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十四五期间,全国再添千余体育公园,哪些地方有望建设?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在“十四五”期间,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同时推进“互联网+社区体育”。这对于全民健身的推进无疑是一个利好的趋势,国家越来越重视老百姓的健康问题,那么到底有哪些地区或者空间适合建设体育公园呢,一起来看看!
对中西部地区加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新建几个几个重要体育中心、几处体育主题公园,在西部建设平赛结合的标准化健身绿道,创造多元包容、富有亲和力的集聚体育运动和文化休闲的公共健身休闲空间,方便大家的休闲健身和绿色出行。
全国范围内,在有条件的楼宇园区的屋顶、室内外建设篮球场、足球场,配置健身器材,增加楼宇园区公共设施配套,为白领在工作日健身提供便利。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性、趣味性、大众性的体育健身活动,推广楼宇体育、园区体育有效做法,支持线上体育消费和运动分享,吸引在职人群主动参与。支持社区利用区域内各类场所,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团队作用,组织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并提供健康指导。
从城市更新角度对全国建设时间久远的体育公园实施整体改造,优化体育功能,提升在全市服务水平。指导公共体育场馆围绕开放、赛事、培训三大主体功能,提升场地综合利用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水平。考虑不同人群需求,保障每周累计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全民健身日免费开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发推广普及程度高、有基础、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培育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
在这个全民健身的时代,国家积极建设体育公园是一项惠民廉政的做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举措能够落实,每个人都能够在家门口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激情与快感,好身材的的梦想终会成真。
凤凰山体育公园什么时候能够彻底竣工?
在成都为明年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设置的49座场馆中,有13座是新建场馆。无一例外,这些场馆都是以国际标准,甚至高于国际标准打造的,风格迥异,美感十足。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除了开幕式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外,就要属篮球项目决赛场地凤凰山体育公园了。
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凤凰山体育公园由一座满足FIFA标准、6万座席的专业足球场,以及一座满足NBA标准、1.8万座席的综合体育馆组成,从空中来看,足球场形似茶碗,综合体育馆形似茶盖,因此也被网友亲昵地称为“盖碗茶”。其中,“茶盖”将承担明年大运会篮球项目的任务,而“茶碗”将成为2023年足球亚洲杯场地。
按照计划,凤凰山体育公园将在明年3月31日竣工。那么,这碗“盖碗茶”如今建设进度如何?红星新闻大运频道探访了建设现场。
交通便利,有两条地铁交汇站点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凤凰山体育公园位于金牛区杜家碾片区,西临北星大道、北临天龙路、南临天歌路、东临城市绿地公园,距离三环4公里、距绕城1公里,是北部新城城市发展南北主轴上的重要节点。
凤凰山体育公园的配套交通十分方便,周围有1号线和5号线的换乘站——杜家碾站。凤凰山体育公园项目秉承了TOD设计理念,今后将通过地下通道引导人流,将5号线杜家碾站、九道堰站、场馆、商业连为一体,充分实现地下空间的互联互通和综合利用。
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凤凰山体育公园1公里范围内还规划了高密度的公交车行网络,以最大限度提升了体育公园交通的便捷性。如果有大型赛事举办,周围交通也能够得到保障。此外,项目东侧下穿隧道中设置的入口匝道分别与场馆综合体、商业地下停车库联通,负二层增设车行通道将场馆综合体和商业联通,通过平赛结合提高利用率。
造型优美,体现天地人和谐统一
从空中来看,整个建筑好似四川的盖碗茶,足球场是茶碗,体育馆是茶盖,下部的大平台是茶托。不仅如此,足球场最高处还创新性地加设了一个空中俱乐部——天府俱乐部,把球场和1.8万座席的体育馆连接成一个整体,可以同时观看足球场以及体育馆内部。
茶盖为天,茶托为地,茶碗则代表着人,天、地、人,和谐统一。
凤凰山体育公园用地规模约655亩,其中体育场馆用地约276亩,配套用地约234亩,其他城市道路、绿地、广场等用地约145亩。体育场馆的外立面幕墙层叠交错,金属表皮的颜色质感与肌理大小随外立面的造型流线逐渐变化,使表面呈现出“波光粼粼”的视觉效果。
全民健身及辅助设施用房围绕体育场馆的曲线形体自然展开,呼应一场一馆的流动造型,并在用地中心围合形成尺度宜人的中心球迷广场与下沉庭院,打造出层次丰富、充满活力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凤凰山体育公园的公众吸引力。
2022年石家庄新建公园位置
南二环石铜路西北角建石铜游园。截止到2022年8月15日,根据石家庄市园林局发布的《石家庄市2022年美丽省会城市绿化项目实施方案》,将在南二环石铜路西北角建设石铜游园,该公园以“运动健身、多彩生活”为主题,规划有篮球场等体育设施。
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
近日,发改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体育公园成为全民健身的全新载体、绿地系统的有机部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意见指出,便民利民,公平可及。以公益性为导向,以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公园为重点,以近距离服务全龄人口为目标,因地制宜,统筹城乡,按照本地区群众运动习惯布局多元健身设施,提高智慧化水平,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体育公园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把建设体育公园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确保人们既能尽享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自然的生态之美,促进全民健身回归自然。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指挥棒”和“药引子”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资金渠道,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性。探索灵活多样的体育公园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建设效率和运营活力。
意见指出,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65%,确保不逾越生态保护红线,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推进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
体育公园要与生产生活空间有机融合,不设固定顶棚、看台,不得以建设体育场馆替代体育公园,不得以体育公园的名义建设特色小镇、变相开发房地产项目,避免体育公园场馆化、房地产化、过度商业化。不鼓励将体育综合体命名为体育公园。
体育公园内既要有满足中老年人群需求的健身步道、健身广场,也要有满足青少年需求的足球、篮球、排球等常规球类场地设施和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设施。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临时性、装配式的冰雪、游泳设施。包含水域的体育公园可以因地制宜建设供皮划艇、赛艇等水上运动使用的小型船艇码头。鼓励配套建设智能化的淋浴、更衣、储物等服务设施,提高群众健身便利性。
把体育公园作为新建城区健身设施的优先形态,新建城区、郊区新城要做好体育公园的空间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辐射面大、设施完善、功能健全的体育公园,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另外,在城中村、老旧城区等区域,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引入市场化机制,合理盘活利用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的土地,改扩建体育公园。
鼓励第三方企业化运营。对于政府投资新建的体育公园,鼓励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向公众免费开放。各地可探索将现有的体育公园转交给第三方运营,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鼓励体育企业依法对体育公园中的足球、篮球、网球、排球、乒乓球、轮滑、冰雪等场地设施进行微利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