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国家体育场为何起名为鸟巢
- 2、奥运会场馆设计成“鸟巢”有什么特殊含义
- 3、北京奥运会,体育馆,为什么叫做鸟巢,他的意义又是什么?
- 4、国家体育馆为什么叫鸟巢
- 5、奥运会鸟巢有什么含义,它象征着什么?
国家体育场为何起名为鸟巢
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 “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许多其他建筑界专家都认为,“鸟巢”将不仅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奥运会场馆设计成“鸟巢”有什么特殊含义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
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许多看过“鸟巢”设计模型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就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快、更高、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北京奥运会,体育馆,为什么叫做鸟巢,他的意义又是什么?
新的国家体育场的外观就是纯粹的结构,立面与结构是同一的。各个结构元素之间相互支撑,汇聚成网格状,就如同一个由树枝编织成的鸟巢,所以形象的将其称为“鸟巢”。
国家体育馆为什么叫鸟巢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鸟巢”象征意义
许多看过“鸟巢”设计模型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就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快、更高、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奥运会鸟巢有什么含义,它象征着什么?
鸟巢”原名叫“B11” 从国家体育场设计方案全球竞标评选结果向社会公布开始,“鸟巢”就成了现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代名词,不过这并非设计者起的名字,而在评审过程中它叫“B11”号方案。李兴钢说:“我们没有给它起名字,只是在提交方案的说明文本中用过‘鸟巢’,来描述该方案结构编织的特点,以便让人们更形象地理解。后来几乎所有的媒体报道用的都是这个名字,但是到底是谁最先从我们的文本中把‘鸟巢’给单独摘出来的已经无从考证。不过,这个昵称倒也贴切。” “高南北低、连续起伏的三维外形。再之后,设计联合体的建筑师为外罩设计出把推拉式可开启屋顶平行轨道梁巧妙地“隐藏”起来的编织式钢结构,得到结构即外观的完美答案,这就是后来大家看到的“鸟巢”。 鸟巢”的独特的格栅结构看上去确实像一个缠结着树枝的鸟巢,加上灯光效果后它甚至像一个生命体轻盈地悬浮在大地上。设计者是不是从鸟类建筑师那里汲取的灵感?北京城里的喜鹊窝的建筑材料一半都是钢筯,设计者有没有研究过真正的鸟巢?李兴钢笑答:“鸟儿用钢材筑巢确实是个有趣的现象,但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没有研究鸟巢。” “鸟巢”经过修改还是“鸟巢” 为什么会设计成“鸟巢”的样子?李兴钢说,“鸟巢”是从表达体育场的本原状态出发,通过理性分析,逐步得到的艺术性的结果。首先这是个竞技场,主要功能是比赛和观看比赛,赛场和看台是最主要的因素。赛场是南北向的椭圆形,考虑到观众视线的均衡,看台设计为东西高南北低、连续起伏的碗形。之后,设计者把遮蔽看台的屋顶罩棚和围合看台背后观众集散厅等功能区域的立面连续起来形成一个外罩,构成一个完整的体育场,而这个外罩顺应了碗形看台的形状,也是东西 后来为贯彻奥运“瘦身”缩减工程预算,国家体育场设计方案经历了较大修改,去掉可开启屋顶,扩大顶棚开口。建筑师和工程师们重新精心编织体育场结构,完整保留了原设计的特点与精华,李兴钢说:“它仍然还是‘鸟巢’。”筑构思往往都是融合了很多因素,但我想节能,节省经费应该不是被这几个建筑所优先考虑的。中国大剧院地下有30米(也就是地下10层楼高!!!)这和它在天安门附近,国家有要求,天安门周围建筑限高。不准超过北京饭店。这也就决定了它要想有大空间,就必须向下发展的境况。但是它一个蛋里面还有3个小蛋的设计,我是不清楚其中的深意! 水立方的膜的维护(北京春天的风沙可不是盖的!)和运营费用(那些膜中的气体是要靠一个系统充气保持的,这个费用也是不少)应该是它的一个诟病。 鸟巢,可以说是建筑科技发展的体现,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计算机和相关计算软件,恐怕没有人敢设计建造这样的场馆。当然这种体系的花费也是惊人的!恐怕这种能力的展现就是其造型的实际意义!