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80年代小学设有哪些课程
语文,数学,体育,画画,音乐,思想品德,说话,健康教育,历史,自然一共10科
八十、九十年代的中学生有什么特点?
社会发展与中学生心理变化
一、 社会背景
八十年代
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迅即主持召开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亲自抓基础教育和教育改革。
80年代初,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市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4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按照“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
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基础教育纳入法制轨道,开始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8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八十年代社会背景小结: “文革”之后,社会刚刚实现打散和重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起步,开始实施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而在八十年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扮演主角,教育发展开始步入正确轨道。
九十年代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并取得显著成就
20世纪90年代后,高等教育体制也开始改革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且必须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7年7月香港回归、1999年12月澳门回归
二十一世纪
2001年,中国成功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年会
2001 年6月,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在上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取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二、各个时代中学生自述
八十年代中学生
九十年代的中学生:为考大学苦苦奋斗
我是山东人,在九十年代上完初中和高中,由于高考竞争激烈,中学生活在我心目中留下了恶梦般的印象。现在我已经参加工作了,时不时还会做参加高考的梦。
似乎从迈进中学校门那天起,我便开始远离快乐。我们除白天7节课外,每天早上5点钟就要起床上早自习,晚上还要上2节晚自习,我每天都感到睡眠不足。初中我们再也没上过劳动课,也很少开班会,老师每天挂在嘴边上的话是“学习”和“升学”,初三快毕业那阵子,我们半学期没上过体育课。那时还没有实行双休日制,每到星期六,就有同学喊“解放了”。
高中的日子比初中还紧张,所有的同学都把考大学当作最大的奋斗目标。高二时班里有个同学去参军,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我们几乎每3天考试一次,老师把同学们的成绩贴在教室后墙,成绩差的同学常感到抬不起头,越压抑越退步。现在回想起来,很难再想起高中老师们的面貌,因为那时只埋头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连老师长什么样都没记住。
二十一世纪中学生
暂时只有这些。。。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上学时他们学习的课程?
爷爷奶奶:语文,数学、体育、政治。爸爸妈妈:英语、语文、数学、地理、生物、历史、政治、体育、美术、音乐
80年代的学校是什么样子文字描述
可以这样描述学校:
八十年代上的小学,当时学校是两排瓦房,没有院墙,教室的窗户比较小,玻璃破了很多,有的用塑料纸糊着,有的干脆用石头垒了半截。教室里是没有课桌的,全部是用石头垒成的半米多高的石台子,没有座椅,条件好的学生从家里带凳子,不好的或者嫌麻烦的就用石头垒成座位。操场就是一块土地,比较平整,没有篮球架和水泥乒乓球台,体育课是学完广播体操后,就是疯跑乱玩。可是很怀念那时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