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上海体育学院竞技学校招聘(上海体育学院竞技学校招聘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上海体育学院工作有前途吗

上绿瓦大楼海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建于1952年11月,原名华东体育学院,由原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学院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6月国务院决定上海体育学院划转地方,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 学院建立初期,首任院长、我国现代高等体育教育开拓者之一吴蕴瑞教授,以国内外先进体育学术和科学教育理论为办学理念,汇聚了当时我国一批著名教授,包括我国首位体育学女博士、中国近代女子体育创始人张汇兰等专家教授,开创了体育理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等学科,奠定了学院的办学基石。 50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倡导“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着力营造“ 严谨笃实、悉心治教、为人师表、教学相长”的教风学风,遵循“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校训,继承优良办学传统,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和学术氛围,学院连续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学院下设体育新大门(长海路)教育训练学院、武术学院、体育人文学院、运动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休闲系和继续教育学院7个系(院)以及1所附属竞技体校,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编导、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英语、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运动保健与康复13个本科专业。 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和下属所有4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10个硕士专业,其中体育赛事运作、体育新闻专业为国内唯一。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中华武术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专业群为上海市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中国武术博物馆为上海市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另有6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 学院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先后建立运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多个国内一流的实验中心和实验室;以及建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上海市体育彩票研究中心、上海市国际赛车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和上海的训练基地、科研实体。其中中国乒乓球协会培训中心、全国羽毛球培训中心和上海重竞技运动训练中心等教学训练实体,承担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以及各级各类教练员岗位培训的任务。 学院科研工作坚持为教学、训练和社会服务的原则,承担的国家级、省(市)部级课题和奥运攻关服务类课题逐年增加,获得各类奖项数十项,并开创了我国体育学术论文进入 SCI 零的突破。 学院成立以来,已培养博士研究生近200名、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本科生13300余名、成教生近9800名、专科生2200余名。其中包括雅典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刘翔的教练孙海平、雅典奥运会首枚金牌获得者杜丽的教练王跃舫、国家女排主教练陈忠和、足球教练员马良行等一批杰出校友。 学院教练员和学生曾在国际国内体育大赛上获得优异运动成绩,有14名学生16次、7名教练员14次获得全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4-2006年期间,我院学生曾获20次世界锦标赛冠军、3次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31次亚洲冠军和230多项全国冠军;3人3次破三项世界纪录,2人8次破亚洲纪录。其中2006年,有5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征战第15届多哈亚运会,取得了4枚金牌、1枚银牌的出色成绩。 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900多名,研究生900多名、留学生近70人、成教学生2700余人。 学院始终把德育放在学生教育的首位,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素质教育,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了“体院大讲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知名品牌项目;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建立了“上海大学生武术艺术实践基地”。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国、韩国、日本、德国、芬兰、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教育部于2006年4月授予我院 “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 在未来发展中,学院将坚持立足体育、依托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定位,以体育学科为主干、本科教育为基础,加强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努力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现代体育大学”的目标。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出来是什么学历?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创建于1980年,是一所全日制体育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主要开设田径、击剑、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武术、橄榄球等运动项目。就是中专学历!

上海体育学院的优势在哪里?换一句话说,上海体育学院是整个上海最好找工作的学校吗?

童鞋,你说对了!上海体育学院确实是上海最有特色,最有优势的学校哦~让我来细细分析给你听!

【最有地位】上海体育学院是创建最早的体育学校,1952年创办,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如今是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可见,学校地位非同一般,甚至比当地金融等学校还要受到国家重视。那可想而知童鞋进入的可就是国家级重点学府,享受的待遇等都比其他学校好,每人每月都享受80元伙食费补贴哦!其他政策上的优待你进来就可知道了!!!

【最有空间】如果你喜欢运动,那你就来对地方了。如果你不喜欢运动,那你就被挽救了!这里让你更好的锻炼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每天运动1小时,为将来健康人生而自我培养!

你还可以去周围大学(同济,复旦,财大)去自主学习。大学学习本该这样,自己了解自己,自己为自己而学,自己能在自主学习中更好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有星运】来到这里,你可以和将来或是现在体育界最一流的运动健儿一起学习,学习他们拼搏的精神,学习他们永不放弃的作风!

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原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足球教练马良行、女子撑杆跳高亚洲记录保持者高淑英等。有 16名学生22次、 9名教练员20次获得全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7-2011年间,获3枚奥运会铜牌、22枚世界锦标赛金牌、42枚亚运会和亚洲锦标赛金牌、16枚全运会金牌、234枚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金牌,4人4次打破世界记录、4人12次打破亚洲记录;北京奥运会上, 05 级学生邹市明勇夺 48 公斤级金牌,实现了中国男子拳击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最有就业率】有没有想过,当人人都有文凭时,自己和别人比什么。当大家都拿出的是重点文凭时,自己又算什么。但在上海体育学院,你不仅精通体育,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体育与自己能力素质,文化素质的互相协调,培养出更优秀的自己。大多数招聘单位,喜欢的不是那些高分低能的:“人才”,而是喜欢态度端正,有实力的优秀者。上海体育学院就是凭借着自己踏实端正求实的态度,培养出一批批有实力,有开拓精神的创造者。让毕业的童鞋们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近6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以上 。

【最低调的学校】虽然现在上体只是学院,但上体的种种条件都已经达到大学的级别。硬件软件设备都一流。大部分学生都以一本的分来投这所二本的学校。但上体从不炫耀,因为这是一所“让每个学生的成才成为可能”的学校。都对任何一位童鞋有极高的负责态度。从来都不是像其它大学那样,辛辛苦苦考进去,颓颓废废过四年。

【最有实践性】上海体育学院时时都有自己去实践的机会。可以让每一位童鞋去进入不同赛事,去参与,去体会,去做志愿者。学以致用的气氛渗透在每一位童鞋心中。比很多打着金牌专业,而让大学生无处去找实习机会的大学好得多!

【最国际】上海体育学院院先后与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体育特使奥吉、国际篮联主席程万奇、国际特奥会东亚区副主席司马桥等先后来校访问,一批享有国际声誉的专家、学者成为学院的荣誉教授或被聘为客座教授。

院先后与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体育特使奥吉、国际篮联主席程万奇、国际特奥会东亚区副主席司马桥等先后来校访问,一批享有国际声誉的专家、学者成为学院的荣誉教授或被聘为客座教授。

【最方便】上海体育学院的生活很方便,路边有超市,走走就到商业区,即使回家过年,也不怕到交通枢纽站的距离长。因为交通很方便!

【最文化】视校园文化建设,拥有“体院大讲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知名品牌项目。还有花样跳绳队等世界一流校园文化品牌。创办了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运动与健康科学》,成为中国大陆创办的第一本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国内外唯一的“中国武术博物馆”,成为弘扬国粹、传播文化、促进交流的良好平台。

【最科研】 建有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运动健身科技)、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4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3个国家级训练基地、1个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体育赛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蔡龙云大师工作室(上海市高校三个大师工作室之一)、1个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学校竞技体育研究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应用计算机分会挂靠学院。并建有上海市民体质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彩票研究中心、上海国际赛车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学院-同济大学体育工程联合研究基地、运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运动技能研究中心、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心、运动医学研究中心、大型体育活动现场主持模拟教学实验室等科研实体。目前,正在筹建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研究教育中心。

【最温暖】上海体育学院正因为比其他大学学生数量少,老师的管理就比其他大学更负责。在这里住一个学期,整栋宿舍的童鞋你都会认识。大家彼此真诚对待,互相帮助!差点还忘了,还有最可爱的宿管阿姨!!!

其它的最什么,就靠你自己去发现了!如果你能考进这所学校,将是你一辈子最大得幸运和财富哦!!!

上海体育学院,我爱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是上海最好的老牌特色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今年在安徽招生什么条件?

一、2008年我校拟招收260名研究生。 二、我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招收单独考试入学的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报考条件:(1)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四年以上(含四年)的教练员或运动员;(2)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发表过研究论文或技术报告;身体健康,业务优秀;(3)曾获得过世界三大赛事(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前三名或亚洲三大赛事(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前二名或全国三大赛事(全运会、全国最高等级锦标赛或联赛)冠军的运动员和担任这些运动员的教练员;(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符合条件的考生请在上海考区现场报名期间携带相关材料到我校报名。 三、同等学力报考者,必须具有大专毕业文凭,毕业后两年或两年以上。初试合格者,在我校同意参加复试时须加试二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成绩必须及格以上方可录取。 四、我院不接受大学三年级学生报考。 五、初试合格的考生须参加复试,复试合格方可录取。复试具体要求见当年公布的复试方案。 六、更详细招生资讯请关注我处网页: 七、部分参考书可邮购八、各院系联系电话如下:体育教育学院:021-51253180;经济管理学院:021-51253270;运动科学学院:021-51253240;体育社会学系:021-51253224;体育新闻系:021-51253260; 竞技体育系:021-51253200;武术系:021-51253210。

上海体育学院有哪些专业

学院下设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运动训练 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竞技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专项运动理论和技能,具有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能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以及运动训练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运动心理学、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训练学、训练课组织与实施、 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专项体能、技战术训练;组织教学训练方法;竞赛组织与裁判)

师资力量:系现有专任教师76名,其中教授9名,国家级教练员1名;副教授30名,讲师33名,助教4名。拥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22名;拥有国际级裁判11人,国家级裁判19人。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交费标准: 5000 元 / 年,住宿费 1200 元 / 年

武术学院、

一、武术套路专业方向

二、武术技击专业方向

三、传统养生与民间体育专业方向

体育人文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人文学院成立于2007年,由原新闻系、体育社会学系合并而成。现设有新闻系、外语系、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和实验中心。新闻系设有新闻教研室,广电教研室;外语系设有公共外语教研室、英语专业教研室;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设有体育理论教研室、上海市体育人文重点学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实验中心包括大型体育活动现场主持模拟教学实验室、视觉设计实验室、电视节目编辑实验室、演播室、摄影实验室、英语情景教学实验室、语音室等11个实验室。

体育人文学院设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和英国语言文学(体育英语方向)两个本科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授予点、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授予点、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研究生授予点。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7人,在校本科生近700人,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100人。

运动科学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由我国著名的运动解剖学家张汇兰教授在五十年代初创立。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己发展成为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学科特色明显,实验条件先进,研究水平突出,成果显著,在国内同领域中领先,在国际上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学科1978年在体育界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1980年在体育界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又被评为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现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5年又获得应用心理学、运动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2009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

运动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12月, 由原体育保健康复系和原基础部下属部分教研室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组建而成。目前下设五个教研室:运动医学教研室、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运动生理学教研室、运动生物化学与营养学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一个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包含:运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心、运动技能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民体质研究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教辅人员7人, 学科教师中有教授15名,副教授24名,讲师6名。 2009年,“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荣誉称号,科学研究对教学工作的促进得到充分体现并获得了社会的承认。

运动科学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共有本科学生429人。 二个硕士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现有硕士研究生102人,二个博士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工程,现有博士研究生47人。设有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前后有5名博士后科研人员在本院工作。

运动科学系除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外,还承担全院体育生物科学课程教学任务。

运动科学学院在几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上海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确立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满足体育事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1992年开始在全院各专业中选拔学生试办体育管理班,1995年面向全国招收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2001年体育管理专业更名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经营管理方向),2003年增设市场营销(体育市场营销方向)本科专业,2005年开始招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体育信息管理方向)本科专业。多年来,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中设立竞技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2个专业方向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005年在体育学一级学科中增列《体育赛事运作》硕士点。

经济管理学院下设体育管理科学、体育经济、计算机与统计、信息管理四个教研室,拥有专任教师34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2名;博士7名,硕士15名。目前经济管理学院在校本科生440名,硕士生50余名,博士生7名。近年来,我院教师在科研上取得一系列成果,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如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与组织管理》、《健身娱乐业服务功能及标准化》、《长三角地区竞技体育资源一体化开发》、《职业体育俱乐部利益群体的矛盾与调节机制》;国家体育总局课题《我国体育赛事融资现状与对策》、《我国竞技体育俱乐部公开发行股票的研究》、《长三角地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十一五”我国体育产业规划》等;获得7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出版了20多本专著,如《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博彩概论》、《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与实务》、《体育公共关系》、《体育经纪人实务》、《体育广告策略》、《公关语言艺术》、《企业策划思路与个案》、《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等。为了密切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与上海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上海国际赛车研究中心》;与上海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共建了《上海体育彩票研究中心》,并成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的挂靠单位,为我国体育管理与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以及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改革趋势,为经济管理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外部环境。经济管理学院正借助上海体育学院的社会影响,以“体育赛事运作”为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参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与体育行政机构,体育企事业单位、体育社会团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培养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使经济管理学院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跃上新台阶。

体育休闲系

体育休闲系简介

体育休闲系成立于2007年7月,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承担社会体育专业、舞蹈编导专业(体育舞蹈方向)和休闲体育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工作。2009年招收社会体育指导方向的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5人,2010年起招收休闲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体育休闲系以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积极参与和引领全民健身需要、创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推广了健身花样跳绳等一批有特色的项目,并先后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佳绩。2009年获各级科研立项共24项,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19篇,完成学术著作与教材2部,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43次。

继续教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1960年,是我国第一家创办体育类成人高等教育的院校,原称成人教育部,2006年5月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继续教育学院办学思想端正,教学管理规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体育院校成人教育评估历来居全国前列。曾为各省市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本、专科毕业生。国家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奥运会女子十米气步枪冠军杜丽的教练员王跃舫、原国家女足优秀运动员水庆霞、国家足球队教练高洪波、原上海男排主教练沈富麟、奥运举重冠军石智勇等都是我院函授毕业生。

继续教育学院是上海体育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下设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育培训等4个岗位。

目前,我院学历教育设有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两个专业均有高起专和专升本两个层次,学习形式都采用函授的方式,学制均为3年。其中,体育教育专业属于社会招生,考生须参加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统一入学考试,报名时间一般在7、8月间,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0月份;运动训练专业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单独招生考试,符合条件的考生须参加全国成人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单独统一考试,报名时间一般亦为7、8月间,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1月份。

继续教育学院在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主要承担岗位培训和部分短期培训任务。目前常设的主要培训班有亚足联/中国足协C级和B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羽毛球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武术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以及部分省(市)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等。

同时,继续教育学院依托上海体育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充足的现代化场馆资源,不定期的开设各类体育技能培训班,对广大青少年和体育爱好者、社区全民健身骨干进行非学历体育专业技能培训。

1所附属竞技体校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创建于1980年,是一所全日制体育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目前,主要开设田径、击剑、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武术、橄榄球等运动项目。

多年来,学校坚持“亦读亦训”办学方针;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不仅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文化教育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医科保障、硬件及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展。而且还培养出一批文化基础强、理论素养好、竞技水平高的竞技体育人才。自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起,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先后有7名运动员(9人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其中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盛泽田在25届、26届、27届奥运会上,连夺三届奥运会铜牌,改写了中国摔跤项目在奥运会上无奖牌的历史;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焦华锋勇夺古典式摔跤55公斤级金牌;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高淑英在2000年到2007年间八破亚洲纪录,2006年获得世界杯田径比赛铜牌、多哈亚运会冠军,被誉为亚洲女子撑竿跳高第一人;举重运动员李艳霞(82.5kg级)、周美红(70kg级)、万妮(83kg级)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6年获得世界举重锦标赛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击剑运动员谭丽于2003年和2004年两次获得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女子重剑冠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拳击运动员邹市明获得48kg级金牌、盛江获得古典式摔跤60kg级第五名;女子拳击运动员张琴、武术世界冠军陈蓓、尤邦孟、石旭飞、刘泽东、赵光勇、段韩松、孙会、吴钞来、韦剑等运动员,也在各类国际、国内比赛中屡创佳绩。

在新形势下,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将继续发扬“努力学习、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学校精神,加强科学训练、科学管理,为我国的“奥运争光计划”作出了不懈努力。

  • 评论列表:
  •  夙世夏见
     发布于 2022-08-02 19:07:45  回复该评论
  • 5年面向全国招收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2001年体育管理专业更名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经营管理方向),2003年增设市场营销(体育市场营销方向)本科专业,2005年开始招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体育信息管理方向)本科专
  •  澄萌九龄
     发布于 2022-08-02 17:49:23  回复该评论
  •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共有本科学生429人。 二个硕士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现有硕士研究生102人,二个博士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工程,现有博士研究生47人。设有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前后有5名博士后科研人员在本院工作。 运动科学系除培养运动人
  •  听弧粢醍
     发布于 2022-08-03 00:00:15  回复该评论
  • 理与信息系统、运动保健与康复13个本科专业。 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和下属所有4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10个硕士专业,其中体育赛事运作、体育新闻专业为国内唯一。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中华武术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专业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