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第一位中央电视新闻主持人是谁?
- 2、新闻联播是什么啊?
- 3、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晚几点播出?
- 4、《1984年央视春晚》堪称经典,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届春晚
- 5、物理老师演示纸杯留声机走红是怎么回事?
第一位中央电视新闻主持人是谁?
第一位中央电视新闻主持人是沈力.
详细:
沈力,女,1933年生,原名沈立环,江苏苏州人。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又是第一位电视主持人,也被称为“电视播音主持的‘第一滴水’”。现任中国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参考资料:
新闻联播是什么啊?
新闻联播是指一种电视或广播新闻节目形式,即各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同时联合播出的新闻节目。如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河北电视台《河北新闻联播》、山西电视台《山西新闻联播》、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新闻联播》、吉林电视台《吉林新闻联播》、黑龙江电视台《全省新闻联播》、浙江电视台《浙江新闻联播》、安徽电视台《安徽新闻联播》、江西电视台《江西新闻联播》、山东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河南电视台《河南新闻联播》、湖北电视台《湖北新闻联播》、湖南电视台《湖南新闻联播》、重庆电视台《重庆新闻联播》、贵州电视台《贵州新闻联播》、西藏电视台《西藏新闻联播》、陕西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青海电视台《青海新闻联播》、新疆电视台《新疆新闻联播》、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联播》等等。当中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影响力最为广泛。
新闻联播节目播出时长为30分钟,但是如果当天发生的事件与中国关系重大,或是在中国发生突发事件时,则会加长时间。加长的时间会根据事件的大小和性质做出调整。过去,央视技术水平不够,不能24小时播出。只能从每晚6:55开始,国歌和节目预告之后,倒计时5秒推出《新闻联播》。也就是说《新闻联播》是打头炮的重点节目。播报日期,也表明它是每天第一个跟观众见面的栏目。当然,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概念了。
自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节目宗旨“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但新闻先后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国家领导人的排名先后而定的。其大致内容按播出顺序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外交、访问、会议以及视察活动,中共中央或中央政府开的某项会议,思想教育类短片,简讯(中国境内各个领域的进步,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风采),最后是时长通常不超过五分钟的国际新闻和体育新闻等。
在中国大陆,境外媒体、甚至地方电视台的采访皆有一定限制(例如灾难事故、军事演习等),而央视在此一般没有限制(与新华社同一级别),故《新闻联播》亦变相成为某些重要新闻片段公开发布的唯一途径。各大新闻媒体在无可选择下只能引用其片段和文字等。有些地方台甚至只引用央视的片段播放国际新闻。
另外,此新闻节目在形式上与主播风格、片头音乐上皆甚少变化,主播之一的罗京曾介绍说,主持人剪头发得台长批准。当中变化较显著的只有片头动画由中国书法字随着台徽的两次演变成电脑制作的动画片头。
全国地方电视台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曾经中断,发生在2005年1月7日,中断原因是直播南亚海啸筹款节目《爱心无国界演艺界大汇演》。
其他国家例如日本各大电视联播网(如日本放送协会在晨午晚间的全国联播新闻),美国各大电视联播网都有类似新闻联播的栏目。
[编辑本段]◆ 播出时间
节目于1978年1月1日启播,现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1套)、新闻频道19:00首播;新闻频道21:00、中文国际频道(4套)01:00重播。(北京时间)
[编辑本段]◆《新闻联播》栏目定位
百姓们说:“这里有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衣食住行。”
干部们说:“这里有百姓的苦乐冷暖,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新闻联播》与中南海有最迅捷的通道,是国家级电视新闻发布机构。CCTV-4的徐俐同志指出,《新闻联播》对于一则消息的论述,代表着中央对它的表态和“定调”。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并跃升为世界上观众最多的新闻节目。
《新闻联播》拥有遍布世界的优秀记者,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是国内外大事的真实记录者;通过国际广播转播、央视国际频道重播、网络视频、台港澳媒体收录,备受全球瞩目。
《新闻联播》是“专题纪录”领域的开路者。新闻中心梁晓涛主任说:“不仅关注新闻事件,还更重视新闻价值。原来教科书上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情’,可能不太全面。(比如美国‘水门事件’发布的时候,就不是新近的。)还有就是,我们说新闻是一连串的事件,而不是单纯的点。”
《新闻联播》注重规范、客观,坚决不走“说新闻”的娱乐路线,也不说“我们来看下一条消息”之类的“废话”。
[编辑本段]◆《新闻联播》发展历史
1976年党的生日那天,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向微波干线沿线的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播出时间10~15分钟,只有外景片,没有播音间的口播。早期《新闻联播》的地方新闻,大都是通过班机或火车送到北京,加上洗印、编录,快则一周,慢则半月才能跟观众见面。
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58年中央电视台建台伊始,新闻栏目就承担起“新闻立台”的责任。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她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新闻联播》创办当年的12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历史的巧合,使《新闻联播》肩负起记录时代变迁的重任。因此她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忠实的记录者。
《新闻联播》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无所不包,它以客观、生动、丰富的纪实手段记录了中华大地30年来每一天发生的变化。因此她是一部最真实的历史教科书。
从党的总书记,到普通党员;从耄耋老人,到少年儿童;从白领阶层,到蓝领职工……都是她的忠实观众。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同一时空下,情系祖国的振兴,关注民族的未来。因此她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1979年9月1日起,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新华社每天专门为它编发5分钟国际简讯;加播英美合资的“合众独立电视新闻社”外景片;并从香港收录新闻,航寄北京。
1980年劳动节起,《国际新闻》保留栏目名称并入《新闻联播》。后来,《新闻联播》改进编排,不再把口播国际新闻与国际新闻外景片分开,《国际新闻》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巩固了《新闻联播》的龙头地位。此间,地方台新闻由航送改为微波干线传送,《新闻联播》播出时间增至30分钟。
1981年春天举行的青岛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这使她在短时期内拥有了最庞大的记者队伍,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全新的管理理念、杰出的人才队伍、务实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了《新闻联播》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电视新闻事业不断进步。因此她是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创新的领军者。
从1982年报道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开始,中央把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前至《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从此,不论国际新闻还是国内新闻,不论中央政令还是地方民生,《新闻联播》都是最权威的发布机构。
1982年9月1日开始,重大时政消息由《新闻联播》首发,确立了她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的地位。
1984年起,《新闻联播》派遣驻外记者,收录台湾中华电视台《华视新闻》;并和亚广联A、B、C区的国家、地区交换新闻,加强了有关第三世界的报道。
1987年起,《新闻联播》收录美国CNN等国际新闻。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目前,《新闻联播》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8个记者站(点),并与CNN等全球知名的电视机构建立了新闻节目交换合作关系,“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成为她的宗旨与特征。世界重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新闻联播》“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新闻联播》播报的内容也往往成为境外主要媒体的国际报道。因此她是中国了解世界与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时效性进入争分夺秒的新时期。
上世纪末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可以看到《新闻联播》,《新闻联播》走向世界。
2005年以来,《新闻联播》越发注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越发关注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关注普通党员的奉献,关注普通单位的经验。弘扬了真善美,起到“感动中国”的公益效应,遏制了不良现象蔓延。
2006年新闻频道改版后,各节目都有自身的侧重点,而《新闻联播》则是全部新闻的精选与总结。其间,播音员的新老更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编辑本段]◆《新闻联播》主持阵容
《新闻联播》最早的播音员是李娟,1961年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73年被选调入北京电视台。吕大渝、刘佳、赵忠祥、卢静、杨柳、贺红梅、薛飞、杜宪、张政等人也播过《新闻联播》。邢质斌在《新闻联播》站岗最久,作风低调、正襟危坐、掷地有声,正退居二线,进行“传帮带”工作。
罗京1983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播音平和、稳重、权威,气息和共鸣水准很高。
李修平同志1989年由甘肃电视台上调央视,气质出众,端庄典雅。
业务指导主席李瑞英的声音恰当地把王小丫的甜美、敬一丹的严肃相结合,播音对象感强,任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广电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全国人民政协委员。
王宁1981年毕业于青岛31中,1983年进入青岛电视台,1986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后被选入中央电视台任新闻播音员。
张宏民1982年从北广毕业后进入央视,播音平易近人,很有观众缘。
2006年6月5日,2007年12月6日至9日, 李梓萌、康辉、海霞、郭志坚四位新人先后亮相《新闻联播》,目前已与四位老主持人交替主持节目。
[编辑本段]◆《新闻联播》幕后故事
冀惠彦:架着机枪去吃晚饭
记者必须要有职业精神,伊拉克战争曾经被媒体定性为被直播的战争,那么就要求记者走在士兵的前面,这就是一种职业精神。军事记者有时候真的是要面对死亡抢拍最新镜头。
2005年3月,我带队到利比里亚、刚果(金)采访中国维和部队。我们到达刚果(金)前一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就有9人在部族冲突中被打死。担任西南战区司令的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最高长官,听说中国中央电视台来人了,一定要请吃饭。到了约定时间,两辆满载全副武装士兵、驾驶室顶上架着机枪的卡车来接我们,一前一后严加保护,沿途所有路口都派有士兵把守。虽然赴宴回来大家又都吃了一碗方便面,但这却是我有生以来享受到的最隆重的一次晚宴。
我们去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他们担负着公路桥梁修建养护任务,工地大多在丛林地带,现场的白天气温平均45℃以上,而中午我们就要去拍摄。为防蚊虫叮咬,还必须长衣长裤,并扎紧裤管袖口,地下蒸、上面烤,最后连汗都没得可出时,头便阵阵发蒙。
而最恐怖的还是疫病。中国维和部队在刚果(金)的驻地就是疟疾高发区,我在联刚团的局域网上看到一个统计,2004年联合国在刚果(金)的维和人员共死亡260人,其中40%死于疟疾。虽然出国前打了预防针、吃了预防药,但防不胜防。
在苏丹采访维和部队时,由于刚刚布防,营地还在建设中,我们就和官兵一起住帐篷、啃压缩干粮、喝限量供应的饮用水,每天在50℃的高温下干10个小时的体力活儿。当地除疟疾、脑炎、霍乱等疫病高发外,水中还有一种虫卵,进入人的皮肤后会导致永久性失明,叫“河盲症”,那阵子水净化装置未到货,澡也不敢洗,几乎人人都出现了皮疹和烂裆。
高伟强:看猴子是童年的愿望
1996年春节前夕,关于过年的报道正在紧锣密鼓准备当中。当时大多数新闻在倡导 “春节送礼的新观念”,送软盘、书籍、录音带等等,但我就觉得还是缺了点对文化的关注,于是就想做一期关于年俗的特色报道,但无从下手。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儿子在做小老鼠的剪纸,突然茅塞顿开,找到了打通整个报道的切入点,这才有了后来持续了12年的生肖年俗报道。
1996年除夕,轻松有趣的年俗新闻“鼠年说鼠”在《新闻联播》里播出,引起了不小轰动,第二天,新闻中心接到了很多电话,纷纷询问:“《新闻联播》是不是要改进啊?”主任回答,《新闻联播》一直在改革。
《新闻联播》所有的新闻在播出时都有标题和记者名,唯独我的2006年年俗报道“狗年说狗”,播出时既没出标题也没记者名字。我当时还很纳闷,以为技术上出现了漏洞,后来才知道,这是台里领导的慎重决定,理由是“画面拍得太美了,实在不想破坏画面”!
感触最深的是2004年“猴年说猴”,因为看猴子曾是我整个童年时代的愿望。我在宁夏长大,小时候爷爷就给我一枚清朝时的北京动物园门票,票面上那两只动物就是猴子,可那时宁夏根本没有猴子。直到上世纪80年代,借着来北京出差的机会,在动物园里把猴子看了个够。看到“猴年说猴”在《新闻联播》播出时,我真是百感交集。那则报道中也融入了我对猴子所有的情感和记忆。
沙依然:我是“新疆的罗京”
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在新疆的南疆和北疆偏远的地区,少数民族还没有完全掌握汉语,我们从1980年开始,把《新闻联播》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播出。
翻译播出《新闻联播》开始时周期比较长,1980年时,我们把《新闻联播》一周之内的重要新闻汇编成半个小时的节目,每周播出一次;到1982年改为每周三期;1986年是隔日一期;到1999年9月1日,我们进行了“大提速”,把编译后的《新闻联播》提前到当天晚上11点播出;2006年9月15日,我们再次提速,晚9点半开播。
节目提前播出,我们的工作累了,但观众再也不用半夜看《新闻联播》了,所以收视率骤然提高,观众给我们的电话也越来越多。有些观众不叫我名字,而是直接叫我“新疆的罗京”。
2006年11月,我们编译中心代表团到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参观,这是20多年来我这个“新疆的罗京”首次到北京。虽然以前看了无数遍在《新闻联播》里出现的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等,都非常熟悉,但亲临其境还是让我感到非常自豪。特别是参观《新闻联播》演播室时,坐在罗京坐的椅子上我有种回到“娘家”的感觉。
其实我们的节目还走向了国外。因为语言相近,我们新疆台的哈萨克语频道在中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地都可以看到,并在哈萨克斯坦落地。那里的观众对我们的节目非常喜欢。蒙古国的哈萨克族也经常收看我们的节目。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晚几点播出?
《新闻联播》于1978年1月1日起每天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直播,同时各省级卫视进行转播。播出时长30分钟(有时会延长) 。
一、节目介绍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晚间新闻节目,节目由郭志坚、康辉、海霞、李梓萌、欧阳夏丹、刚强担任主播。
节目以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农业、交通等方面新闻为主。
二、节目背景
1958年9月2日晚7点,北京电视台《电视新闻》开播,是《新闻联播》的前身。
1970年,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在合肥、太原与成都分别开会,寻求如何加强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供稿能力;当时北京电视台新闻部职员夏之平、朱继峰、穆昭山等都是搭乘飞机穿梭三地,故名“飞行会议”。“飞行会议”提出了电视新闻改革工程的“十六字方针”:“实事求是,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
1976年7月1日,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该节目成为《新闻联播》的雏形。
1977年11月,分别召开了华东和中南、华北和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电视台参加的座谈会,共同商讨如何办好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问题。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每晚七点左右播出,播出时长20分钟,给各个新闻影片加了配音。并且启用了新的片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扩展资料:
节目发展历程
1978年12月,《新闻联播》主播首次面对观众,赵忠祥成为节目开播以来第一位出镜播音员。 [9] 12月31日,央视启用台内仅有的两台电子新闻采集(ENG)设备录制新闻影片,采访不久就可以播出,解决了以往使用电影胶片时常见的影音不同步、胶片黏贴处断裂等问题。
1979年9月1日,央视每日播出的国际新闻节目《国际新闻》开播,播映合众国际社电视新闻(UPITN)提供的新闻影片、从香港收录的新闻影片与新华社提供的五分钟国际简讯。
1980年5月1日,《国际新闻》保留名称并入《新闻联播》,之后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在此期间,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影片改用微波干线传送至央视,《新闻联播》每日播出时长改为30分钟。7月7日,《新闻联播》后面开始播出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
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做出两项重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198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00提前至19:00〔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即现今的《全国新闻联播》)的首播时间是18:30〕,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新闻联播》作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
1984年,央视在香港成立第一个驻外记者站,《新闻联播》加录台湾华视新闻的新闻影片,也和亚太广播联盟A、B、C区的国家与地区交换新闻影片;同年,女主播卢静首次在《新闻联播》中实践了“微笑播报”,虽然引起争议,但是观众反应良好。此后,《新闻联播》的女主播们几乎都沿用了“微笑播报”。
1986年1月28日,美国发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同月29日,当时的央视副台长杨伟光亲自拍板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发这一消息,打破了《新闻联播》多年不变的“先国内,后国际”的惯例。
1987年,《新闻联播》收录香港无线新闻的新闻影片。同年,作曲家孟卫东完成了一首19秒的乐曲,这首乐曲在1988年3月开始成为《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至今未改),同时更换片头。同年,《新闻联播》播音员由1人改为2人播出,节目结束后打出编辑制作人员名单。
1988年3月15日起,央视各节新闻所有制作过程一律都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彩电中心制作(至2009年10月18日),同时《新闻联播》更换片头,片头曲改为孟卫东所作的一首19秒的乐曲。
1990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始收录和播出美国CNN国际新闻频道的新闻影片和美国联合通讯社的新闻影片。10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片头,背景为青蓝色,动画效果为三基色长方块撞击地球。
1992年10月1日,《新闻联播》开始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并机播出。
1995年7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片头,背景上部为蓝紫色,下部为黑色阴影,动画效果为三基色光柱飞过地球。年8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的背景为长城、地球、CCTV字样,演播室上方为“中央电视台新闻”的字样。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由录播形式改为现场直播(不过一些大段口播新闻仍然为录播)。 [15] 同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升格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7月1日,重播版的《新闻联播》由C2转移到C3。
1998年6月1日,由于C4的改版,《新闻联播》在四套播出的时间从19:00改为03: 00。
1998年8月2日,《新闻联播》再次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背景为蓝色的世界地图;它是央视第一个开放式理念的演播室,但由于场地和技术的问题达不到要求,只能象征性地布置一排机器。
2002年4月15日,《新闻联播》片头再次更新,背景为蓝绿双色极光,动画效果与上一版本保持基本一致,此版片头为《新闻联播》有史以来使用时间最长的片头。虽然2003年5月1日开播的央视新闻频道经历了几次大改版,但是《新闻联播》此版片头一直没有更换,使用时间已将近15年。
2003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开播,《新闻联播》从那时起由CCTV1、CCTV13和各省级卫视频道并机直播,与此同时开始在每晚23:10在CCTV-13重播(2005年3月1日起改为每日21:00重播)。同时,比照境外一些电视台的作法,《新闻联播》的背景换成了央视新闻部的机房。同年7月7日,《新闻联播》取消每晚22:40在CCTV-3的重播。
2004年12月29日起,因CCTV-12改为社会与法频道,《新闻联播》取消在CCTV-12重播。
2008年2月3日,央视成立《新闻联播》编辑部,开始着手改进《新闻联播》,主要改进《新闻联播》用语、资讯量等方面。7月,《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查出患淋巴癌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带病坚持工作。8月31日,已经经历了一期化疗的罗京忍着病痛最后一次主持了《新闻联播》,随后住院继续接受治疗,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2009年6月5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因患淋巴癌在北京逝世,终年48岁。6月16日,播音员邢质斌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6月30日,邢质斌低调退休,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9月28日,《新闻联播》开始采用16:9高清制式播出,演播室及央视新闻部的机房均做了调整。在对新闻报导的画面中仍是以4:3的形式,不过给主持人镜头的时候是以16:9的形式。4:3格式仍然同时播出。
2010年10月1日,《新闻联播》打破常规,在国庆节当天采用“画中画”模式在节目开始直播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嫦娥二号于当天18时59分57秒,即新闻联播开始前3秒钟发射升空);并在节目播出到19时25分05秒时再次直播“星箭分离”的实况,两段直播全长6分07秒;此举被视为《新闻联播》开播32年以来现场新闻直播的创新和突破。
为此,《南方周末》的专栏作者评论说:“尽管政治并没有完全让步于新闻,但它起码做出了一种姿态,稍稍低下了它高昂的头颅。”(不过整点报时的广告也和直播挤画面,且广告框住直播宽。有人质疑,《新闻联播》都让了,广告却不能让,十分可疑;因为,嫦娥发射就算不碰时间,《新闻联播》也会报导。)
2011年9月25日,《新闻联播》画面配置改版,同时由欧阳夏丹和郎永淳首次主持。
2012年11月15日,因播送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和介绍新一届领导班子简历,新闻联播延时至124分钟。
2013年1月23日《新闻联播》中,央视评论员杨禹出现在与主播郎永淳的连线中,是《新闻联播》开播35年来首次引入评论员。同年1月26日,《新闻联播》首次连线外景记者。2月9日,《新闻联播》切入多路信号直播各地迎接农历新年的场景,并以《春节序曲》作为结束曲,被称为“史上最颠覆除夕新闻联播”。
这种结尾形式其后亦有出现。结尾主播也是第一次在除夕之夜的《新闻联播》向观众行拱手礼拜年,此后每年的新闻联播也都沿袭了这一形式。
2014年1月1日,《新闻联播》以“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为结尾,引起了中国大陆网友的好评,被称为“史上最卖萌的新闻联播”。这种非常规结尾也被央视称作“彩蛋”。
3月23日,“央视新闻”微博称“结尾,有何惊喜”,引来关注;结果最后画面只是一副花开场景。5月28日,《新闻联播》播音员张宏民、李瑞英退居幕后,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2015年2月18日,《新闻联播》主播李梓萌和郎永淳开场在解说全国各地除夕实况画面后,互相对视即兴交谈,这也是《新闻联播》史上首次男女主播对视、交谈。3月5日,《新闻联播》播音员李修平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3月22日,李修平退居幕后,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9月2日,《新闻联播》播音员郎永淳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9月4日,郎永淳因妻子重病辞去在中央电视台的职位,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9月3日,《新闻联播》出现罕见的以CCTV-1、CCTV-2、CCTV-3、CCTV-13、CCTV-15五个央视频道同时直播。
2016年2月8日,《新闻联播》首次在头条报道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也是央视春晚创办34年来首次登上新闻联播头条。9月4日,因CCTV-13(新闻频道)在19:00时段直播杭州G20峰会欢迎晚宴,这是自2003年新闻频道开播以来首次没有直播19:00的《新闻联播》。
2017年1月21日,刚强和海霞搭档主持《新闻联播》,刚强也由此正式加入《新闻联播》的主播阵容。王宁正式退居二线。2017年1月8日,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新闻联播的主播台上。4月,王宁正式离开《新闻联播》主播。10月25日,因播送十九届一中全会,新闻联播延长至140分钟,成为迄今为止最长的新闻联播。
2018年1月1日起,为了进一步扩大《新闻联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广泛地服务于海内外电视观众,自当天起,CCTV-4(亚洲版)于每天在22:30增加重播一次《新闻联播》。(原亚洲版次日凌晨2:00,欧洲版次日凌晨3:00,美洲版次日凌晨5:30的重播不变)
2018年9月14日,《新闻联播》首次出现手语播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闻联播
《1984年央视春晚》堪称经典,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届春晚
《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综艺性文艺晚会,由黄一鹤、张淑芬担任总导演,赵忠祥、卢静、黄阿原(中国台湾)、姜昆、姜黎黎、陈思思(中国香港)主持。晚会结合主流文化与通俗文化,邀请香港、台湾演艺明星参加,实现内地与港澳台的文化融合。晚会于1984年2月1日晚20:00在中央电视台首播。
还有几天就要过2021年春节了,央视春晚作为全国人民春节的文化大餐,老百姓已经享用了近四十年了,然而作为第二届春晚的《1984年央视春晚》始终让人回味无穷,百看不厌。甚至被许多网友称为“最成功的一届春晚”,“经典中的经典”,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巅峰。如果说1983年的第一次春晚是一次初步尝试还显青涩的话,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则是“承前启后,开创未来”的盛典,她既汲取了八三年春晚的不足,又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这次晚会受到亿万观众众口一词的普遍好评。
文化艺术离不开当时的 社会 背景,1984年是什么概念呢?1984年是农历甲子年(鼠年),那是近四十年前,现在成为油腻大叔的八零后刚刚出生,许多当时的演员已经过世。那时大多数家庭还没有电视,那时改革开放的大幕刚刚拉开,到处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经济领域捷报频传,文化战线百花争艳。 社会 面貌焕然一新,国家和人民开始迈开步伐“蹚着石头过河”,一切显得那么新鲜而稚嫩……
1984年,《南方周末》创刊。10岁的吴京刚刚拿下北京武术比赛拳术冠军。金庸的小说还未被引入内地,但盗版在民间横行。一首叫《万里长城永不倒》的粤语歌悄然流行起来。1984年张艺谋始拍《一个和八个》,它被列入第五代电影人的第一部作品。崔健和六个同事组建了七合板乐队。Beyond在香港刚刚崭露头角。臧天朔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支摇滚乐队“不倒翁”。而刚刚出名的赵本山还在老家表演《摔三弦》。1984年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张瑞敏的海尔集团刚刚创立。王石在深圳创办了万科。李经纬的“东方魔水”健力宝推出即畅销。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员柳传志在所里一间12平米的传达室里创办了联想。
1984年被美国《新闻周刊》定义为“雅皮”之年。思科公司刚刚创办。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年仅18岁的Dell中途辍学创立Dell公司,开创了计算机产品的直销模式。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刚刚出生。米兰 · 昆德拉创作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宫崎骏推出了成名作《风之谷》。
1984年的央视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第一次全国观众面前亮相,表演了《吃面条》,标志着小品这个电视艺术形式的诞生。李富荣、张燮林打了一场趣味乒乓球比赛,名嘴宋世雄做了解说,这也开了 体育 明星上春晚的先河。由李谷一演唱、乔羽作词、王酩作曲的《难忘今宵》成为了以后春晚的固定结束曲。第一次有港台演员参加,两岸三地共庆佳节。语言类节目第一次在春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为什么说1984年央视春晚最为经典呢?原因很多,但是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群星璀璨夺目,节目精彩绝伦。
1984年的电视和舞台技术还相当简陋,舞台、道具、灯光等多方面无法与当今同日而语,拿当时的人力物力和前期后期投入与如今的春晚比,简直是九牛一毛。那时竟然用电影放映机的转动营造转灯的效果,舞台朴实无华,摄录采编设备很是一般,更没有现在的高清录播条件,但处处亲切婉转的歌喉,丰富精彩的节目内容却让观众喜闻乐见。可见,花大钱的精良制作并不见得就是精品。基于当时物质条件的限制,1984年春晚采用了形式多样,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的方式,营造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效果。
1984年的央视春晚,汇集了当时大家认知的最好听的歌曲、最好看的节目、最喜爱的演员、艺术家。很多艺术形式也首次在春晚舞台让大家开始认知和熟悉。更出现很多经典传唱的歌曲和表演形式。正是因为这么多优秀演员和节目,使得1984年的春晚大放异彩,亮点迭出,精彩纷呈。众多明星的精彩演出熠熠生辉,赢得满堂喝采。歌曲有奚秀兰、殷秀梅、朱明瑛、沈小岑、郭颂、蒋大为、李谷一、张明敏等等,曲艺有马季、姜昆、游本昌、陈佩斯、朱时茂等等。光听这些名字,哪个不是如雷贯耳。正是这些顶呱呱的艺人成就了84年的春晚,而春晚也成就了他们。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观看,仍然觉得精彩依旧、回味无穷。马季虽然已经不在了,但宇宙牌香烟叫卖声依然会使你发笑,《我的中国心》唱响还是让你心潮澎湃,那一首《难忘今宵》又唱出了多少人对过年和春晚未尽的情愫和感叹呢?
让我跟着1984年央视春晚的节目顺序,跟大家一起分享这场视觉大宴和艺术盛会吧:
节目开始,由赵忠祥、卢静、黄阿原(中国台湾)、姜昆、姜黎黎、陈思思(中国香港)主持,他们先大概介绍了参与这次晚会的演职员。演员都是自报家门介绍,非常亲近。现场简朴热闹,大家围在一个个圆桌边,有吃有喝,满堂喜气,与其说是一场晚会,倒不如说是一场联欢会或茶话会。据导演黄一鹤回忆,这种两岸三地的明星同台演出的首创,上报领导后,传来两种不同的意见。直到1984年元旦后,中央电视台领导经研究后才同意这种形式,感谢领导,我们才能看到这么多大腕的精彩演出。
开头歌曲:《恭贺新禧》 由蒋大为、李谷一、于淑珍、苏平、沈小岑、朱明瑛、茅善玉、郭颂集体演唱。这也成了以后每年春晚的一个固定模式,营造出欢天喜地的气氛,现场立马热闹非凡,满堂喝彩。
马季表演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长达10多分钟,全靠马季一个人表演,讽刺了当时的新生事物的虚假广告,却绝无沉闷枯燥的感觉。在表演过程中,“包袱”层出不穷,现场掌声、笑声不断。马季甚至点火真的抽了一支香烟。这样的场景,在春晚舞台上是空前绝后的一次。在全面禁烟的现今 社会 ,别说在舞台上,在公共场所抽烟都会给你开罚单。据说,一个首钢工人因为错过这个节目,打电话到直播现场,马季在电话里给那位工人又重说了一遍。
殷秀梅演唱歌曲《幸福在哪里》、《党啊,亲爱的妈妈》。殷秀梅音色纯净明亮、音质圆润浑厚。在歌唱领域是艺术表现广泛的实力派歌唱家。
郭颂演唱歌曲《甜透了咱心窝》、《串门》、《山水醉了咱赫哲人》。郭颂音质宽广浑厚。功底扎实。2016年郭颂去世,享年85岁。
沈小岑演唱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妈妈教我一支歌》。那时的海南岛还隶属广东省,九十年代初,沈小岑留学澳洲,2001年,随丈夫移居英国。
牛得草演出豫剧《迎春曲》。牛得草是豫剧丑角演员,曾主演《七品芝麻官》。1998年因病逝世,享年65岁。
游本昌表演哑剧小品《淋浴》。1985年因主演8集经典电视剧《济公》而被全国观众熟知。2009年剃度出家,由畅怀法师受出家沙弥戒,并赐法名定畅。
谭元寿演出京剧《定军山》。谭元寿1928年出生,谭富英的长子。他是谭门的代表人物,谭派至今已经延续至八代。2020年去世,享年92岁。
方荣翔演出京剧《将相和》。方荣翔1925年9月6日生,1989年逝世,享年63岁。
陈佩斯、朱时茂小品《吃面条》。两人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用滑稽、夸张的表现形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情节比较简单,但在朱时茂、陈佩斯的精彩演绎下,显得妙趣横生,笑料百出,让观众捧腹大笑。陈佩斯曾出演电影《瞧这一家子》等,朱时茂曾主演电影《牧马人》等。这个节目是春晚舞台上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品,此后至今小品成为春晚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马兰演唱黄梅戏《女驸马》选段。马兰,1962年4月23日出生,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获奖无数。丈夫是作家余秋雨。
王景愚、李辉哑剧小品《电视纠纷》。王景愚1936年出生,曾在1983年春晚表演哑剧《吃鸡》,令人印象深刻。
朱明瑛演唱歌曲《莫愁啊,莫愁》、《大海啊故乡》、《回娘家》。朱明瑛1950年出生,东方歌舞团演员,中国著名歌唱家、歌舞表演艺术家。
于淑珍演唱歌曲《滦水香茶献亲人》、《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光照着太湖水》。于淑珍1936年出生,天津歌舞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奚秀兰演唱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天女散花》、《阿里山姑娘》。奚秀兰1950年出生,1985年在上海发行《大地回春》磁带,是香港歌星第一个在内地发行的原声带。
袁阔成表演评书《赠羽扇》。袁阔成1929年出生于评书世家,2015年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乒乓球比赛,表演:李富荣、张燮林,解说:宋世雄。李富荣,1942年出生,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获得过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2001年5月当选亚乒联主席。张燮林,1940年生,曾获26届世乒赛男团冠军,1972年至1995年任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宋世雄把李富荣形容为“世界乒坛的美男子”,把张燮林称为“奇妙的魔术师”,两人的比赛长达将近4分钟。
王文娟演唱越剧《慧梅》选段《无限欢颜喜在心》。王文娟1926年出生,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王派”创始人,主演越剧电影《追鱼》、《红楼梦》广为人知,丈夫是已故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
马季、赵炎表演相声小段《春联》,接零点钟声。马季1934年出生,是著名相声演员,是建国后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师从侯宝林。弟子有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等多人。2006年9月获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2006年逝世,享年72岁。
歌曲:《恭贺新禧》再次响起,零点钟声响起后,随着舞台上下的互动,晚会达到高潮。
苏平演唱歌曲《萨拉族花儿“大眼睛”》、《妹妹的山丹丹花儿开》 。苏平1942年出生,撒拉族,著名的“花儿”歌唱家。
茅善玉演唱沪剧《燕燕做媒》、《太湖美》。茅善玉1962年出生,获1983年“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1985年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为上海沪剧院院长。
张明敏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垅上行》、《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张明敏1956年出生于香港,那时的张明敏还是一名香港电子表厂的工人。由黄沾作词、王福龄作曲的歌曲《我的中国心》一炮走红,大街小巷传唱至今。2005年开始担任香港一家生物 科技 公司的执行董事。
黄植诚、李大维、黄阿原演唱歌曲《友情》、《默默地祝福你》、《天黑黑》。黄植诚1952年台湾出生,壮族,1981年8月8日驾F-5型战斗教练机,从台湾桃园飞抵福州起义回到大陆。李大维,1950年出生于金门的台湾军人世家,1983年4月22日12时25分,起义驾机回到大陆。黄阿原1956年出生,1983年9月9日,先赴日留学,再辗转来到大陆。三人的演唱并不是特别专业,但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陈思思演唱电影《三笑》插曲。陈思思是香港著名演员,和夏梦、石慧并称“长城三公主”,主演《三笑》、《红蝙蝠公寓》等。2007年去世,享年69岁。
姜昆、李文华相声《夸家乡》,姜昆师从马季,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李文华,工人出身,2008年拜已故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2009年病逝,享年82岁。
蒋大为演唱歌曲《要问我们想什么》、《战士与梅花》。蒋大为1947年出生,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代表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敢问路在何方》、《牡丹之歌》、《骏马奔驰保边疆》等。
李谷一演唱歌曲《跳吧,年轻的伙伴》、《那就是我》,并和姜昆合作花鼓戏《刘海砍樵》。李谷一1944年出生,1961年进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成为演员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最后,压轴主题歌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传来。演职员恭贺新春,相互道别。《难忘今宵》由乔羽作词,王酩谱曲。这首歌曲刚出现时,晚会导演部发生过争执,有人觉得歌曲过于缠绵和悲哀,但总导演黄一鹤一锤定音,让李谷一坚持把这首歌录了下来。以后《难忘今宵》成为每一年春晚的固定结束曲,一直至今。
《1984年央视春晚》,在2021年春节来临之际,我又重温了一遍,4个多小时的时间,一晃而过,让人流连忘返,欢乐开怀。视频中的许多人还穿着中山装,现场还可以点歌,那时还没有带头喝彩的托儿,舞台简陋,现场朴实,视频连字幕都没有,甚至还有诸多缺点,但一切显得那么亲切自然,欢快热烈。近四十年的时光过去了,春晚一年一年的播放着,舞台越来越华丽,现场也越来越光鲜,各种灯光道具等舞台包装艺术也精彩纷呈,但是观众也越来越少。是观众的观影素质和欲望与日俱增了,还是春晚的节目越来越惨不忍睹了?这是个问题,就像八九十年代香港和内地电影一样,那时没有太多的特效和包装,但却是百花齐放的艺术高峰,包括那时的文学艺术,深刻而又质朴,却直抵人心。没钱时,节目有大量的拥趸者,有钱了,观众却大量消失了。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1984年的央视春晚》,因为那一批真正有实力的演员,因为那一些令人永远令人感怀的节目,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只有沉下心来,剔除浮躁,带着一颗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踏踏实实,净心守业,才有可能再现辉煌。今年的春晚,我们拭目以待……
附录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
主持人:赵忠祥 卢静 黄阿原(中国台湾)马季 姜昆 姜黎黎 陈思思(中国香港)
总导演:黄一鹤 张淑芬
直播日期:1984年2月1日 时长: 5小时20分
1、序幕:《主持人介绍在场演员》
2、歌曲:《恭贺新禧》 蒋大为 李谷一 于淑珍 苏平 沈小岑 朱明瑛 茅善玉 郭颂
3、杂技:《转盘子》 李春来
4、 游戏 竞赛:《看谁贴得快》 幼儿园小朋友
5、录像:《狗熊猴子投篮比赛》 姜昆 李文华
6、相声:《宇宙牌香烟》 马季
7、杂技:《伞衣帽》 李春来
8、歌曲:《幸福在哪里》、《党啊,亲爱的妈妈》 殷秀梅
9、歌曲:《甜透了咱心窝》、《串门》、《山水醉了咱赫哲人》 郭颂
10、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妈妈教我一支歌》 沈小岑
11、豫剧:《迎春曲》 牛得草
12、哑剧小品:《淋浴》 游本昌
13、粤剧:《故乡行》、《南海渔歌》 丁凡 林锦屏
14、京剧组合 谭元寿 方荣翔
15、小品:《吃面条》 陈佩斯 朱时茂
16、电影录像:《海灯法师与少林》片段 海灯法师与众弟子
17、黄梅戏:《女驸马》选段 马兰
18、哑剧小品:《电视纠纷》 王景愚 李辉
19、歌曲:《莫愁啊,莫愁》、《大海啊,故乡》、《回娘家》 朱明瑛
20、歌曲:《滦水香茶献亲人》、《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光照着太湖水》、《泉水叮咚响》 于淑珍
21、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天女散花》、《阿里山的姑娘》、《我的祖国》 奚秀兰(中国香港)
22、评书:《赠羽扇》 袁阔成
23、 体育 表演:《乒乓球比赛》 李富荣 张燮林
24、越剧:《无限欢颜喜在心》 王文娟
25、 游戏 :《金银猜》、《母子连心》 现场观众
26、相声:《春联》 马季 赵炎 零点钟声
27、歌曲:《恭贺新禧》 蒋大为 李谷一 于淑珍 苏平 沈小岑 朱明瑛 茅善玉 郭颂
28、歌曲:《萨拉族花儿“大眼睛”》、《妹妹的山丹丹花儿开》 苏平
29、沪剧:《燕燕做媒》、《太湖美》 茅善玉
30、歌曲:《我的中国心》、《垅上行》、《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 张明敏(中国香港)
31、现场互动:《气功表演》 侯伟 侯春雪 侯树英
32、歌曲:《友情》、《默默地祝福你》、《天黑黑》 黄植诚(中国台湾) 李大维(中国台湾) 黄阿原(中国台湾)
33、歌曲:《早知如此不该笑》 陈思思(中国香港)
34、相声:《夸家乡》 姜昆 李文华
35、歌曲:《要问我们想什么》、《战士与梅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蒋大为
36、歌曲:《跳吧,年轻的伙伴》、《迎宾曲》、《那就是我》 李谷一
37、花鼓戏:《刘海砍樵》 李谷一 姜昆
38、结束曲:《难忘今宵》 李谷一
物理老师演示纸杯留声机走红是怎么回事?
据@一手Video消息,近日,江西赣州,中学物理老师发布“纸杯留声机”视频走红网络。老师说“纸杯留声机”是朋友设计的,并非新发明,只是运用以前留声机的工作原理,将它做出来供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和大众知道要有创新、发明意识。
看到这,网友纷纷评论:“原来声音就是这样保存的呀!好神奇”“别人家的物理老师。”“我只玩过纸杯传声哈哈。”
扩展资料:
创意发明之吃完鸡还能把骨头拼成完整骨架
2019年12月,一位中科院研究员,因用平时吃剩的骨头拼出各种生物模型在抖音上收获了“100万+”点赞。这位吃饭、上课两不误的“神仙”老师叫卢静,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就是古鱼类学。
一顿大快朵颐后,她把食物残骸剔骨、洗净、吹干、拼接,直到散落的碎骨变成一副完整的骨架教具。有人调侃说:“遇到卢老师,餐馆都不敢偷工减料了。”
此前,她尝试过用各种形式传播自己的专业知识:发表科普文章、在博物馆做讲座……“如果要说我做过最大的科普,就是和老师一起在《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里编了古鱼类学这一章节。”卢静说,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方式。
直到今年5月,卢静参与审核了一个科普视频。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特聘专家,这原本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却让她产生了用短视频做古生物科普的想法。
“如果直接讲这些骨头的构造,很多背景知识会让人望而生畏。我们就想到通过大家熟悉的角度切入。”她说,“大家日常最多接触到骨头的机会当然就是在餐桌上,就想通过拼装常见食物的骨头,引起大家的兴趣。”
参考资料来源:北晚新视觉-物理老师演示纸杯留声机走红,鼓励学生创新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