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体育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是什么学学士?
体育专业属于教育学学士学位。
教育部下达新版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启用。
新设置的13个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军事学。其中艺术学是首次设立。原来归于“文学学士”的表演、音乐、舞蹈艺术专业划归于“艺术学士”。
要说穿学士服的话,得穿粉领的。
垂布按文(含文、法、哲、史、教)——粉色;
理(含经、管、理)——灰色;
工——黄色;
农——绿色;
医——白色;
军事——红色。
体育专业的学士学位属于什么分类的学位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相近专业: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体育教育专业属于什么学士学位
体育教育专业属于教育学学士。
部分高校按照以下放下培养:保健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旅游、体育舞蹈、体育新闻、职教师资、体育经营与管理
专业主要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一专多能”的运动技能;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具有体育科研、教学、管理和咨询能力,能够胜任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工作的综合型体育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等理论课程,以及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民族民间体育类等运动技术课程。报考该专业的学生需参加高考和各省、市、自治区组织的体育加试。
体育教育是本科还是专科?
有本科,有专科。体育单招院校一般为本科大学,单招专业基本上也都是本科专业,但具体也应以当年招生简章和计划为准。
专业定义
体育教育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教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学位。
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较系统的教育心理科学、体育生物科学、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全面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并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毕业后能够胜任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体育部门的管理和科研工作。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教育专业受传统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的影响走过了全面学习苏联的体育教育到逐步结合中国实际摸索社会主义的体育教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以培养中等学校体育师资为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模式
培养目标
体育学类本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掌握体育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能够从事群众体育事业、竞技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训练水平和竞赛管理、组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工作。
各高校应在基本培养目标和分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办学特色,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制定合适的、细化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必要且有效的定期评价机制,适时调整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
培养规格
学制、学分与学位
一般为4年。实施学分制的学校,根据学分获取情况,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者延迟毕业,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6年。总学分为140-170学分。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基本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敬业精神、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逍德规范;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神的自觉意识;具有强健的体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专业素质
掌握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体育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能够运用体育学的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各种实际问题;了解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相关领域工作所需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从业资格。
能力要求
获取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能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研究和解央体育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未来工作所需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
富有创新精神,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具备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具备创业认知能力、专业职业能力、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具有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联系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就体育教育专业而言,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做到分类实施、有的放矢。体育教育专业可相对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社会服务能力
具有公共服务意识和公益精神,具备社会服务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能够从事与体育有关的社会服务工作。各高校根据自身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上述培养规格的基础上,可以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由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构成。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的必修课程,以及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彰显学校特色而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必修课程的设置,应在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的基础上,由各高校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学分。公共选修课程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相关课程,由各高校结合实际自主开设,不少于3门、6学分。
人才需求
该专业未来人才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也是全民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科学的体育教育体系对他们身心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就业方向
专业就业区域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分布较为均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渠道更多样化。毕业生未来可在各省市中小学、社区体育指导部门、企事业工会部门、运动健身俱乐部等从事相关工作。
考研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可报考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