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海南旅游文化体育知识(海南省体育旅游)

本文目录一览:

海南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简介!

1、地理环境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

2、历史文化

据明代《正德琼台志》记载,海南岛在唐虞三代称为“南服荒缴”(缴:边界),在秦代称为“越郡外境”。这说明海南岛在当时为祖国辖区荒远的边界。海南岛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于中国最南端。

3、风土人情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府城元宵换花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节(原称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

扩展资料:

海南气候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

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海南

海南传统文化

民俗风情海南岛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民族风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 这是流传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谣。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咬手定情后,他们便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指、耳环、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特色活动 海南民俗节庆活动: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及西南部,现有人口130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我国南方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刺竹。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女要相互对歌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黎族人织的黎锦一般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子缠红色或黑色头巾,上衣开襟,布巾缚腰;妇女的服饰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们共同的服饰。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海南岛换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节(原称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岛欢乐节”。 另外海南的节日还有:万宁文灯节、南山长寿文化节、海南热带雨林节、三亚国际啤酒节、三亚国际广告电视艺术节、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保亭七仙温泉嬉水节等。 海南岛重要赛事有: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世界小姐、世界先生等。 土特产品 椰子食品:椰子糖果、椰丝、椰花、椰子糖角、椰子糕、椰子酱等。 民族工艺品:牛角雕、藤器、海南红豆、木画、木雕、根雕系列产品  金饰品和珠宝:条纹珠、金刚珠、佛珠、星月珠、琼珠、海水珍珠、天然水晶  热带果脯及鲜果:咖啡、胡椒、牛肉干、鹿制品、海产干品、特色茶、芭蕉、菠萝、菠萝蜜、橙子、番荔枝、番石榴、海南柚子、红毛丹、黄皮、荔枝、青椰、糖棕、红椰、榴莲、龙眼、芒果、人参果、木瓜、香蕉、马来葡萄、杨桃、腰果、山竹、鸡蛋果、柠檬、酸豆、蛋黄果、猴面包、西番莲、神秘果、橄榄、槟榔 传统名菜

“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鸡是一种优质育肥鸡,因产于海南省文昌而得名。据传,文昌鸡最早出自当地潭牛镇天赐村,此村盛长榕树,树籽富含营养,家鸡啄食,体质极佳。文昌鸡的特点是个体不大,重约1.5千克左右,毛色鲜艳,翅短脚矮,身圆股平,皮薄滑爽,肉质肥美。海南人吃文昌鸡,传统的吃法是白斩(也叫“白切”),最能体现文昌鸡鲜美嫩滑的原质原味。同时配以鸡油、鸡汤精煮的米饭,俗称“鸡饭”。海南人称“吃鸡饭”即包含白斩鸡在内。白斩文昌鸡在海南不论筵席、便餐或家庭菜皆派用场。在香港、东南亚一带备受推崇,名气颇盛。 “四大名菜”之一的加积鸭,俗称“番鸭”,是琼籍华侨早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鸭,最早在琼海市加积镇养殖繁衍,而又以该镇加祥街一户丁姓居民饲养的番鸭最为出名。其养鸭方法特别讲究:先是给小鸭喂食淡水小鱼虾或蚯蚓、蟑螂,约二个月后,小鸭羽毛初上时,再以小圈圈养,缩小其活动范围,并用米饭、米碜掺和捏成小团块填喂,20天后便长成肉鸭。其特点是,鸭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间夹一薄层脂肪,特别甘美。加积鸭的烹制方法有多种,但以“白斩”(又称“白切”)最能体现原质原味,因此最为有名。 “四大名菜”之一的“和乐蟹”产于海南万宁县和乐镇,以甲壳坚硬、 肉肥膏满著称,与文昌鸡、与积鸭、东山羊并列为海南四大名产。“和乐蟹”的烹调法多种多样,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以“清蒸”为佳,既保持原味 之鲜,又兼原色形之美。 “四大名菜”之一的海南东山羊地方风味莱。用特产万宁东山岭的东山羊肉,配以各种香料、味料,经过滚、炸、纹、蒸、扣等多种烹调法精制而成。 另外“曲口海鲜”产于东寨港,“石山羊”产地海口市琼山区羊山地区,“临高乳猪”产地临高,“海南粉”产地海口市灵山镇,“抱罗粉”产地文昌抱罗镇,“后安粉”产地万宁后安镇,“清补凉”等都是海南特色美食。

海南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换花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是琼山府城一年一度的独具风味的大盛会,换花节原是琼山特有的民间节日,历史悠久,但是以前换的是香,而不是花,意在香火不绝,如今传统的换香变成了换花,其活动的形式、规模、范围、区域也逐年扩大,形成了凝聚着友谊、美好、幸福、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

军坡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

三月三: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儋州民间歌节:每年中秋为儋洲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

海南欢乐节: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

古万洲婚姻习俗:古万洲所在地就是今天的万宁。古万洲的婚姻习俗很有讲究,从订到结婚要以历几个比

较复杂的过程:

第一步是"定礼"。必须送槟榔,凡是女子受聘某家就叫做"吃某氏槟榔";

每二步是"纳币"。这里包括送银元礼物到女方,同时,将男女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请算命生先推算,男女双方是否"相克"如不相克,则可订婚,

第三步是"择吉清期"。也就是选择吉祥之日成婚。在择吉之时,还需向女方送聘礼,可以送金、银首饰、手镯、钱物,也可送猎、酒、米等。结婚日期一般由男方提出。如果女方家中无丧事或重大变故,一般不能拒绝;

第四步是"成婚"。

结婚的这天,新郎必须亲自来接新娘,新娘坐八抬大花娇,并请乐队吹吹打打举行大宴,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并送钱为礼物,新娘到了新郎家后,先"拜堂", 拜堂行三跪九叩首大礼,然后在上吃"合登酒",酒喝三杯就行,到夜晚入洞房。第二天夫妇双双到大堂上拜见新郎父母,第三天"回门",即新夫妇回访娘家,拜见岳父岳母

海南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不一样,

黎族的“跳竹竿”

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每逢过年过节,黎族同胞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打竹舞”来,跳竹竿时,8跟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变换着图案。由4-8名男女青年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当竹竿分开时,双腿或单脚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拢又急速跃起,并不时地变换舞步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参加舞蹈的青年男女,一边跳舞一边由小声到大声地喊着:“哎--喂、哎--喂”,大大增添了热烈气氛。

黎族婚俗黎族青年的婚恋别具特色,按照黎族习俗,村子里的姑娘长到十六岁,就要搬出父母的住房,单独住在离父母不远的闺房内。闺房多为茅草房,内放一张大床。住进闺房的姑娘便开始了自由恋爱。年轻的小伙子可以随意到闺词语民姑娘聊天、玩耍,姑娘喜欢上的小伙子就留宿房中,不喜欢就让他离开。被姑娘逐喜欢上的小伙子经闺女房的自由恋爱之后,由父母正式上门提亲。提亲时要带上一些姑娘爱穿的衣服和槟榔。槟榔是求婚最重要的礼物,带少了姑娘家会不满意。等到正式举行婚礼时,十分热闹,有伴娘与伴郎山歌,有新婚夫妇在欢乐声中饮幸福酒,还有“逗娘”活动,全村人杀猎宰羊在一起庆贺

你了解海南哪些风俗?

换花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

三月三: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

海南省有哪些特色文化?

木偶戏、琼戏、竹竿舞、搓米舞、黎族织布、军坡节、以及各种拜神节。你说的是什么特色文化?海南人连吃都讲究文化

海南的整体概况?风土人情?特产?旅游?

1、整体状况:

海南省-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从此,海南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全国第二大岛.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

省会:海口。土地总面积33920平方千米.森林面积1714700公顷.森林覆盖率 达51%。约占全省森林面积一半的热带天然林。海南地处热带,位于东经108度37分,-111度05分,北纬18度10分,-20度10分之间年平均气温23-25°C,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热的8月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长夏无冬。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全岛面积约为3.4万平方公里,人口为700万,其中有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约120多万人。据估计当前在海外的海南乡亲与其后裔(外籍华人)共有320多万人,也有人推算加上第四、五代后裔应有500多万人。侨乡文昌海外人口比岛内还多。当前海南乡亲及其后裔遍布五大洲,尤其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美国、加拿大和澳洲较多。

海南岛与美国 夏威夷处在同一纬度,在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开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圣地的旅游资源,岛上终年气候宜人,四季鸟语花香矿物、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石油与天然气蕴藏量可观。所孕育的热带雨林和红树林为中国少有的森林类型,是开展科研、旅游和教学最理想的选择之地。已发现的植物有4200种,占全国植物种类的15%,有近600种为 海南特有。在4200种植物中,乔灌木1400多种,占全国乔灌木种类 的28.6%,其中800多种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种;药用植物2500 多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的30%左右,其中有抗癌作用的植物137种;果树142种;油料植物89种;其它经济植物近200种。野生动物中爬 行类104种,占全国的29.5%;兽类76种,占全国的18.6%。海南丰富的生物在中国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海南林业的重点工作之一。现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58 种,其中一级1种,二级19种,三级38种;保护的动物133种,其中国家一级14种,二级87种,省级32种。

海南省处于亚洲,是太平洋经济圈的中部,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中部有五指山、黎母岭山地及台地,四周有宽窄不等的平原。岛内有已成为中国十大空港之一的琼山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环岛高速公路,遍布全省的高星级酒店等现代化设施,为人们提供了高档次的食品、住、行、游、购、娱旅游条件。 适宜的气候和优良的沙滩使这里遍布最理想的海水浴场和避暑胜地,如三亚市的鹿回头、亚龙湾、大东海、天涯海角,琼山市的秀英海,文昌市的清澜湾,琼海市的长坡,铜鼓岭南北海岸,陵水县的猴岛,东方县的鱼鳞洲,万宁市的石梅湾等。沿海还有火山爆发奇观(如琼山市的桂林洋水下村庄和马鞍岭熔岩洞穴等)与红树林海岸景观。陵水县南湾猴岛常使人津津乐道。五指山为海南岛最高峰,气势格外磅礴。琼中的琼崖纵队旧址则为现代革命纪念地。黎族惟独分布在海南岛,人口约120多万人,他们善纺织、印染、服饰,饮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海南最主要的民族习俗旅游资源。

海南岛迷人的海水、雪白的沙滩、明媚的阳光,旖旎的海底世界及富有传奇色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定会使您流连忘返。这里四季如春鲜花盛开、瓜果飘香,阳光、沙滩、海水、空气,还有那多情迷人的黎苗少女,兴隆康乐温泉,无不散发着这个热带海岛的特殊魅力。

2、风土人情:

海南人豪爽!热情好客!

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被称为世界上“少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岛上四季常,森林覆盖率超过50%。海南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民族风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 这是流传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谣。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随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鱼叉到河 溪里抓鱼,姑娘们在溪边烤筒饭和煮鱼,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如果小伙子相中心爱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箫、树叶吹着婉转动听的曲调,来到姑娘的隆闺(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开门歌。如果姑娘不唱闭门歌,便会开门走出来,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点燃篝火对歌跳舞,互表爱慕之情。这时,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咬手定情后,他们便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子、耳环、 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特色活动

海南民俗节庆活动: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及西南部,现有人口130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我国南方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刺竹。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女要相互对歌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黎族人织的黎锦一般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子缠红色或黑色头巾,上衣开襟,布巾缚腰;妇女的服饰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们共同的服饰。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换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

  • 评论列表:
  •  青迟空名
     发布于 2022-08-15 00:39:23  回复该评论
  • 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咬手定情后,他们便各
  •  听弧戈亓
     发布于 2022-08-15 09:49:38  回复该评论
  • 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