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开展实战化训练
什么是实战化?我们的课堂离战场还有多远?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如何搞?院党委“一班人”意识到,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实战化教学训练就没法深入。他们在全院组织开展实战化训练大讨论,引导官兵集中研究实战化。
“实战化,实是基础、战是核心、化是过程!”采访中,该院军事教育研究室主任洪庆根用一句精炼的话总结他们的研究成果。
“实战化首先是思想的升华、意识的强化,院校教育要真正贴近战场,就要确立为战教战的办学理念。”该院训练部领导对笔者说。
按照这一理解,该院党委机关组织开展自我剖析,查找解决教学训练中与实战脱节的问题。
——实战化名不副实,“贴标签”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认为实装实弹实爆就是实战化,认为组织了几次演习就是实战化教学训练。
——教学内容陈旧,课堂教的和打仗需要的相差甚远;教学方法老套,传统的宣讲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效果不好,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跟不上部队军事训练的节奏。
——为战教战的理念树得不牢,演练编脚本、照稿念、偏训漏训的现象还未完全杜绝;有的教员满足于学员在考试中打高分,在竞赛活动中拿奖牌,但对军事技能和组训能力培养不太重视。
——实战化氛围还不浓厚,官兵钻实战化、教实战化、投身实战化的自觉性不高,“化”的过程体现不明显。
为解决这些问题,该院从2013年年底开始,全面启动“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教学改革工程,积极探索“本科教育综合化、任职教育专题化、士官教育科目化、研究生教育课题化”的办学之路,提高教学训练实战化水平。
军事体能训练如何科学施训
体能训练是形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没有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面对战场上的精神压力、恶劣环境,军人很可能无法完成作战任务。无论军事科技发展到哪一步,军人在作战中都离不开良好体能的支撑。长途跋涉、两军对垒、冲锋陷阵、坚守阵地、饥饿疾病都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战场上,体能就是看得见的战斗力。“强军先强体、强体为打赢”,这是对开展群众性体能训练最贴切的解释。
然而,有个别单位在体能训练上追求满负荷、超负荷,希望以此磨练军人的血性和意志。殊不知,过犹不及,体能训练也必须讲究科学组训。
据《解放军报》5月17日报道,在第79集团军某旅,某连体育特长生王利家是新兵连有名的“全能王”,体能训练样样领先。班长郭兆福见他是个好苗子,一心想把他培养成特战尖子。郭兆福给他量身订制了一份体能训练计划:早上、下午各一次5公里,睡前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各100个,节假日还给他“开小灶”。一周下来,王利家苦没少吃,换来的却是身体极度不适。医生检查后说,王利家因过度训练,膝盖里已经有了积液。
据调查,一些出现轻微训练伤病的战士,在有的基层带兵骨干“小伤小病不算啥”“轻伤不下火线”的鼓励下,也都选择了坚持。但这样的效果并不好。
“膝盖积液2人、肌肉拉伤3人,踝关节扭伤1人……”该旅某营营长闵庆瑞指着一份体能训练伤病情况统计表说,虽说人数不多,可连队接连出现训练伤,对单位战斗力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后,该集团军举行军体骨干集训,运动指导专家的培训让大家眼界大开,“无科学不训练”如今成了集训人员的口头禅。
体能训练不仅是体与力的锻炼,还是精神、心理、意志的锻炼,违背科学的训练,轻者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重者则会导致伤病而损害身体,这种训练不仅不能提高战斗力,甚至会造成非战斗减员。
今年年初,新版《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发布,新大纲提出,组织军体训练,须把握运动人体规律,注重合理负荷、循序渐进、分类施训、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官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身心素质。这为全军和武警部队军事体能科学施训提供了依据。
确保体能训练科学施训首先要坚持实战牵引。按照打仗需要和岗位要求科学设置训练内容与标准,体能训练不能给大家统一画一张像,训练课目、训练重点、训练标准要有所区分、有所侧重。
体能训练还要遵循科学规律。根据遂行任务需要,由训练管理部门为不同兵种、不同部队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强度和考核标准,经心理专家、医学专家测试评估后作为组织科学施训的依据。
此外,体能训练也要注重继承创新。除了传统的课目,还可以增加攀爬、跳跃、抗荷等训练内容,让体能训练更贴近实战,更有趣味性。
必须强调的是,反对不科学的体能训练与提倡刻苦训练并不矛盾,有科学依据的刻苦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而且较好地避免了训练损伤。
据媒体报道,第80集团军某特战旅为了让体能训练更加科学,引入了俄罗斯特种部队壶铃训练,并借鉴地方跑酷、瑜伽训练模式,创新体能训练内容,让官兵们感到既实用又有趣。
中部战区陆军某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地方专业体育教员进行指导帮带。部队专门设立地方体育教员体能训练辅导日,科学开展“小班化”教学、“快慢班”分组、“升级式”强化训练。所属各基层单位在组织体能训练时,摒弃片面强调高强度训练的做法,根据天气变化、受训者体质等情况,随时调整训练内容、训练标准,做到满训不蛮训。
“夫兵者,国之卫也,非强悍有力者不能胜其任。”随着新版《军事体育训练大纲》的全面落实和科学施训的持续开展,官兵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一定会成为提高部队打赢能力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
实战化训练对于实现强军梦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能战方能止战,实战必先实训。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深刻调整,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我国安全环境严峻复杂,军事斗争准备任务更加艰巨。深刻分析我国安全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军所肩负的重大责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坚持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有力推进训练与实战一体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确保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按照军事斗争准备新要求推动实战化训练深入发展。军事训练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要紧贴作战需要,不断拓展训练领域和范围,大力开展针对性训练,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积极创新作战方法和训练方式,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实战化训练。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把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着眼加快战斗力生成破解实战化训练重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倒逼。要抓住难得的机会,将训练改革纳入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统筹推进,着力解决训练领域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增强实战化训练的生机活力。瞄准实战化训练中的短板弱项,着力在强化作战指挥训练、打牢训练基础、加强新领域新力量训练、构设实战化练兵环境条件上狠下功夫,全面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奋发有为,攻坚克难,持续兴起实战化军事训练热潮,不断提高能打仗打胜仗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军事体育为提高实战化训练有什么促进作用
一、强身健体,增强人员素质;
二、寓教寓乐,提升训练水平;
三、军事体育是军事训练的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