,禁止用手掌心拍球;

(2)球被防守一方抢到手才算得分,如只拍到球不能得分。

5. 教学建议

此活动项目,也可采用足球进行运球与抢球的基本技术练习

评析:此项游戏可不受场地的限制,可利用篮球运球基本技术的练习,开发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集运动、娱乐和竞争与一体,既提高了篮球的基本技术、发展了体能,又使学生能够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体验到篮球运动带来的愉悦。

3.民族和民间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地域性,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维吾尔族的舞蹈、朝鲜族的荡秋千、白族的跳山羊、锡伯族的射箭、京族的跳竹竿、侗族的抢花炮、壮族的抛绣球、苗族的爬坡杆、瑶族的打猎、南方的龙舟竞渡、大漠的赛驼、山地的竞技、草原的骑射、丛林的射弩等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具有民族特色,这有助于各校形成特色,也使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多内容,选择和应用时,要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环境因素、学生情况等进行选择,也可以对一些内容进行改造,使他们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经过改造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大体分为几类:

(1)以嬉戏娱乐为主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以闲暇消遣、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

(2)以竞赛为主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既有游戏娱乐的部分,又有竞赛的内容,是一种以竞赛体力、技巧、技能为内容的娱乐体育活动;

(3)配合节庆习俗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传统庆典活动,构成了一种寓意深刻的、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在文化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选择比较适合学生开展的民族民间传统项目,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反应等体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民族自尊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案例3

“石头 、剪刀 、布”与武术“五步拳”

1.      教学目的

利用民间的游戏“石头 、剪刀 、布”进行武术----五步拳的教学,把健身与娱乐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练习武术的积极性,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2.      教学内容

(1)         游戏---“石头、剪刀、布”

(2)         武术---五步拳

3.      教学程序

(1)         游戏导入。先让学生玩熟悉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然后告诉学生新玩法:变换姿势、揉和武术动作。

(2)         指导学生玩新游戏:“石头”----并步抱拳、“剪刀”---弹踢冲拳、“布”----马步架打。

(3)         启发学生将手型与步型结合起来,自主创编组合动作并连贯起来练习,逐步形成小套路---五步拳

评析:“石头、剪刀、布”是我国民间的一种猜拳游戏,可以说是老少皆会。武术是我国民间体育的瑰宝,但在教学中比较枯燥无味,而把这种游戏结合进来教学,则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而且使娱乐与健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对我国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一种很好地改造与创新。

案例4

有趣的“打陀螺”

1. 活动目的

通过“打陀螺”运动,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发展上肢力量,掌握打陀螺的技巧和娱乐方法,培养练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1.      活动准备

陀螺、绳鞭若干

2.      活动方法

每人一个陀螺和一根绳鞭。首先将鞭子缠绕在陀螺上(缠两、三圈),然后将陀螺放在地上,用力抽拉鞭子,使陀螺在地上旋转,接着用鞭子不断地抽打陀螺,使它不停地旋转,以转动时间的长短决定胜负。

3.      教学建议

(1)         先要学会制作陀螺的方法。找一个长5~6厘米、直径为4厘米的小木柱,将其一端削成圆锥形,在锥顶插进一根1厘米长的铁钉,其尖端外露2毫米。鞭和鞭杆各长40~50厘米为宜。

(2)         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尽快掌握做好的抽法

(3)         此活动适于在水泥地上进行,要注意安全。

评析:打陀螺是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游戏活动,深受初中同学喜欢。活动时既不受场地、器材及人数的限制,易于开展,又集运动与娱乐为一体,游戏性和竞争性较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均有良好的效果。

4.新兴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体育的蓬勃开展,新兴的运动项目层出不穷,许多的新兴运动项目既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新兴运动项目可以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使其成为学生喜欢的内容。

(1)郊游、远足、野营等野外活动:郊游是指从城镇到郊外去游玩,地点可以是风景地和公园,交通方式可以多样,如骑自行车郊游等。远足是指以步行的方式到野外去游览。野营与前两者的不同点是要在野外宿营。

(2)体育舞蹈、健美操:体育舞蹈是融体育与舞蹈为一体的新兴运动项目,是体育与舞蹈的叠加,是舞蹈的运动化,也是运动的舞蹈化,国际上把它称为国际标准舞。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操化动作,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通过徒手和使用健身器械的身体练习,达到健身、健美、健心的一种新兴体育项目。在选择和开发这些项目时,需要对动作进行设计,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到简单、大方、美

观、健康、活泼、参与性强。

(3)旅游登山:旅游登山是一种新兴运动项目,它是青少年喜爱的一项活动,既能发展手臂、腿部力量,培养学生攀登高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耐力和御寒能力,又能培养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旅游登山包括一般登山活动、登山夏令营、登山比赛等。登山前应做好充分准备,考察和选好攀登对象、路线、山峰的高度、路线的长短、坡度等,这些都要与学生的年龄、体力相适应。在登山过程中,还可以搞一些科学考察和文娱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和学习科学知识。

(4)攀岩:攀岩是一项不用攀登工具、仅靠手脚和身体的平衡,攀登陡峭岩壁或人造岩墙的新兴运动项目,它集健身、娱乐、竞赛于一体,既要求学生具有勇敢顽强、坚忍不拔、拼搏进取的精神,又需要良好的握力、腿部力量、柔韧性、协调性、节奏感及攀岩技巧。攀岩运动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博大的胸怀,还能体验到挑战自我、实现自我所带来的刺激、愉悦和成就感。攀岩活动前应介绍攀爬方法,检查安全装置。不同地域和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选择攀岩地点,也可以设计难度较低的人造攀岩墙等。

案例5

校园简易保龄球

1.   活动目的

锻炼肌肉耐力和灵敏性,提高控制球的能力,感受大保龄球的乐趣。

2. 活动准备

实心球8个,手榴弹若干,在田径跑道上画一条投掷线,距投掷线15米处各放6枚手榴弹

3. 活动方法

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8组,成纵队站在投掷线后,轮流将实心球滚动向手榴弹,然后跑上前将将击倒的手榴弹摆好,并将球捡回,交给下一人,依次进行。采用保龄球的比赛规则和计分方法,最后评出得分最多的个人和小组。

4. 活动规则

(1)练习“保龄球”时不能踩线;

(2)必须采用地滚球投掷,不能上抛球,应注意安全。

5. 教学建议

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手榴弹的个数及人手一个实心球,以增强活动的兴趣性及有效利用时间。

评析:保龄球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趣味性和健身性,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但开展这项运动所需的场馆与设备绝大多数学校都不可能具备,因此,利用实心球和手榴弹来代替保龄球进行活动,是对新兴运动项目的一个很好的引用与改造的方法,既满足了学生进行保龄球运动项目的一个很好的引用与改造的方法,既满足了学生进行保龄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又发展了身体素质,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喜欢此项运动。

如何加强和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利用

体育新课程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其表现出的与传统学科课程不同的课程特点。近年来体育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有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良好发展。但是,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造成此种局面的首要原因是体育设施和器材的简陋与缺乏。众所周知,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体育设施和器材的简陋与缺乏,给实施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学生也不喜欢上这样的体育课 体育器材的缺少,使学生没有新鲜感而失去对体育的兴趣,这就给体育老师提出了一个难题: (一)开发和利用社区体育资源 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结合当地大实际情况。对于处于中小学读书的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因为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般是比较落后的,不能给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好的基础条件,这时候社区的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显得犹为重要。比如开发有关棋类的一系列活动,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成长;开发有关社区体育场馆,可以培养孩子参与锻炼的习惯;开发一些收割庄稼,采摘茶叶,水果的比赛,可以培养孩子不怕苦,不怕累,敢于争先,勇于奋斗的精神;等。 (二)开发新型体育课程资源 1.提倡学生从身边找器材 学生身边的材料比较丰富,报纸、可乐瓶、绳子等,都是可用器材。比如,用废旧轮胎作为秋千的底座;用废旧的铁丝做成滚动铁环;用废旧的胶带和报纸做成纸足球;用破旧的布条做成沙包;用一些饮料瓶做成保龄球的倒瓶;用废旧硬纸板做成风车和飞机;用竹条作成弓箭;树枝做成弹弓;木块做成“棱板”;扁担做成担架等等。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应该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努力开发体育器材资源。 2、加强运动场馆建设和器材配备学校应高度重视体育运动场馆的建设,配备必要的运动器材和仪器,并且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运动场馆管理体制,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场地和场馆进行检查和督促,杜绝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使体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3、努力挖掘与乡土资源相结合的新兴项目。结合当地农村生活习惯,挖掘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新兴体育项目。比如说,地处山区的学校可以经常开展定向越野活动,也可以开展野外生存挑战项目; (三)挖掘体育教材中的课程资源 1因地制宜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短缺的实际情况,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可采用分组轮换教学法。 2课表优先安排体育课,发挥场地器材最大功效。要想真正发挥场地器材的作用,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动起来,学校在安排课程表时就需要优先安排体育课,这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尽可能避免多个班级在操场上拥挤上课的现象。这样,上体育课时操场拥挤的状况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还可以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学生也能真正动起来了

  • 评论列表:
  •  语酌怯朲
     发布于 2022-09-04 09:37:43  回复该评论
  • 1)以嬉戏娱乐为主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以闲暇消遣、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2)以竞赛为主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既有游戏娱乐的部分,又有竞赛的内容,是一种以竞赛体力、技巧、技能为内容的娱乐体育活动
  •  瑰颈酒奴
     发布于 2022-09-04 02:35:33  回复该评论
  • 计到这些环境中去组织体育与健康课会有独特的效果,学校应该予以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促进了对教育的投入,广大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学生和师生共同设计开发和利
  •  俗野诤友
     发布于 2022-09-04 10:06:06  回复该评论
  • 入,广大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学生和师生共同设计开发和利用现有场地、器材、设施及自然地理资源,不仅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还应该站在培养创新精神的适应新时期人才的高度去认识。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要充
  •  鸠骨辙弃
     发布于 2022-09-04 08:29:53  回复该评论
  • 技、草原的骑射、丛林的射弩等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具有民族特色,这有助于各校形成特色,也使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多内容,选择和应用时,要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环境因素、学生情况等进行选择,也可以对一些内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