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江苏体育局局长是谁?
- 2、江苏省体育局的人员编制
- 3、陈艳青的责任
江苏体育局局长是谁?
你好,事实上现任江苏省体育局局长是陈少军同志。
希望能够帮到你。
江苏省体育局的人员编制
省体育局机关行政编制为58名(含离退休干部服务人员编制6名)。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另行核定。领导职数为:局长1名,副局长4名;正副处长(主任)21名,其中正处长(主任)9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离退休干部处处长1名),副处长(副主任)12名。
陈艳青的责任
奥运冠军陈艳青出生在苏州西山,父母都是当地的的果农,他们把女儿送练习举重只有一个原因,让孩子长大后有条件当一个体育老师,有一个稳定的铁碗饭。11岁那年,正在打垒球的陈艳青被当时刚刚成立的苏州市举重队看中,从此走上了举重之路。
目前已经拿到了心理学硕士学位的陈艳青不但是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而且还是全国人大代表。
28岁,正是如今的“大龄单身女青年”忙着谈婚论嫁的年龄,自嘲是“大姑娘”的陈艳青也该考虑个人问题了吧?
陈艳青说:“父母在这方面从来没有给我压力。我不是那种乖孩子。你想,这些拿世界冠军的,个性都很强,不可能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虽然父母一开始并不是很愿意陈艳青复出,希望她安安稳稳地在苏州过日子,但既然陈艳青自己决定了要拼到底,父母也只有高举双手呐喊助威。
至于“大姑娘”将来的爱情,陈艳青只说了一句,“随缘分吧!”陈艳青之所以能够不断突破自己,和她专心刻苦地训练是分不开的,训练的时候她绝不带手机,都扔在宿舍里。“我怕分散心思,如果我睡觉的时候你打我手机,说不定我会骂你呢。”陈艳青说。
“我们运动员不像娱乐明星,说得再多对提高成绩一点用也没有。我希望做出成绩来再跟你聊。”陈艳青身上的务实精神与所有的优秀运动员一般无二。
从果农之女,到举重健将,到女大学生,以至于最后夺得奥运冠军,成为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陈艳青的背后有着太多太多的传奇。
从11岁开始练举重,陈艳青已经在举重台上站了18年,但是在这18年,并非一帆风顺。陈艳青第一次离开她心爱的举重,是在2000年,在当年的奥运选拔赛中,陈艳青展示出了极好的状态。经综合考虑,中国没有选择在58公斤级单项上报名,状态正佳的陈艳青因此失去了第一次奥运梦想。与奥运会擦肩而过后,陈艳青选择了退役。
退役后,陈艳青来到苏州大学工商管理系读书。这种宁静的大学生活一直延续到2003年。那年的11月,陈艳青在教练曹新明的劝说下,终于重返举重台,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这是她的第一次复出。经过艰苦的训练,在雅典奥运会,中国队在女举48公斤级出师不利的情况下,第二个出战的陈艳青顶住压力,为中国女举打开了“夺金之门”。
2005年全国十运会和东亚运动会夺冠后,26岁的陈艳青第二次离开了举重赛场。但第二年,她又一次选择了再度出山,当时中国队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年轻小将,但回到赛场上的陈艳青依然无人能及,在多哈亚运会上创造了58公斤级的抓举和总成绩世界纪录。
多哈亚运会后,陈艳青再次离开了国家队,返回苏州继续自己的学业。2007年5月,陈艳青又一次选择回到举重赛场,她要为在祖国举行的奥运会再创辉煌。今天,陈艳青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又一个梦想。三次退役三次复出,每次复出回到赛场都能创造新的辉煌,陈艳青成就女子举重的一个传奇。
陈艳青北京奥运会夺冠成绩为244公斤。这个成绩,她在12年前就曾举起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相同的重量,有着不同的意义。
陈艳青想要完美,想要突破。但是,每每此时遭遇极限,她就会退缩,会消极。这个时候,教练曹新明就会站出来,当她的“出气筒”。“曹教练带了我18年,她一直充当我的‘出气筒’。在郁闷的时候,找个人发泄一下,感觉好多了。是他帮助我从坎坷中走了过来。”曹新明成就了奥运历史上卫冕举重金牌的女选手。他让陈艳青一次次打消退役的念头。
北京奥运会夺冠后,陈艳青再也不敢擅自预测自己的未来了。4年前,她就曾经想过退役。4年后的北京,她却再次登上了冠军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