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京津冀体育产业投资机会(体育产业链发展趋势)

本文目录一览:

中央投资万亿体育产业什么时候开始

目前已有19个省市制定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26个省市制定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或将体育产业纳入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11个省市成立了省级体育产业协会或产业集团。

一场体育产业的掘金盛宴似乎已开始。

努力做到

在本报记者的采访中,46号文是被提及最多的,该文是去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14年第46号文件),该文件的发布之所以备受关注,首先其是一次“高规格”发布。

“该文件是去年年初,国务院向国内外经济机构、经济学家来咨询,就是中国经济下行里面还有哪些行业未来不仅不会过剩。最后出乎国务院领导意料之外,大家共同都提到了体育产业。”参与起草该文件的一专家表示。

最终,由发改委牵头,国家体育总局配合来成立了调研与起草文件班子,人员包括发改委社会司、体育总局经济司以及一些几个长期研究体育产业的学者。

46号文件出台背后是基于全国6个省市进行了实地调研、三个专题报告以及25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情况,最后经过反复论证修改讨论后,才在去年10月发布。

“与其他产业发展一样,体育产业发展一定不是体育部门的事,这种‘高规格’对于投资者是一种巨大的信心,这不仅仅一个产业本身自然成长发展的问题,也是经济结构转型下必然的发展趋势。”王辉认为。

46号文另一大特点则是赋予了中国体育产业化巨大的想象空间,《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

“目前,中国体育消费是欧美的30分之一,未来10年,到2025年,我国的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前5年按15%增速来推,后5年按10%来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鲍明晓称。

5万亿只是一个保守估算。

本月28日,在南京举行的一体育论坛上表示,相关研究学者表示,中国体育产业2025年达到5万亿的规模并不算多,当然前提“如果有可能做得更好”,5万亿甚至能够做到10万亿。

背后的逻辑有两点,一是到2025年,中国的GDP至少达到120万亿时,健康产业到2020年就将达25万亿,

5万亿的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间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失衡。

二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如用移动互联网把社会体育爱好者联络到一起,用APP移动客户端把潜在的运动人口调动起来,用互联网来改造传统的体育产业前景广阔,如此,5万亿只是一个“底线”。

各地热情高涨

但体育产业光有一个顶层设计还不够,还需要中层设计和基层设计相配套,体育产业的商机在于顶层设计、中层传导和基层落实的联动。

体育产业自身发展中,核心是两块,一是“转播权”,二是“深化体制改革”。

这两点的改革方向在今年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已有明确,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第一大体育项目改革则已启动。

在顶层设计与相关政策的力推下,地方体育管理层也开始了“行动”。

目前已有19个省市制定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26个省市制定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或将体育产业纳入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11个省市成立了省级体育产业协会或产业集团。

比如北京,近期就召开了北京市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管理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抓紧研究制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冬季体育项目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2年)》;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不仅如此,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体育部门已签署《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议定书》。

根据议定书合作内容,三地将在共同打造体育服务业重点项目、联合申报国家级区域体育产业重点示范项目、成立京津冀体育产业协会、联合申办和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建立京津冀体育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六个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互补发展、联动发展。

长三角地区也不“示弱”,则发布了《体育蓝皮书·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显示,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体育产业增加值总量已破千亿元,目前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

江苏201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为626.11亿元,浙江2012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279.29亿元,上海2011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为112.42亿元,三省市体育产业GDP占比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

珠三角虽没有“联合行动”,但该地区一直是中国体育产业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不仅是中国体育产业中占据70%比重的服务业的重要生产之地(比如体育用品),而且也是投资“体育内容产业”热度较高的地区,尤其是对三大球(足球、篮球、网球),珠三角民营企业参与度很深,高峰时期,单是篮球俱乐部,就有近十家企业参与。

管理者应向服务市场转型

“整体而言,可以说是全国各地区都很关注,我们不能说,哪个地方好,但就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是,当地的消费如何?地理环境如何?基础设施如何?就我们所接触的项目中,一个现实问题是,大家热情很高,但究竟怎么搞,还是不是很清晰,大家都需要改变,管理者也需要转变思维模式。”王辉表示。

用鲍明晓的话说,“过去发展体育,政府独轮驱动,未来改成四轮驱动,政府、社会、市场、公民个人一起推动体育发展,这叫改机制。”

事实上,本报记者在梳理一些地区加快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的相关措施时,发现相关提法中,除了”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一批复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外,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引导发展户外营地等措施同样也是核心内容。

这些改革发展的内容背后无疑透露着两个信号,一是体育内容产业本身未来会发生变化,二是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粘稠度会越来越频繁。

体育产业在国外为生活方式产业,生活方式产业他就是体育产业他必须要和相关行业要融合发展,比如说体育产业要和健康医疗、卫生养老、旅游业关联度都很高,比如,欧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里面50%都是体育内容,中国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势必要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

所有这些都需要打破现在体育系统相对封闭概念,要破局域网向移动互联网转,除此之外,无论国家体育总局还是地方总局也要从围绕几个赛事转向围绕老百姓参与体育需求、观赏性体育需求转。

“无论是管理者的自上而下改革,还是消费者的自下而上需求,无论是5万亿的实现,还是冲击10万亿,都需要所有参与者有突破与变革的准备与决心,才能够实现这一切。”王辉认为。

冬奥会将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北京冬奥会在北京正式开幕,这不仅是彰显我国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也会给我国带来很多的发展效益。

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不菲的经济效益,像本次比赛的直播收入、纪念品的出售,以及观众门票收入,都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帮助。其次为了备战本次冬奥会,我们会修建非常多的基础设施,搭配我们的场馆进行使用,这为我国提供了非常多的工作岗位,并且能够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还为我们吸引了很多企业的投资,促进了经济正增长。许多运动员来到了我国进行比赛,也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北京参观,带动了很多周边行业的发展,比如旅游业、餐饮行业等等。

本次冬奥会还会带动城市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大有裨益。本次冬奥会的举办地在北京,它就可以带动整个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发展是目前国际城市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不同城市之间的协同配合,能比单个城市独自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效益。城市圈的发展还会与交通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比如本次张家口和延庆地区也会承办一些冬奥会的雪上项目,因此这三地之间的交通就会进一步发展。之前延庆地区就因为多山而导致交通不变,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借由本次冬奥会的契机大力发展交通业之后,这些地区的经济也能够得到进一步腾飞。

除了经济效益,本次冬奥会还特别注重生态效益的发展。我国近年来一直秉持着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这种理念也将贯彻在本次冬奥会和承办冬奥会地区的发展当中,比如我们会特别注重新能源、新材料的建设和发展,减少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扰。

未来十年中国5万亿体育产业的机会在哪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预计在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总值将达到5万亿。这也意味着,未来十年将成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黄金时期。

我们国家的体育产业,最近统计占GDP的0.63%,美国大概是3%,数据可能有点出入。到5万亿是什么规模?占GDP1.30%,比起美国的3还差1.70%。所以大家注意一下,体育界的人就从来没有人敢提体育产业是我们的支柱产业。但是我想在座的有这么多体育投资界的大咖在里面,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个雄心。哪怕到不了2025年,能不能到2030年,2040年把我们的 体育产业做成支柱产业。也就是说不仅是1.30%的拉动GDP,可能是到3%,4%。

未来十年体育产业的机会有如下几个:

1、更多的资本,更多的公司,将投身于青少年普及工作,培育潜在的体育消费者,类似于NBA在中国的普及。斯特恩拿着录像到央视,为了让中央电视台免费播NBA,培养了很多青少年慢慢看,孩子长大了,又会带着他们的孩子看NBA,我觉得体育产业还是要从青少年中来普及,一个是培养他们体育的兴趣,

2、培养从小体育的消费习惯。我想体育国际化的程度,我们在讲体育产业的时候,还要重视文化的特征。体育产业跟其他的产业不一样,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足球俱乐部亏损了,还是办俱乐部,因为纯粹不是一个产业,是有文化的东西在里面。大家觉得搞足球有尊严,有地位,这种来支撑他们,哪怕赔一点钱,哪怕不赚钱,也要搞足球俱乐部。还有发展体育产业的一些文化特征还是要重视,现在都叫IP,IP有的时候可以从国外买,更多是要培养符合我们文化体征的一些IP。

3、有一些不一定走国际化道路,足球和篮球要跟国际接轨,美国的橄榄球就是美国一个国家,现在是他们第一大联赛,超级碗单赛是吸金最厉害的。有些项目不一定全球普及,不一定让全世界喜欢,有几个国家喜欢,就能足够支撑出一个体育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IP。

4、体育消费市场有一定的特殊性,有一定的封闭性,就是在体育组织的话语权,在座其他搞金融的,搞IT,搞汽车的,一到体育产业,做着做着会发现会受很多的限制,因为国际体育组织垄断非常厉害,搞体育产业做大了,跟国际体育组织话语权的争夺,也非常重要。

体育产业发展前景

产业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在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下,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明确了各个阶段体育产业发展目标,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元;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经达到2.66万亿元。

2019年,我国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国家体育总局与财政部将设立中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多项政策利好我国体育产业。在赛事外交上,我国成功举办首次男蓝世界杯和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我国国女排蝉联世界杯冠军等。因此,前瞻推测,2019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经突破3万亿元,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

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此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也正在逐渐优化,我国体育产业以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为主。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体育服务业的发展,2015-2019年,我国体育服务业总规模逐年攀升,且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比重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8年其规模比重达到47.9%;而体育用品及相关产业制造的总规模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比重逐渐下降,2018年为49.7%,与体育服务业的差距逐渐缩小。

从行业增加值也可看到,自2016年起,我国体育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经超过体育用品及相关产业制造的增加值比重。2018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经是体育用品及相关产业制造的增加值比重的两倍左右。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天津全运会能为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带来机遇吗?

第十三届全运会正在天津精彩地进行,记者采访了解到,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改革的本届全运会,不仅契合国家体育发展规划,更因举办地在天津而成为助力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古有纵横往来繁华穿行的《潞河督运图》,今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蓝图”,27日“十三运”开幕式文体展演中的这句解说词,道出了天津和所在区域古往今来的重要性。毗邻首都北京,背靠河北腹地,天津的兴起、发展和成为中国近代体育摇篮,都离不开独特的区位优势,今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天津举办全运会也对整个区域意义非凡。

展示协作成果的平台

蓝天白云常在,街道整齐干净,地铁四通八达,高铁网络不断织密……这是很多人在本届全运会期间对天津的第一印象,这里既凝结着天津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整个区域的协作。

“天津将借全运会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成果。”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说。

今年,上半年,天津引进京冀投资项目2061个,到位资金1255.62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5.5%,其中引进北京项目772个,到位资金1088.38亿元,增长23.0%。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中,来自北京与河北的货物比重达到30.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特别是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全运会不单是体育赛事,而是一个提供更多交流、合作和展示机会的大平台。”河北省体育局副局长李东奇认为,本届全运会为京津冀带来的机遇将远超体育本身。

促进协同发展的平台

“天津今年举办第十三届全运会,2019年将举办第十届全国残运会和第七届特奥会,2022年,北京、河北还将迎来冬季奥运会,这些重大赛事在京津冀接连举办,给三地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说。

在本届全运会开幕之前,一个已经完成的正式比赛项目引发了各界关注——轮滑冰球,这个项目是国家体育总局为备战2022年冬奥会而在本届全运会上专门增设的项目。在我国,冰雪项目的传统强省都在东北地区,而本届全运会轮滑冰球中,天津队夺得女子金牌,北京队夺得男子银牌,河北队夺得男子铜牌,京津冀可谓战绩不俗。

河北男子轮滑冰球队领队兼主教练于伟华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冬奥会即将在京津冀地区举办营造的氛围和三地体育的协同发展分不开。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现在,在京津冀地区,冰雪项目已然成为不少市民经常选择的体育运动。今年春节7天假期,仅天津蓟州区盘山、玉龙、蓟洲国际和毛家峪印象滑雪圣地等四大滑雪场就接待游客1.6万人次,收入170万元。

2016年底,京津冀三地体育局签署《深入推进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议定书》,就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以及密切相互沟通联系等四方面深入加强交流合作描绘了蓝图。天津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欣在全运会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京津冀体育发展圈已初步形成。

引领全民健身的平台

取消金牌榜排位、专门设立19个项目的群众比赛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是本届全运会的最大亮点,契合全民建设的国家战略,也让京津冀区域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示范平台。

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学才说,本届全运会的改革,把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相结合、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相融合,将有效推动京津冀加快体育市场一体化进程,形成互利共赢新格局。

“以群众比赛首次进入全运会这一改革为契机,北京积极开展了京津冀足球、轮滑等项目比赛,结合‘我要上全运’的主题进行了全市范围的选拔活动,通过这些选拔活动,有力助推了市民、群众的全民健身热情。”孙学才说。

据张欣介绍,天津目前已建有各类体育场地2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5平方米,现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5000余个、社会体育指导员3万余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2%,国民体质合格达到93%。

此外,本届全运会比赛场馆建设也充分与高校教学、体育训练、全民健身活动及体育产业发展相结合,并于赛后全部向社会开放。河北省体育局副局长何文革表示,以本届全运会为契机,京津冀三地将充分整合、共享体育资源,推动群众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 评论列表:
  •  泪灼颇倔
     发布于 2022-09-02 02:00:09  回复该评论
  • 破3万亿元,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此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也正在逐渐优化,我国体育产业以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为主。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体育服务业的发展,2015-2019年,我国体育服务业总规模逐年攀升,且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比重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