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跳台滑雪,你对该比赛项目了解多少?
起源于挪威的跳台滑雪,是速度、力量和技术融合的极致展现,兼具挑战性和观赏性。
第一,跳台由助滑道、着陆坡、终点区组成。而标准台和大跳台的区分是由跳台高度和k点距离来进行区分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这个项目将会在河北省张家口赛区举行,该项目共设五个小项:男子个人标准台、女子个人标准台、男子个人大跳台、男子团体和混合团体。其中混合团体这个小项为2022北京年冬奥会新增体育项目。
第二,跳台滑雪的技术动作包括:助滑、起跳、空中飞行和着陆。比赛中,运动员要平稳助滑,注意起飞步骤、时机和飞行姿态,尽最大努力达到最远飞行距离,安全着陆。跳台滑雪运动员的位置由姿势得分、距离得分、出发门和风补偿得分决定。姿势分由裁判员根据运动员从起跳台末端到终点区跨越落线的一系列动作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包括时间的准确性、动作的完成情况、飞行姿势和着陆的稳定性以及总印象。k是距离得分的得分原点。运动员到K点的跳跃距离为60分。距离短于K分的,以60分为扣分基准,距离超过K分的,加分。距离的计算应根据k点的距离来确定每米的得分。在正式比赛中,将根据运动员实际选择的出发门和之前确定的出发门的变化,对出发门得分进行加减。根据运动员飞行时的逆风状态增减风补偿点,以保证比赛的相对公平。
第三,运动员在跳台滑雪中使用的主要器材有头盔、连体服、跳台滑雪板、固定器、跳台滑雪靴和滑雪手套等。其中跳台滑雪板底部有三至五个方向槽,便于运动员调整摩擦力。固定器将滑雪靴固定在滑雪板上,运动员跌倒时会迅速滑脱,是避免运动员受到伤害的重要防护器具。跳台滑雪让我们看到了勇敢者的飞跃,也让我们更加期待2022年的雪上运动盛宴。
北京冬奥会黑科技有哪些?
北京冬奥会黑科技有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
开幕式屏幕集成智能播控系统。
1、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
制冰又快又环保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北京冬奥会期间,这套制冰系统将在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场馆保证制冰工作。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有两大特长,一是制冰速度快,二是制冰过程最环保。在制冰过程中,该系统运用分模块控制单元,把冰面划分为不同区域进行制冰,这样制冰效果又快又均匀。
以国家速滑馆来说,仅用14天就能把1.2万平方米的冰面全部制成,冰面温差不超过正负0.5℃。冰面温差越小,冰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就越好,也就越有利于运动员创造佳绩。
当然环保更重要。这套系统制冰时与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等传统方式相比,不仅温室气体排放小,而且能效可以提升20%以上。
同时碳排放接近于零,原因是它能把制冰过程中的废热能回收起来,用于场馆的除湿、修冰和生活热水的加热。仅此一项国家速滑馆一年可以节省两百多万度电,首都体育馆每年可以节省一百多万度电,真正做到了绿色环保,完全符合北京冬奥会绿色、可持续性的办赛理念。
2、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
帮助运动员找到最佳姿势
作为专门为北京冬奥会专门打造的体育综合训练风洞,它可以精确研究风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具体说,通过风洞测试,调整优化运动姿态,以减少运动时风的阻力和空气阻力,进而提升运动成绩。
对冰雪项目而言,减小空气阻力至关重要。通常来看,空气阻力如果减少10%,运动员的成绩就能提高1%,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是科学指导训练的最好体现。
首先,这项设备能制造出各种不同速度的风,模拟出运动和比赛时的真实速度和环境。模拟最大风速可以达到42m每秒,这相当于生活中14级台风的状况,因此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可涵盖了所有冰雪项目,因此能广泛运用于冰上竞技、雪上竞技的风洞测试。
其次,这套设备还有一个冰雪项目风洞辅助训练系统,它能测试运动员能承受多大的风阻力。在测试时,这套系统能把风速、风阻力、姿态、重心位置、测试指令,通过投影仪实时反馈给运动员和教练团队。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风洞测试和数据分析,找出其中阻力最小的运动姿态,这样运动员就能知道运动中,自己应该要保持什么样的最佳姿势。
除了优化运动姿态外,这套设备还能对多人项目的队列进行减速优化;同时它还能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的丰富性进行测评,协助高性能运动装备的研发,最大程度地帮助运动队、运动员们取得好成绩。
3、开幕式屏幕
集成智能播控系统
美轮美奂的冬奥会开幕式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说,开幕式综合运用了人工智能、超高清渲染、5G、8K等一系列的高新技术,打造出了既恢宏壮美又空灵浪漫的视听盛宴。
“鸟巢”中央的超大8K地面屏幕由4万多块LED模块组成,面积达10552平米,其上方还竖立着一块1200平米的8K LED屏幕,两块屏幕构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超高清LED三维舞台。
屏幕集成了智能播控系统,将超高分辨率的视频素材分秒不差的呈现在所有模块上,不仅完美展现了各种影像效果,还结合了数字科技、人工智能动作捕捉、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等,颠覆了传统的舞台式演出模式。
北京2022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采用的是什么?
北京2022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采用的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
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19年批复启动的“国家速滑馆智慧场馆建设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重点研发成果之一。
场馆的多功能超大冰面亚临界、跨临界多工况并行二氧化碳直接蒸发制冰集中式制冷系统,亚临界、跨临界多工况并行二氧化碳集中式制冷中压回油系统等应用均属国际首次。
二氧化碳冷制冰系统制冰的好处。
通过场馆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还能够把制冰过程产生的废热用于除湿、冰面维护、场馆生活热水等。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相当于约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
整个制冷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经理论分析,采用二氧化碳制冷,有把握实现冰表面温差不超过0.5℃。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技术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环保制冰技术。
在此基础上,它的碳排放量趋近于零,制冰能效也非常高,且在比赛之后,冰面上是可以进行分区制冷的,能对每块冰单独控温,让场馆能实现同时运行、不同使用。
国家速滑馆主要用于冰球、冰壶和速滑类项目,并不仅仅只用冬奥会,在冬奥会结束之后,它也会继续营业,称为一个兼具社会服务功能和企业运营的运动型场馆,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
北京冬奥会的高科技有哪些?
北京冬奥会的高科技有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北京冬奥会期间,这套制冰系统将在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场馆保证制冰工作。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有两大特长,一是制冰速度快,二是制冰过程最环保。在制冰过程中,该系统运用分模块控制单元,把冰面划分为不同区域进行制冰,这样制冰效果又快又均匀。
以国家速滑馆来说,仅用14天就能把1.2万平方米的冰面全部制成,冰面温差不超过正负0.5℃。冰面温差越小,冰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就越好,也就越有利于运动员创造佳绩。
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介绍
作为专门为北京冬奥会专门打造的体育综合训练风洞,它可以精确研究风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具体说,通过风洞测试,调整优化运动姿态,以减少运动时风的阻力和空气阻力,进而提升运动成绩。
对冰雪项目而言,减小空气阻力至关重要。通常来看,空气阻力如果减少10%,运动员的成绩就能提高1%,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是科学指导训练的最好体现。
这项设备能制造出各种不同速度的风,模拟出运动和比赛时的真实速度和环境。模拟最大风速可以达到42m每秒,这相当于生活中14级台风的状况,因此体育综合训练环境风洞可涵盖了所有冰雪项目,因此能广泛运用于冰上竞技、雪上竞技的风洞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