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谁是球王"中国羽毛球民间争霸赛中
- 2、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圣火传递
- 3、为什么说全运会将有8000多名业余选手参加群众比赛项目?
- 4、“山东大汉”是怎么来的?
- 5、到底是哪个SB创造的第十套广播体操啊,节操无下限啊,谁能烧了他家啊,重赏啊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谁是球王"中国羽毛球民间争霸赛中
今天上午,“谁是球王”第二季——中国羽毛球民间争霸赛在京启动。这项比赛是中央电视台今年继乒乓球民间争霸赛之后推出的又一个大型民间体育赛事,为普通百姓搭建一个全民健身、大众参与的圆梦平台。比赛将表现草根球手对羽毛球运动的热爱,对人生、对生命的热爱,弘扬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生观,展现体育运动带给人们的正能量,展示普通百姓的“体育梦”,深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参加了启动仪式并讲话。
“谁是球王”羽毛球民间争霸赛由中国羽毛球协会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共同主办,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承办。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乒羽中心主任刘晓农、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前国家羽毛球队名将、大区赛教头张军、鲍春来以及赞助商东风雪铁龙的代表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表示,“谁是球王”全民健身系列节目是为普通百姓打造的梦想舞台、健身平台和展示平台,也是老百姓圆自己的“体育梦”、“健康梦”、“冠军梦”的“接地气”、“贴民心”的活动。活动的草根性和普遍参与度真正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也是一次体育宣传“走转改”的成功实践。同乒乓球一样,羽毛球也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这项民间赛事的主办方,中央电视台将投入体育频道的节目资源,还将把一些比赛放到体育赛事频道的平台上播出,实现对这项赛事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最精彩的场面和赛事将在央视重要频道、重要时段、重要节目中呈现给全国观众,使广大观众在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不仅可以看到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职业体育赛事,还能目睹人人都可参与的这项民间赛事。“谁是球王”作为一项业余赛事,表达了普通人对运动最质朴的热爱。通过央视平台以先进、创新的制作理念,不断推进和完善节目形态,将“谁是球王”打造成为全民健身的品牌节目,也是中央电视台的责任和使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表示,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羽毛球运动已经成为全民健身项目中的一大亮点。“谁是球王”羽毛球比赛的举办,是我们继续立足群众、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积极打造属于普通百姓的民间赛事的实际行动。希望通过“谁是球王”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促进人民群众建立终身的体育观,养成健身的好习惯,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服务。
启动仪式上,刘国永、刘晓农和江和平针对赛事规则、报名方式和赛事报道计划等问题与群众进行了互动。据悉,本次“谁是球王”中国羽毛球民间争霸赛将设置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两个行业体协共八大赛区,以及男子单打(40岁以下)、女子单打(40岁以下)、成人男子双打(18-50岁)、成人女子双打(18-50岁)、老人无差别双打(50岁以上,男双、女双、混双均可)和团体赛六大组别,其中团体赛由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和一对混双组成。本次大赛规程均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11分;团体比赛为三场两胜,每场为一个项目,只打一局,每局11分。各省市海选结束后,各省冠军将在1月1日至3月15日之间进行大区赛,大区冠军将于3月20日至30日之间在北京进行全国总决赛,争夺“球王”头衔。央视体育赛事频道将播出海选赛事,体育频道将直播大区赛决赛和总决赛,每周末还将播出“谁是球王”专题节目。
启动仪式现场,来自全国20多个体育协会的普通羽毛球爱好者成为本季“谁是球王”第一批报名者,并与羽毛球名将张军、鲍春来进行互动比拼。启动仪式结尾,现场全体嘉宾、媒体与群众代表共同挥拍击球,大屏幕上同步播放了全国各地群众接力击球的场面,宣告了“谁是球王”中国羽毛球民间争霸赛的正式启动。本季比赛的后续相关信息还将在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谁是球王”官网以及“谁是球王”官方微博以及官方微信上陆续公布。
这次“谁是球王”羽毛球民间争霸赛是第一季乒乓球民间争霸赛的延伸和拓展。第一季乒乓球争霸赛将海选比赛设在田间地头、学校、商场,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全国共有10万多人报名参赛,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5个行业体协的36支队伍,共计252名选手参加了六个大区的比赛。最终有40名代表各大区的“球王”参加总决赛。这项比赛创造了体育电视领域的许多个第一:第一次将党的群众路线细致、具体地融入到一项体育赛事中;第一次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镜头集中对准了中国最广大、最普通的民间乒乓球爱好者;第一次实现群众体育活动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和体育频道并机直播;第一次给予了业余选手最高规格的对待,不仅派出了最专业的转播团队、使用国际级大赛的专用器材,还特别邀请了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对参赛选手进行个性化的专业指导;第一次实现了中国民间乒乓球选手对国家队一线选手的直接对决;第一次将中国最普通的民间乒乓球运动参与者塑造成了“明星级”的选手。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圣火传递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火种采集暨火炬传递起跑仪式于2015年6月12日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延安民族学院旧址举行举行,并同时启动互联网传递火炬活动。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文宣司副司长钟廷雄,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李颖川、群体司副司长邱汝,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自治区党委第十巡视组组长任青源,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白玉刚、市长廉素、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毅、市政协主席王建国等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仪式。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城川镇延安民族学院学员、教员云照光作为第一位火炬手传递火炬。
上午10点56分,火种采集正式开始。采火少女在10名圣火少女簇拥下手持采火棒缓步走向采火台,来到火镰老者身边。祝颂结束后,火镰老者用手中的火镰连续撞击磨擦燧石,火星落入采火盆内开始燃烧。采火少女成功将采火棒点燃。圣火的点燃,象征着全国民族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
手持采火棒的采火少女经过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革命历史展示长廊,来到仪式台。丹珠昂奔、李颖川共同接过采火棒点燃圣火盆,采火成功了! 刘新乐将手持火炬从采火盆中点燃,交给白玉刚。白玉刚展示后,交给第一棒火炬手—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城川延安民族学院学员、教员云照光同志。
丹珠昂奔宣布:“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传递开始!”。云照光在护跑手的护卫下出发,火炬传递正式开始。
据悉,火种采集定于上午10:56举行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10点——代表着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迎来了第10届,56分——象征着56个民族的美好期盼和祝愿。
当地各族群众在道路两旁身着盛装、手持红旗,与10名火炬手共同见证了火炬传递过程中精彩纷呈的一段里程。此次火炬传递仪式还设置了互联网传递环节。6月12日至8月6日,将在互联网上同步进行56天的虚拟火炬传递。
第10棒火炬手完成交接后,手持火炬,骑着白色骏马走向大屏幕,完成火炬传递的虚实转换。丹珠昂奔、李颖川、刘新乐、白玉刚,廉素共同按下启动球,启动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互联网传递活动。2015年6月12日至8月6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将同步进行56天的互联网火炬传递,寓意着56个兄弟民族心心相印,和衷共济。
火炬传递仪式全程共分为圣火采集仪式、网上传递、实地传递和主火炬点燃四个部分。火炬计划于8月6日前后在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和康巴什新区三地进行实地传递,2015年8月9日在开幕式现场完成主火炬点燃。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一届,第十届将于2015年8月9日至17日在鄂尔多斯市举办,主题为“相聚内蒙古、共圆中国梦”,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为什么说全运会将有8000多名业余选手参加群众比赛项目?
据报道在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赛场增加群众参与的比赛项目,将成为今年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三届全运会最大的特色和创新。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邱汝21日在北京介绍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相关情况时表示,本届全运会将设置攀岩、轮滑等19个项目、共126个小项作为群众比赛项目,最终站上全运会决赛场的业余选手将超过8000名。
拥有50多年历史的全运会一直是中国专业运动员比拼的舞台,但近年来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也在改变,全运会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不断得到发掘和展现。邱汝说,全运会增设群众比赛项目,是推进体育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大体育”格局的新尝试,是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落实的重要举措。
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副司长曹康认为,鼓励普通百姓参与全运会,就是要激发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提升普通百姓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带动更多人参与全民健身,努力使举办全运会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窗口和舞台,成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有效平台。
按照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基本要求,本届全运会选择了攀岩、轮滑、羽毛球、乒乓球、马拉松、太极拳、笼式足球等19个项目、126个小项作为群众比赛项目,各省、区、市的业余选手将为金、银、铜牌展开角逐。
群众比赛将最大限度地鼓励全民参与,让更多的民间高手在全运会赛场上展现风采,因此为确保比赛的公正公平,群众比赛项目将严禁专业选手参赛。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日前下发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群众比赛项目运动员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群众赛事运动员以户籍、入伍、学籍所在地为准确定参加比赛的资格,在全国单项体育协会有过注册记录的运动员,一律不得参加群众比赛项目的比赛。
为减轻主办城市的办赛压力,大部分群众项目将在全运会正式开幕前(7月1日至15日)进行,即将于4月29日进行的马拉松比赛将是本届全运会的首个群众项目。
“山东大汉”是怎么来的?
在宋代之前,无论哪里的“大汉”其实都是不存在的。这个词向来是汉代人对本朝之称,就像班固在《封燕然山铭》所写的“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用来指人的“大汉”要晚至南宋年间才出现,初见于岳珂(岳飞的孙子)的《?H史》,也就是“时姑苏有民家姓唐,一兄一妹,其长皆丈有二尺,里人谓之唐大汉”,但这个词真正变得家喻户晓,要到明清时代的白话小说流行之时了。
小说中的好汉
无论是《广志绎》抑或《坚瓠集》,其书流传都不广。起码比起明清时期兴起的白话小说,只能算是小众读物。对于讲究和追求高雅之作的士大夫来说,此类小说登不上大雅之堂,只是所谓的“小道”作品,但在市井民间,诸多白话小说在问世后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受到了极大的追捧,成为当时极受欢迎的“畅销书”——譬如褚人获所作《隋唐演义》就远比其《坚瓠集》知名度高得多。
《说唐演义全传》则是比《隋唐演义》稍晚出现的隋唐小说,在同类小说中,此书最受民间欢迎。它在“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的反隋起义中着力塑造了一群瓦岗寨起义英雄的形象。瓦岗在河南省的滑县,但这些英雄们造反发端是在山东济南,而这次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物及著名的英雄,许多都是山东人。
山东秦琼(叔宝)是他们之中的代表。秦琼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原是隋将张须陀部将,张须陀败死,归附瓦岗,后投唐,骁勇善战以功封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然而在民间传说及戏曲小说中,他主要以瓦岗寨的绿林好汉面目出现。甚至在《说唐》里只被列为第十六条好汉的秦琼,在群众心目中,“山东好汉”以他为第一。在民间有数不清的《响马传》鼓词小说和戏曲剧目,如《秦琼打登州》《秦琼还家》等,都是不见于经传的故事,却经久不衰。而京剧《秦琼卖马》也是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的代表作。
《说唐演义全传》之外,位列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对于民间的影响更大。《水浒传》以北宋宣和年间山东宋江起义为历史基础和故事原型,后又经过民间传说等口头文学的传播、并行修订本的长期演变,最终由文人整理加工创作而成,历时四百多年。其中的故事发生在山东梁山泊(到清朝咸丰年间才定名为东平湖),故地在今山东省梁山县,其中许多著名英雄是山东人。从籍贯上看,水浒一百?八条好汉中山东籍多达38人(天罡12人,地煞26人),多分布于今鲁西的梁山、郓城、聊城等地。现代教育家张天麟(山东济南人)就说,有两个人物支配着山东人的心灵与言行,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梁山泊的好汉。孔子的道德是他们内心的信仰,“梁山泊的好汉”是他们外在的言行。
这些梁山好汉,给人最直观的印象首先在于高大威猛的体形和强悍粗犷的外貌。《水浒传》虽然写了一百多位好汉,但作者花费大量笔墨着力塑造的只有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燕青等人,他们不但是作者塑造的代表梁山好汉群像整体特征的“上上人物”(金圣叹语),也最符合民众心中理想的武力值逆天的英雄形象。小说对这些好汉一出场就做了这样的描写:“(鲁智深)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6??6?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武松身长八尺,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6??6?”;“(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6??6?”随着《水浒传》(以及《说唐》)在整个汉文化圈的广泛流行,此类给人深刻印象的描绘,令人(山东人及外地人)将“山东”与“大汉”二字联系在一起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现代蜚声中外的考古学家吴金鼎(山东省安丘市万戈庄人)对此曾经直言不讳:“山东人素有好勇之名。作者于以往十余年来,寄迹大江南北,所至不下八九省,到处听人评论,山东人胆量大而好打架。追究这种声名造成的原因,显然有一部分是由侠义小说和响马传一类闲书的误解。”
清代以来,山东人的这种名气越来越大。这从上海的传统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中山东人角色,通常都是警察、体力工人之类“卖拳头朋友”,可见一斑。到了19世纪,连初来乍到的西方人都了解到山东人“好武”的秉性。甚至当代的东邻日本人的观感也是如此,20世纪70年代,久留岛龙夫写过一本描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幻想小说《苏军在日本登陆》,其中就有苏军在山东半岛登陆被挫败的情节,作者还不忘借书中人物之口说了一句,“山东的兵过去和现在都是强的”。而坂元宇一郎在《面相与中国人》一书里也提及,“(山东)多数的人都有光洁的皮肤,体格健壮魁梧,步伐悠然,有大人物的风范”,“山东人与其说是头脑型的人物,还不如说是以顽健的体格见长”。毫无疑问这正是典型的大众心目中“山东大汉”的形象。
只不过,这个仿佛毋庸置疑的大众认知,其实偏与今日的事实相悖。论身高,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编制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报告(1991年)》里,当时19-22岁的山东青年男子的平均身高仅有171.69厘米,既比不过北京(174.75厘米)与天津(172.51厘米)这两个北方直辖市的学生,也比南方的上海学生(172.78厘米)更矮,这恐怕令人始料未及。论起体格,今天的山东人也不出众,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编制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里,无论是2010年,还是2014年的统计,体质(国民体质水平)最棒的都不是山东人(只排第八),而是谁也不会想到的上海人,甚至排位居次席的也同样来自长三角地区(2010年江苏,2014年浙江),即使在北方地区,山东人的国民体质水平也比不上北京居民,这与“五大三粗,身壮如牛”的形象差别,几乎是不可以道里计了。
造成现实与想象之间强烈反差的,主要仍是经济原因。毕竟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收入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关乎居民民生和健康的基本生存条件,从而影响到百姓的营养摄入、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医疗保健和养老保险等诸多可直接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状况的因素。事实上,即使在上海,1992年时市中心的静安区居民的日摄入蛋白质量为89克,比郊区南汇县(63克)要多出1/3。在城乡差异客观存在的现实下,北京、上海市民作为城市化程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而在身高、体质水平上领先就不足为奇了。
到底是哪个SB创造的第十套广播体操啊,节操无下限啊,谁能烧了他家啊,重赏啊
国家体育老师,哈哈,看来你也不喜欢,想当初我们大冬天爬起来天天都要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