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主题是弘扬雷锋精神,争创美德少年的手抄报有哪些
雷锋是一个高尚的人,也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热爱人民、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胸怀大爱、“吃得起亏”的好人。因此,“做好事”成为人们通常对雷锋精神最朴素的理解。雷锋确实一生都在为他人做好事,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时代需要雷锋精神。在社会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也暴露出局部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跌倒的老人扶不扶?被碾压的女童救不救?像一面犀利的镜子,拷问着人们心底的道德良知。一些人蜕化得空前的自私和冷漠,一些人唯利是图、善恶不分。更有甚者,将高尚坠贬成愚昧,丑恶美化成了高明。这些错误认识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腐蚀了时代肌体。
雷锋精神早已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肌理,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雷锋精神不仅温暖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世界许多善良人的眼睛。一位美国青年女教师在参观雷锋纪念馆后,深情地在留言簿上写道:“雷锋属于世界”。
是的,高尚的心灵、崇善的本性在全人类有着深刻的共鸣。雷锋精神是一种人间大爱。爱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取向,仁者爱人其实何尝又不是一切文明的共同信条呢?如今,我们正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那么又岂能回避雷锋精神的光芒。
弘扬雷锋精神,需要在两个层面狠抓落实:一是公职人员的率先垂范,党员干部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和雷锋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学习雷锋精神,应当成为公职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二是工商界,企业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像雷锋一样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此外,千千万万普通的人们,何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小善为大善、积涓涓细流而成江海。
让我们铭记并践行雷锋精神,因为他曾像阳光一样温暖了你,也温暖了我。如今,让你我一起,在雷锋精神的温暖下继续温暖他人、温暖社会。
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小报该写些什么内容?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途径,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全体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 活动目的:
1. 把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传统美德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品性。
2. 把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艺术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从中了解中华灿烂文化,学习民族文化精髓。
3. 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把尊敬师长、有礼有节等传统美德用于日常生活,把刻苦勤奋、自强不息的精神落实到学习民族文化和科学知识的行动中。
三、 活动内容:
1. 寻校园环境之根,扬文明礼仪之美;(10月)
(1) 活动要求:
在了解梅三小学教学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校园,爱集体的情感意识,弘扬讲文明,懂礼仪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
(2) 活动过程:
* 开展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采访最早到梅三小学工作的教师,向他们了解当时开办这所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十年中的发展情况。
* 制作一个采访报道。“小记者”在采访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感受和平时的所见所闻,通过板报的形式向同学们做采访报道。
* 深化行为规范教育。以“流动红旗”和“校园卫生”评比活动为抓手,增强学生爱校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环境卫生、自我保护、个人卫生等行为习惯。
* 设计一个新校园美景。引导学生用文字、绘画或电脑制作等形式,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为2006年校园大修出一个金点子。
2. 寻师生前辈之根,扬尊师勤学之美。(11月)
(1)活动要求:
培养学生尊师,爱师和勤奋努力、刻苦学习的良好美德,积极倡导“团结、友善、诚信、互助”的高尚品质。
(2)活动过程:
* 召开一次师生座谈会。请退休教师来校与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请徐老师介绍自己的从教三十多年的体会,介绍“和平小学”的基本校况,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作为一个学生,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环境之中,始终都要继承和发扬尊师,爱师和勤奋努力、刻苦学习的良好美德。
* 举行一个演讲会。邀请梅三小学部分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作演讲交流,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 开展一个专题讨论。围绕“我的感受,我的行动”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能力培养、关爱集体、关爱他人等方面参与讨论,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营造学榜样,树榜样,做榜样的良好育人氛围。
3. 寻校本课程之根,扬民族文化之美;(12月)
(1)活动要求:
以照片介绍,学生作品欣赏,观看专题资料片,活动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美德。
(2)活动过程:
* 举办一个小型展览会。在学校美工教室,科技、工艺、艺术、体育、益智五个协会分别用照片制作五块展示板,以及历年活动中学生的优秀作品向学生介绍梅三小学近几年开展校园文化俱乐部的活动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兴趣。
* 开展一次电脑小报交流活动。在辅导员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运用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制作一张电脑小报,相互交流各分会的中国民族文化的特点和相关的民族精神内涵,人人争做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小使者。
* 举行一个主题活动。以“学会欣赏、体验成功、分享快乐”为主题,通过“快乐智慧星俱乐部”成立大会,版面介绍,推出学校德育、少先队工作一个新的闪亮点,进一步深化校本课程的改进与发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的活动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开展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 举行一次汇报交流。老师和学生交流活动方案、活动体会和教育个案。汇报活动成果五个协会用课件的形式做汇报交流,并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学校作专题总结。
校长点评:
“寻梅三小学之根,扬民族精神之美”主题活动方案是我校经过多次的讨论、研究,所确定的本学期一个重要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有关精神,设计的三个内容:寻校园环境之根,扬文明礼仪之美;寻师生前辈之根,扬尊师勤学之美;寻校本课程之根,扬民族文化之美符合当今教育要求,目的性也非常明确。每一个月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及活动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教育资源,通过活动的有序开展,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爱校、爱集体的情感意识。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主题方案.今后还要不断努力,继续根据学校实际,写出这样的好方案,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让学生收益!
专家点评:
主体明确,切合学生实际,三个活动环节步骤清楚,且能围绕主题突出教育的中心思想。要注重挖掘“根”的内涵,及弘扬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达到以实带虚,小中见大的教育效果。
一根三寻,独具匠心。能开拓(校本课程)、会开拓(智慧星俱乐部)、善开发(小社团协会)。以小见大,小题大做,是一份智!一份能耐!一份效绩!
以书香校园传承美德为主题的画怎么画
“怀仁守道,曜德含光;崇文尚贤,励志致远”。赣马镇中心小学的校训“怀仁•崇文”立意深远,内容广博。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新时期教育理念的风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是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陶冶学生情操、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有效举措,是学校正常运行,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保证。校训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精华的高度浓缩,校训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校训、 校风 、教风 、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教学管理的风格,是素质教育在基层学校有机体现。赣马镇中心小学的校训是“怀仁 崇文”,确立以德为首,启智崇文为先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一,立校训 凸显历史文化的魅力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对于学校而言,十七大报告里所论述的“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党和国家赋予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责任。事实上,无论哪个国家还是哪个时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都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单位——学校,应当在文化传播与复兴当中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我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在追寻前辈的足迹,诵读国学经典,感受历史人文积淀的同时,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切实践行十七大报告。
百年老校赣马镇中心小学座落在赣榆旧城,历史悠长,文风浓郁。学校前身是赣榆学宫(怀仁书院),它传承了怀仁书院的文风儒气,立校训“怀仁崇文”。溯本求源,五朝县衙所在地的赣马镇,文风昌盛,在这里,苏东坡访友居留,吟诗占山亭,传下了一段因诗遭贬的千古憾事;吴敬梓随父任客居十载,登望海楼,作《观海》诗,抒发“少年多意气,高阁坐衔杯"的孤高志向;胡松年,裴天佑、刘守良等一代名臣,自幼便在这里研读经史,钻习六艺,为日后的出将入相,匡时济世打牢了根基;曾做过赣榆知县的明清名臣单畴书、王廷相,名画家陈鸿寿等,问政之余,倡导儒学,举振书画,至今仍传为美谈。至于官办的学宫、书院,私设的学馆、村塾,多达十数计,五朝相继,绵绵不绝。在这里,有古城形胜,夕阳西下,伫楼眺望,河水波光潋滟,桥影倒映水中。衬以近侧玄帝观的绿瓦红墙、老松嫩柳,很有些诗情画意的紫阳桥观。有微风荷面暗香浓,风吹塔岭响叮咚的文峰塔,可见“天地日月之游动出没”。在这里有三山夹一井,一步三孔桥的传说。有怀仁书院走出的现代名人,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哲学家王玖兴教授,张树仁将军。在这里,名人志士传承着怀仁的精神,展现崇文的理念,这浓郁的人文积淀,显现历史文化的魅力,凸显文明传承的根本。
二、释校训感受崇文精神
校训是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他是办学理念的高度浓缩,校园文化建设是对校训最好的诠释,我校以打造书香校园为抓手,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为先导,发展学生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全面诵读国学经典来诠释崇文精神,让师生在书香氛围内徜徉,感受书香,吸收书香,成长书香。
1、物质文化建设体现书香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传统文化为主线,全员参与,精心构思,整体打造。围墙上有了孩子们喜欢的诗画作品,墙壁上是琅琅上口的“弟子规”,脍炙人口的古城赋;智贤像、敬泽林、胡公图,蟹泉碑……各教室、办公室从命名到布置都富含传统文化;弟子规学堂、名家书画廊、师生书画廊、岁月长廊,每个楼道都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特色;古香古色的阅览室是孩子们最向往的精神乐园;学校铃声也由单调的声音充满温情的问候语,栏杆、橱窗、甚至垃圾桶、洗手间都烙上传统文化的印迹。如今,无论是谁只要一走进赣马小学,就会被浓郁的文学氛围感染,孩子们耳濡目染,享受着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
2、精神文化建设凸现书香意识
学生举止言谈要文雅、女老师举止谈吐大方优雅、男老师要有儒雅的书卷气息、校园、班级的布置活泼雅致,给孩子以美的享受、家长与学校、老师配合要和谐。崇文的表现在“书香”,从不同的方面对不同的群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期望,原因就是,我们觉得中华文化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悠久的文化,要有人去传承、去发扬光大,这样中国才不愧“礼仪之帮”的美誉。而现在的孩子是在家长的呵护下、温室里娇惯起来的,他们身上的“骄、娇”二气太重,不知该如何与人相处,而这一代以至今后的家长大多是独生子女了,他们更不知道如何当家长,如何与学校与老师相处,更有甚者用自己以前的学习方法和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去衡量现在的老师,所以,现在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冲突较之以前有所增加,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崇文精神,显现“书香”气,这也是师生、学校、家庭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3、制度文化建设显现书香作为
弘扬传统文化,我们重视经典的诵读,但并不停留于单纯的诵读。我们要让经典走进各学科课堂,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渗透,积极探索弘扬传统文化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机制。语文学科教学中利用文言文的教学及时链接经典诵读中的相关内容;我们还将经典中的教育资源充实到品德教育课中,对品德教材进行重组,丰富品德课的教育内容,提升品德课的思想高度;音乐课上老师们教唱起了《春江花月夜》《明月几时有》;美术课老师和孩子们兴趣盎然地画起了《弟子规》的连环画;体育大课间活动以及室内操都是儿童经典诵读配音配器而成,课间操设计成了太极操。崇文精神让孩子们学习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份时间都烙上经典文化的痕迹,时时给孩子以浸染和熏陶,从而陶冶孩子的性情,涵养纯正的品性。让传统文化的教学与各学科相互呼应,相互拓展,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着高尚、品味着正直、产生着纯洁,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提升人格品质,夯实做人的根基。
三、践校训力行怀仁美德
“怀仁”的寓意有:1、.心怀仁德。 汉陆贾 《新语·道基》:“圣人怀仁仗义”。2、归服于仁德。《礼记·礼器》:“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 。传承怀仁精神是学校的传统,更是德育教育的要求,在打造书香校园文化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校训怀仁。
1、弘扬传统文化与日常德育教育相结合。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把读经典与用经典结合起来,我们以培养孩子善良美德为突破口,围绕“日行一善”的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平时做起。从善如流,孝敬父母成了习惯,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成了一道道风景线,个个争当“善心大使”。
2、弘扬传统文化与主题班队会活动相结合。
通过开展“怀仁爱心中队”的评比活动,使全校各中队都行动起来,被评为“怀仁爱心中队”的班级要在每周到赣马镇敬老院去打扫卫生,奉献爱心。为过一个有意义的植树节,少先队组织“怀仁爱心中队”的少先队员来到敬老院进行“植一棵树苗 献一份爱心”的植树活动,端午节又组织“怀仁爱心中队”的少先队员为老人们送去粽子、鸡蛋等,聆听老人们讲述古镇的传说,三山夹一井、一步三孔桥、城墙倒爬狗、一丈二尺长的韭菜等传说在孩子的眼里成了美丽的化身。几年来,这样的活动从未间断,也使学生在活动中继承了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理解了“怀仁”的精髓,践行了学校的校风“怀仁 崇文”。
3、弘扬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相结合。今年国家首次把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我们抓住教育契机,按照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等几部委文件要求,清明节开展了“竹亭精神照千秋、清明情思祭先烈”的主题集会活动;端午节组织了“中华魂,爱国情”迎端午经典诗文诵读会。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了各大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等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4、弘扬传统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我们也将国学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起到丰富学生知识,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学校与镇敬老院结为帮扶对象,学校领导多次购买水果等去看望老人们,每年端午节组织教师到敬老院为老人们包粽子,学校组织教师为敬老院购买了洗衣机,暖壶、毛巾。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树立了“德艺双馨”的教师形象,又树立了学校的良好形象,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职能。怀仁崇文精神是我们传承文化的使命。 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受到书香文化的感染、熏陶、浸润,更好的发挥出校训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敬老孝亲,弘扬美德手抄报内容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1、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2、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
3、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4、所以我自豪地告诉大家,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5、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