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本文目录一览:

简述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对增强民族体质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个民族的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品德素质。民族体质的强弱,关系到国力强弱和民族兴衰。学生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人的生长发育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育锻炼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最积极的因素。在学生时期,加强体有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世代的积累,逐步提高民族的体质水平,经常实力,关系到国家的声誉。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必须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和竞赛,才能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各国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小学生身上。实践证明,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发现体育人才,进行多年的系统训练,打好基础,就能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运动员的后备力量。儿童、青少年是各国人口构成的重要部分。因此,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也成为大众体育普及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学生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所养成的体育观念、能力和习惯,将有助于他们在踏入社会后,成为大众体育的生力军,从而极大地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而且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科学实践证明,坚持经常的锻炼,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通过体育运动,还可以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灵活的思维和想像能力,良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从而有利于他们学习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

三、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严格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对抗性,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学校体育还为学生的道德行为的表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在体育运动这样一种特殊环境中,学生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努力表现出良好的道德风貌,从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打下基础。

四、学校体育对于美育也有积极作用。它以自己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不仅塑造体形的外在美,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认识和表现自身在运动方面的美,使自我身心得到更加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

五、学校体育还是一项高尚的娱乐休闲活动。广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之余参加体育活动,能够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驰,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这既是一种很好的体脑调剂和恢复手段,又是一种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业余文化生活。

什么是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过程。

由于社会制度、国家性质和教育目标的不同,各国的学校体育目标也不尽相同。一般有: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的知识、方法;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能力、习惯以及良好的品行;发展个性。有的国家还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为国防服务作为学校体育目标。中国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学校体育包括校内体育和校外体育两部分。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下面语文迷网我整理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计划【1】

一、指导思想、目的意义

为更好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体育课外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具体活动安排

(一)体育课外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徐梅明

组员:陈正平 殷青松 赵 虎 杨留庆 袁 健 王 成

何 赟 汤丽娜 方 用 符卫涛 史文伟

(二)活动时间

每周一、二、三、四、五下午第三节课后

(三)活动内容

根据我校特色建设情况,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拟开设以下兴趣活动项目:

1、周一 九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中考项目的辅导以及组织各类体育项目的竞赛。 辅导教师:袁 健 符卫涛 赵 虎 汤丽娜

2、周二 足球兴趣小组活动(2组) 辅导教师:何 赟 王 成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 辅导教师:杨留庆

健美操兴趣小组活动 辅导教师:汤丽娜

3、周三 健美操兴趣小组活动 辅导教师:汤丽娜

足球兴趣小组活动(2组) 辅导教师:何 赟 王 成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 辅导教师:杨留庆

4、周四 健美操兴趣小组活动 辅导教师:汤丽娜

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 辅导教师:方 用

5、周五 健美操兴趣小组活动 辅导教师:汤丽娜

足球兴趣小组活动(2组) 辅导教师:王 成 何 赟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 辅导教师:杨留庆

女子排球兴趣小组活动 辅导教师:史文伟

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 辅导教师:方 用

九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中考项目的辅导以及组织各类体育项目的竞赛。 辅导教师:袁 健 符卫涛 赵 虎 汤丽娜

《各兴趣小组学生名单》、《培训计划》见各辅导教师的体育活动记录薄。

三、活动要求

体育课外活动必须落到实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认真安排好活动内容,及时地做好相关记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次活动质量。

五、活动组织

1.学校成立体育课外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条件,设置活动项目,统一安排活动的开展。

2.各小组的活动要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步骤、;活动内容切实可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教师做好活动情况记载和活动小组学生的管理工作。

3.学校体育课外活动领导小组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活动效率,杜绝将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移作它用。

辅导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踏踏实实地做好辅导工作,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发扬奉献精神,为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文件精神,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入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特制订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 长:王树兵副校长全面负责

副组长:王道军:课外活动组织管理

王岩:课外活动实施、评价、考核

级部主任:本年级活动课的组织管理

组 员:各班主任:课外活动的全程监管与指导,学期末上交活动记录

三、实施目标

1、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基本身体素质。

3、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不怕艰辛、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实施要求

人人有项目 班班有团队 学校有比赛

五、附:各级部课外活动安排表(活动内容在级部内循环)

我国校园的体育设施水平如何,需要做什么方面的提升?

我国校园的体育设施水平如何,需要做什么方面的提升?

1.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很多学校基础体育设施不完善,有的老旧,有的学校有,有的甚至完全没有。然后,这直接影响到孩子。即使想参加体育活动,也没有那个条件,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如果孩子想更多地关注体育锻炼,在体育中采取更多的行动,那么学校党作为一名大教育家,应该向孩子强调,要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好处。

2.学校内部必须配备体育大厅、塑胶跑道、足球场、游泳池、篮球馆、羽毛球场、网球场等设备。只有拥有了这些场地,才能开展一些相关的体育课程。学生可以接受更好的训练。完善配套设施,也要改善周边环境,了解教育方式,做好教育,完善管理。

3.体育场要科学管理。很多学校建立了良好的体育设施。但是他们忽略了管理这些设施。有的学校让这些体育设施长时间闲置。一些学校 体育设施严重受损。这些都会导致体育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我们应该向外界开放这些场馆。一定要加大投入,让学校有更多的设施,也让学校关注体育,改变孩子的观念,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增强认知。

4.明确相关的操作指南。每个设备都应该有自己的标准操作流程。只有遵循正确的程序,我们才能减少事故。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在设备旁边设置相应的操作指南,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大家操作。希望学校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优化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方案

为了确定活动的圆满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大家知道活动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亿万阳光体育运动”计划,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创造有利条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中心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三、活动原则

1、全员参与性原则:没有特殊情况,任何老师和学生都得参与,坚决不得留学生在教室或办公室做其他事情。

2、每天一小时原则:每天的体育大课间、眼保健操、体育课及下午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累计每人每天在校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在60分钟左右。

3、课内外结合原则:做好家长宣传工作,采用家校联动方式,使全体教师、学生、家长行动起来,参与到这一全民健身活动中来。

4、安全性原则:各班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因素,场地因素,在选用器材时注意安全,在带班活动时,带班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四、工作责任

1、学校分管领导对体育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保障措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

2、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学生体育竞赛计划、体育教师的培养培训计划,指导学校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3、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负指导责任。学校体育是全民体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配合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

4、校长是学校体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省、市对学校体育各项规定,确保体育课、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得到落实。

5、学校分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要各司其责,履职到位;各任课教师要积极支持和关心学校体育的开展。

五、活动措施

1、开足开齐体育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完善体育课时保障机制,落实好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设置的规定,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3-6每周3节体育课。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和学校教学周数,保证总的体育课时数。在体育教学方面,学校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细化各年级体育教学目标。要求有详细的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并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的现象。室外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课前准备好所需体育器材和划好场地,不准私自离开课堂做与体育教学无关的事。体育教师要按照教案,有组织的上好体育课,杜绝放羊式教学现象。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做好体育教学评比工作。

2、保质保量上好课间操

课间操是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

(1)、时间安排

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学校统一安排课间操时间,活动时间为25分钟,除天气原因等特殊情况,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课间操时间。

(2)、活动内容及形式

课间操内容以国家广播体操和排球健身操为主。在做国家广播体操和排球健身操的基础上,要加入学校排球特色体育活动,内容可根据季节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3)、课间操以全校集中统一的方式组织开展。

(4)、活动组织

①、课间操要体现全员参与意识。学校的广大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进去,为学生做表率,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②、课间操要保证质量。各学校要对课间操实行考评制度,要把课间操质量纳入到班级的评比当中,定期进行检查评比。

3、广泛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

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班级必须安排补足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并将大课间活动排入课表,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当中,保证大课间活动时间。

(1)、时间安排

每天下午由学校对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自行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

(2)、活动内容及形式

①、活动内容以排球、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得到锻炼,激发学生全员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要充分考虑本学校的体育设施及场地的情况。

②、活动形式上,采取以班级和体育兴趣小组为单位划分活动区分组进行。要切实保证活动过程的安全,搞好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最后,要保证全员参与,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3)、活动组织

①、要切实保证活动安全进行,安全是健康的前提,多活动准备工作及退场等环节中,可能涉及的安全方面的工作考虑到,处理好,责任落实到人。

②、搞好学校各级部及班主任的协调,做到分工明确,密切配合,使活动科学合理,环环相扣。

③、在活动设计上要力求适用、新颖、独特、趣味性和艺术性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愉悦心情来缓解学习压力。

④、大课间体育活动不要搞形式化。要体现全员参与,让学生真正玩起来、动起来,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

4、当天没有在操场上或是因为天气原因不能在操场上活动的'学生由班主任或体育老师组织开展室内体育活动。

六、活动保障

1、体育组在每学期第一周同各班主任协商,共同制定出本学期各年级的活动计划。

2、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重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3、每位教师按要求下到各个班,做好表率作用,组织引导好学生参加好活动,参加情况记入年度考核中。

4、在每年学校组织一次校园体育活动成果展示,进行评比。

5、凡未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学校和班级,不得评为先进单位,第一责任人不得评为先进个人;凡是不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班主任,不得评为先进班主任;凡不积极参加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学生,不得评为优秀学生。

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方案2

一、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幼儿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幼儿园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幼儿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幼儿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幼儿的合作和交往能力。

(二)原则

1、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实施体育育人功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设置和开展各项活动,以达到对幼儿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增设器械操、踏步操等,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二、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

晨间活动7:50—8:05,早操8:50--9:35,任何老师不得挤占阳光体育活动时间。

2)认真学习提高健康意识

认真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深刻反思自己,了解幼儿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观。

3)全员参与强化过程管理

坚持幼儿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紧密配合,教职工全员协作,建立领导区域推磨巡查、教师安排指导、班主任组织实施、检查评比等机制。以保证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实施内容

七、活动要求

1、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选择、设计分散活动内容,组织安排本班幼儿站队和活动。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幼儿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

2、老师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场地安排,并对学生的站队、广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八、注意事项

1、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

2、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

3、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4、遇到阴雨天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进行室内游戏(器材自备)

学校体育的概念

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过程。

一:组成要素

学校体育由五个主要部分或要素构成:

体育教学(以体育课为主要形式);

课外体育活动(由学校或学生自行组织,以学生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

运动代表队训练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如班级赛、校际赛、各类选拔赛,以及参加地区和全国性比赛等);

早操和课间操(前者多由学生个人自由锻炼或学生自由组合锻炼,后者多为有组织的徒手体操活动);

科学的作息和保健措施(旨在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休息和锻炼时间,同时要讲究卫生,注意营养,预防疾病发生等)。

二:学校体育的目的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他们的体质,并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

而要实现这目的,必须完成下列的具体任务:

①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②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③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和意志品质。

三:学校教育的特征

(1)基础性

首先,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德智体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在校学生,身心发育处于关键时期,体育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再次,学生阶段是生活习惯和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体育知识的掌握与体育习惯的养成,将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普及性

学校体育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全面传授体育知识、普及体育活动为宗旨。

(3)系统性

学校体育遵循儿童青少年发育成长的基本规律,并根据教学规律设计教学活动;教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地知道学生;课余体育同课堂教学一起构成体育活动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

备注:一般学校体育教育项目多为 男子800/400/200米,男女子100米,跳高,跳绳,仰卧起坐,篮球 ,足球,排球等

课程设计

(以学校不同而定)

小学低年级:一周3节

小学高年级:一周2节

初/高中:一周2—3节

部分地区中考将体育成绩列入总分。

最后说明下学校体育的政治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指出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具体要求。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设立了体育处,管理学校体育,颁布了学校体育的各种规定。1956年开始使用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和各省、市、自治区体育运动委员会,也设有管理学校体育的机构,并在学校推行《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1964年改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1975年改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75年,教育部设立了体育司,有些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也设立了体育卫生处,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同年,又采用新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1979 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和《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

  • 评论列表:
  •  温人昭浅
     发布于 2022-08-17 22:49:36  回复该评论
  • 开课堂做与体育教学无关的事。体育教师要按照教案,有组织的上好体育课,杜绝放羊式教学现象。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做好体育教学评比工作。 2、保质保量上好课间操 课间操是保证中小
  •  语酌舔夺
     发布于 2022-08-17 13:49:58  回复该评论
  • 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增设器械操、踏步
  •  鹿岛萌懂
     发布于 2022-08-17 14:11:09  回复该评论
  • 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具体活动安排 (一)体育课外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徐梅明 组员:陈正平 殷青松 赵 虎 杨
  •  丑味鸠骨
     发布于 2022-08-17 19:34:41  回复该评论
  • 家知道活动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亿万阳光体育运动”计划,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