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论文研究体育设施的利用多吗(体育学科毕业论文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加强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针对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教育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平,因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体育课程来说,由于城乡、不同地区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差别加大,要促使所有学生达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努力开发与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正确理解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认识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作用和原则,把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这是体育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 1.多样性 多样性指体育课程可以利用与开发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来自于自然界的地理资源,如空气、阳光、水、季节、地理条件(如江、河、海、山、冰、雪等)等,也有来自于社会的,如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竞赛、少年宫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活动等;既有校内的,如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等,也有校外的,如体育馆、健身馆等;既有人力的,如教师、学生、家长等,也有物力的,如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和器材等;既有文字的和实物的,如书籍、资料等,也有活动的信息化,如音像、影视作品等等。 2.具体性 体育课程资源虽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是任何体育课程资源都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而不同,因此体育课程资源又有具体性的特点。这种具体性表现在不同的地域下,可以利用与开发的体育课程资源不同,其构成形式和表现形式也不同;不同的文化传统背景下,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独特性,相应开发出来的体育课程资源也各具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经济力量、传统以及教师素质的不同,使得学校和教师利用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范围和力度产生差别;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可供利用与开发的这部分体育课程资源区别很大,在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成效上也有所不同。 3.多元性 多质性指同一种体育课程资源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可以在不同的学科中加以使用。例如,学校附近的山,既可以作为学校体育课中进行体育锻炼的资源,也可以作为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场地,进行植树等活动。 4. 潜在价值性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二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开发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的利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可能的体育课程资源都具有潜在价值性,也许在一段时期内,某种资源还不能为体育课程所利用,甚至不被认为是体育课程资源,没有被充分地开发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课程的发展等,这一课程资源的优势和可利用性越来越突出,进而成为新的体育课程资源被利用与开发。 二、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作用 1.促进体育课程目标达成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打破传统单一的课程观念,确立与社会化终身体育活动相适应的课程观念,促进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目标的实施。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资源保证,为体育课程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层面标准的实现提供可能性;为学生探究性、开放式、合作式学习提供支持系统;为在家庭、社区、社会范围内开发新的体育活动资源提供途径、方法和范例。有助于唤起人们的课程资源意识,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发挥校外、社会体育场所和设施的作用,有利于拓宽学校体育的范围,加强学校体育在教育内容层面上与社会各个系统的联系;有利于学校体育教育树立大教育的观念,确立学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探寻校内外体育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为真正建立社会化终身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观念性准备。 2.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将极大地拓展现有的体育课程教育内容,还将直接导致体育教学方法的变革。新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引入会带动体育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体育课程资源的丰富,有利于推动现行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将有全新的发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育课程资源的多元化也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究与创造的兴趣;资源的开放性和信息的共享特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主客或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有助于教育中民主、平等意识和观念的确立,而演变成为一种平等的合作或协作式的关系模式,为学生创造性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和基础。 3.促进体育教师素质提高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视野、教学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甚至是挑战的作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引入学生需要、学生实践等内容到体育教学领域中来,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青少年的多方面需求,促进青少年人格、个性、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健康完善,这也必将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性地位更加突出,要求体育教师不断进行学习,不仅要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领会新课标精神,还要能在教学工作实践新课标;要掌握运动技能,更要钻研针对运动技能采用何种教学技能;了解多种运动项目的性质特点,更要能创造性改编、创造运动方法。这些必然可以有效促进体育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三、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是所有课程的最基本原则。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在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培养学生目标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意识、公平竞争意识、遵守规则、坚强意志品质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因此,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首先要突出资源的教育性,要能使资源较好促进体育课程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作用得到发挥。 2.健康性原则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整个课程的设计是根据“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整体健康观,健康性是课程的主线。在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时,既要充分考虑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还要思考资源对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作用。同时,安全问题也是开发与利用体育资源遵循健康原则必须认真考虑的内容。 3.兴趣性原则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因此,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中,要认真研究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爱好、特长、接受能力等,实施过程中能体现师生合作互助,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保证学生学习方法多样化,评价方法更利于学生体验到学习进步的快乐,促进学生学习并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4.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体现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保证开发和利用的资源能注重对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一般运动技能和身体活动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四、为实践新课程,主要设想从以下六个方面为主要内容进行资源开发: (一)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开发和利用校内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卫生老师、课任教师、学生以及校外家长、教练、社会体育爱好者的自身优势和体育特长,创设平台,引导他们参与学校体育活动。 (二) 体育设施的开发和利用: 在课题实践中开发校内外体育设施(球场、空地、教室、公园、健身乐园、卧室、走道等),利用体育器材特点,发挥多功能作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1、 常规设施:操场、跑道、篮球架、足球门、单杠、双杠、天梯、滑梯、爬杆、领操台、乒乓球台等。 2、 常用器材: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垒球、实心球、体操垫、体操棒、跨栏架、短绳、橡皮筋、毽子、小哑铃、小沙包、小旗、塑料圈等。 3、 自制、代用器材:胶圈、胶棒、纸球、纸棒、纸制器材、饮料瓶、易拉罐、泡沫拼花地板、小木夹、彩带、双色帽、课桌凳、家庭生活用品(小桶、小凳等)。 (三) 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简化和改造传统的竞技运动教材。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造和创新教学内容,从整体健康角度出发,创造出新的适应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要求、方法,使之更好的发挥效能。 2、发掘有地方特色运动的教材: 在课题研究中将地方特色运动分成两类:一类是前人已有的,而现在却被湮没或基本失传的项目,经过实践中发掘、整理使之重现的运动。如:滚铁环、打陀螺、拍毽子、等;另一类是具有民风、民俗的特征性活动内容,如竹竿活动、胶圈活动等内容。从中筛选出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并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内容,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3、引进流行时尚的教材: 现代教育的最大优点就是它的时代性强,在新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征引入流行时尚的教材,如定向运动、拓展运动、搏击、柔道、街舞、女子防身术等内容,以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 4、发动自编自创的教材: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不确切性,既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了教师广阔的空间,在课题研究中引导教师从学生身心特点、场地器材、教学实际出发自编自创教材,创造性的实践新课程。如:在实践中进行体育故事、谜语、游戏、小器材的自编自创等。 5、开发来自学生生活的教材: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再次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不仅是教师的事情,而且也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动”与“不动”是课堂的核心。这样在教学内容的版块中就给了学生发挥、畅想的空间。 (四) 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外体育资源包括家庭爬山、打球、亲子活动;社区竞赛;青少年活动中心培训;少体校训练、体育俱乐部、兴趣班活动;各种节假日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在课题实践中要善于开发和利用以上载体,形成对体育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支持,不断完善以校为本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机制,并辐射到周边社区和家庭体育,实现学校自身体育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 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地形地貌千姿百态,季节气候气象万千,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应重视开发和利用。如:阳光、空气、水和山(春、秋游远足、爬山、散步、定向活动、无线电测向运动、自行车慢骑、游戏、日光浴;夏游泳;冬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等)。 (六)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提升专业素养。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校内广播、黑板报、挂图、比赛、体育小报、体育作文等载体的创设,增强体育校园文化的建设;课题实践中还要引导学生在校外主动通过广播、电视(世界杯、流行操、新兴体育项目、广泛的体育知识)、网络、各种信息媒体等途径获取体育信息资源,使学生懂得如何获取、整理、筛选、利用信息,为自己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或借鉴资料。 五、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是教师资源开发 以前,我们只是将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者,没有作为教学资源的一种来开发和利用。教学事实证明,体育教师不仅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的利用者,更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体育教师不仅决定了体育教学资源的鉴别、利用、积累和开发,是体育教学资源重要的载体,其本身就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资源。在体育课程资源中,无论是其他人力资源的优化、体育设施资源的创新、课程内容资源改造和创编,还是课外校外资源、自然地理资源、现代信息资源的利用,都需要体育教师创造性的工作,需要体育教师有更高的素质。所以说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在自身以外的教学资源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实现教学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因此,在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体育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放在首位,通过对体育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而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体育与健康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学科,它要求体育教师具有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在学生面前展现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对教学效果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需要体育教师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例如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社会学、运动保健学、运动生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教育”,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即使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再发达,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再先进,都不能取代体育教师绝对首要的地位。

体育锻炼与学习的关系的论文报告1500--2000字(自己写的)我先谢谢了!!

关于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关系的调查报告

研究背景:当前,面对升学等诸多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平时只注重学习,而忽视了体质。一味地在教室里学习,课余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且课间在教室睡觉已成为严重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质下降,肥胖率升高,近视率升高等问题,这些将直接影响人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因此,为了改善现状,我组进行了此次研究性学习,希望更多的学生朋友加和主到运动的行列。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萧县中学,初、高中各个年级(包括实验班和普通班)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实验证明法

1)问卷调查法

调查方法:发放问卷 发放范围:萧县中学、高中各个年级

发放数量:共发出200份,收回190份。

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调查,我校学生(所调查的高中生、初中生)在课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数的35%,而65%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并不锻炼,宁愿在教室里睡觉,写作业,而不愿锻炼。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利学习的,我组通过上网查询、查阅资料了解,大脑仿佛一部复杂的机器,但不是一种恒动的机器,是人体中最高级的记录器官,对各种刺激非常敏锐和脆弱,学习工作时间长了,其结果会使大脑血管压务增大,再现保护性意识(暂时性疲劳),在生理上引起头昏、眼花、脑胀、反应迟纯,在心理上表现不集中,思维缓慢,反应力降低,还情绪暴动、忧虑、厌烦、疲倦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不但毫无效果,久而久之,还会使大脑和意志失调,造成神经衰弱,不但影响智力发育,而且更重要的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当疲劳出现时,若能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供给大脑充分的养料,合成蛋白质加快,使大脑抑制与兴奋、功能的相互转换,疲劳就很快消失。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在课余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我组通过对成绩的优差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分析,35%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成绩优异者占调查人数的52%,(其中8%上等成绩,44%中等成绩)。由此得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要比成绩较差的同学更重视体育锻炼。这也证明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并不都是书呆子,多数同学能够较好地把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也证明了我组的观点。

适当体育锻炼可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当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或过度,也会造成负面影响。据调查,学生中有39%的同学认为每天能锻炼0.5小时,29%的同学认为每天锻炼0.5-1小时,其实这都是很合理的。如果每天锻炼的时间过长和强度过大,就会使身体消耗过多能量而感到疲劳和精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效果,反之中学生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时间应为每天0.5至1小时),保持适当的锻炼强度,不仅可以确保学生每天的锻炼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我组通过调查分析,“锻炼是否会提高学习效率”这一问题,得到:我校60%的同学认为锻炼会提高学习效率。并且有74%的同学认为体育不会影响学习。

我们通过调查“对学习有利的方法”的问卷分析,在我校被调查的学生范围内,49%的同学认为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有利于学习的方法,而27%的同学认为体育锻炼是有利于学习的。由此得到,他们大多数认为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的效果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体育锻炼,这是不可否认的,由此可见,体育锻炼是帮助我们学习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

我们通过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和实践证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对疲劳的耐受力,可以使疲劳的视觉、听觉提高30%,同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促使明脑释放内啡状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能促使智力发育,帮助记忆,对提高学习效率作用显著,从而证明了我组以上的观点。

其实,体育锻炼,不仅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而且还要注重时间安排的合理性,通过问卷得到:

32%的同学在早上锻炼;

20%的同学在中午锻炼;

20%的同学在下午锻炼;

24%的同学在晚上锻炼。

其实,在下午或晚上进行体育锻炼是很科学的,由查询资料可得:根据人体生物钟节律,最佳时间是下午5点钟和接近黄昏的时间锻炼,这时的人体处于最佳状态,进行体育锻炼效果最好。

问卷调查的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每天锻炼0.5-1h,学习效果最佳,并认为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加体质,调配节身心,陶冶情操,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自己精力充沛,更加健康,保持一个清醒头脑,减少学习压力,集中注意力,放松身心,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思维活跃,有利于身心健康,保持平和的心态。

2)走访调查法

调查范围:萧县中学校园内,利用早上时间调查锻炼或读书的人(包括各个年级)

调查人数:32人

为了收集更丰富的信息,获得更多详细的资料,我组又进行了走访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有接近60%的同学在课外不参加体育活动,他们宁愿呆在教室里,也不愿意充分利用那课间10分钟,原因是他们认为这几分钟时间的蹦蹦跳跳只会让他们消耗体力,更加乏力,可经研究表明,适当体育锻炼可消除疲劳,提高脑力活动的效率。所以下课之后多做些放松性的活动,会使我们的课堂紧张学习气氛得以调配节,也使下节课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由于我校体育场地和设施有限,因此学生的体育活动也只能以跑步为主,以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活动为辅。但我校操场正在修建过程中,不久就会竣工,相信有了新操场,同学们的体育活动会更加丰富。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约43%的同学选择在早上运动,28.6%的学生在下午和晚上运动,这样的运动时间还是比较合理的,早上运动之后,使得一天的精力都很充沛,而根据人体生物钟规律,暮练的效果更好。

将被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相比较,可得出:87.6%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成绩为上等或中上等,而其余13.4%的人每天锻炼时间持续在1个半小时左右,成绩偏差,而科学的运动时间为.5-1h。这表明,过度的体育锻炼不仅达不到锻炼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86.6%的同学认为锻炼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另外还有62.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会提高学习效率,但经我们口头调查表明,高三毕业班的同学平时不愿意主动去运动,而锻炼时间也经常被文化课老师占用,导致他们每天都不停地学习,大脑得不到休息,因此他们普遍都感觉到乏力,学习效率低。

另外,我校有48.3%的人认为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劳逸结合是最有利于学习的,适当的体育锻炼被排在第二位,而题海战术被排在第三位。确实,将体育锻炼与学习结合在一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天到晚闭门苦读,不是良策,不要死读书,而忽视了身体健康。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让同学们正确处理好体育运动与学习的关系。要让同学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适当的运动,既不能耽误学习,又可放松神经,调节心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实验结果的分析

我们梦之队的实践活动是:每天早上7:50—8:00,五个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10分钟的体育锻炼(跑步),另一组不锻炼,然后两组人员回到教室后,在相同的前提下(如:单词是没学地这的,大家之前都不会,大家花相同的时间背相同的单词)。两周后,我们从12天的实践日期中随机抽取其中4天应记忆的单词,找另外的一个人进行提默单记号。

通过整理,计算实验材料分析得到两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梦之队各成员默对单词的个数表

个 天数

人名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

袁 梦 2 8 10 6

陈 珂 1 7 7 5

刘 敏 3 6 10 8

王铭铭 3 8 6 5

程好强 3 3 3 8

注:默写的单词总数为10个。

梦之队各成员单词遗忘率表

个 天数

人名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

袁 梦 80% 20% 0 40%

陈 珂 90% 30% 30% 20%

刘 敏 70% 40% 0 50%

王铭铭 70% 20% 40% 50%

程好强 70% 70% 70% 20%

注:以上两表中,第4天和第7天为袁棼、陈珂、刘敏锻炼日期。第1天和第10天为王铭铭、程好强锻炼日期。

小组间的比较:

第1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7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80%。

第4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3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45%。

第7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1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55%。

第10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35%,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36.67%。

队员自身比较:

袁梦:锻炼时的遗忘率为10%,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60%。

陈珂:锻炼时的遗忘率为30%,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55%。

刘敏:锻炼时的遗忘率为25%,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60%。

王铭铭:锻炼时的遗忘率为60%,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30%。

程好强:锻炼时的遗忘率为45%,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70%。

注:由于王铭铭同学是走读生,每天早上都跑着来到学校,运动量有些偏大,所以她的记忆效果并不理想,也是情有可原。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无论是从小组间的比较,还是队员自身的比较,锻炼之后记单词的遗忘率明显低于不锻炼记单词的遗忘率,这一点在袁梦和刘敏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由此,可以得出:体育锻炼的确可以提高人们的记忆力,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

体育锻炼建议书

我们通过问卷、走访等调查及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得知: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我们的身体及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劳逸结合,那么我们的学习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为了倡导更多的学生朋友参与到运动中来,更加轻松快乐地学习,我们特地拟定了这份建议书。

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学生的建议

1、积极参加体育课。体育课给我们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而且在体育课上,老师会教给我们一些运动的基本要领和注意事项,让我们的锻炼更加科学有效。

2、坚持每天早上和课外活动各锻炼半个小时。由于我校目前体育场地和设施有限,所以如果以班级的形式跑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众多的运动类型中,益智作用较好的就有跑步。而且晨练有利于活跃我们的大脑,使我们精力充沛。

3、课余时间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下课之后,大脑是很疲劳的。如果我们能走出教室,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我们的大脑就会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使得更加灵活。

4、毕业班学生更就注重体育锻炼。高三学生不但学习任务重,而且有巨大思想压力,所以对学生的体质要求更高,所以毕业班的学生应更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为此,我们建议,高三学生每天要跑步不少于1000米,每天锻炼的时间最好不少于半个小时。

同学们,相信劳逸结合会提高你们的学习效率,生命中多一点儿运动的刺激,就多一些活力,请记住“生命在于运动“。

二、对学校的建议

1、加强体育锻炼意义的宣传。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了体育锻炼的好处,学生们才会积极主动得去运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喜欢上运动。

2、增加一些体育锻炼的设施,如: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是体育锻炼的一种辅助工具,它也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而我们学校的体育设施却很少。如果能适当增加一些,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一定会有很多帮助的。

3、体育器材室应在课外活动时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器材,让学生凭证明可以借到器材。跑步是很最单调的锻炼形式,如果能借助器材进行锻炼,相信学生课余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都会提高的。

尊敬的领导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请你们也多关注一下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吧。

研究性学习小组

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关系程度的探讨

高二( 20 )研究性学习小组 指导老师:徐 波

在应试教育遭到全社会口诛笔伐的今天,分数依然决定学生命运,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在有些学校依然是空洞的口号。多数人认为学习效率总会和时间成正比,付出的时间愈多,收效就愈大,学生们的天职就是学习,抓住分分秒秒的时间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很多老师和家长不让学生们去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一旦要安排开展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就难免会引起一些领导、老师和学生家长的疑虑和不安,甚至反对,长此以往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身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学生群体中体型发胖.近视率明显提升,身体发育极不协调等症状屡见不鲜。超重与肥胖、视力下降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毕业班的同学为了迎接考试,几乎整天都呆在教室里,一天要学习十四个小时以上。如此大强度超负荷的工作,身体健康该如何保证。

那么青少年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去学习、生活,才能既有利于健康成长,又能保持高效率的学习呢?

大家知道,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我们的身体及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如果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能够做到劳逸结合,那么我们的学习效率就事倍功半。如果一直学习,而不去调整和放松神经,那么学习效率只能是事半功倍,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那么,正常的体育锻炼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文化学习呢?我们首先看看体育锻炼好处就不言而喻了。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肺泡通气量提高,血液含氧量增大,从而增加、改善大脑供血供氧,使人的反应加快,思维更加敏锐,记忆力增强,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

1、体育锻炼能促进我们智力的发展。健康的身体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身体与智力相互联系,是辨证的统一,智力的增长和发展,要求体力也要得到相应的发展,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又是改善智力活动的条件,对于人们的学习能力会产生积极影响。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体育于吾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而收效远。”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在教育上,实践必先于理论,而身体之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这些论述都集中说明了智力的发展必须以强壮的身体为基础,这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许多种体育活动,要求参加者能迅速准确的观察和判断对方的动作和意图,快速作出正确的反应。于是,在这种游戏中,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同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都比较敏锐,大脑神经细胞的反应速度、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也较强。

经网上查询,日本科学家Kisou Kubota在不久前也开展了一项关于体育活动与学生学习智力的研究。在研究中,研究人员让七名年轻人每次慢跑30分钟,每周2到3次。在坚持了12个星期后,所有智力测试分数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完成测试的时间也缩短了。这项研究有力的证明了体育锻炼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体育锻炼能增强记忆力,还能丰富想象力。 参加体育活动需正确记忆各种动作名称、技术结构、动作要领等,同时还要在脑中想象运动的动作图像,这种明显的体育文化传递性质,直接培养了记忆力、丰富了想象力。相关资料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脑的发育,增加大脑皮层厚度,增多脑神经细胞树突的数目。体育锻炼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感情,锻炼学生意志,培养性格,这已众所周知。而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的动机,成为激励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不知不倦的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针对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记忆力,我们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活动得到了证实。我们五个人分成两组,每天早上7:50—8:00,一组进行10分钟的体育锻炼(跑步),另一组不锻炼,然后两组人员回到教室后,在相同的前提下(如:单词是没学过的,大家之前都不会,大家花相同的时间背相同的单词)。两周后,我们从12天的实践日期中随机抽取其中4天应记忆的单词,找另外的一个人进行提默单词,检查记忆的效果。实验数据如下:

梦之队各成员默对单词的个数表:

个 天数

人名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

袁 梦 2 8 10 6

陈 珂 1 7 7 5

刘 敏 3 6 10 8

王铭铭 3 8 6 5

程好强 3 3 3 8

注:默写的单词总数为10个。

梦之队各成员单词遗忘率表

个 天数

人名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

袁 梦 80% 20% 0 40%

陈 珂 90% 30% 30% 20%

刘 敏 70% 40% 0 50%

王铭铭 70% 20% 40% 50%

程好强 70% 70% 70% 20%

注:以上两表中,第4天和第7天为袁棼、陈珂、刘敏锻炼日期。第1天和第10天为王铭铭、程好强锻炼日期。

实验结果表明:

第1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7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80%。

第4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3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45%。

第7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1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55%。

第10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35%,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36.67%。

队员自身比较:

袁梦:锻炼时的遗忘率为10%,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60%。

陈珂:锻炼时的遗忘率为30%,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55%。

刘敏:锻炼时的遗忘率为25%,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60%。

王铭铭:锻炼时的遗忘率为60%,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30%。

程好强:锻炼时的遗忘率为45%,不锻炼时的遗忘率为70%。

注:由于王铭铭同学是走读生,每天早上都跑着来到学校,和其他组员的正常锻炼时间不能达到一致,他的锻炼时间和强度有些偏大,因而影响了记忆的效果。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无论是从小组间的比较,还是队员自身的比较,合理的锻炼之后记单词的遗忘率明显低于不锻炼记单词的遗忘率,这一点在袁梦和刘敏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由此可以得出:体育锻炼的确可以提高人们的记忆力,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

3. 体育锻炼能给我们充沛的学习工作精力,可以消除疲劳,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爱因斯坦认为:人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是个常数,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有充沛的精力,而充沛的精力来源于健康的身体,来源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大脑皮层有关区域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易产生保护性意志,学习效率低。适当的体育运动,会引起中枢兴奋,可使与文化学习有关区域的脑细胞得到休息。适当的体育锻炼还是一种运动性的休息,能把因疲劳而减低的视觉、听觉感受力提高30%以上,是学生的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同时,体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从而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清华大学的学生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总结了“8—18”的公式,说明每天从8小时的学习时间里抽出1小时进行体育锻炼后,7小时的学习效率要大于8小时,所以说经常运动可以使脑子更清醒,有助于提高大脑对疲劳的耐受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的必要保障,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习也会力不从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经过了2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学习落后,乃至留级的学生,90%不是由于思维迟钝,而是由于身体虚弱,精力不足,健康不佳所致。

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好的帮助。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体育锻炼既可以强身健体,又能够促进青少年智力的发展;既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能够丰富同学们的想象力;既可以提供充沛的学习精力,又可以消除疲劳,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而这些因素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得出,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体育锻炼会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呢?

面对升学等诸多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平时只注重学习,而忽视了体质。考生为了迎考复习,连必要的体育锻炼都停止了,这对于考生是极其不利的。我校作为省级示范中学,也是皖北地区每年升学率较高的一所学校。学生的又是怎样生活和学习的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性小组进行了大量的问卷和走访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学生(所调查的高中生、初中生)在课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总数的35%,而65%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并不锻炼,宁愿在教室里睡觉,写作业,也不愿走出教室活动一下。我们走访调查的结果表明:60%的学生会因经常不进行体育锻炼而导致学习精力不足,上课时出现头晕眼花,脑涨,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急躁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我们将被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相比较,得出:87.6%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学习成绩为上等或中上等,而其余13.4%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持续在1个半小时左右,成绩偏差。

通过调查,我们还得出86.6%的同学认为锻炼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另外还有62.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会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小组成员通过记忆单词的实验活动也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明:适宜的体育锻炼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

什么才是适宜、合理的体育锻炼呢?理论上讲: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系列练习就是适宜、合理的体育锻炼。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学校体育的目的要求,在早晨、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将学生组织起来,由体育教师及班主任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如:小型的体育比赛,游戏、踢键子、打乒乓球、羽毛球、慢跑等等)使学生锻炼后具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相反,如果中小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则必定影响他们的体质健康,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其后果是严重的。如果每天锻炼的时间过长和强度过大,就会使身体消耗过多能量而感到疲劳和精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果中学生每天坚持适当合理的体育锻炼(合理时间应为每天1小时左右),不仅可以确保学生的体质健康,而且还会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习效率与体育锻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正确的处理好课余体育锻炼与学习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学习观,要学会收发自如。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轻松有效,学习的效率才会更高。

浅析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利与弊

体育场馆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利用和发展对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具有重要意义。

从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我国40%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过政策法规,鼓励或要求学校场馆对社会开放。其中不乏有效的探索,也有一些值得推广的做法。

符巍教授在《试论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中提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的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是我国城市社会体育发展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10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社区体育以其特有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

曹焕男教授在《河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现状及对策研究》中提出: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场馆占据了我国体育场馆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而规格齐全、设施完善、档次较高的体育场馆设施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作为高等院校教学设施的一部分,高校体育场馆是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的,基于观念与体制上的束缚,外加管理上的问题,这部分场馆较少对外开放,难以成为大众体育健身的场所。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深刻变革,高等院校正日益步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不能完全通过国家计划拨经费的形式来维持一种简单的只投入不产出的状况,而必须通过相应的经营活动创造必要的经济效益。

赵树安 陈有财 教授《高校体育场馆使用效率与效益研究》中提到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无限机遇与挑战,体育事业也如此。在改革这个大环境中,体育事业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作为我国体育事业重要内容之一的高校体育,不可避免地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人们在看到体育产业化给体育事业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在思考能否借鉴体育事业的一些做法,将高校体育中可以产业化的部分推向市场,挖掘高校体育商业价值,开发高校体育市场,以解决高校体育资金短缺、设备陈旧等一系列问题。虽然有的高校已经实行体育场馆有偿使用等方法,但其离市场化的程度还比较远。

钱一鸣教授在《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中提到:传统的高校体育在很多方面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及向社会化转变的进程。现代教育体制和培养目标呼唤着高校体育的改革应与社会接轨,最终实现社会化。因此,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高校体育社会化问题同样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因此,本人对娄底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调查认为:让闲置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走向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是一件益国益民的大好事。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借鉴各地经验,由政府主导,多方联动,逐步推开。

高校体育馆在以体育教学为主的前提下,如何在管理上提高体育馆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是目前高校场馆管理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只有将高校场馆进行统一的体育硬件资源整合,保证教学,面向市场,充分考虑场馆多功能性和效益,坚持“以体为主,多种经营”,加大体育竞赛市场的开发,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体育设施资源与技术,才能在高校体育设施管理工作中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两个效益同步增长。

体育设施的满意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怎么写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体育产业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一、题目来源

文献查阅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积极推广电子竞技,具有双重意义,首先是能够形成庞大的产业链条,创造经济增长点,第二个方面,就是带动地区或者国家的经济转型,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高耗能,高污染,同时也符合新时代的节能环保的倡议。

电子竞技是基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为器械进行的体育对抗活动。现今主要的竞技平台有类似于个人计算机,XBOX,PS2等硬件,其中个人计算机是最为广泛的竞技平台,能够兼容更多的竞技内容。从以上背景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电脑普及率还十分低。如果能够大力发展这项新兴的竞技体育活动,能够反向推动电脑硬件的销量,和周边硬件的需求。

高分求一篇关于《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毕业论文

2、农村体育的现状

2.1体育人口数量少

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

身体娱乐、接受身体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

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1]。体育人

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

度及亲和程度。

据调查,不同职业人群中体育人口的结构比排序为[2]:科教

文人员、管理人员、工人、服务人员、农民。如表1:

表1 各职业人群中的体育人口率%

年代科教文人 员管理人员工 人服务人员农民

2001年34.3 24.4 19.2 14.6 8.4

从表中看出,在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体

育人口却仅占8.4%,居最末一位。农村体育人口不仅数量少,

体育人口在不同年龄段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城市,且随年龄增长,

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大都集中在青壮年人群

中,妇女、老人、小孩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几乎没有,造成了农村

体育活动参与性虽强,但体育人口却少;影响力度大,但多数人

只是看客的局面。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给我们以新的警示:农村人口的老

龄化水平已经超过城镇,农村为7.35%,城镇为6.30%。1.3亿

60岁以上人口中约29.8%的居住在城镇,70.2%的居住在农

村,我国农村老年人平均预期带病期:男性为9年,占余寿的

57.1%,女性为11.46年,占余寿的62.4%。也就是说我国农村

老年人60岁以后的寿命中有3/4的时间生存在带有慢性疾病

的状况之中[3]。这就需要各乡镇重视农村老年体育的发展,从根

本上提高老年人的体质。

2.2体育经费投入少;体育场地设施少、质量差

建国50年来,中国的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

业余文化生活的要求提高了,健身意识越来越强,但农村的体育

健身设施却尚未达到人们的要求,有很多地方甚至找不到可健

身之处。

基本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是组织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不

可缺少的条件。而据统计,我国现有60余万个各类体育场馆,其

中占国土面积的16.5%和人口的39%左右的城镇,占全部体育

场馆的比重为79.8%,而占国土面积83.5%并拥有61%左右

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却只占20.2%的体育场馆资源[4]。场地设

施的这一分布结果导致目前除了那些体育先进县、乡镇体育设

施的条件较好外,我国广大农村地方缺乏甚至没有体育活动场

所和设施,学校、企业的体育设施单一简陋,年久失修,剧烈活动

甚至有会带来危险。体育场地设施少、质量差的条件极大地制约

了农民的体育参与。

组织体育活动,从宣传发动,到前期筹备,到正式进行,再到

总结表彰,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目前,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已成

为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

造成我国农村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场地设施少、质量差的主

要原因就是经济因素。因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群众体

育发展的基础。群众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为群众体育发展提

供的物质条件,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

而引发的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因此,要大力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业的发展。

2.3体育指导员匮乏

农民由于文化素质偏低、体育知识少,所以对体育器材的选

择和体育锻炼方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要科学的发展农村体育,

必须首先要农民知道这种体育器材如何使用,比赛规则是什么,

怎样锻炼才是科学的。这就需要发挥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全民身心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

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县区、乡镇具备高级体育专业学历并

适合岗位要求的体育指导员极少,且体育指导员男女性别比例

严重失调(男多女少),学历层次较低,不利于发挥其应有的作

用,制约了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指导员匮乏的因素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

乡镇、县区负责群众体育工作的领导,绝大多数不是专业体育院

校的毕业生。因此,他们对于体育指导员在我国体育发展中的地

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第二,乡镇群众体育管理部门

与上级各体育局之间缺乏联系,所以上级体育行政部门对基层

的群众体育现状不是很了解,造成了乡镇体育指导员的缺乏和

结构不合理。第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制建立不久,所以,

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管理体制还不够科学、规范,组织

管理还不够健全。第四,由于待遇、环境等种种原因,体育院校出

身的专业人才很少愿意到乡镇服务。

2.4体育观念落后,体育宣传力度不够

农村普遍存在“干活就是锻炼,无需再参加体育活动”,“锻

炼身体是城里人的事”的观念。因此在农民眼里,体育成了可有

可无、不务正业的事。空闲时宁可聚在一起拉家常、打扑克,也不

愿意抽出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由于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便缺

乏对科学文化的认识,农民打发余暇时光的方式又的确不能称

得上健康。当健康向上、生动有益的活动缺失的时候,迷信、赌博

等严重腐蚀人们心灵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占领拥有广阔天地

本应大有可为的农村体育文化市场。

此外,体育锻炼需要体育知识,而体育知识除了来自电视中

的体育频道外,更主要的是来自体育报刊。但是,眼下农民订阅

体育报刊的热情虽然逐年增加,可因为对体育报刊了解不多,再

加上农村订阅有诸多不便,所以体育报刊在农村的普及率还非

常低,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体育需要。此外,农村的体育舆论宣

传工作明显滞后,广大农民群众对于当今社会的体育动态、国家

的体育政策、体育法规知之甚少,就北京市农村群众对《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的了解情况而言,回收的13552份调查问卷中,有

18.42%的人知道并了解,44.16%的人好像听说过,20.72%的

人知道但不知道内容,16.71%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5]。这就大

大限制了人们享受体育的权利,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2.5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和比赛较少

举办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不仅给群众提供了亲身参与、体

验体育的机会,而且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吸引人们参与体育活

动。因此,体育比赛不仅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提

高群众体育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调查表明,吉林省只有

36.8%的乡镇每年组织2次单项体育比赛,有16%的乡镇四年

才组织一次运动[6];湖南省在1998年,有3个县没有举办以乡

镇为参赛单位的全县比赛,其中某县所有25个乡镇均没有组织

体育比赛等等,一系列的事实表明农村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和比

赛数量较少。

造成农村体育活动和比赛较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

乡镇农村干部和群众对体育的功能缺乏正确认识,加上在广大

农村地区没有农民自己的体育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其次,农民

居住分散,作息时间也有差异,再加上农村许多青壮年外出务

工,留守在家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使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开

展起来困难重重。最后,缺乏搞大型的运动会或其他体育赛事的

大量资金。

2.6农村体育活动具有时节性、传统性特点

农村体育活动具有明显的时节性。通常体育活动多安排在

夏、冬两季和节日期间。如:春节的龙灯舞狮,端午节的龙舟竞

赛,重阳节的登山活动等等。而在平时的余闲时间,却很少参加

体育活动。

例如,豫西农村有打篮球的传统,每到春节,农民就会自发

地组织篮球比赛,给节日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形成了一种积极

健康的过节方式,减少了不良行为的发生,对营造农村良好的文

化氛围非常有效。像这种农民自发的体育活动,体育工作者就要

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引导,保护他们的体育热情,提供更全

面的体育服务,让农民也享受到专业赛事运作的优势和服务。

2.7农村体育的发展有赖于县区学校体育的发展

农村体育的发展与辖区学校体育的联系最为密切,开展得

活动多数要靠辖区体育的帮助,并且,组织活动时大多是利用辖

区学校的体育教师以及运动场地。这说明农村体育合理的进行

了现有资源的利用。因此加快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也是发展农

村体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应更好的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但是同

时也说明了农村政府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匮乏,为了更好的

发展农村体育,不仅要加大投入农村学校体育,更重要的还是促

进政府对农村体育的资金投入和专门人才的挖掘及培养。

2.8政府体育行为是影响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

乡镇体育工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随意性强,如果乡镇

领导不关心、不支持体育,工作将很难开展。作为组织管理要素

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的作用举足轻重[7]。农村乡镇体

育活动需要有人组织,否则就无法开展。有调查证明,在我国部

分农村地区存在领导重经济,轻文体,对农村体育重视不够的问

题[8]。在我国当前农村体育发展的起步阶段,农村体育经费的解

决、组织机构的健全、体育骨干的培养、以及农民体育价值观念

的转变和引导等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领导发挥主导作用。因

此,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乡镇、县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及其管理素

质水平较低,已经成为限制乡镇体育管理机制顺利运行的重要

因素之一。

我国体育存在的问题论文 论文高手进!

浅谈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摘 要:该文从社区体育的兴起原因、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四方面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社区体育在我国蓬勃发展,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大城市开展,随后向其它城市扩展,目前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城市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社区体育兴起的原因

以往群众体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行政组织形式、自由结合形式和家庭组织形式,如今在这三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同时,以居住或工作点地缘为特征的体育组织形式正悄然兴起。这种组织形式的出现,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其一,改革的洪流将人们推入市场经济的轨道之后,社会上的各个单位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经营或准经营的问题,密切联系临舍关系,扩大单位间的交往,加强横向的联系,甚至结盟,成了一种新的需要。相邻的若干单位联合组织体育活动,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集体公关形式。在这一情势下,群众体育的社区组织形式,一呼即出。其二,生活区的离退休老人与日俱增,他们不能象从前那样继续参加原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但又急需组织起来,显然社区的组织形式对他们极为适合。上述原因,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将会继续存在,故社区体育将有较大的发展。

2.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

2.1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有两大组织形式,一是以政府行政部门或企业事业单位为依托,组织程度较高的组织形式;二是群众自发组织,组织程度松散。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管理体制正在构建之中,尚未完善。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以街道社区体协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以辖区单位和居(家)委员会为参加单位,共同组成了街道社区体协。街道社区体协属于上位管理型组织,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晨晚练活动站、体育辅导站、体育服务中心、辖区单位体协、居委会体育小组等组织是下位活动组织。辖区单位体协在接受本单位直接领导的同时,接受街道社区体协的间接领导,这是现阶段社区体育与单位职工体育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

2.2社区体育活动状况

目前,社区体育的活动形式主要有日常性活动和经常性体育竞赛两种。日常性体育活动主要在晨晚活动站进行以小规模为主。体育竞赛有的安排在节假日进行,有的按季节举行。目前日常性体育活动的主要活动有:体操类、太极类、气功类、舞蹈类、球类、剑类、毯类、武术类、长跑。而体育竞赛的活动内容多种多样,与本地区的体育传统、场地设施条件有关。

2.3社区体育的管理者和指导者

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15个省市、自治区的抽样调查表明,76个街道社区体协中,专职管理者仅占19.6%,77.5%管理者由身兼2-3职的管理员兼任,还有2.9%的管理者聘请离退休人员担任。体育指导者以义务为主,有偿为辅,多为离退休体育积极分子,占73.4%。

3.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

3.1对社区体育认识不足

社区体育不仅是一种新的体育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新的体育管理观念,就其形态来说,社区体育是我国社会一种全新的体育形态,完全不同于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体育形式,它在运行机制上强调合作实效,多功能,都与我国以往的体育模式多有不同。另外社区体育在我国兴起较晚,理论研究刚刚起步,长期以来,人们的社区体育意识淡薄,因此,人们对社区体育内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人们一时还难以把握其本质。

3.2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社区体育属于新兴事物,因此组织、管理、法制等还没有完善。目前,虽然在许多城市已经建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的街道社区体协,但现有的街道办事处工作职责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有关体育方面的职责,街道办事处抓体育工作没有充足的法规依据,社区体育处于可抓可不抓的地位,因而社区体育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问题也难以解决。街道社区体协属于基层管理型体育组织,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由下位的活动性组织承担,目前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比较简单,各种社区组织还未形成网络化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

3.3管理指导者专业素质不高、队伍薄弱

15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抽样调查结果表明,76个街道社区体协中专职管理者仅占19.6%,77.55%管理者由身兼数职的管理人员兼任,还有2.9%的管理者聘请离退休人员担任。由于兼职的管理人员占了大部分,工作复杂,很难全身心投入到社区体育工作中,据调查,社区体育的管理者、指导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的不足30%,从而使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3.4非经常化社区体育活动和日常性社区体育活动相脱节

经常性竞赛活动,如区级和街道社区的综合运动会、家庭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秧歌比赛,受到资源消耗多,组织困难等因素的局限,无法满足居民个体的不同需要,难以普遍的参与,也不可能经常化,对增强社区成员体质方面的作用比较小,但影响力较大,可以有效的激发居民的体育活动参与动机,增强体育意识,形成体育气氛。

日常性的体育活动,有极强的增强体质的功能,但影响力较小,这两类的社区体育活动在功能上是互补的,只要两者相结合才能很好的完成社区体育任务,但由于依属于政府企业的社区体育组织与自发社区体育组织缺乏联系,经常性体育活动促进日常性体育活动的作用并没有很好的发挥。

3.5发展社区体育的资源紧缺

据调查,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资金短缺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北京市8个城近郊区63.5%的街道办事处没有体育场地设施,其余36.5%的街道办事处也只有乒乓球室、棋牌室、门球场等小型场地。上海市人均只有0.1%的体育场地,城区的街道社区根本没有场地。山东省济南市对14个居民小区进行抽样调查,只有3个小区的公共体育设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宁夏市今年新建的10个居民小区,仅一个小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天津市、杭州市、宁波市、苏州市、南京市在调查时都反映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严重缺乏。造成这种状况既有社区发展滞后、历史欠账太多,又有城市规划不配套,规划不落实的原因。

3.6社区体育发展不平衡

全国20个省市有的已经成立街道社区体育组织、街道办事处的比例达100%,有的则为19.9%。对社区体育参与者来说,中年人多青年人少。

4.发展对策

4.1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经费短缺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不能只靠政府的投入,应该寻求多渠道、多形式解决社区体育经费短缺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体育需求在不断的增长,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广大的市场,从而也为体育资金的筹集提供了灵活的渠道,因此需要大力的发展体育产业。

4.2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城市社区体育普遍存在场地设施缺乏的问题,1986年城乡建部,国家体委曾作出关于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定额等有关规定,但执行与落实不力,今后新建居民小区应纳入城建规划同步进行,目前无力进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社区,一定要留出适当的空地,对尚无体育设施的已建小区,国家应予以政策的优惠。另外社区体育也可以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以祢补体育设施紧缺的问题。

4.3加强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和体育指导人员的培训。这些人员是社区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但据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社区的体育管理和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懂体育、会组织、能管理的体育人才极为缺乏,对社区体育的发展起了妨碍的作用。应该加强与体育院校联系、设置社区体育的培训班进行培训。同时也让体育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来到社区当中进行学习和交流。

4.4加大社区体育的宣传,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营造社区体育气氛。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居民在单位领职工资,享受一系列的福利待遇,从而形成了极强的“单位意识”,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仍会存在,成为社区体育发展的思想障碍。因此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应大力宣传社区体育的意义,并且通过开展各种各样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吸引居民,营造体育气氛,影响居民的传统观念,让居民在社区体育中得到体育需求的满足,从而增强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促进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

4.5加强对社区体育的科学研究。社区体育科研是社区体育的指明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的社区意识淡薄,对社区体育的内涵认识不清,这有可能造成社区体育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浪费人力、财力、物力这就显得社区体育科研十分必要和迫切。

4.6切实加强社区体育的中介意识。社区体育组织是体育与社区的中介,也是社区与政府的中介。社区体育组织不应是直线、“金字塔型”组织,而应是“网络型”、“开放型”组织,为了进一步促进社区体育的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其协调、沟通、服务的中介作用。

4.7强调社区体育的中介性并不意味着对政府行政力量的否定,相反我们应充分的发掘和发挥街道社区的行政职能,建立街道社区体育“社区化”管理模式。街道办事处是我国特殊的行政设置方式,在地域范围和特征上具有社区的全部要素。街道办事处是我国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派出机关,改革开放以来,街道的政府职能大大扩展,并显示出重要的城市管理作用,我们发展社区体育,要充分利用街道办事处的政府职能,在街道办事处中设立体育组织体协或领导小组,将社区体育工作纳入街道办事处的常规内容。街道社区体育工作的传统模式主要是行政管理型,从现实和未来发展来看,单凭街道办事处的行政资源和手段,已经很难适应社区体育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街道办事处开展社区体育的形式要逐步转向社区化,即使地处街道辖区的单位和居民,对街道社区具有认同感,归属感,共同参与社区体育。采取横向联系的方式,尽可地吸收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创造单纯的行政化管理无法比拟的社区效应。

参考文献:

[1]熊斗寅.从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展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前景.体育科学,1998,11(2):3~5.

[2]骆秉全.对北京市全民健身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体育科学,1997,11(4):23~25.

[3]陈琦等.广州市民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体育科学,1997,17(5):11~15.

[4]吕树庭.等广州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体育科学,1997,8(6):16~20.

[5]陈天仁.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体育文史,1996,9(4):15~19.

[6]曹可强.论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趋势.山东体院学报,1996,4(3):45~48.

[7]王凯珍.对北京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体育科学,1994,7(6):35~38.

[8]王凯珍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997,10(5):6~10.

[9]杨永辉等.珠江三角洲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其社会因素探究.体育科学,1995,11(3):40~43.

[10]肖正.抓住时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体育文史,1995,6(1):21~24.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 评论列表:
  •  余安袖间
     发布于 2022-08-20 10:54:16  回复该评论
  • 不是很了解,造成了乡镇体育指导员的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第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制建立不久,所以,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管理体制还不够科学、规范,组织管理还不够健全。第四,由于待遇、环境等种种原
  •  囤梦稚然
     发布于 2022-08-20 06:50:15  回复该评论
  • 学习效果,必须有充沛的精力,而充沛的精力来源于健康的身体,来源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大脑皮层有关区域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随着学习时间的延
  •  拥嬉辜屿
     发布于 2022-08-20 04:05:59  回复该评论
  • ]吕树庭.等广州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体育科学,1997,8(6):16~20. [5]陈天仁.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体育文史,1996,9(4):15~19. [6]曹可强.论
  •  断渊雾月
     发布于 2022-08-20 03:55:02  回复该评论
  • 思考能否借鉴体育事业的一些做法,将高校体育中可以产业化的部分推向市场,挖掘高校体育商业价值,开发高校体育市场,以解决高校体育资金短缺、设备陈旧等一系列问题。虽然有的高校已经实行体育场馆有偿使用等方法,但其离市场化的程度还比较远。钱一鸣教授在《浅析高校体
  •  柔侣七禾
     发布于 2022-08-20 09:16:50  回复该评论
  • 日期。第1天和第10天为王铭铭、程好强锻炼日期。实验结果表明:第1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7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80%。第4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3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45%。第7天:锻炼成员的平均遗忘率为10%,而没有锻炼的成员的平均遗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