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石家庄政府工作报告:城市向4大重点区域扩容
8月23日上午,石家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市人民会堂隆重开幕。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市长马宇骏作《政府工作报告》。
快来看看《政府工作报告》都有哪些内容↓↓↓
房地产建设相关重点提炼:
深入开展火车站、北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临时建筑、违章建筑全部拆除,京广东街北地道竣工通车,新增绿地16万平方米。
石煤机、石药中诺中润地块城市更新项目控规动态维护方案已向社会公示,打造宜居社区新样板。
房地产解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63个“办证难”项目全部办理了相关证件。“烂尾楼”整治强力推进,通过公示三批28个项目的解决方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横五纵一环”主街主路景观提升、1123条小街小巷全面整治、民心河综合改造工程、民族路综合型商业步行街改造进展顺利。
三环辅路贯通、建华大街南延工程加快建设,绕城高速以内高速公路取消收费工作有序推进,省管高速新增4个端口收费站全面开工建设。
全面开展私搭乱建、违章建筑专项整治,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城市品位形象的顽瘴痼疾,违法建设乱象得到全面遏制。
省20项民生工程和市10件惠民实事加快实施,64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和5987套棚户区改造回迁房全部开工。
主城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汇华学院与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合并转设顺利通过国家评估。
市人民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无极县医院建设加速推进。
——今后五年重点工作
以正定高新区为依托建设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以鹿泉经开区为依托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以高新区为依托建设升级版的现代生物医药园区,重点从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全方位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形成领头效应。力争到2025年,打造五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滹沱河城区段布局现代新兴产业和服务功能,建设产城融合、开放包容、低碳绿色的高水平生态经济带,打造引领和支撑省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主城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取消城区西北部水源保护区,打开城区西北发展空间。
在二环内做“减法”,降低住宅和商业开发强度,强化对新建居住项目容积率上限值2.0的刚性管控,进一步疏解人口和低端低效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在二环外做“乘法”,实施组团发展战略,加快鹿泉、藁城、栾城、空港组团扩容提质,强化外围园区、重点城镇的多点支撑,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城市外围延伸,促进人流、物流、车流向外围疏解、扩散。
聘请世界顶尖规划单位和设计大师,对产业布局、城市风貌和景观、建筑进行高标准、高水平设计,新建一批城市标志性地段,塑造优美天际线、山际线。
加快推进石雄、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推动衡昔高速、石忻高速、清魏高速建设,推进新元高速、石太高速、石黄高速绕城高速以内路段市政化改造,力争启动建设轨道交通二期工程,两年内打通现有断头的规划路。
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城市客厅,新建一批体育场馆、国际酒店、文化中心,打造一批更高水准的特色风情街区、商业街区,建设一批集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果蔬店等为一体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让“15分钟生活圈”成为现实。
今后城市游园建设的步行路和健身步道,一律采用柔性渗水材料,让广大市民从踩下去的每一脚中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爱。
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和公厕提标、小街小巷整治提升,加快建设市政道路、管网、公园等基础设施,推进城区“中心 四角”5座220KV变电站建设,积极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扩大海绵城市覆盖范围,全面消除城市内涝,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开发石钢、华药、常山纺织等工业遗产,将和平路沿线打造成集文创、旅游、研学、康养于一体的创业园区,形成一条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的特色产业带。
推进裕华路、中山路、体育大街、中华大街、二环路等“四横五纵一环”以及民心河、环城水系景观全方位、高标准提升。
强制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保持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治理高压态势,强力整治各类城市顽疾和不文明行为,让城市更规范、更顺畅、更有秩序。
各县(市、区)每年打造2个特色风貌建筑。深化正定古城保护成果,创建国家5A级景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稳妥推进金融领域风险化解、房地产遗留问题解决、烂尾楼整治等工作,切实把好事办好,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新改扩建公办园、创建普惠性民办园、创建省市级示范园300所,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78所,二环外新建8所普通高中。
打造京津冀蓝领教育培训基地,引进河北工业大学、东软教育集团等更多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在石家庄建设研究基地和教育基地,争取石家庄学院成功申取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本,培养支撑产业发展的本地人才。
报告分为四大部分
一、工作回顾
二、今后五年面临形势和目标任务
三、今后五年重点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 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三大攻坚成效显著,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科技要素加速集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内生动力有效激发。
——城乡建设全面加强,形象品质逐步提升。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今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因地因时科学调整防控策略,夺取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以实际成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入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全力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经济运行态势稳中向好。
——经济运行秩序加快恢复。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改善。
——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
——城市形象面貌大幅改善。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同时,扎实开展 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团结就是力 量”专题学习教育, 深入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和“抓住重大机遇、激发内生动力”解放思想大讨论,持续推进“六个专项行动”,营造“石家庄在行动”的浓厚氛围,全面树立民本意识、担当意识、精品意识、规矩意识、法制意识,提高标准追求,构建严责任、建制度、转作风、重细节、勤督查的工作落实体系。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 今后五年面临形势和目标任务
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石家庄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对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工作要求、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谋划、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 “解放思想、担当实干,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当好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更加突出政府工作的政治性、科学性、系统性、精准性和人民性,全面贯彻落实好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奋力开创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面临形势
从我市看,正处于疫后经济恢复期、结构调整转换期、污染治理攻坚期,面临着发展的巨大压力、要素的趋紧约束、环境的容量制约,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交织。
奋斗目标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省会意识,围绕“七个大跃升”目标建立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和工作标准,确保奋斗目标可考量可评价,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 到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力争进入全国城市前30名。
一是产业体系现代化
▶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2%以上
▶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
▶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力争达到4%以上
▶具有地域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城市建设现代化
▶拥河发展战略扎实推进
▶“一主、四辅、一带、多点”的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
▶实现5G全域覆盖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中央商务区、城市客厅基本建成
▶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标准
▶城市管理井然有序,建筑风貌精致美观,市容市貌干净整洁
▶主城区主次干道每平方米尘土残存量控制在5克以下
三是社会事业现代化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以上、街道(乡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达到100%、每千人拥有婴幼儿照护设施托位达到4.5个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社会组织数等反映城市品质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加快建设国际化省会城市。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统筹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发展质量,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一是营商环境国际化
▶到2025年底,以企业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涉企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
▶对外经济合作开放程度、投资贸易便利度、服务业国际化、国际影响力等评价指标进入全国城市先进行列
二是推动功能品质国际化
▶区域双语或者多语标识实现全市域覆盖、引进建设30个以上世界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商场、学校等
▶布局100个以上免税店、进口商品精品店
▶正定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200万人次
▶年国(境)外来石人数达到20万人次以上
三是推动贸易流通国际化
▶引进50个以上全球前20强金融机构、全球500强跨国企业设立分支机构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
▶实际利用外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经济外向度达25%以上,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四是推动开放合作国际化
▶国际友好城市增加到18个以上
▶年度参加或举办国际展会100次以上
▶培育和引进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开拓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加快建设美丽省会城市。城市宜居品质显著提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追求。
一是全面展现自然生态之美
▶到2025年,大气质量综合指数实现大幅改善,PM2.5浓度稳定在40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65%以上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以上,万元GDP能耗比2020年降低19%
二是全面展现城乡面貌之美
▶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
▶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98%以上
▶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占新车上牌量的比重达到20%以上
▶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超过65%
三是全面展现人文和谐之美
▶人口保持长期均衡发展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
▶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到3万人以上
▶图书馆藏书量达到人均1册以上
▶律师万人比达到7.5人
▶全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
▶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大幅提升
三 今后五年重点工作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面对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必须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必须开拓创新、勇于革新,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高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强劲动力
围绕促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重点建立实施三大机制:
▶建立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机制。
▶建立中央创新区公共服务机制。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机制。
(二)实施产业蝶变跃升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核心支撑
集中实施三大专项行动:
▶项目建设会战行动。
▶数字技术赋能行动。
▶产业集群培育行动。
(三)实施城市能级提升战略,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形象,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重要载体
▶坚持高标准规划。
▶坚持高质量建设。
▶坚持高水平管理。
▶坚持高效能经营。
(四)实施县域腾飞崛起战略,夯实区域发展基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现实路径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大力淘汰低效产能。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大力加强县城建设。
(五)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坚实基础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农业节水示范工程。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程。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六)实施环境优化提质战略,增强区域竞争潜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着力打造有利于惠民便企的政务环境。
▶着力打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着力打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园区环境。
▶着力打造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
▶着力打造有利于创业聚才的人文环境。
(七)实施扩大开放发展战略,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优质资源
▶实施开放载体提升行动。
▶实施外资外贸助力行动。
▶实施国际合作拓展行动。
▶实施消费扩容升级行动。
(八)实施民生优先发展战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奋进力量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扎实推进文体事业发展。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深化社会治理改革。
石家庄的河北体育中心在哪?坐公交车几路车能到?
在中山路体育大街交口东南角
可乘坐1路、5路、26路、28路、41路、42路、60路、77路、97路、116路、130路、1环1路、1环2路河北医大下车即到
石家庄未来向东发展?还是向西发展?
石家庄市的城市定位:中国经济增长第三引擎中的重要支点,首都经济圈的第三级,冀中南经济圈的经济振兴中心,河北省省会,中国医药之都,华北中南部的物资集散和交通枢纽。建成产业强大、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功通完备、文化先进、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
空间发展战略:整合重构,空间向北。城市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向北,高端职能向北向西,基本职能向东向南,在继续建设老城区的同时,要加快滨河新区的规划建设,同时尽快启动四组团县(市)与主城区的同城化建设,使组团县(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组成部分。
一、城市布局
石家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城三区三组团”。
■一城即中心城,包括现状主城区以及正定古城及其高速公路以东地区,是城市公共服务职能的聚集地区和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核心区。
中心城区依托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构筑石家庄“一河两岸”发展新格局,城市空间结构概括为“两带三轴多中心”,规划建设用地500平方公里,人口500万。
■三区即中心城内由滹沱河和京珠高速绿带分隔的三个建设区,包括老城区、滨河新区和东部新区。老城区位于滹沱河以南、京珠高速公路以西,重点发展金融商贸、文化娱乐、商务办公、信息流通、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滨河新区位于滹沱河以北,重点发展行政办公、会展旅游、文化体育、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职能。东部新区位于京珠高速公路以东,滹沱河以南,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及研发中心。
(一)老城区改造
1、旧城改造:推进62个占地50亩以上的旧城改造项目
拆除建筑203万平方米,推进主路沿线62个占地50亩以上的大型旧城拆迁改造项目,其中正在实施的32个。重点抓好正在实施的开元环球中心、远洋商贸城、“万象天成”商务城、“金世界”商业中心、“南花园”步行街、北方药博园、新华和南三条市场升级、大经街改造、缔景城、联邦名都等10个精品亮点区域建设项目。
2、城中村改造:拆除334万平方米
拆除334万平方米,基本把位于“四横六纵”主干道、二环路和主要出入市道路两侧100-200米纵深范围内城中村改造完毕。
3、拆违改造:实现主次干道两侧无违法建筑
拆除156万平方米,实现主次干道两侧各纵深100-200米范围内无违法建筑和超期临建。对四横六纵主干道和出入市口道路,从每一座楼房、每一块广告、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绿地、每一盏霓虹灯、每一块便道砖抓起,全部清理占道经营,全部拆除违章广告,全面整治门头牌匾,全面整修粉刷清洗建筑墙体,架空线缆全部入地。
4、铁路改造:完成中山路以北铁路入地工程
围绕铁路“客进货出、穿城入地”工程实施,完成货运系统迁建工程和中山路以北铁路入地工程,实施铁路沿线土地收购储备和综合开发改造,启动城市中心轴线带状绿地公园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客站,并规划“留白”金融中心。
(二)滨河新区将以滹沱河、太平河生态综合整治为依托,打造集会议博览总部经济、教育科研、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型新区,规划区面积5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0平方公里。滨河新区功能定位:一是在太平河和滹沱河两河口的交叉口规划石家庄的国际会展中心;二是依托该区域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打造总部经济;三是建立滨河的景观住宅、文化、旅游、休闲的混合功能区,同时完备教育配套设施。
(三)东部新区用地规模为8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万人。西起京珠高速公路,东至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边缘,北起307国道,南到石环南路。用地范围内现有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和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已建成用地9.7平方公里,主要支柱产业有医药、化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及机械制造等;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建成用地3.6平方公里,现有企业主要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为主。
按照东部新区规划方案,其总体将形成一“心”一“岛”多组团的发展格局。
一“心”,指的是新城中心区(石家庄副中心)。一“岛”,则指杰岛,是高端产业研发基地及产业中心聚集地。多组团,是指居住区中心,分布于新城区多处,起调节城市功能作用。
新城中心区,南北由已建成的长江大道和未来的南二环东延线、东西由昆仑大街和秦岭大街围合,面积3.2平方公里。新城中心区由北向南将分为门户街区、生活休闲街区及地标信息商务区。其中,门户街区分为新城区政府行政机构、会展中心、科技交易大厦、绿色办公区等,主要以星辰广场为依托向南发展,整合现有的开发项目,是近期内主要建设发展地段。
中部生活休闲街区,位于槐安路以南,主要项目有多功能活动中心、小型文体中心、购物娱乐中心,结合高架轻轨的建设,沿街将主要发展商业和办公项目,并预留一定的居住区域,成为新城中心区的过渡街区。多种形式充满生活情趣的公共绿化空间渗透到城市中,是中期主要建设发展地段。
南部地标信息商务区,位于二环东延路以北,将建设商务中心、科技信息中心、会议中心、行政办公区、酒店公寓等。结合未来两条高架轻轨的建设,和特有的双公共开敞空间——城市公园和城市广场的共置,不限高的标志性高层建筑,将是新城中心区空间发展序列的最高潮。是远期主要建设发展地段。
在交通设置上,新城中心区将形成四横两竖的道路结构,四横指主要东西向交通路线长江大道、珠江大道槐安路东延、塔北路东延、二环路东延线。两竖指南北向交通路线昆仑大街和秦岭大街。
新城中心区公交系统将采用高架轻轨、公共汽车、步行系统与绿地进行有机结合,南北向轻轨沿昆仑大街穿越新城中心区,东西向轻轨位于金沙江道上,连接新火车站和新城区。
杰岛将成我市小“硅谷”
以高端产业发展和研发为核心的杰岛最终将建成4大功能分区,主要为产业园、科技研发园区、住宅区及服务业、第三产业和商务行政区。除此之外,作为东部新城区的“绿肺”,该区还引入城市动态自然的概念,妥善组织城市功能,在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布置缓冲区(技术开发区、校园等),把科研区和乡村景观、住宅区和自然景观联系起来,使空间更富有变化性。
杰岛道路规划将形成“四横两纵”交通格局,“四横”包括槐安路(珠江大道)、北二环东延、南二环东延线以及和平路东延线(307国道)。“两纵”指石环路、太行大街。
■ 三组团:即鹿泉、栾城和藁城三个外围组团。
鹿泉由工业与建材基地向省会“西花园”转化;栾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城郊型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服务省会的能力与水平;藁城以“三区八园”为平台,实施与省会思路、产业、规划、形象的全方位对接。
城市一城三区远期人口规模为500万,三组团人口远期规模为100万人。城市产业发展重点是打造中国现代药都,华北商埠,现代装备制造、循环化工和信息产业基地。
二、交通建设
在对石家庄市周边各县市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信息联系强度,各县城与中心城市地域上的邻近性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在新版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城市高速公路外环、石环公路,解决过境交通。中心城区与四个组团间各建设两条以上快速路和一条国道,形成“环路+放射”型的都市区快速交通网络。建设由中心城区通达正定、藁城、栾城、鹿泉四个组团的快速轨道线。中心城区二环路至城市组团的出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京石第二条高速公路通道
规划建设京石第二条高速公路通道,协调张石高速与京石二通道的衔接;优化石家庄市域京珠复线,调整都市区高速公路环线;规划增加天津—石家庄高速公路通道;实现石家庄市域范围内“县县通高速”。
石家庄市域形成“11纵9横”的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布局;2020年全市公路网密度达到0.55公里/平方公里。组织以放射干线为主、环形联络为辅的“三环九射”公路网主构架。提升赞皇—元氏—赵县联系公路等级;提升果王线—藁赵线为省道,沟通石阎线与正港线省道联系。
■京石、津石城际铁路
落实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建设京广客运专线、太青客运专线。落实环渤海城际铁路系统规划,建设京石、津石城际铁路。远景规划建设石家庄—沧州—黄骅普通铁路,形成石家庄与省域东部沿海城市直接铁路客运联系。预留市域城际铁路站。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市郊铁路列车。
■3大铁路客运枢纽
铁路枢纽布局将形成“一主一次一辅”的客运枢纽和“一主一次”的货运枢纽。
客运枢纽:新火车站———石家庄铁路客运主枢纽站、石家庄东站(东开发区)———次要枢纽站、石家庄北站———辅助客运站。
货运枢纽:结合石家庄铁路编组站搬迁至永壁和普通铁路货运线外移,设置石家庄中心城区平南+窦妪、良村两个铁路货运综合枢纽。平南为石家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窦妪为铁路货运主枢纽站,良村为次要货运枢纽站。
■6大公路客运枢纽
公路枢纽布局将确定石家庄中心城“2+4”的公路客运主枢纽布局模式,即服务铁路客流集散的新火车站客运站、铁路东站客运站和辐射4个方向的白佛客运站、西古城客运站、留营客运站、南焦客运站,共计6个客运枢纽。
■7条轨道交通线
石家庄远景轨道交通线网采用“放射+网状”结构,共由7条线路构成,总规模208公里,其中轨道1号线、2号线、3号线为骨干线,5号线、6号线、7号线为外部连接线,4号线为填充线。
1号线———鹿泉至新城中心区;
2号线———植物园至经济技术开发区;
3号线———正定至西山组团;
4号线———正定东部新区至主城东南副中心;
5号线———石家庄东站至藁城;
6号线———串联栾城、窦妪,衔接2号线、4号线南部端点;
7号线———正定旧区至正定机场。
远景轨道交通线网将达到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良好覆盖,有效服务市中心商业区,省、市级行政中心,市文化体育中心,新客站地区,新城中心区,东南副中心及外围各组团中心,主城各片区中心等。主要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中心、机场等全部将在轨道交通线网的覆盖范围内。都市区主要功能中心间的快轨交通出行一般为直达或换乘一次。
■轨道交通分期实施规划
第一阶段:2015年左右建成快轨1号线局部(中华大街至高新区北部中心区)、2号线局部(中山路至石家庄新客站东部商务区),形成首期轨道交通线路(石家庄新客站东部商务区经中山路至新城北部中心区),发挥对石家庄新客站地区、新城中心区开发的支撑作用,有效增强中山路沿线城市功能聚集。线路全长约18公里。
第二阶段:快轨1号线、2号线向两端延伸建设,有效增进新火车站地区、中山路地区、东南副中心、新城中心区城市功能的聚集。于规划期末形成轨道线网对中心城区适当规模的覆盖,有效发挥轨道运输快速、准时、高效的优势,有力支撑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的实现。
第三阶段:建设快轨3号线(西山至正定),向西延伸快轨1号线至鹿泉组团,2号线至植物园,并利用2号线衔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30年左右形成面向都市区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线网基本骨架。
每四阶段:建设快轨4号线及5号线、6号线、7号线,形成促进石家庄都市区充分一体化发展的新型轨道交通线网骨架。
■快速公交方便出行
6条BRT连接外围组团
依托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组织以新火车站枢纽、高新区北枢纽、高新区南枢纽、东南副中心枢纽为中心放射联系外围组团的BRT(快速公交系统)。
连接外围组团BRT
BRT5号线:沿建设大街-胜利北街客运走廊,由新火车站枢纽至规划的正定西公交枢纽。
BRT6号线:沿新石中路、时光街、石获南路,由新火车站枢纽至规划的鹿泉公交枢纽。
BRT8号线:沿建华南大街,东南副中心枢纽至规划的窦妪公交枢纽。
BRT9号线:沿珠江大道东延线,由高新区北枢纽至规划的藁城公交枢纽。
BRT10号线:沿太行大街北延线,由高新区北枢纽至规划的正定东公交枢纽。
BRT11号线:沿太行大街南延线,由高新区南枢纽至规划的栾城公交枢纽。
市中心规划3条BRT
规划3条BRT承担中心城区内部主要客流,此外BRT5号线也将承担中心城区内部部分交通。
市中心BRT
BRT1号:线沿中山路-裕华路客运走廊,由西部山前公交枢纽至白佛客运站公交枢纽。
BRT4号线:沿建设大街、塔北路,由运河桥枢纽至高新区北枢纽。
BRT7号线:沿市庄路-光华路、建华大街,由火车北站枢纽至东南副中心枢纽。
BRT5号线:除承担正定组团与主城区间客流联系外,还沿塔北路、建设大街、胜利北街,沟通沿线主要客流吸引点间及其与新石家庄站、西古城客运站、运河桥枢纽等之间的客运联系。
■10条公交专用道
在规划骨干客运系统(轨道及BRT)基础上,在主城区东西向的和平路、裕华路、槐安路、仓丰路及南北向的泰华街-红旗大街、新胜利大街、平安大街-胜利北街、广安大街-富强大街、体育大街-旅游路、谈固大街等道路上,布设公交专用道系统,规划期公交专用道规模达到123公里。
■中心区建5座立交桥
省会将按照中心区交通集散及分流建设和平路、槐安路沿线关键节点的立交工程。此外,将延伸维明街至和平西路,拓宽路面至6条机动车道;向南延伸富强大街至槐安路,还将改善现有支路及街坊道路,逐步新建48条支路,疏通15条支路,改善商业集中区街坊道路。
■5座立交桥
槐安路-体育大街立交、和平路-中华大街立交、和平路-北新街立交、和平路-广安大街立交、槐安路-富强大街立交。
■近期改造道路
富强大街、民生路、大经街、工农路-槐北路、槐中路。
■2020年中心城停车泊位70.4万个
遵循“适度保持配建停车比例、降低路内停车比例,增加路外公共停车供应比例”的平衡原则,确定2020年石家庄中心城停车设施供应结构比例。2020年石家庄中心城停车泊位总规模将达到70.4万个,其中,住宅区内停车37.6万泊位,占53.4%,住宅区外停车32.1万泊位,占45.6%,二环路以内地区占停车泊位总量的48%。在住宅区外停车规划规模中,公共配建停车泊位26.28万个,路外社会公共停车泊位4.29万个,路内停车泊位2.04万个。
三、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至2020年底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为4191.0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3.97平方米。其中综合公园29座、专类公园6座、居住区级公园79座和街旁绿地190余公顷,沿城市主次干道规划绿化带110余条。
1、市域环境绿化
以石家庄主城区为核心,在全市域范围内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进行大环境绿化。西部山区,为西部绿色屏障区,围绕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重点建设天然次生林保护区、水土保持林区、水源涵养林区、风景文化林建设区、浅山经济林发展区等五个绿化区。北部的“四河”、“三滩”,为北部防风固沙绿色屏障区,重点建设郜河、沙河、磁河、滹沱河四条防风林带。东南各县,为东南输氧通风区,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和南北向交通干线防护林。东部平原县(市),为弱生态关联区,按农田林网进行绿化。
2、主城圈绿化
在石家庄主城区外围至各组团间控制大范围的农田、果园、林地,形成主城圈绿色隔离空间。其中,城区东部二环路外侧至高新区之间,为永久性绿色隔离空间,除绿地和重大基础设施以外,严禁其它建设或开发行为。城区西北部及北部为永久性绿色隔离空间,宜保留农田或建设苗圃、林地、果园,禁止居民点无序连片发展。城区南部,为阶段性绿色隔离空间,作为远期备用地进行控制,宜保留农田。
沿京深高速公路、银歧高速公路、主城区外围高速公路环,京广铁路、石太铁路、主城圈专用联络线,107国道、307国道、308国道以及三环路控制和建设绿化带,形成主城圈区间交通绿化走廊。
3、主城区绿化
主城区绿地系统布局规划形成“一轴、三环、五带”的布局框架。
“一轴”,西起引水入市西线,主要沿中山路、裕华路之间的东西向绿化带向东逐步展开,至引水入市工程东线结束,全长约7公里。绿轴由连续分布的7条绿带串联6个城市广场、5座城市公园、近20块街头绿地组成。
“三环”,即沿引水入市绿化工程形成的水体景观绿化环、沿二环两侧规划的风景绿化环和沿三环路两侧规划的防护林带环。
“五带”,即沿滨河街、京广铁路、建设南大街、总退水渠和谈固南大街控制预留五条通风走廊。
四、风景名胜资源开发规划
规划将区域内的风景资源划分为八个旅游功能区27个风景区,以石家庄休闲旅游中心区为中心,由北至南呈“C”字型依次为驼梁—五岳寨生态旅游区、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背水阵—清凉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苍岩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嶂石岩风景名胜旅游区、封龙山历史文化旅游区、赵州桥历史文化旅游区。
石家庄休闲旅游中心区包括市区、正定古城、抱犊寨、龙泉寺、九景山庄等风景区;
规划确定正定、鹿泉、平山、井陉四县(市)为全市重点旅游县(市),近期重点开发正定历史文化名城、西柏坡革命圣地、温塘温泉、天桂山、驼梁—五岳寨、背水阵、苍岩山等景区,形成市区—正定、市区—毗卢寺—温塘温泉—西柏坡—天桂山—驼梁/五岳寨—五台山的西北旅游线,市区—背水阵—苍岩山—娘子关—太原晋祠—祁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的西部旅游线。
五、城市主色调
石家庄市城市主色调定为米黄色与微红色,其中米黄色定位应用于城市公共性建筑区域,是城市居民进行社会活动以及外来游客认知城市最为频繁的区域;而微红色所应用的城市居住区,则是城市建设量最大的城市功能区域。
在米黄、微红两个城市主色调基础上,为避免城市色彩过于统一而造成单调的城市色彩环境,浅咖啡灰色、砖红色两个相近色彩成为主色调拓展色,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选择拓展色对城市总体色彩进行活跃和调节。
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建筑层数6层以上;建筑用地在2000平方米以上,高度在10米以上;70户以上的集合住宅。石家庄市将对符合以上三种情况的建筑进行建筑色彩的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