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我国体育产品供给的特点是什么(我国体育产业包括的部门以及各部门提供的体育产品?)

本文目录一览:

简述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做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认识,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 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 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即:体育的产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随着中国改革开 放步伐的 不断加快,体育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得以重新认识,“体育产 业”一词也就随着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应运而生。从产业划分角度来看 ,体育产业原本是以体育服务为主要劳务产品的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围。但是,从世界 各国 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的,很难对各产业之间进行具体的区分。 不少西方体育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在统计体育产业产值时都把与体育相关 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产值统计在内。因此,如果把体育产业仅仅界定为与体育服务产品 有关的产业,一则范围太窄,不能反映体育产业的实际范围;二 则难以与国际惯例接轨。现阶段,我们认为体育产业是一种“复合产业”,它包括与体育有 关的一切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即: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主 体 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第二 类为体育相关产业类,指为体育服务产品 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的各种产品。第三类是指体育部 门开展的,旨在弥补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经营活动。

1.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过程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至1991年。以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 , 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思想指导下,国家体委提出了体育社会化发展的方针,通过 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使过去由体委一家办转变为各行各业大家办,由单纯依靠国家投资转向 以国家投资为主,向社会多方筹资的办法,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提出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 ”,“由事业型转变为经营型”的要求。体育开始涉及场馆出租、土地转让、兴办公司等经 营创收活动。这一时期对体育产业的认识和实践,大都停留在“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阶 段,体育只是充当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其产业地位和经济价值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 同。相应地,体育用品业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是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从事体育 服装、运动饮料、运动鞋等劳动密集型体育用品的生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生产规模较小 。

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至于1996年。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体育发展也逐渐转变为面向市场,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这一转变,首先 国家体委机构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所有运动项目管理职能从政府管理中分离出来,成立了20 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尤其是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协会实体化的进程,将足球运动推 向市场,与此相适应,各足球运动队都按照职业俱乐部组建的要求,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 营的市场主体,带动了中国足球产业的发展;其次,国家体委制定了《1995-2000年中国体 育产业发展纲要》和相应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在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中,明确了中国未来 15年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和目标,发展体育产业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措施,中央和 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办起了中国体育博览会,开放了体育竞赛市 场;此外,还发行了中国体育彩票,成立体育基金等。国家体委还在重庆市和长春市确定了 两个体育产业开发实验区,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突破单纯的创收增资的模式,开始走 向立体化的产业开发阶段,这一发展集中表现为三个转化:

首先是以开辟国内外商业性竞赛市场、引进外资开发体育场馆建设,发行体育彩票,使体育 开始由“搭台”的配角,向经营的主体转化。

其次是以出售体育竞赛的电视转播权、产品专利权、广告制作权与大众体育有偿服务为特征 ,使体育产业开始由有形资产的利用向无形资产的开发转化。

再次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以股份制方式开发经营体育产业为特征,使外部输出性赞助 开始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经营转化。

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1998年2月25日,随着“中体产业”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 成功上市,使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目前,在上市公司中,以体育产 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已达四家,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实行资本运作,将极大促进我国 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形成规模效益,规范体育分产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 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力扶持,最终将使体育产业的发展摆脱政府的干预,形成以市场调 节为主的运行机制。

1.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体育产业是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体 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体育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从体育产业的构成来看,体育产业是由本体产业、相关产业和其它产业所组成。在 体育产业发展初期,需要通过发展体育的相关产业和兴办其它产业来积累发展资金。由于体 育本体产业主要受政府调控,行业垄断性较强,其发展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关产业 中,主要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较迅猛,但 就体育用品产业的内部结构而言,我国体育用品从 整体来看,自主开发、设计能力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大都以来料加工 为主,还没有形成自主开发的主导性体育产品。在整个体育产业结构中,主体产业所占比重 较少,产业结构之间发展不协调。而要保持体育产业的持续、有效地发展,应确定体育产业 的合理结构,优先发展体育本体产业,通过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 。

1.2.2 体育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经济收入的增加,对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 部分项目在投资、引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钓鱼等 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导致恶性竞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广东省各地的高 尔夫球场已立项48个,现已建成27个,深圳仅保龄球场就已有34家,500多个球道,北京市 仅保龄球球道就已达2000道。在这些项目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与市场预 测 ,过高地估计了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企业过分追求短期超额利润, 导致部分企业服务质量差 ,社会效益不明显,经营业绩不佳。

1.2.3 体育产业法规不健全,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目前我国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 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 综合 性规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如体育产业经营的申办条件、经营条件、从 业人员的资格认证等。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体育产业实 践 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展望

从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成为该国 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由于体育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不仅能为社会创造大量的 就业机会,对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我们认 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2.1 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 产业的比重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最终要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成为我 国最具发潜力的产业。而体育产业中的本体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结 构和立法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不象某些产业的发展受到产业发展方向的限制,也不会受到 日益关注人类健康问题的环境组织和消费者组织的责难,而只会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和 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日益受到欢迎。随着中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和 具体实施,体育产业作为两个计划的重要组成,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各运动项目的发展 逐步朝社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2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1996年到2000年,我国人均居民的收入水平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 中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由1990年的1387元增加到2000年的662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人年 均收入增长7.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58%,城镇居民恩 格尔系数已达40%,按联合国划分贫富标准,我国成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 转变。人均收入的变化将引起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即当家庭收入增加时,用于购买食物 的支出相对减少,用于衣服、住房、燃料等方面的支出变动不大,而用于教育、卫生、娱乐 、健身等方面的支出则显著增加。另外,由于我国家庭小型化,家庭劳务随科学技术的发展 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再加上社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和五天工作制的实施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 闲暇,这从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人们 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无疑将扩大体育用品市场的范围,为体育产业的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中国体育市场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

市场需求主要是由具有一定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的消费者所决定。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增强,体育产业 将最具发展潜力。据安徽省对全省城镇1260名市民抽样调查,年人均体育消费为232元 , 占全年人均生活费的68%,以此推算,全国现有城镇居民约3亿,全国体育市场规模就可达70 0亿元,这还不包括占中国市场70%的中国广大农村体育产业市场。以健身器材为例,据 统计,北京市场的销售额近几年来几乎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已有生产体育器材 的厂家约120家,年产值约为4亿,如果我国12亿人口,3亿多家庭中有1/10的人口或每个家 庭配备1台健身器械,仅健身器械的年销售额至少可达到300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外部环境,通过调整行业布局,优化 资源配置,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转移到依靠本体产业的轨道上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对中小企业的改造,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我们认为,通过政府的大 力扶助和企业的不断努力,面对国内巨大的体育产业市场,中国体育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 展。

什么是体育的无形产品?体育的无形产品具有什么特点?

即体育无形资产,特点是:无独立实体、具有明显的排他专有性以及通过商业开发能为拥有者带来持续经济效益。

体育无形产品包括:

1、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举办权和经营权,内含冠名权、冠杯权、广告发布权、广播电视转播权,竞赛表演活动的名称、会徽、吉祥物等标志的特许使用权和经营权等。

2、各级各类体育组织、体育团队的名称、标志的专有权、特许使用权和经营权。

3、体育专利的申请权和实施权。

4、体育专有技术的发明权、使用权、转让权和其他体育科技成果权。

5、体育组织、团队和个人的声誉。

6、体育场馆、设备的租赁权土地使用权。

7、体育彩票的发行权、专营权和销售权。

8、职业体育名人的广告权、代理权。

9、体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体育类促销获利因素。

10、法律、法规规定的或国际惯例承认的其他体育无形资产。

扩展资料:

随着体育产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体育产权的交易需求迅速扩大,尤其是体育无形资产如体育赛事的广播电视转播权、冠名权、特许经营权,体育明星的肖像权、出场权,运动员的转让权,以及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股权、技术专利权、商品商标权等的交易比较频繁。

但由于中国体育产权交易制度发展缓慢,体育产权交易方式仍以一对一的分散交易为主,导致当前体育产权交易存在产权交易无法满足体育产权多样化要求,产权交易成本高、效率低、交易双方供求信息沟通不畅,以及体育产权交易市场不规范且缺乏监督等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无形资产

体育服务有哪些特点

1、体育服务劳动过程一般会有差别明显的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

2、消费者的在场是生产体育服务最终产品的劳动过程的必要条件。

3、体育服务劳动过程的要素成为体育服务产品的现象形态。

4、体育服务劳动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消费与消费者对体育服务消费品的消费是同时进行的。

5、体育服务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的能动性。

扩展资料:

公共体育需要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源头,直接影响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其他环节。公共体育需要一般都是社会生活中关系到公共利益与诉求的体育需要,这种体育需要具有外溢性,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直接或间接利益。

如公民对健身的需要、对代表国家或地区的体育竞赛取得胜利与荣誉的需求等,这些需求对于不断提高国家体育运动的整体水平、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家与民族的凝聚力、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高国家声誉、扩大国际影响,从而促进国家政治、外交、科技、经济及其他各方面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均具有重大作用与价值。

高质量产品供给的特征有哪些

高质量发展的六大特征:

1.高质量发展是高效率增长

经济增长如果用效率指标来评价,可分为高效率增长与低效率增长。高效率增长是指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低效率增长则是指以较大的投入却只获得了较少的收益。高质量发展是指高效率增长。……

2.高质量发展是有效供给性增长

经济增长如果从市场供求关系状况来评价,可分为有效供给性增长与无效供给性增长。有效供给性增长是指经济运行过程实现了供求关系的平衡,无效供给性增长则表现为市场关系失衡,产能严重过剩,库存积压很大。高质量发展是指有效供给性增长。……

3.高质量发展是中高端结构增长

从结构方面来划分,经济增长可分为中低端结构增长与中高端结构增长。我国过去较长时期实际上是一种中低端增长,这主要由当时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就是中高端结构增长。……

4.高质量发展是绿色增长

经济增长有时是在高污染与高消耗条件下实现的,但这种高速增长绝不会长久。高质量发展与这种以高污染与高消耗资源为基础的所谓高速增长是相对立的,高质量发展强调节能环保,是一种绿色增长。……

5.高质量发展是可持续增长

在盲目扩张与粗放方式下,虽然也可以实现高速经济增长,但往往不可持续,甚至会引发经济危机。因此,盲目扩张与粗放方式的高速增长是不可取的。高质量发展是可持续增长。……

6.高质量发展是和谐增长

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于人民,提高各个阶层的人民福祉,如果经济增长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甚至造成了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那么这种经济增长就是以社会动荡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我们需要的显然不是这种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是社会和谐性增长。……

供参考。

体育服务产品的经济学有哪些特征

简述体育服务产品的经济学特征。

①生产与消费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共存

②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兼有性

③满足人们的高层次需求

④体育产品的劳动边际收益递减性

⑤体育服务产品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

⑥体育产品供给弹性的多样性

  • 评论列表:
  •  澄萌寄晴
     发布于 2022-08-17 17:24:48  回复该评论
  • 能反映体育产业的实际范围;二 则难以与国际惯例接轨。现阶段,我们认为体育产业是一种“复合产业”,它包括与体育有 关的一切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即: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三
  •  末屿朻安
     发布于 2022-08-17 11:19:35  回复该评论
  • 制度 ,加快对中小企业的改造,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我们认为,通过政府的大 力扶助和企业的不断努力,面对国内巨大的体育产业市场,中国体育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 展。什么是体育的无形产品?体育的无形产品具有什么特点?即体育无形资产,特点是:无独立实体、具有明
  •  痛言未欢
     发布于 2022-08-17 07:25:10  回复该评论
  • 、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家与民族的凝聚力、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高国家声誉、扩大国际影响,从而促进国家政治、外交、科技、经济及其他各方面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均具有重大
  •  怎忘云胡
     发布于 2022-08-17 14:01:38  回复该评论
  • 排他专有性以及通过商业开发能为拥有者带来持续经济效益。体育无形产品包括:1、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举办权和经营权,内含冠名权、冠杯权、广告发布权、广播电视转播权,竞赛表演活动的名称、会徽、吉祥物等标志的特许使用权和经营权等。2、
  •  闹旅隐诗
     发布于 2022-08-17 18:54:00  回复该评论
  • 发展,使各运动项目的发展 逐步朝社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2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1996年到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