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写介绍蒙古摔跤手?
- 2、摔跤是哪个民族的风俗?
- 3、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是什么
- 4、蒙古族摔跤的习俗
写介绍蒙古摔跤手?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搏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搏克庆”。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搏克手是蒙古人的骄傲,你胜利了,你就成了草原上的英雄。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那达慕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为期5天,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着悠久的历史。
"搏克"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搏克,是结实的意思,攻不破、摔不烂、持久永恒"。
它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体育运动、而确确实实是曾在13世纪在我国建立举世闻名的大元帝国的蒙古族先进文化的结晶。
比赛时,摔跤手要穿专门的摔跤服:上身着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短袖背心,蒙古族亲切的称其为""昭德格""。上面钉满了银质的"大号图钉",后背中央还有代表着"吉祥"类的字样,背罩红、黄、蓝三色做成的"布条披肩"。
下身穿肥大的摔跤裤,外面在套一条绣有动物和花卉图案的套裤,脚蹬蒙古靴。
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将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
这身"行头"一亮相,就"震"住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赛手出场前要唱摔跤歌、跳鹰步舞。裁判员发令后,双方握手致意,各施展扑、拉、甩、绊等技巧以制胜。
比赛要求不得抱腿,不得搞危险动作,除脚掌外,其他膝盖以上的任何部位着地即为失败。与其他民族式摔跤不同的是,搏克比赛不受年龄和体重的限制,也无时间限制。
搏克自始至终努力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和谐的平等关系:对人体而言,搏克追求无比强壮和健美;对社会生活而言,搏克追求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和平团结、和谐友爱、持久永恒的平等和无限博爱的美好关系。
这种文化内涵始终贯穿着搏克的整个发展过程。搏克运动体现了对生活的大彻大悟、超凡洒脱。
摔跤是哪个民族的风俗?
摔跤是蒙古族的风俗。
摔跤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采用一对一的角斗形式进行。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把摔胶列为比赛项目。
1896年,第1届现代奥运会将古典式摔跤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08年,第4届奥运会又将自由式摔跤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89年,瑞士的马蒂格尼举办了第1届女子摔跤锦标赛;2004年,女子摔跤被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摔跤最高级组织机构是国际摔跤联合会,1912年成立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最高组织是中国摔跤协会,1956年成立于北京。
扩展资料:
中国摔跤运动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之一,根据有关史料和文物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已有摔跤运动。
当发展至清末时,中国跤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当时食俸禄的布库叫官跤,又叫官腿;民间消遣的个人称私跤或私练。此时,这项活动的名称繁多,如掼跤、争跤、摔跤、摔角、率角,而最普通的是称摔跤。
辛亥革命后,摔跤运动日趋衰落,只是在民间流传,比较有名的如北京的宝善林、魏德海、陈德禄、张文山、沈友三、熊德山、张宝忠、单士俊;天津的张奎元、张连生、张洪玉、张大力、阎士凤、王海兆;沈阳的徐俊青;上海、南京的宋振埔、田玉荣;济南的佟顺禄及张家口的洪立厚等人。
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是什么
1、射箭
射箭,是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区蒙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
史载,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落后,曾大力发展和推广射箭活动,骑射之风闻名于世。而他的军队中,每个战士都配备有射箭用的弓和箭筒。成吉思汗的军师木华黎,就是一个著名的射箭能手。据《元史·列传》就记载了木华黎的事迹,说他“猿臂善射,挽弓二百强。”
2、马术
作为草原民族,马与蒙古族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除了赛马,人们以马作为平台而进行的各种技巧活动,也成为蒙古族的一项民族体育项目,这就是马术。
蒙古族民间流行的马术运动,形式多样。人们在马上进行的不同形式的技巧表演,多是技艺惊险,紧张激烈,引人入胜。这些技巧形式若按项目来分,主要包括马上技巧、乘马斩劈、乘马射箭、超越障碍、赛马、驯马和马球等。
3、套马
套马,原为蒙古族民众草原放牧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在后来的发展中,人们将其运用到体育娱乐中,形成为一项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体育项目。
4、赛骆驼
赛骆驼,是蒙古族在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除了马,骆驼也是蒙古族聚居地常见的一种被人驯服的牲畜。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锡林郭勒盟,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蒙古族聚居区,骆驼是经常见道德,而当地男女老幼也都习乘骆驼。
5、摔跤
可解释为摔倒在地上、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摔跤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竞技体育运动。两运动员徒手相搏,按一定的规则,以各种技术、技巧和方法摔倒对手。
蒙古族摔跤的习俗
蒙古族摔跤的习俗如下:
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克"(蒙语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
搏克运动的比赛形式古朴而庄重。按蒙古族传统要求,参赛选手上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卓得戈"(紧身半袖坎肩),裸臂盖背,"卓得戈"边沿镶有铜钉或银钉,后背中间有圆形的银镜或"吉祥"之类样字。
腰间系用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策日布格"(围裙)。下身穿用32尺或16尺白布做成的肥大"班泽勒"(裤),"班泽勒"外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或花卉图案的套裤,脚蹬蒙古靴或马靴。
优胜者脖颈上配套五色彩绸制成的"将嘎"(项圈)。它是搏克手获胜次数多少的标志,获胜次数越多,"将嘎"上的五色彩绸条也越多。
搏克比赛在悠扬激情的"乌日亚"赞歌声中开始,比赛场地无特殊要求,有一块平坦草地或土质地面即可举行。选手们挥舞着壮实的双臂,跳着模仿狮子、鹿、鹰等姿态的舞步入场。
比赛规则简单明了,不限时间,参赛者也不分体重,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为负。搏克运动要求选手腰、腿部动作协调配合,在对抗中充分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
扩展资料:
搏克已有近2000年历史,西汉初期开始盛行,元代广泛开展,至清代得到空前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其是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都有流行。
乌珠穆沁草原是蒙古族搏克的摇篮。为了把搏克运动发扬光大,东乌珠穆沁旗于1984年成立了摔跤协会,将每年夏天的6月10日定为“搏克节”。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把搏克运动与中国式摔跤融为一体,正式纳入全国摔跤锦标赛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搏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蒙古族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运动项目——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