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厂房改造篮球馆政府有支持吗
有支持,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印发《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 —2020年)》的通知。文件提出:要通过打造各类体育综合体及加强便民体育设施建设,拓展体育消费空间。
其中,鼓励和引导利用废旧厂房等现有设施,改造成健身休闲与商业服务融合发展的体育综合体;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两改工程,增加体育场地设施和功能,改造成体育综合体。
支持旅游景区引入体育资源,增设体育消费项目,升级成体育与旅游高度融合的体育综合体;细化落实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推动试点项目健康有序发展,打造成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体育综合体。
一千平方的厂房改成室内篮球馆需要多少钱?
个人篮球馆需要多少钱,如何盈利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投资个人篮球馆大概需要多少钱,以及如何盈利。投资主要分为三方面:1.场地、2.地面材料、3.相关配套设施:墙,顶棚,篮球架,球框,灯光等等。
如何盈利:
一、场地的利用 :1,散客及会员 2,培训 3,组织或接待比赛
二、售卖相关体育用品
三、闲置的空间接待广告
先说投资,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场地,比如学校周边,租金成本是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是15*28米,也就是 420平米,5米以上的场地适合篮球场。
这部分的价格根据各地价格不同,不能给出参考价格。
篮球馆地板建议用实木运动地板,能给学员好的体验,毕竟现在大部分学校
篮球馆都是运动木地板,专业篮球木地板价格从300到400元每平米不等。
顶棚,墙,采用简易装饰,3万元够了。篮球架,球框,灯光等一般一个球场2万左右。
2万左右。以上设施是投资一个篮球场的主要支出部分,
其余为篮球、休息区、冷饮店、商铺、体育用品店等一些相关配套设施。
打个比方,如果场地1000平米,房租另算,地板260*1000=26万,灯光+篮球架2万,
简单装修3万,在加上4万元的活动资金,比如水电,工资等,35万元够了。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预算上可能会有上下浮动。
再说盈利,在开业后,为了能最大程度的提前回笼资金,
要举办多个办卡会员等活动,要建立自己的顾客群,能够
吸引住一群群体散客的时常光临。建议做青少年培训。
青少年培训作为收入中的大头,要向专业化的方向去做,
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参加俱乐部之间的比赛。
接一些单位的比赛,尽可能地拉到政府及企业的一些固定
的场地费,很快就能收回成本。当然还需要找个专业的教练。
可以售卖一些打篮球常用的体育用品,饮料水等。
球馆内闲置的空间,墙面等可以接广告位。
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
近日,发改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体育公园成为全民健身的全新载体、绿地系统的有机部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意见指出,便民利民,公平可及。以公益性为导向,以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公园为重点,以近距离服务全龄人口为目标,因地制宜,统筹城乡,按照本地区群众运动习惯布局多元健身设施,提高智慧化水平,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体育公园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把建设体育公园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确保人们既能尽享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自然的生态之美,促进全民健身回归自然。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指挥棒”和“药引子”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资金渠道,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性。探索灵活多样的体育公园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建设效率和运营活力。
意见指出,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65%,确保不逾越生态保护红线,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推进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
体育公园要与生产生活空间有机融合,不设固定顶棚、看台,不得以建设体育场馆替代体育公园,不得以体育公园的名义建设特色小镇、变相开发房地产项目,避免体育公园场馆化、房地产化、过度商业化。不鼓励将体育综合体命名为体育公园。
体育公园内既要有满足中老年人群需求的健身步道、健身广场,也要有满足青少年需求的足球、篮球、排球等常规球类场地设施和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设施。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临时性、装配式的冰雪、游泳设施。包含水域的体育公园可以因地制宜建设供皮划艇、赛艇等水上运动使用的小型船艇码头。鼓励配套建设智能化的淋浴、更衣、储物等服务设施,提高群众健身便利性。
把体育公园作为新建城区健身设施的优先形态,新建城区、郊区新城要做好体育公园的空间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辐射面大、设施完善、功能健全的体育公园,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另外,在城中村、老旧城区等区域,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引入市场化机制,合理盘活利用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的土地,改扩建体育公园。
鼓励第三方企业化运营。对于政府投资新建的体育公园,鼓励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向公众免费开放。各地可探索将现有的体育公园转交给第三方运营,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鼓励体育企业依法对体育公园中的足球、篮球、网球、排球、乒乓球、轮滑、冰雪等场地设施进行微利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