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武汉体育学院专项训练理论与方法(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运动训练)

本文目录一览:

体校怎么训练跑步的?

百米训练

短跑最好是用脚尖/前脚掌蹬地

30米冲刺60米冲刺80米冲刺,每天10组,关键在于提高步频,下坡路跑提高成绩效果显著.不超过120米》

100米最重要的是爆发力。对于练习爆发力,可以尝试高抬腿跑,原地纵跳,负重跳跃,负重跑,负重蹲起。另外,仰卧起坐、跳绳、俯卧撑、引体向上。平时如果说有场地的话,可以练习以下30米的往返跑,或是30米冲刺等。

下边再给你介绍一下短跑.

短跑是一项以无氧供能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性项目,强大的爆发性力量,较高的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合理的跑的技术,以及较强的心理能力是从事短跑运动的必备条件,因而,认识短跑项目的特征,把握短跑专项训练的内在规律,探索短跑专项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短跑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重要途径。鉴于上述,笔者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多年参加短跑训练实践的感性认识,从短跑训练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探索短跑专项的主要训练内容,以及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旨在为教练员提供训练实践依据。

2 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个器官系统是相互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要想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必须全面地改善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进行有目的的、有比例地全面身体训练,采取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方法和练习手段,不仅能弥补专项训练的某些不足,而且有利于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心的能力,提高运动技能、技巧,及身体健康水平,从而为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全面身体训练必须要紧密结合短跑专项的需要,尤其是要进行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教练员一切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设计、采用,必须符合与接近短跑技术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否则,将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3 提高步长、步频能力

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运动员技术特点、身体素质水平、神经类型与身体形态特征等综合体现。要提高跑速,步长和步频是关键。倘若两者同时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却很大。因而,在短跑训练实践中,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步长或步频。例如,我进浙江大学体育系时,年龄已经是20 岁了,客观上已经失去了发展步频的最机佳时期(从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而言,11岁~13岁是发展步频的最佳时期),因而,在发展步长和步频二要素时,坚持以在保持适宜步频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发展步长能力。由于指导思想明确,主攻方向合理,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恰当,所以我的100m成绩也从进校时的11.4S提高到11.88S。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为此,在训练中,我们结合短跑的技术特点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我们采用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下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从而提高了步长能力。

对于步频能力的训练,我们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采用的训练手段有:(1)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练习,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 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3)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实践表明,上述提高步频的训练指导思想及训练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4 发展绝对速度

绝对速度是指短跑运动员发挥最高跑速的能力。绝对速度的优劣,不决于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肌肉的快速收缩的力量,动作速率等因素,而且还取决于运动员掌握跑的技术的实效性和经济性。因而,在发展绝对速度时,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与空间的节奏。在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安排上,可采用:(1)20~40m行进间快跑练习;(2)4x25--50m接力跑,加速跑,追赶跑练习;(3)下坡跑练习;(4)顺风跑练习;(5)各种短段落的变速跑练习等。

5 发展速度耐力与力量

速度耐力是指运动员保持高速度跑的能力,短跑项目是典型的无氧代谢 运动项目,其速度耐力是以无氧供能为其基础,并建立在有氧耐力发展的基础上,所以在进行无氧耐力训练时,应有一定比例的有氧耐力训练,使运动员的心脏容积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多,从而为无氧耐力训练奠定基础。一般可以采用以下训练方法:(1)反复跑;(2)组合跑;(3)变速跑;(4)节奏跑;(6)越野跑等;

力量是速度的核心。由于人体一切运动都是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工作(收缩与放松)所致,因此,肌肉力量的大小不仅对运动成绩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其他各项运动素质的发展与提高,甚至可以说是一切运动能力的原动力。鉴此,在短跑训练中,应将力量训练作为重要的核心内容来加以重视和进行。有关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非常多,无法一一阐述,简而言之,应注意如下原则:

(1)训练要全面、系统

注意选择合理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不仅要使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得到训练,而且还要注重小肌肉群和远端肌肉群的协同发展。否则,不但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而且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结合专项,有的放矢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根据专项训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专项所需要的力量素质。短跑运动员应侧重于快速力量、相对力量和爆发力量的发展。并且,要有利于所获得的力量水平尽快、有效地转移到短跑专项成绩中。

6 掌握跑的放松技能

要做到跑得放松自然而有节奏,是短跑技术训练的难点,因为肌肉的紧张和放松是由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所决定的。运动生理学揭示:肌肉收缩的力量,是肌糖元在催化酶作用下分解释放出高能磷酸键而提供的,而这些高能物质在运动员体内,特别是肌肉中有一定的量可以通过改善营养和科学训练提高其含量,短跑运动员在剧烈活动中欠下大量“氧债”会出现暂时能量供给不足的现象,如果运动员运动是紧张就会把能量消耗在无用功中,降低肌肉的效率,影响速度。运动员若能善于放松自然跑,就能降低无用功的消耗,做更多的有效功,从而提高跑的实效性和经济性。

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跑的放松技能,主要取决与发展运动员专项知觉发展水平,主要的训练手段有:(1)提高时间感,采用不同速度和距离的间歇跑;(2)提高节奏感,按照教练员的不同信号或标志的节奏跑;(3)提高用力感,采用不同距离的快跑和慢跑,不同距离的上坡跑、下坡跑和重复跑;(4)提高速度感,采用不同速度和距离的变速跑等。

7 加强心理训练

健全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意志品质是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精神支柱。有的运动员虽然平时训练不错,但比赛过不了硬,赛前和比赛是思想紧张,吃睡不好,生活规律破坏,消耗精力过多,比赛时心慌意乱,控制不住自己,技能失常,成绩下降,赛后思想波动。针对队员的具体情况,在训练中要做到严格要求,从实战出发,如改变训练环境条件,创造气氛,施加一定的压力,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沉着冷静、机智灵活的排除干扰、发挥正常,赛出好成绩。

2010年运动训练体育专业单招体育考试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

发部分:

武汉体育学院部分专业测试指标与所占分值

一、篮球专项测试指标与所占分值(专项满分100分)

1、60米 10分

2、单脚助跑摸高 15分

3、投篮——自投自抢 20分

4、多种变向运球上篮 15分

5、实战能力 40分

二、跆拳道专项测试指标与所占分值(专项满分100分)

1、60米跑 10分

2、左右换步横踢 20分

3、双飞 20分

4、脚靶技术 10分

5、护具技术 10分

6、实战能力 30分

三、足球专项测试指标与所占分值(专项满分100分)

1、2000米 10分

2、5—25米折返跑 10分

3、传准 20分

4、20米运射 20分

5、实践能力 40分

四、散打专项测试指标与所占分值(专项满分100分)

1、60米速度跑 10分

2、立定三级蛙跳 10分

3、10”左(右)侧踹腿空击 20分

4、10”左、右鞭腿空击 20分

5、拳腿跌组合空击 20分

6、技、战术综合运用能力 20分

五、武术套路专项测试指标与所占分值(专项满分100分)

1、身高、体重 10分

2、立定跳远 10分

3、劈叉 10分

4、转肩 10分

5、专项技术能力: 拳术30分、器械30分,共60分

六、摔跤柔道专项测试指标与所占分值(专项满分100分)

1、60米 10分

2、引体向上 10分

3、翻滚 10分

4、站立(投技)技术 15分

5、跪撑(寝技)技术 15分

6、实战能力 40分

七、艺术体操专项测试指标与所占分值(专项满分100分)

1、身体形态、比例及形象 10分

2、专项身体柔韧素质 40分

3、身体动作技术 15分

4、器械基本技术 15分

5、自编成套动作 20分

八、网球专项测试指标与所占分值(专项满分100分)

1、60米 10分

2、半场往返跑 10分

3、正、反拍抽球 40分

4、比赛成绩 40分

体育考研要考什么啊?

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专业科目:

体育教育训练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行政管理

体育教学(专业学位)

运动训练(专业学位)

竞赛组织(专业学位)

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学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新闻与传播

舞蹈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心理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学

散打力量训练方法

浅谈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及训练方法职称论文辅导网:论文发表,论文下载,论文写作 2009-06-10 22:25:55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浅谈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及训练方法

张家利(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摘 要:力量训练是武术散打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武术散打训练水平,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观察法的基础上,对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专项的特点提出相关的力量训练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武术散打;力量;训练方法

1 前言

武术散打是运动员按照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术进行斗智较力,战胜对手的竞技性项目。[1]人体所有的运动都是在对抗阻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肌肉力量在运动中具有致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肌肉力量的大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肌肉力量的大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不少专家提出,应把力量训练作为散打系统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和其它竞技项目相比,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有着独特的一面。我们要想抓好武术散打的力量训练,必须对散打比赛中的用力特点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测定出相应有效的长期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2.1.1 查询了有关武术散打训练及力量训练的相关资料。

2.1.2 查询了有关力量训练方法的论文及专著。

2.2 专家访谈法、请教各个竞赛项目的教练及专家,了解有关力量素质及力量训练的问题。

2.3 观察法 主要观察武汉体育学院各院队及武汉市有关运动队的训练。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力量素质及组成

力量是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用力或者抗阻力的能力。[2]他由三种因素组成。完成动作时肌肉群收缩的合力。例如:直拳击打,除上臂的肱三头肌外,肩带肌、腰肌以及股四头肌亦参加工作。这些肌肉参与形成合力,产生更大的击打效果;肌肉收缩的协调能力。当主动肌工作时,其协同肌配合,例如当踢击目标时,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用力,大腿后侧肌群比较放松,否则影响踢击的力量与效果;骨杠杆机械率。按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力量可分为动力性力量与散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可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我们在研究力量训练时,都要按体育项目对力量素质的不同要求,把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3.2 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

谈到散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掌握技术。却没想到技术推动肌肉的支撑,那是空架子。技击运动有句俗话:练技不练力,空得花架子:练力不练技,有力无处使。现在散打技术已无秘密可言,而力量是掌握攻防技术,提高武艺的基础。[3]力量是所有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取得打击效果的主要因素。[4]

通过专家访谈结合切身体会和大量的观察,我们认为武术散打的力量主要是以速度力量为主,同时还体现运动员的最大力量的能力。散打比赛的特点是比赛高度紧张,搏斗激烈,规则的变化使运动员的体能发挥尽至极限。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最大限度的股骨力量,并善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变化不断的比赛中加以发挥。散打比赛对力量提出了要求,但光有力量没有速度,难以击倒对手;只有速度,没有力量,不会产生好的击打效果。所以力量与速度须协调统一,速度力量体现了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

速度力量是指运动员在特定负荷条件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动作速度[5]是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前人研究已经证明:速度力量是速度与力量的综合体现,它的提高受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牵制。[6]生理学研究证明:在其它因素的情况下,要想得到较快的收缩速度,必须降低负荷。如果要克服更大的负荷阻力,肌肉收缩速度就要减慢。通过不同负荷的训练,可得到不同的训练效果。小负荷训练可使肌肉的收缩速度得到提高,最大负荷进行训练,肌肉进行等长收缩。虽可使肌肉力量得到较好发展,但影响收缩速度的提高。

如果用1―RM(RM是指疲劳前所能完成的最大负荷的重量次数)的不同百分比来表示负荷的大小,在最大力量的20%、40%、60%、80%和100%的负荷下,比较两组运动员的爆发力发现,力量大的爆发力也大。这对爆发力项目的运动员来说,力量水平高注定会占优势。负荷增加80%和100%1-RM时,力量水平高与力量水平低的人的差别特别大。可以看出,力量增加不仅能在一定负荷条件下有较快的运动速度,而且在同样1-RM百分比下快速移动负荷的能力增强。由此发现发散最大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基础。

速度力量的决定因素是肌肉收缩速度,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是在快节奏和爆发用力情况下完成的,如连续直拳、快速边腿等都是速度力量的突出表现。速度力量的典型表现形式主要有:爆发力和击打反应力等。

3.3 武术散打的力量训练方法

3.3.1 爆发力的训练

运动生理学爆发力的定义是:人体在短时间内所完成的最大做功能力。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员必须快速移动,所以相对爆发力显得更为重要。虽然通过训练可使肌肉增大,绝对肌力增加,爆发力得到提高。但是如果肌肉的体积太大,体重过重反而不利,所以在训练中肌肉的体积只能适当的增加,保持较大的肌肉力量更为重要。

西德著名专家莫·比勒在一次试验中,曾将几种不同专业的运动员进行测试,比较其各自爆发力的大小。它将爆发力定出一个参数值,用它可以评定其快速发展力量,并有赖于最大力量。将爆发力和最大力量形成一种相互关系,即:相对爆发力=爆发力。*100/最大力量。其测试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拳击运动员的相对爆发力较高,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和拳击运动是同类项目,对于相对爆发力的训练是必须的。根据武术散打的项目特点。我们对发展武术散打爆发的方法采用快速用力和超等长练习法。

3.3.1.1 快速用力法的练习特征是以最快的收缩速度克服一定的器械重量,以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如表2表示:

表2 快速用力法的负荷特征

它包括以下两种形式:中等强度快速用力法,其特点是70%-90%强度,用最快速度练习5-6组,每组3-4次。这种方法对提高肌肉爆发力极为有效;小强度快速用力法,其特点是30%-50%的强度,练习3-6组,每组5-10次,进行专门发展练习,练习的结构的肌肉工作方式尽量接近比赛运作。

3.3.1.2 超等长练习法。练习时,肌肉先作退让性工作且肌肉被极度拉长,然后再尽快转入克制性工作,练习的目的在于使纯力量转变成爆发力。其生理机制是牵张反射,即肌肉在退让工作时,拉长到超过自然长度,引起牵张反射,从而产生一种更强有力的克制性收缩,能有效地发展爆发力。

跳深练习是一种典型的超等长练习方法,即肌肉先进行快速的离心收缩,紧接着爆发性地完成向心收缩,紧接着爆发性地完成向心收缩,以提高运动员的支撑能力,快速力量,尤其是爆发力,有着其它练习方法无法相比的独特训练效果。[7]目前,有关跳深训练的有效组数,重复次数及恢复规律研究较少。一般多采用每周2次,每次训练6-10次×6-10组,组间间歇为2-3min。在进行爆发力训练时应结合武术散打技术结构进行相应的练习,训练时应注意避免疲劳,练习前和练习后多做伸展放松练习,训练时应注意避免疲劳,练习前后练习后多做伸展放松练习。

3.3.2 击打反应力的训练

反应力是指运动的人体迅速制动,并以很高的加速度朝相反方向运动的能力,在人体运动时,肌肉链制动着人体运动速度,引起牵张反射。在制动的离心阶段,活动的肌肉被拉长,在加速的向心阶段,肌肉迅速收缩缩短。

武术散打比赛中,为防止出拳和出腿被抓抱,必须迅速的击出和回收,这是打击目标和自我防守保护的必须。所以发展击打反应力应发展对抗肌的力量。优秀运动员发展击打反应力,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3.3.2.1 退让性练习(发展对抗肌力量)卧推和深蹲,负荷 110%-150%,即超过自己最大负荷10%-15%。加助力推起,加保护慢放下;仰卧直臂下压:两手持哑铃,直臂下压时快,直臂后摆时慢。

3.3.2.2 模仿性练习法(发展对抗肌和击打速度)利用滑轮拉力器、橡皮条、石快、短棒等模仿击打、鞭打、踢和踹等动作,用轻杠铃快速平推以发展出手的速度力量等。练习时应注意动作完成的幅度,完成动作前的拉长动作,以及具有足够引起鞭打性的肌肉紧张。此练习一般每组不超过5—8次。

3.3.3 最大力量的练习

最大力量是指运动员以最大意志收缩对抗最大负荷所能表现的能力。发展最大力量以负重抗阻练习最为常见。主要用以下训练方法:

3.3.3.1 重复法:方法的特点是负重大小随肌肉力量增大而逐渐增加,一般采用的训练负荷是:负荷强度为75%-90%;组数为6-8;每组重复次数为3-6次;每组间歇为3钟。

3.3.3.2 强度法:这是负重抗阻练习的最大限度的短促用力方法。训练时应注意最大限度的逐渐达到用力极限,以后再依据自己的体力情况使用中上强度的负荷量,这是适合散打专项特点的。通过训练保证神经肌肉的高度集中,保证绝对肌力的发展,而且不增大肌肉体积,从而使相对力量提高。常采用的负荷是:负荷强度为85%-100%;级数为6-10组;每组次数为1―5次。每组间歇为3分钟。

3.3.4 力量耐力的训练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赵圣副教授在1992年对武术散打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的特点进行了研究。通过生理、生化实验,证明武术散打的专项耐力是以无氧耐力为主,并提出提高专项力量耐心的训练方法;采用间歇训练的方法;最大强度进行练习;使心率保持在180次/分以上;每组持续时间应不超过35秒-2分钟(以每局比赛时间为限)之间;每组不多于3-4次;训练优秀的运动员可达4-6组,新手、低水平运动员为2-3组;每组间歇为1分钟。[8]

4 小结与建议

4.1 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是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其中速度力量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爆发力和击打反应力。

4.2 爆发力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快速用力法和超等长练习法。

4.3 击打反应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退让性练习法和模仿性练习法。

4.4 最大力量的训练常采用重复法和强度法。

4.5 力量耐力的训练常采用间歇训练的方法,并注意和比赛要求相适应。

4.6建议力量训练贯穿武术散打训练的始终,并根据不同时期、阶段和任务作合理的安排。

5 参考文献

[1]武术·体育院校函授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8

[2]武术·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436

[3]童世斌.浅谈散打运动中身体素质练习·体育科学研究,1996(4):38·

[4]江云国.浅谈散打下肢专项素质训练·体育科学研究,1998(3):56

[5] 杨世勇·论发展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四川体育科学 1999,12:36

[6]唐思宗·身体训练学·成才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7]陈先良,等·爆发力的训练方法及识破注意的问题·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3):62

[8]赵光圣·武术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的特点及其训练方法,上海体育学院学报,92(3):70

张家利:(1974-)男,湖北安陆人,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

  • 评论列表:
  •  冬马常安
     发布于 2022-08-09 21:05:35  回复该评论
  • 出表现。速度力量的典型表现形式主要有:爆发力和击打反应力等。3.3 武术散打的力量训练方法3.3.1 爆发力的训练运动生理学爆发力的定义是:人体在短时间内所完成的最大做功能力。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员必须快速移动,所以相对爆发力显得更为重要。虽然通过训练可使肌肉增大,绝对肌力增
  •  听弧好倦
     发布于 2022-08-09 17:51:21  回复该评论
  • 后再尽快转入克制性工作,练习的目的在于使纯力量转变成爆发力。其生理机制是牵张反射,即肌肉在退让工作时,拉长到超过自然长度,引起牵张反射,从而产生一种更强有力的克制性收缩,能有效地发展爆发力。跳深练习是一种典型的超等长练习方法,即肌肉先进行快速的离心收缩,紧
  •  辞眸囤梦
     发布于 2022-08-10 03:46:56  回复该评论
  • 为3-6次;每组间歇为3钟。3.3.3.2 强度法:这是负重抗阻练习的最大限度的短促用力方法。训练时应注意最大限度的逐渐达到用力极限,以后再依据自己的体力情况使用中上强度的负荷量,这是适合散打专项特点的。通过训练保证神经肌肉的高度集中,保证绝
  •  冬马纯乏
     发布于 2022-08-10 03:57:16  回复该评论
  • 中,应将力量训练作为重要的核心内容来加以重视和进行。有关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非常多,无法一一阐述,简而言之,应注意如下原则: (1)训练要全面、系统 注意选择合理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不仅要使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得到训练,而且还要注重小肌肉群和远端肌肉群的协同发展。否则,不但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